今日推薦 | DC/EP被逼上鍊

買賣虛擬貨幣

出品 | CoinVoice

文 | 辛夷

Libra 作為Defi的先鋒隊,已經逐漸取得主權政府和加密世界的認可。

與Libra2.0版本白皮書幾乎同期,有關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簡稱DC/EP)的訊息密集釋出。DC/EP再次引發熱議,並給了區塊鏈從業者憧憬未來的信心。

DC/EP站在了數字時代的前列,甚至觸控到了下一個時代最核心的命脈。但區塊鏈世界本身技術迭代和秩序建設尚在途中,DC/EP也有著美元隱匿背後的Libra競品。它將如何把握這個先機?

爭鋒

數字貨幣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意義已經越來越被公眾所認知。目前中國央行已經在試點測試,後續將不斷最佳化 DC/EP 功能,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DCEP的發行開始進入倒計時時代。

數字貨幣是支付制度演進、資訊科技和加密技術創新、網路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創新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結果。中國央行在數字貨幣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2014 年——在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的主導下,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2016 年 9 月,在原小組基礎上,經中央編辦批准,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了直屬事業單位,即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

比特幣帶來的區塊鏈熱潮和以太坊引爆的ICO第一次加速了央行推動DC/EP的節奏。目前全球超過5000 種數字虛擬貨幣市值達1.86萬億美元。對於大多數國家政府而言,去中心化虛擬貨幣脫離了主權信用、炒作投機現象嚴重,所以在規範、治理與擁抱數字經濟之間它們輾轉、徘徊。

中國在高壓管制非法定數字虛擬貨幣的同時,由國家信用作為背書的由央行發行的法定主權國家貨幣DC/EP在穩步推進。2018 年 6 月 15 日,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該企業由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 100% 控股;2018 年 9 月,“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創新中心”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南京)應用示範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這一年,中央發文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和移動支付試點。此後,該研究所在各地積極佈局研發機構。此間,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申請了涉及數字貨幣的共 80 多項專利,內容涵蓋數字貨幣生成、投放、流通、驗證、兌換、回收等解決方案;數字錢包的開通、升級、金鑰更換、存幣、支付、查詢、貨幣兌換、登出等方法和系統。

2019 年 6 月 18 日, Facebook 釋出了加密數字貨幣專案 Libra 的白皮書,欲錨定多國法幣組成“一籃子貨幣”建立一個“無國界國幣”。Libra 的優勢在於可以藉助 Facebook 的 27 億平臺使用者,建立一個低成本、零摩擦的支付系統,為 Facebook 在遊戲、電商、新聞等各個場景中的價值變現提供可能性,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生態。

Libra引發了金融界、學術界以及企業界的熱議。Libra將會強化美元的國際地位,會對其他國家主權貨幣形成衝擊,侵蝕弱勢貨幣的地位,同樣也會影響人民幣未來的國際發展空間。

Libra促使中國央行重新審視數字貨幣開發工作並開始了又一次加速——2019 年 8 月初,央行召開2019 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要求加快推進中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研發步伐;2019 年 11 月,DCEP 首批試點機構包括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在蘇州、雄安、成都和深圳將進行落地試點;2020 年 4 月,試點場景陸續公佈,應用場景涉及工資發放、交通補貼和零售餐飲等場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

Libra一度遭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主權政府的排斥。2020 年 4 月 16 日,Libra 釋出了更新版的白皮書並做出的重大修訂,主要包括提供錨定單一法幣的穩定幣,透過強大的合規性框架提高 Libra 支付系統的安全性,放棄向無許可公有鏈系統的過渡計劃,為 Libra 的資產儲備建立強大的保護措施。Libra2.0 極大緩解 了Libra 專案面臨的監管和商業阻力,並強化了美元在其背後的勢力。

DC/EP和 Libra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上相遇——由於網路效應可能會產生的贏者通吃的問題。

4月17日,財新舉辦主題為“金融科技與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的研討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會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專案已取得較大進展,當前階段在部分城市及部分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同時表示“將繼續研究如何加強央行數字貨幣的風險管理,包括瞭解你的客戶(KYC)等。

