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鏈要跑路了?

買賣虛擬貨幣

“希望業界瞭解我以及HPB芯鏈的朋友幫我們轉發,讓更多人瞭解芯鏈的真實情況,真實資訊的傳遞才能給行業帶來正能量,行業才能更好地正向發展。

“芯鏈團隊兩年多來兢兢業業,為了產品按時上線熬過數百個日日夜夜,未來更加會堅守發展,行業才起步,未來有無限空間。”

11月10日,HPB芯鏈創始人及CEO汪曉明在朋友圈釋出了以上資訊,並貼上了一份《關於近期芯鏈改制的一些說明》。

在這份《說明》中,汪曉明提供了這樣幾點資訊:

1,從2019年10月份起,HPB芯鏈從核心團隊開始,進行了一場由內而外的組織架構重組。

2,創始人希望芯鏈在經濟層面上,能夠形成可持續正向反饋機制,並且芯鏈已經進行開源節流、人員精簡、生產力最佳化,(根據目前所持資源和專案開支情況)專案能活得更久。

3,專案核心成員組成了一個“專案管委會”,目前正在推進專案的技術和運營工作。

 資訊來源:汪曉明朋友圈

- 01 -

斷臂求生 

芯鏈此舉大有斷臂求生的意思。幣乎上有一篇文章將芯鏈此次變革比作“哈爾的移動城堡”,筆者覺得確實比較貼切。透過剝離繁雜的部分,留下“核心的火種和木板”,存活到最後。只是芯鏈最終能否有一個好的結局,仍需時間證明。

與之對應的是,芯鏈在人員組成上確實出現了較大程度的“剝離”。據瞭解,芯鏈團隊最多的時候人數達到80多人,而目前留下的“核心火種與木板”總人數為34人,其中技術、硬體、運營這三方的人數佔到總人數近80%的比例。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此次人員變動並非裁員的結果。芯鏈全球商務業務拓展總經理Danny Rowshandel在宣佈這一訊息時表示“在該決定期間,沒有大規模的勞工裁員,所有員工都可以選擇接受新的組織結構,成為社羣貢獻成員。”

而“三位聯合創始人和一半全職員工離開公司”,筆者認為很可能是“專案歸還社羣”之後成員利益縮水帶來的結果。正如Danny Rowshandel所說“我慢慢地發現,我對芯鏈的發展願景已經與公司目前的戰略、資金使用、行為方式等不再一致。此次社羣化決定是在未經我同意的情況下做出的,也未事先通知到我。”

言外之意是,公司創始人汪曉明提議將芯鏈進行社羣化運營,並且在部分員工不知情的情況下推動了公司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變革,(這可能損害到了員工的利益)部分員工選擇辭職另謀他路。

- 02 -

芯鏈為何要歸還社羣

根據官網資訊,芯鏈將自己定位為一條易用的高效能公鏈,每秒可支援數百萬筆交易。今年1月份,芯鏈在賽迪區塊鏈研究院釋出的《2018中國區塊鏈企業百強榜》中排名16。而其創始人汪曉明更是以太坊的初期佈道者。種種跡象表明,芯鏈應該是一個較為硬核的專案。

從上個月開始,“區塊鏈”技術在國內得到政策方面的正名,作為技術型國產公鏈,芯鏈顯然屬於政策支援範圍內,因此,芯鏈不會因為合規方面的原因選擇跑路。

根據天眼查資訊,芯鏈在2018年獲得過兩輪投資,其中獲得披露的A輪融資,融資金額為數千萬美元。也就是說,透過A輪融資,芯鏈獲得的投資金額在1億人民幣以上。

資訊來源:天眼查

2年內,芯鏈獲得過數量可觀的融資金額,所以應該暫時不存在資金短缺問題。儘管汪曉明提到“面對有限的資源和時間,芯鏈在做開源節流”,但是筆者認為,這種做法更應該被解讀為“專案資金不充裕,為了應對長期發展挑戰,需要做開源節流”。目前,芯鏈應該不會因為資金方面的原因而選擇跑路。

根據DAOStep記錄的資訊,芯鏈創始人汪曉明曾表示“過去兩年的創業體驗並不好。All in了時間、精力和財力,但卻沒有在市場上得到預期的反饋。公司的財力和人才都沒有滿足公鏈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經歷了很多‘無效’損耗”。

此外,從上個月開始,汪曉明就頻繁在朋友圈提及“變革”二字。所以,此次“將芯鏈歸還社羣”,或許更大意義上是想要突破專案發展瓶頸,主動尋求變革。目前來看,專案創始人和核心成員都還在,專案跑路的可能性不大。

 資訊來源:汪曉明朋友圈

- 03 -

“專案歸還社羣”將帶來哪些影響

11月10日凌晨,芯鏈官方宣佈將專案歸還社羣後,市場出現了劇烈反應。

首先是幣價。根據非小號資訊,代幣HPB短時間內出現近60%的跌幅。

資訊來源:非小號

而國內外社羣的反應也以“質疑”為主。推特使用者EI Cryptino稱之為“典型的騙局跑路”;微博上使用者對之的罵聲更是不斷。

“圈了錢,拿了幣,然後走人交給社羣自治,把詐騙跑路說得這麼高大上。”“怎麼不把募集的資金歸還社羣啊。”“從玉竹離開就應該想到這個結果,就像酒兒離開aelf一樣。”“能把跑路說得這麼清醒脫俗我也是醉了。”......

市場對於“半路出家”選擇“社羣化治理”的專案似乎並不抱有太大希望。其對於此類專案的定位就是“發幣圈錢,專案開發沒有進展(或者根本不做專案開發),宣佈將專案歸還社羣,最終跑路失聯。”

對比之下,市場對直言“只拉盤不做事”的專案有更高的包容性。比如,聲稱有數億元拉盤資金的PGS專案一度用每日8-10%的漲幅套牢大批韭菜。

市場對從誕生之日起就走“社羣化治理”路線的專案的支援度也有所提高。由社羣驅動的專案Grin因為不做1CO一度存在開發資金緊缺的問題,而今年,其已獲得匿名人士捐贈100枚比特幣。

或許,對於“歸還社羣”的專案,我們也應該抱有更大的包容度。

社羣化的專案與有團隊運營的專案最根本的區別在於,社羣化專案透過自身代幣系統實現網路的自運轉。

具體表現在:社羣成員透過提案、投票、表決等方式享有不同權重的治理決策權;透過公開博弈,社羣會演化出合理的定價和協作方式,專案協作更開放;專案自身代幣系統可幫助社羣實現經濟上的自給自足。

事實上,在芯鏈之前,星雲鏈(NAS)就曾嘗試過“社羣化”改造。在完成1CO近兩年後,星雲一度面臨資金不足以支撐團隊持續生產,行業陷入寒冬,專案找不到明確發展方向的困境。星雲嘗試將專案“歸還社羣”。

雖然其社羣化嘗試在進行3個多月後夭折了,但是在整個過程中確實出現過一些進展。比如,在沒有法幣支出的情況下運轉了3個多月,在削減大部分市場和活動預算的情況下,透過社羣和網路真實互動,實現市場熱度上漲。

海外Google指數,3-6月熱度顯著上升

而現在,芯鏈要“把專案歸還社羣”,這或許也是一次類似於星雲這樣的,刪繁就簡的社羣化嘗試。至於結果如何,讓時間來加以見證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