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牛來啦!》活下來的公鏈 有話說!

買賣虛擬貨幣

《UP牛來啦!》是UP鏈參於2020年新的線上訪談節目。主題:活下來的公鏈 有話說!

3月11日,UP鏈參商務合夥人修滌與Conflux 市場經理 綠王、Taraxa 中國區PR負責人 李小冉一起共同探討公鏈的生存之道。

以下是訪談實錄(經編輯整理)

UP鏈參 修滌(主持人):首先請兩位嘉賓簡單介紹下自己以及所在公鏈的簡單介紹。

李小冉(Taraxa中國區Pr負責人):

我是Taraxa中國區Pr負責人李小冉。Taraxa來自矽谷,是一種快速、可擴充套件的分散式公共賬本,致力於幫助物聯網生態變得更可信、更自主、更有價值。Taraxa希望透過賦予裝置獨特的身份、可證明的資料與訊息源、以及匿名交易的能力來解決裝置實體可信度問題。透過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包括從裝置製造階段的去中心化金鑰生成、儲存與恢復機制,到確保資料來源及其不可變性的裝置級加密認證,最終實現物聯網中裝置之間的服務與交易。

  目前Taraxa已經有多家位於日本的頂級企業作為深度合作伙伴,未來將繼續擴大生態合作,實現物聯網萬物互聯的願景。Taraxa 團隊成員來自斯坦福、普林斯頓、布朗以及伯克利等名校,在分散式系統、多處理器程式設計、物聯網應用以及 IC 設計等方面有著數十年的經驗。顧問團隊包括著名分散式計算機專家、Algorand 團隊成員 Maurice Herlihy 教授,日本知名對沖基金 Asuka Asset Management 的創始人Mamoru Taniya 先生,分散式資本聯合創始人和區塊鏈早期投資人沈波先生。

綠王(Conflux 市場經理):

我是綠王,在Conflux負責中文市場運營相關工作。Conflux 現在是全球速度最快的 PoW 公鏈,我們透過全新的樹圖技術解決了 PoW 的效能問題,現在內部在公開測試網裡面測試到的 TPS 大概在3000到6000。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確認速度,我們可以做到30秒之內確認,同時達到相當於比特幣6個區塊的安全性。這個資料應該是在現在所有 PoW 公鏈裡面最快的。

2018年11月 Conflux 基金會完成包括紅杉資本、順為資本的3500萬美金融資。Conflux測試網在19年4月4日上線,主網會在今年上線並分三個階段roll-out全部功能。

UP鏈參 修滌 問題一:很多人說2018年是公鏈元年,很多公鏈相繼釋出,但具不完全統計,目前存活公鏈不到200個,請兩位分別簡單介紹下自己公鏈的發展路程,以及是如何存活到現在的一些生存法則。

李小冉(Taraxa中國區Pr負責人):

2018年確實出現了許多公鏈專案,當然你也可以看到其中的很多專案現在或正漸漸退出大家的視野,或「歸還社羣」,甚至杳無音訊了。我們認為公鏈不同於企業服務類的專案,燒錢能力強,造血能力差。而一個專案活著所必需的第一要素是有錢,很多公鏈團隊因為創業經驗不足,在早期過於激進,加之特殊的融資環境和隨後加密市場大環境欠佳,融來的錢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資金渠道沒有得到很好的延續,最終無奈停擺。

Taraxa成立於2018年初,於2019年末測試網上線,預計2020主網上線。這裡是我們的路線圖: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去準備這個專案:編寫工具、組建研究團隊及開發工程師團隊、大量的市場調研。準備週期雖然漫長,但我們認為這是必不可少的,創業不是靠拍腦門僅憑一腔熱血說幹就幹的事兒。沒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和深度分析、找不到明確的開發方向和目標客戶、沒有合理的盈利模式,是走不遠的,同時也是對投資人和團隊的不負責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鏈專案轟轟烈烈的出現,卻漸漸迷失了方向(這裡排除一些原本就目的不純的專案)。