從DC/EP申請專利的情況來看,其可實現從央行到商業銀行的數字貨幣投放、交易和回籠過程,實現終端使用者的DC/EP使用,有助於實現 DC/EP在市場的流通。在落地實踐的角度看,DC/EP的發行已經進入倒計時時代,領先Libra一步。

破局

DC/EP儘管借鑑了區塊鏈技術中的理念和關鍵性技術,如非對稱加密、可追溯性、不可偽造、點對點支付等,但現階段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不直接採用區塊鏈技術。央行稱DC/EP的研發不預設技術路線,為將來 DC/EP市場流通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留下了更多的可選手段。

在執行模式上,央行採用雙層運營架構,先把 DC/EP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這樣既保留了現有貨幣體系的制度和利益格局,不傷害商業銀行的現有商業模式,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也有利於發動商業銀行的積極性推廣DC/EP。在技術架構上,在現有貨幣的執行架構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形成“一幣、兩庫、三中心”的結構。所謂“一幣”,是指由央行擔保並簽名發行的代表具體金額的加密數字串;“兩庫”是指中央銀行發行庫和商業銀行的銀行庫;“三中心”,是指認證中心、登記中心和大資料分析中心。

與現有的人民幣相比,DC/EP具有便攜安全,支援雙離線支付,降低發行、倉儲成本,支援可控匿名等優勢,並有利於達到反洗錢、反恐、反腐敗的目的。

更為重要的是,DC/EP是人民幣發展到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形態。當前,中國已經與世界一起進入到以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以及 5G 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時代。在數字經濟時代,資料將成為驅動社會發展的動力——資料資源具有不可枯竭性,並具有海量、實時性和連續性的特徵;資料沒有邊界,並能與各個產業結合,滲入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並將抽象成數字時代經濟的資產,衍生新的商業形態,驅動經濟發展。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實體資產將不斷對映到虛擬世界,跨邊界的協作與智慧合約將會大量應用,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將實現分工協作、相互關照、深度互動和融合發展。數字貨幣由於承載了業務資訊、物流資訊、人流資訊,實質上鍊接的是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以及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是生產關係的表達和載體。

目前看來,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可以滿足數字化時代更低成本、零摩擦、可無限分割、安全和滿足民眾隱私保護的訴求。

DC/EP可以說電子貨幣是現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和密碼學等技術不斷進步的產物,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不斷進化的表現,代表著現代信用貨幣形式的發展方向。DC/EP將在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構建橋樑,並擔負著承載定價、交易和價值轉移的功能,起到樞紐作用,DC/EP 將成為治理數字世界的工具,反映出世界執行的邏輯和規律,勾勒出未來世界的樣貌。

在以 DC/EP為核心的新興產業生態的影響下,中國有望領先重塑經濟發展的規律、形成新的世界格局,併產生不可逆的結果。

戰事

去中心化金融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是近年來區塊鏈生態圈最熱門的領域之一。主權政府的數字貨幣能否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主流,併為數字世界廣發接受,不可逾越Cefi(中心化金融)和Defi之爭。

Cefi和Defi爭奪同樣的寶藏——它們具有類似的服務:信貸,利息,穩定幣,交易所,資產。它們都是加密貨幣金融系統的一部分;但採用不同的方法,有著不可調和的分歧。

DeFi正在崛起,首批增長的數字將焦點轉向了一個新的金融市場體系。截至2020年2月,使用者鎖定在DeFi應用中的價值已短暫突破10億美元。但是,DeFi的發展任重道遠。

dForce的駭客事件將DeFi推上話題熱點。4月19日,dForce 的去中心化借貸協議 Lendf.Me 遭到駭客攻擊,價值約兩千五百萬美金的加密數字資產被駭客盜走;當晚,駭客向Lendf.Me賬戶歸還了12614枚PAX,並附言Better Future;4月20日,駭客再次陸續歸還代幣,最終悉數歸還了全部被盜資產。由於資產已被追回,dForce 團隊向警方提交撤案請求。

