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幣圈下沉是必然的事情,鏈圈可從整體上提高系統效率

買賣虛擬貨幣

《中國經營報》記者鄭瑜採訪。嚴謹起見,以文字稿回覆。因版面所限,部分內容未獲刊發。因自覺未刊發內容還有些價值,原文存證。

2019年,區塊鏈行業發生了許多變化,各國對區塊鏈技術發展潛力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央行數字貨幣、聯盟鏈等熱點不斷切換。

1、 回顧2019年,我國區塊鏈在過去一段時間取得了什麼樣的發展?未來趨勢走向如何?

答:2019年我國在區塊鏈領域取得的進展,從巨集觀層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三個大的方面。

第一個層面是思想層面,我們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在國家最高層面明確了區塊鏈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方面的重要地位。這以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體學習為標誌性事件。從國家最高層面的集體學習,到接下來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領導的表態,到各種扶持政策的出臺,均將區塊鏈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第二個層面是區塊鏈與幣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澄清。從中央集體學習,到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對幣的活動的進一步打壓,用行動指明瞭區塊鏈的未來走勢。

第三個層面是市場受到了進一步的教育。今年接連有一批交易所、專案方跑路,使市場受到了充分的教育。至少,哪些不是區塊鏈專案,成為人們投資之前首先拷問的問題。至於哪些是區塊鏈專案,還需要後續透過市場的進一步教育和市場監管,以及學界不斷的辯論,才有可能得到進一步澄清。

在中觀和微觀層面,也都有一些進展。一些實體區塊鏈專案應用落地,相關技術也在持續迭代和最佳化。但中觀和微觀層面的大規模展開和應用落地,還需要時間沉澱。

未來的趨勢,實際上透過以上三個巨集觀層面的進展,已經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報告,完全可以作為區塊鏈這一領域發展的指南。至於具體方面,區塊鏈首先會在央行數字貨幣領域得到應用,雖然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全部是區塊鏈系統架構,但區塊鏈一定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區塊鏈的技術發展和應用,前期會在一些特定的場景落地,有可能存在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的情況,但在區塊鏈技術與具體專案進一步結合之後,終將達到改變現有生產關係和業務流程的狀態。

2、 有人提出2019年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轉折年,我看到一些報告裡也提到區塊鏈實際應用專案增長存在發展不均,目前主要應用在於存證,三分之一的應用是私有鏈,參與者透過類似傳統中心化的系統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再者還有使用公有鏈(以太坊和EOSIO)的應用,真正利用區塊鏈信任互聯做業務最佳化重構的應用屈指可數,您認為區塊鏈發展進入了一個什麼樣的週期?下一步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

答:同意2019年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轉折年的說法。

從落地應用來看,存證是比較容易落地的場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在目前市場教育不到位、大部分人對區塊鏈理解有限的情況下,也是有其市場需求的。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這可能也是區塊鏈系統落地的一個必經階段。區塊鏈系統本應是資訊化和數字化高度發展階段的產物,在資訊化和數字化高度發展基礎上,才有可能透過資料全網一致性分發,建立起信任互聯。

公有鏈也有其應用場景,但公有鏈從價值創造的角度來講,其價值有限,技術難度也高。需要澄清的一點,公有鏈的應用,一定不是目前以幣的價格為驅動的沒有落地應用場景的應用。

利用區塊鏈信任互聯做業務最佳化重構,涉及的不僅僅是技術層面,更多是業務層面。這就需要深入剖析現有業務邏輯痛點,在資料層面透過區塊鏈系統做到資料全網一致,更需要對業務邏輯內部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進行重新的設計,對其中進行價值創造的節點進行價值激勵。這就遠不是單純資訊系統或區塊鏈系統的事情,更多是經濟模型的設計了。這裡面必然伴隨著巨大的利益博弈和妥協,也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落地的。

未來區塊鏈大概率會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方向是沿著目前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的路子繼續前行,在此基礎上地逐步建立起信任關係,重構業務流程。另外一個方向,就是與具體的行業或產業結合,利用區塊鏈的特有屬性,透過對業務體系的資料流、資訊流、資金流等多個維度的資訊架構重構,從而最佳化業務流程,提高系統效率。

3、 截至2019年,區塊鏈相關規劃性政策、監管政策及白皮書已經逐步出臺和釋出,您認為中國區塊鏈的監管方向主要有哪些?