Taraxa創始團隊核心人員都是硬體出身,深知物聯網硬體系統的傳播緩慢的痛點:物聯網系統中很多商業模式成立的前提是基於對裝置產生資料的基本信任。如果裝置未被受到信任,那麼現有的很多商業模式也將不成立或是具有高摩擦成本的。我們認為區塊鏈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裝置可以比人類更有效地利用區塊鏈的優勢,因為在裝置的世界中不存在信任機制。不同與人類社會中只能依靠法律/合同/政府等強制執行信任。透過前期大量的調研和分析,我們深耕的領域非常明確:區塊鏈+物聯網。

此外,Taraxa的創始團隊同時具備專業的技術功底和資深的商業能力。

創始人Stevne Pu曾是一個企業和戰略諮詢顧問,在創立 Taraxa 之前,他曾聯合創立多家初創公司並且被風投投資。他也曾在摩立特德勤

Monitor Deloitte擔任中國分公司副合夥人,負責公司的數字戰略實踐,為跨國公司的高管提供建議,告訴他們大型組織如何有效地捕獲創新帶來的價值,並對市場中出現破壞式創新做出快速反應。

所以我想強調的是,Taraxa2018年成立之初,在研發/開發底層技術之外,我們就在不斷的接觸客戶,瞭解痛點,挖掘可以大規模鋪開的商業模式(不是某個大企業做個 POC 就完事兒了)。我們堅信技術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所以一直在挖掘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的痛點。

Taraxa目前的客戶都為企業客戶,我們已經有多家位於日本的頂級企業作為深度合作伙伴,有落地的商用落地和固定的營收來支撐團隊的人員及開發成本,此外我們在美國嘗試的建築行業內的專案供應鏈/合同工作變更等都是一些可以大規模發展的應用。

所以Taraxa作為公鏈專案初創至今的生存法則可以大致總結為:

1、創始團隊同時具備專業的技術能力和資深的商業能力;

2、足夠充分的前期市場調研,找到行業痛點和明確的研發方向;

3、豐富的使用者資源,根據使用者需求開發落地應用,並建立合理的商業模式,有持續營收;

4、開發過程中的快速試錯及時調整方向。

最後我們認為,區塊鏈行業規模無論從資金還是從業者都非常有限,我們應該做的是「出圈」,將區塊鏈技術融入到其他行業中,做一些真正能夠解決行業痛點的開發創新,而不是為了做區塊鏈+,而做區塊鏈+。現在市場行情也不樂觀,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大篩選時期,活下來的不一定是“真正在做事”的團隊,而是方向正確、被市場認可、真正解決現有痛點、有用的專案

綠王(Conflux 市場經理):

  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會節省,儘可能減少開支。Conflux還是把自己更加定位在提供底層基礎設施的角色上面,2018年到現在上線了很多的公鏈,如果我們現在的打法跟2018年大家的打法是一樣的話,我們沒有做過任何形式的IXO,在資金層面上應該是沒有任何的優勢。所以在2020年我們準備上線的時候想去換一個思路看這個問題:公有鏈究竟給上層提供什麼?

我們現在的思路還是兩個方向:

第一、應用層面上給大家提供更多的是底層的技術服務,這個技術服務不僅僅在於公有鏈,我們認為公有鏈layer1是做結算的,更多的是做價值的轉移,這裡可能會有兩個部分的價值,資產類價值和勞動力價值,在這個層面上提供了DAO的基礎設施來做勞動力價值的轉移,提供了DeFi底層基礎設施,也就是去中心交易所Dex來做資產的價值轉移。所有上層的應用都可以藉助這兩個基礎設施來去搭建自己的服務。

第二、Conflux已經上海市政府在上海成立了公有鏈研究院叫樹圖研究院,主要研究公有鏈技術。除了給大家提供基礎設施以外,還會給大家去尋求更多的政策,如何能夠給更多的有想法的應用賦能,能夠讓它在我們的鏈上長得更大,在整個生態裡面長得更加的順暢,我們期待著未來是否會有一些新的變化、新的東西出現。