實際上,自2019年年初就有一些DeFi安全事件冒頭,包括Nuo、MakerDAO、Synthetix、Edgeware、0x、AirSwap等很多專案都存在合約或Oracle的問題。

V神曾表示DeFi產品有越來越複雜的趨勢,呼籲大家做簡單並且穩定執行的東西。

目前主要的DeFi應用正在跨越基礎設施,市場和協議等領域,但其使用者基礎有限,DeFi使用者的增長乏力。制約DeFi的障礙主要有鎖定的加密貨幣的高波動性(缺乏受監管的穩定幣)、市場基礎設施不穩定、共識證明機制不穩定、使用者體驗不足以及監管的不確定性……

展望未來,傳統金融和DeFi這兩個市場力量會逐步融合,並將帶來更多的監管透明度和市場彈性。一個案例是,區塊鏈被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在監管沙盒中被接受為獨立的第三方。因此,持牌金融中介機構(例如,中央證券存管機構)在區塊鏈中的輪迴中的作用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2017年底,風投公司Nivaura為英國首個由FCA金融監管機構監管的奢侈品傢俱線上零售商Luxdeco發行了全球首個以區塊鏈結算的加密貨幣計價債券。透過此次試點,FCA認為,從監管角度看,區塊鏈構成了獨立的第三方,滿足了第三方對賬簿的核對要求。

如果區塊鏈滿足了獨立第三方的要求,將在中央證券存管(CSD)許可下運作的金融中介機構的未來角色是什麼?區塊鏈是否會讓某些許可證在未來變得過時?無論如何,向真正的DeFi過渡已經在發生,但不會一蹴而就。

展望未來隨著Cefi和Defi的深入,界限會模糊。Cefi可能會變得更像Defi,Defi將變得更像Cefi,大部分可能會變成融合產物。基本的加密貨幣以及銀行和協議構成加密貨幣系統。

DC/EP如何參與進來?Libra 作為Defi的先鋒隊,已經逐漸取得主權政府和加密世界的認可。

掣肘

引領DeFi演進的專案之一是MKR,該專案使用以太坊的原生加密貨幣以太幣(ETH)支援穩定幣,該穩定幣可以促進快速匯款和各種其他金融應用。

但隱患正在發生——DAI可能會成為一籃子風險巨大的資產,如果出現問題,DAI甚至可能會破壞整個DeFi生態系統。

由於在DeFi產品中沒有比DAI更重要的代幣,因此它是DeFi生態系統大多數部分的基礎。對於大多數應用來說,在DAI沒有嚴重漏洞時,這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DAI實際上並非由所有MKR持有者管理,而是由一小撮強大的實體(由MakerDAO團隊、MKR和由AndreessenHorowitz領導的風險投資公司A16z)管理。Cochran指出,協議中前50個錢包地址擁有所有投票許可權的50%以上。

因此,由於多數選票屬於幾個主要實體,其使用者不能依靠他們做出對系統最有利的事情。

制約DC/EP 與數字世界、新興產業生態融合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區塊鏈世界底層基礎建設的進度。

還有一個更著名的例子,就是以太坊上的DAO事件。DAO是一個以太坊成立之初就高調成立的,認為去中心化和以太坊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組織,他們致力於將所有的東西智慧合約和程式碼化。然後,某一次,某個智慧合約出了問題,導致駭客利用漏洞轉走了360萬的以太幣。

最終的結果,是以太坊採取硬分叉逆轉了這個結果,然而,導致了以太坊從此分叉成了如今的以太坊和以太坊經典。這件事揭示的問題——

1、“程式碼即是法律”,聽起來很美好,相信DAO的人也是這麼想的,而當這件事發生之後,最矛盾的大約也是這些人——如果程式碼是法律,那麼作為法律制定者的程式設計師們是否負擔得起起可能造成的後果。

要知道,任何程式都是有bug的,而任何程式設計師也都是會犯錯的。

2、沒人知道一個bug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例如DAO,當意外造成的損失足夠大,整個社羣就必須抉擇,是遵守遊戲規則,導致整個系統無人問津;還是破壞遊戲規則,破壞整個系統的邏輯。

3、DAO的駭客沒有受到起訴,他自己也不認為自己做了錯誤的事情——程式碼就是法律,他做的事是程式碼所許可的。然而,這還只是DAO,一個本身就存在於以太坊世界的組織。而如果智慧合約的主體變成了真實世界的企業和人,而在真實世界中也有同樣的合約的紙質版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哪個具有法律效力呢?如果兩者由於程式bug出現了不一致,法律應該保護哪個的合法性?

