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上鍊,還是政績上鍊?

買賣虛擬貨幣

文:陳海寧

編輯:王巧

權力依賴學派認為,一個機構會依賴其他機構獲取資源或交換資源以實現其決策目標,並與具有相似特徵與政策偏好的組織進行合作,減少資訊不對稱。

要做好城市公共事務的決策,政府機構間必須進行資源互換。而資料共享無疑是最佳化政府決策結果的利器。

事實上,資料共享已經在國內推進了很長時間,但實際結果卻並不理想,最終也沒能改善政務資料孤島的現狀。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如何理解政務資料孤島?普通公民的體驗或許是,要辦理一個證件,需要不同部門的簽字蓋章,流程極其繁瑣。即便政府部門將部分業務辦理搬到了線上,但公民辦理不同業務時,也需要下載不同的App。

區塊鏈因“共享公共賬本”的技術特性,為跨機構資料互動提供了安全可信的環境,在解決“資料孤島”問題上被給予厚望。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一片譁然。區塊鏈技術幫助資料實現共享的路,似乎走的並不順利。

各地政府紛紛試水

2016年,“十三五”規劃中,區塊鏈首次在國家層面被提及。此後,國務院、工信部、商務部等國家部門在相繼釋出的資訊化建設檔案中均提及區塊鏈,這也肯定了區塊鏈在政務資訊系統中發揮的作用。

工信部資訊中心在釋出的《2018年區塊鏈白皮書》中提到,區塊鏈技術為跨級別、跨部門的資料互聯互通提供了安全可信的環境。區塊鏈允許政府部門對訪問方和訪問資料進行自主授權,對資料呼叫行為進行記錄、出現資料洩露事件時能夠準確追責,大幅降低電子政務中資料共享的安全風險,提高執法效率。

圖片來源於網路

隨後,地方政府相繼佈局區塊鏈。除了出臺政策、產業配套等,一些地方政府嘗試將區塊鏈應用到政務系統中。

鋅連結根據公開資訊,整理了部分政務區塊鏈案例。

政務區塊鏈部分案例 鋅連結整理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區塊鏈在政務領域的應用方向主要是資料監管、共享、溯源、積分等,具體的場景有數字身份、產權登記、工商註冊、誠信稽覈、行政審批、電子發票等。

數字身份:管控中心化,業務去中心化

數字身份作為區塊鏈在政務領域落地的主要場景,這是一個典型的“管控中心化、業務多中心化”的政務區塊鏈場景。

據政務鏈創始人萬麟介紹,由於公民在各個部門的資料是由部門管控的,他們有管理許可權。當公民提交認證時,金鑰將與身份繫結,只需要身份就可以登陸,避免了私鑰登入的繁雜。

另外,由於部門對資料(資料資產)是中心化管控的,因此,當公民丟失私鑰後,只需申領新私鑰並再次身份認證,相關部門可以將丟失私鑰中的數字資產轉移到新私鑰中,從而保證了數字資產的延續性,便於追蹤追溯。這就是管控中心化,業務去中心化。

這意味著在需要身份驗證的場景中,不需要反復證明你是你,也無需擔心身份資訊洩露。

關於數字身份的更多應用案例,可詳見鋅連結往期報道《區塊鏈時代的基石:數字身份的萬億市場之爭才剛開局》。

資料存證:敏感資料審計

眾享位元與湖南株洲市政府開發了區塊鏈敏感資料審計平臺,這是政務區塊鏈中資料存證的典型應用場景。

據眾享位元副總裁李瑞介紹,政務服務平臺涉及大量人員、企業的敏感資訊,存在駭客攻擊與內部人員洩密的安全隱患,該方案透過區塊鏈記錄各業務部門、各崗位對於業務資料庫的操作日誌,可以追溯到資料記錄與流通的各個環節。

李瑞介紹,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是監管科技的有力工作,縮短查詢週期、降低運營成本,從而方便資料的監管、使政務資料更加透明。

區塊鏈發票:落地規模最廣的場景

區塊鏈發票是目前落地規模最廣的政務區塊鏈應用。2018年8月,深圳開出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弋戈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區塊鏈發票開票量達130萬張,累計金額15億,註冊企業1500多家。

區塊鏈確保了發票的唯一性與不可篡改。同時,它還具備“開票即報銷”的實時性,全流程可監管,簡化報銷流程,有效規避假髮票。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區塊鏈行政審批:並行處理,提速增效