那麼公鏈總體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門檻的方向,市場作用會淘汰掉一批專案,但是這未必不是好事。

UP鏈參 修滌 問題二:公鏈到底有什麼用?是不是真的有價值?可以分別介紹下自己所在公鏈的應用。

李小冉(Taraxa中國區Pr負責人):

首先我們要強調一點,公鏈才是區塊鏈真正的基石,相比於公鏈,聯盟鏈、私鏈跟區塊鏈沒什麼關係,他們不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不具有公鏈可信和不可篡改的效能,在沒有這兩個特性後,這種有限制的區塊鏈只能說是一種特殊的資料庫,無法大規模的應用於網際網路產業內,成為信任之錨。基於這個認知上,公鏈是非常有價值的。

每一條針對不同領域的區塊鏈往往是在一個特定的經濟體系內捕獲價值。我們相信未來會出現無數的公鏈,每一個都代表一個小經濟體系。在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公鏈間的競爭將再次回到商業的本質,比如說客戶獲取、利潤率等。另外還需要強調的是,公鏈是一個工程領域,而不僅僅是理論研究。公鏈需要為行業解決痛點,創造價值,走出小圈子。Taraxa目前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日本市場,這裡可以分享其中的兩個案例:

我們與日本最大街機租賃公司合作,幫助該街機租賃公司解決了海外市場街機資料造假問題。Taraxa 提供的區塊鏈解決方案,能確保街機裝置的資料從產生到上鍊都在硬體模組中進行,保證資料來源真實且無法篡改,從而解決租賃房與承租方之間的信任問題。

我們還與日本最大汽車生產商合作,透過 Taraxa 的解決方案,汽車內部感測器產生的資料將透過本地簽名雜湊上鍊,在二手車交易及保險理賠等場景中,提供真實有效的資料。此外,雙方還在探討去中心化資料交易市場的更多可能性,將汽車裝置資料,以及數十萬上下游供應商的服務資料所有權交還給使用者,車廠對汽車資料做信用背書,而資料的使用授權來自使用者。

之前提到,公鏈很難產生營收,更難產生利潤。雖然很難,但我們更希望用我們團隊在傳統商業領域多年的經驗,透過幫客戶解決問題的方式證明應用我們的技術能夠直接或間接的為他們提供便利,獲取更高的利潤,讓他們加入我們的分散式網路中。

綠王(Conflux 市場經理):

  目前胡亂區塊鏈+的現象,跟之前網際網路那一波很相似。公有鏈本質解決的是一個最廣泛、最昂貴的信任問題。這個世界中最廣泛,最昂貴的信任集中在哪個行業呢?我覺得排第一的還是在銀行金融業。包括貨幣發行, 存貸款業務,理財業務,票據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等等。舉個例子,在發展中國家,像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因為切割的地緣政治加上大量外出務工人員,很多國家都有跨境匯款的需求。同時,這些國家的當地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又以使用現金為主,或者說跟本地貨幣打交道更多,這時候就涉及到匯率轉換的問題。這種情況下,使用區塊鏈可以實現一個強勢主權貨幣的穩定幣和本地的貨幣進行實時的、低通訊成本的兌換。

就Conflux具體而言,未來主網把給大家提供更好的底層技術服務作為目標。未來在Conflux鏈上將會成長出更多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金融領域的應用。我們將會深度孵化這兩方面的應用,跑出端到端的全流程。在Conflux主網第一階段,就將有友商開發的第一個使用Conflux跨鏈底層的dex上線公測。同時,對於行業中受到廣泛關注的賽道,包括跨境支付、去中心化金融、供應鏈、遊戲、存證、溯源等等場景,Conflux 基本都已經有了對應的合作方。隨著主網的上線,我們會陸續向大家公佈相關的進展。

UP鏈參 修滌 問題三:很多公鏈宣傳自己TPS能到達很高,高TPS真的有那麼重要?