因此,在目前的區塊鏈技術場景之下,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與中央銀行的集中管理要求存在衝突,區塊鏈世界本身的秩序尚未建設完備。DCEP在數字經濟世界的角色和地位,也只能在憧憬之中。

憧憬

區塊鏈已經納入到新基建的範疇,DCEP 作為公共品,可以快捷、高效、可無限分割等數字化的特徵,融入到資訊化基礎設施的執行中,達到降本增效、提升效率、實現多方協同的目的。尤其是隨著國家區塊鏈平臺(BSN)等基礎網路設施以及地區垂直產業鏈叢集的建設,DCEP 有可能融入平臺、生態並將促使成員間產生相互合作和融合,催生出新的價值鏈和新經濟形態。

在金融體系,DCEP 的出現將可能引發新的金融體系和產品創新,增強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的融合性,增強央行的治理能力。

DECP 的法償性、可追溯特徵會強化國家的治理能力。每個企業和個體都和國家行政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比如納稅、繳納社保、發放貸款及工資、精準扶貧等。

在 DCEP 的影響下,金融機構的基礎貨幣結構和企業的會計科目也將面臨調整。現階段DCEP的架構強調不侷限於特定技術,預計未來形成央行、銀行機構、地方政府機構、支付機構以及社會商業機構為主體,大眾共同參與的價值新生態。

業界給出的預期的是,DCEP將會逐漸完善佈局:

2019年11月:DCEP 首批試點機構包括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大行和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試點場景包括交通、教育、醫療、消費等領域。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期限 1 年。

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公佈完整支付閉環場景,樣板工程落地,包括網路環境、硬體環境、軟體環境、清結算系統、電子錢包終端使用方案。公佈第二批試點,擴大試點範圍。

2022年-2023年:公佈第三批試點範圍,擴大 DCEP 的功能,鼓勵 DCEP 使用,與現行貨幣伴行。開放電子錢包使用,出臺 DCEP 貨幣使用政策。

2023年-2025年:以新基建為契機,DCEP 生態完善速度加快,在區塊鏈系統和生態的助力下,DCEP 獨立存在,與產業形成深度融合。

2025年-2030年:DCEP催生新的商業模式,賦能價值生態。

未來:助力人民幣國際化。DCEP 是央行在新的國際形勢和時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的金融基礎解決方案,顯示出我國在金融領域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其推進的過程也將伴隨著技術的革新而不斷演進,並將在數字經濟時代創造出新的經濟生態。

結語

不經監管部門事先批准就發行Libra的做法受到了批評,但這也迫使全球監管機構不得不與Libra共同制定一個總體框架,從而快速推動了現代社會公眾對數字貨幣的討論。

Libra2.0版本的進化明顯——它強化了與加密世界的聯絡,不是簡單地向其龐大的使用者群推出一種新的 “加密貨幣”;它對政府監管的負面反應做出了迴應,並選擇了向美元靠攏。

圖為李禮輝

就在CoinVoice發稿前兩天,中國銀行前行長、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組組長做了《數字貨幣:可能重構全球貨幣體系》的演講。

與中國央行DC/EP相比,後起的Libra建立了美好的使命願景,並具備了貨幣的特徵屬性。相比較而言,現階段的DC/EP就是人民幣的電子形態而已。

因為Libra白皮書而加速程序的DC/EP,不得不面對它的第二次衝擊,上鍊的節奏也必將會加速佈局。

4月底,央行旗下金融科技研究院——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在積極擴充隊伍,參與研發法定數字貨幣。招聘公告指出,其直接參與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研發,承接數字金融國家級專案;技術應用聚焦金融科技前沿,ABCD(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計算、大資料)一個都不能少。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