答:儘管2019年出臺和釋出了一些區塊鏈相關的規劃性政策,但這些規劃性政策還是停留在頂層設計層面,缺少實施細則和針對性。從國家層面,最具有指導意義的檔案就是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體學習上的講話。這個講話具有相當的高度,但這種高度是建立在對區塊鏈方方面面的深入理解基礎上的,是與黨中央在國家治理中的定位相匹配的。大部分省、市、區的規劃更多是從招商引資引智的角度,與傳統的招商引資引智檔案區別不大。區塊鏈系統的特點特徵,如何與當地的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如何在下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區塊鏈的作用,涉及不多。大多數規劃性政策針對性不強,地方特點尚未體現,這也是與人們,包括政策制訂層面對區塊鏈的認識程度直接相關的。

出臺的區塊鏈監管政策目前看來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內容。一部分內容是中央網信辦年初出臺的《區塊鏈資訊服務管理規定》,另一部分內容是央行及相關部委出臺的防範ICO等擾亂金融秩序的相關通知。網信辦出臺的檔案有其特定背景,該檔案採用的管理方法,仍舊是傳統的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管理規定方法,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特性有內在衝突。對於區塊鏈系統,尤其是去中心化程度較高的公有鏈系統上的資訊服務,如何界定、如何監管、事後採取哪些措施,仍有待學界和政策制訂部門深入研究。

已經出臺的區塊鏈領域金融監管的實質,其實與區塊鏈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關係。ICO等一些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基本是傳統的資金盤和傳銷打著區塊鏈旗號進行的違法行為。所以嚴格說來,這些監管措施也不能算是區塊鏈領域的監管。

未來區塊鏈的監管,一定是針對在區塊鏈系統上執行的具體業務的風險監管。這裡面有技術層面的監管,也有業務層面的監管。具體來說,在技術層面,從傳統的中心化系統,到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系統,將面臨哪些新的風險,這些風險如何預防和管治。可信計算、等級保護,如何實現區塊鏈系統下更加有針對性的技術層面的防範,也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細化和完善的。業務層面,既包括傳統業務流程在區塊鏈系統下仍舊存在的業務風險,也包括從傳統中心化方式向區塊鏈的去中心方式下新產生的或可能產生的風險。

4、 目前區塊鏈已知的不足之處比如效能問題、隱私保護、安全問題、治理缺失、互操作性問題過去取得了哪些進展,未來哪些會率先突破?

答:要回答以上問題,我們需要深入分析效能問題、隱私問題、安全問題、治理缺失、互操作性問題,哪些是區塊鏈系統自身的問題,哪些不是區塊鏈系統自身的問題。

效能問題。由於區塊鏈系統需要對資料進行全網一致性分發,因此其效能必然低下。但其具體的效能指標,與區塊鏈系統的節點數量、分發的資料量規模、採取的共識機制均有直接關係,相關的效能指標也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可以說,區塊鏈的系統結構,直接決定了區塊鏈系統的效能。因此,效能問題是不是區塊鏈系統的不足,還需要進一步辨析。當然,從技術層面,可以透過對資料進行分級分層處理,將必要的資料上鍊,或將資料的特徵值(如雜湊值)上鍊,而不是直接將所有資料上鍊;將資料對相關人員或相關節點分發,而不是對全部人員或全部節點分發,也是解決區塊鏈效能問題的可選辦法。但這種資料的分級分層,更多是基於資料的業務邏輯而作出的選擇,而不應該僅僅是從技術層面著手解決。

隱私問題。同理,區塊鏈系統要對鏈上資料在全網範圍內進行認可認證,因此,其前提就是區塊鏈系統上的資料是公開資料,不應該存在隱私資料。但這不意味著隱私資料不可以上鍊。問題是,隱私資料為什麼要上鍊,上鍊之後向誰開放,這也更多是業務邏輯層面的問題。在這方面,技術上應該有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但更多的還是要與具體的業務邏輯結合,產生大的有影響的落地應用。

安全問題。區塊鏈系統比傳統系統具有了更高的系統可靠性或魯棒性。其資料全網一致性分發的特點,也使得其鏈上資料在保密層面的需求比傳統資訊系統低得多。區塊鏈系統目前面臨的最直接的安全問題應該是智慧合約的安全,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傳統程式碼安全需要解決的內容。至於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還不能算是區塊鏈系統的安全,因為這些中心化交易所除了幣的交易與區塊鏈有些關聯,從技術架構和技術應用各個方面來看,與區塊鏈都沒有關係。資訊系統的安全問題,始終是矛與盾的關係。從來也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安全。