綠王(Conflux 市場經理):

首先快和慢它都是相對,我們拿手機資料傳輸的速度來做一個類比,就是4G和5G的體驗,可能差還不算距特別大;但是2G和4G比起來那差別還是很巨大的。TPS,或者說吞吐量, 指的是一個區塊鏈系統裡每秒可以處理多少筆交易。吞吐量是區塊鏈系統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就像我們常把頻寬作為 2/3/4/5G 通訊技術的指標一樣。

簡單來說,高 TPS 對於公有鏈的意義就是“路變得更寬了”。大家都知道路越寬車開得越舒服,也越不容易堵車,區塊鏈也是同樣的道理。舉個例子,比特幣的吞吐量大約是每十分鐘 1MB 資料,即平均每十分鐘全網可以對 1MB 的資料達成共識。按照每筆交易 500B 計算,這大約相當於每秒處理 3.5 筆交易,即 3.5 tps。作為對比, Visa 的日常吞吐量大約是 2000 tps,峰值可以超過 5 萬tps,支付寶處理交易的峰值則要超過 30 萬tps。不難看出,比特幣極低的吞吐量使得它不可能成為一種日常使用的支付手段。而且實際上近年來每次幣價劇烈波動的時候,比特幣網路的交易都會體驗到明顯的排隊延遲。

其實在以太坊上大家暢想了很多很好的應用,但是以太坊援引真實世界的資料的成本太高了。 舉個例子,在使用defi產品,比如穩定幣理財的時候,完成一筆存款需要支付大約0.5美元的手續費,而且如果eth價格漲了,這個手續費也會跟著提高。這其實就是一個比較不友好的體驗。至少相對比餘額寶來說,使用者的接受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再比如,一些和外匯有關的業務可能需要去詢問原生的數字資產和各種外匯的對價,當種類越來越多、詢問頻率越來越高的時候,可能就需要消耗很多的計算資源。比如做一些金融衍生品和標普500、各種股票的互動,這些資料互動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計算資源的。計算資源在以太坊中非常稀缺和昂貴,這個成本使得很多想法沒有落地的可能性,就像在 2G 和 3G 時代影片直播不可能流行一樣。

Conflux 在提高TPS、縮短確認時間、降低交易費用方面的進展降低了資料上鍊的成本,使很多好的區塊鏈應用向想法不再因為成本問題而無法實現。這就是 Conflux 正在解決的問題。我們也希望 Conflux 在去中心化、高安全性、無需准入的公有鏈技術路徑上,可以走得更遠。具體來對比的話,在總市值相等的前提下,使用Conflux進行交易的手續費是使用ETH進行交易的百分之一。這個提升可以類比銅纜到光纖或者2G到5G的變化。

李小冉(Taraxa中國區Pr負責人):

我們認為Tps固然重要,但不是評判一個公鏈是否「有用」的標誌。關鍵得看想要應用在哪個方面,解決什麼樣的痛點。比如說我們所在的IOT領域,機器可能1秒產生10次甚至更多的資料,如果要把這些資料全部上鍊儲存,那麼高TPS是必不可少的,TPS不夠的直接影響是制定商業解決方案時的無效。當然,一味的追求高TPS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瞭解到,現在矽谷的投資者很喜歡投可以解決某一特定領域需求的專案,當然前提是這個領域要足夠成熟和強大,但是區塊鏈到現在還沒解決某一領域的需求問題,我們認為現在花費這麼多時間和成本研究區塊鏈自身的底層基礎設施和過分追求高Tps是有問題的。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要把公鏈本身做得更安全、效能更高,關鍵問題是你所創造的這個公鏈可以用在哪裡?解決了現實世界中的哪些問題?這才是公鏈目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做事情總是先有目標在獲得結果,我們不能先完成結果,然後透過結果去套目標,這是不科學的。

UP鏈參 修滌 問題四:很多公鏈在海外的知名度比在國內高,是否如此?什麼原因?