在現實的政務場景中,不同機構、不同層級對於業務與資料的許可權是不同的,因此,區塊鏈系統要有效有用,必須要根據實際業務設計。

萬麟介紹,區塊鏈是串聯的邏輯,政務鏈經過高難度改造,形成了並聯的事務處理邏輯。以舊城改造為例,要經過城管部門、消防部門、城建部門,再交到開發商手上,大概1年半時間,但是暨南大學行政學院院長蔡立輝針對這個流程進行了並聯改造,只用了半年就完成了。

他介紹,在政務鏈與南沙政府的區塊鏈行政審批平臺中,透過嵌入式區塊鏈底層協議,建立分級管理許可權,智慧合約自動分發資訊,提升資訊透明度,推動工作執行。

在該平臺上,政務服務中心從整體上監測、掌控政務服務相關資訊資源,做到有效精準追責。Gfiles文件永久儲存,確保不丟失、不篡改,可追溯。

需求大,落地難

眾享位元副總裁李瑞告訴鋅連結,區塊鏈技術相當於是給大資料“上保險”,電子政務涉及大量個人、政府、商業的資料,是一個有著極大資料安全需求的市場。然而,技術服務需求雖然很大,但是由於目前政策本身的隔離和資料孤島現狀,落地應用卻相對困難。

首先,技術發展不成熟,不敢輕易使用。

鋅連結在對上述企業的採訪時發現,即便是已經有了落地應用的企業也表示“區塊鏈技術仍處在早期”,技術不成熟,不敢輕易使用。而政府作為特殊機構,服務群體大,涉及面廣,對此更為謹慎小心。

萬麟告訴鋅連結,政務鏈從上線至今已經經歷了7次迭代,團隊在專案落地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他發現,原本的區塊鏈底層,如以太坊、超級賬本,邏輯簡單,而智慧合約又不完善,這些問題都導致難以適用於實際政務場景。

工信部第五研究所區塊鏈專家相里朋告訴鋅連結,在大多數的政務區塊鏈專案中,區塊鏈僅被當作“分散式資料庫”使用。

區塊鏈與分散式資料庫到底有何差別?以目前區塊鏈落地的主流形態聯盟鏈為例,聯盟鏈中各個節點對於公共賬本的資料形態有共同維護能力,而分散式資料庫只是對外呈現一致的資料狀態。

簡言之,兩者差別之一就在於共識演算法。而目前政務領域少有案例使用共識演算法。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其次是政務專案涉及面廣,權責利難協調。

政務鏈副總經理劉義是政務鏈與廣州市南沙區政府的政務區塊鏈合作專案的負責人。他告訴鋅連結,這一專案從立項到落地前後持續了9個月左右,其中,前3個月都在進行調研。該專案關聯南沙區19個政務部門,涵括2000多個事務項。透過調研將事務項梳理清楚,確定哪些環節需要用區塊鏈,以及如何適配相關方案。

相里朋認為,以資料共享為例,現階段,區塊鏈在技術層面已經可以實現,但由於政府機構的體制機制,遲遲未實現的根本原因在於“許可權、責任、利益”難協調。

從機構角度出發,資料共享有利於決策最佳化,但機構事務的執行者是個人,資料的責任主體繞不開這些實際的執行者。試想,資料共享的初衷是公益,但卻要承擔資料共享帶來的風險,獎懲機制不對等,導致沒有人願意身先士卒。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此外,行業缺少標準,政務區塊鏈專案質量難以評判。

儘管不少應用案例落地,但相對電子政務大市場而言,仍是一個小規模嘗試。並且,區塊鏈是底層作業系統,個人使用者難以感知。在這些聲稱“+區塊鏈”的政務專案中,處於概念階段的幾何,真正落地的有多少,落地效果如何,是否真正解決問題,這些都難以考證。

政務上鍊 or 政績上鍊

縱觀當前的區塊鏈專案,宣傳意義或許遠大於解決現實問題的意義。

從大背景看,城市間、縣區間歷來存在競爭關係,當地官員又揹負政績壓力。

無論是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大資料還是區塊鏈時代,地方政府都要盡力抓住風口,爭取國家政策、人才、資金等資源的傾斜,政策是一個抓手,把技術應用到城市公共事務中也是一個抓手。

區塊鏈在公共事務領域能發揮的作用是得到行業肯定的,然而,從技術落地到業務,要解決的不僅是技術問題,還有現實因素的限制。

如果說資訊就是權力,政府人員利用資訊不對稱進行權力尋租的案例屢見不鮮。

區塊鏈不是變革者,它所發揮的作用只是改良現有的協作模式,但確實會挑戰既有秩序,受到阻力也在所難免,但依然不能停止探索的腳步。畢竟政務服務的先進和便捷,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程序。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