治理缺失。治理缺失是區塊鏈系統業務邏輯層面需要面對的問題。這種問題,是傳統的中心化他組織系統向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自組織系統過渡過程中的特有問題。如果區塊鏈系統實現了去中心化自組織,當然也存在治理問題,但這種治理的指導思想、方法手段和工具,會與傳統的中心化他組織方式下的治理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的中心化他組織,和區塊鏈系統的去中心化自組織這兩個階段的治理,都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裡面綜合了經濟金融、社會治理、哲學思維等多個層面。未來區塊鏈的治理更多還是要依靠技術手段來實現多方分治下的綜合治理。但在過渡過程中,技術治理肯定不可能解決全部問題,傳統的經濟金融、社會治理、哲學思維等維度上的治理思想和治理理論不可能適用於區塊鏈方式下的治理,區塊鏈方式下的經濟金融、社會治理、哲學思維等維度的治理思想和治理理論也不可能適用於傳統的中心化方式。因此,其他行政的、法律的、技術的等等治理手段必須適時補位。

互操作性。互操作性是區塊鏈未來需要面對的真正問題。雖然近幾年有一些跨鏈的系統正在研發,但總體來看,這些跨鏈系統設定的目標和採用的方法,並不特別令人滿意。真正的跨鏈,應該成為未來區塊鏈的底層基礎設施,是內嵌在不同的區塊鏈系統之間的,是能夠主動適配不同的區塊鏈系統的,而不應該讓已經存在的不同的區塊鏈系統經過改造,再去適配另一種跨鏈系統或目標系統。當然,我們團隊在這一領域已經取得了較理想的成績,具體的效果可以拭目以待。

以上這些問題,目前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技術人員從純粹技術角度或技術層面進行的研究,而缺少綜合性的研究,包括體系架構、業務邏輯、法律和治理規範等方面。區塊鏈本質上是對業務邏輯的重構,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因此僅從技術角度進行研究,儘管也會取得一定的進展,但必然存在著落地難、使用難、推廣難等困境。

至於未來哪些領域會率先突破,我個人的看法,一定是從整體和系統角度,針對特定問題進行的研究會率先取得突破,而不是哪一個具體的技術點會率先取得突破。

5、 有人提出2019年是“幣圈下沉,鏈圈崛起”、“區塊鏈應用脫離幣的應用範疇”的一年,請問您對這個說法怎麼看?

答:從根本上講,區塊鏈是對資料進行的全網一致性分發和冗餘儲存。這種資料傳輸和儲存方式的改變,極大降低甚至消除了各節點之間原來的資訊不對稱,消除了整個系統對原資訊系統中心節點的依賴,為系統從原來的中心化、他組織變為去中心化、自組織提供了技術和系統架構上的基礎。因此,區塊鏈在本質上是要改變生產關係和業務流程的。發幣只是區塊鏈系統自身攜帶的一個附加功能,並不是區塊鏈的本質內容。

國家政策打壓只是幣圈下沉的一個外部因素。沒有國家政策因素,幣圈的下沉也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至少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幣是沒有內在價值的,以幣為驅動的區塊鏈專案,自身也是沒有造血功能的。比特幣、以太坊等極少數幾個幣,也是在被創造以後才找到其應用場景,包括暗網交易、為其他專案發幣提供平臺等。如果沒有這些應用場景被創造出來,比特幣、以太坊等這些極少數幣也不可能做到價格堅挺。

2019年是區塊鏈系統逐步落地的開始之年。但這一年落地的區塊鏈專案,大部分還是對區塊鏈一些特徵的技術層面的應用,如資料不可篡改、資料溯源、多方認證等,並沒有進入到利用區塊鏈改變生產關係和業務流程的層面。

幣圈、鏈圈的功能和角色,在下一步區塊鏈專案落地過程中有可能轉變和分化。目前大部分公有鏈是發幣的,透過發幣進行融資,聯盟鏈是不發幣的。但未來的專案如果自身不具備造血功能,這樣的專案再發幣,即使沒有國家政策打壓,也很少能夠再從社會上融到資金。但聯盟鏈由於涉及到業務流程的改造和生產關係的變革,以代幣的形式在系統內部開展相關的利益激勵,卻是可行的。鏈圈目前更多還是指從事區塊鏈開發的技術人員,但未來除了技術研發外,鏈圈更大的功能在於針對現有各個行業和產業的業務痛點,透過區塊鏈的理念和技術對現有產業和行業進行改造,透過業務系統的去中心化和業務流程的去中介化,從整體上提高系統效率。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