李小冉(Taraxa中國區Pr負責人):

這個概念其實跟資訊的侷限性有關,因為語言和很多原因的限制,各個國家對不同的專案理解是不同的,很多時候知名度是依靠媒體的報道。同樣,知名度和是否在當地有業務或是和當地合作,甚至是在當地設立分部都有關係。比如說,我們專案客戶在國外,有在日本的資產租賃和汽車,有在美國的建築行業,但是在中國還沒有獲得客戶,所以在國內知名度並不高。但是我們相信隨著習大大一聲令下,區塊鏈在國內茁壯發展,國內企業會更願意擁抱區塊鏈,所以我們也在考慮在國內發展我們的客戶。

這個問題,有很多原因,有大環境的原因也有監管層的原因。

先說說監管層:17年的ico熱潮之後,國內公鏈市場百花齊放,大量強營銷的專案湧出,一方面監管層的態度比較明確,寧殺錯不放過;另一方面這些強營銷的專案在部分無良媒體上瘋狂pr,導致市場無法認知優質專案,所以那時候有能力的優質專案更願意出海發展。

再說說大環境,其實區塊鏈開發者是有「圈子」的。每年的各個區塊鏈會議、駭客馬拉松是他們交流和釋出新專案的渠道,國內在前兩年因為門檻和受眾的原因其實是不太願意報道這些內容的,這也造成了很多國內的愛好者對很多專案的不瞭解和誤判。但隨著這兩年很多優質媒體的出現,出現了很多理性的聲音、他們傳遞了第一手的資訊,很多優質的專案才為國人所知。

綠王(Conflux 市場經理):

公鏈本身是棲身於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沒有國界的。Conflux作為公鏈專案自然也是無國界的。儘管我們在國內優勢會比較明顯,但是我們也在放眼全球。我們的國際市場團隊也在發力,像歐美這樣的發達地區是不可以錯過的市場。最近在北美的根據地正式成立了,我們請到了北美比較著名的VC作為國際辦公室的負責人,VC是Outlier Ventures,國際部的負責人叫Eden Dhaliwal。他們目前在多倫多,現階段他們負責北美市場,未來會擴充套件到歐洲的市場和商務,還有DEX、Defi、錢包的對接等等。

另外,我們在非洲也成立了辦公分部。非洲戰略佈局,我們認為公鏈、人民幣和數字貨幣的大量需求不是從發達國家長出來的,發達國家比如美國,現有的地位已經非常強勢,它不需要用區塊鏈做解決方案。但是在主權貨幣不是那麼強勢的國家,可能是會存在此類需求的。這也是我們做非洲市場的原因。未來我們希望Conflux作為一種結算媒介可以在跨境貿易和跨境匯款這樣大的場景下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我們遠期的規劃和目標。所以其實不存在海外國內哪個地方更知名這種問題,公鏈專案一定是全球化的,才會有未來。

UP鏈參 修滌 問題五:Pow共識機制是否會被其他共識機制所代替?

李小冉(Taraxa中國區Pr負責人):

PoW作為第一個區塊鏈共識機制,已經在單個專案上運作超過十年,可以被證明是安全的,這裡就不贅述Pow和其他共識機制(POW、POS、DPOS、PBFT等)的區別了,畢竟目前看來並沒有比Pow更加安全的演算法。但Pow確實因為挖礦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吞吐量低所為人詬病,再加上目前算力的越發集中,漸漸開始偏離去中心化的軌道。

大家可以關注一下今年以太坊 2.0 從 POW 切到 POS之後的變化。目前看來,我們並不認為Pow共識機制會被其他共識機制所替代,不過每條公鏈都有自己的特性和技術創新,不一定非要單純的採用Pow或者PoS。比如Taraxa 選擇了 PoS ,相較於PoW,也相應的放棄了隨機性和概率延遲的來源。

但是我們可以透過混合使用可驗證隨機函式(VRF)和可驗證延遲函式(VDF)來複制這些功能。

VRF 產生高度隨機的高度均勻分佈,提供了隨機性的來源。VDF 是一種數學運算,具有一定的預先設定的難度,不能並行執行,因此可以預防類似 PoW 中的 ASIC 礦機引發的問題。Taraxa 使用 VRF 設定難度,VDF 提供可預測的延遲。每一個週期的難度將根據鏈上前幾個週期的流量情況進行調整。此外我們的 PBFT 確認實時最終性的過程還使用 VRF 為每一輪投票隨機選擇網路中的部分節點,在不犧牲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地使該過程具有高度可擴充套件性。

大家都喜歡使用“迭代”“更新”“你輸我贏”這樣的故事,顯示出技術的進化,但其實對於這兩種共識機制來說,是沒有孰強孰弱的,每一種共識機制都有它的優點它的缺點,都是有做過取捨的,是根據鏈的需求來的,這其中不存在代替關係。

綠王(Conflux 市場經理):

其實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來看,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更優解出現!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最一開始大家會去選擇除了POW之外的其他的一些共識准入機制,可能主要還是因為當時POW沒有能夠達到一個很高的系統效率,因為POW太慢了不夠用,所以大家才會去想其他更多的POA、POC、POS等等這些解決方案。

在Conflux的創始期,創始人們對這個問題,也進行過很多的思考。當時是在POW和POS經過權衡,最後選擇了POW。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POW是目前唯一已經被證明是非常安全的共識。你可以看到現在的比特幣或者以太坊,這兩個已經被大家基本認可的區塊鏈系統,在初期都是採用的POW的方式。到目前為止,POS也還沒有經過長曆史週期的檢驗。並且Conflux 有能力有信心在不放棄 PoW 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各項效能引數。根據測試網的最新資料,Conflux 可以做到 3k+ tps 和 20~30 秒的確認時間。那麼這個資料並不比PoS差很多(甚至比一些PoC專案還要高)。當然如果能把 PoW 和 PoS 的優勢結合起來,就有可能做到一個安全性又高,確認又快,吞吐量大,而且能耗還比較合理的系統。但是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特別好的解決方案,期待以後能出現這樣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最近,用PoW已經執行了數年的以太坊也要轉到PoS上,我們預祝以太坊的這次”吃螃蟹”的升級一切順利,作為一個成功轉型的榜樣,為整個區塊鏈社羣提供更多使用 PoS 共識的經驗。當然,即使以太坊在這次升級過程中出現一些波折,也一定會以另一種形式為大家更好地瞭解和使用 PoS 共識做出貢獻。

UP鏈參 修滌 問題六:今年跨鏈專案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跨鏈是否會是趨勢?以及你們是否會考慮跨鏈?

綠王(Conflux 市場經理):

從行業大面來看,短期內不可能只存在一個公鏈,肯定是一個有很多個公鏈並存的狀態,這時候這些公鏈上面就會有通訊,就會有交流的需求,所以跨鏈肯定是有存在的意義的。

跨鏈分同構鏈和異構鏈跨鏈,同構鏈的跨鏈更像是一種layer 2的擴容側鏈解決方案,把跨鏈當做是一個提高吞吐量的手段,就是換了一種方式在強大自己的生態。Conflux主網是支援異構跨鏈的,這將直接服務於DEX,推動數字貨幣交易從中心化向去中心化前進。首家使用Conflux跨鏈Dex底層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將於近期開啟測試,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李小冉(Taraxa中國區Pr負責人):

我們認為未來會有很多的公鏈代表不同的生態,所以跨鏈是一個標配的功能,所有公鏈未來都需要有。

實現這個功能是透過某一個專案或者透過某一個標準,等等都是一個未知數。現在polkadot / cosmos 都在積極開發等完善的技術標準,希望能實現跨鏈,而這些技術標準的門檻並不高,只需要一定的研究就能接入,那麼我們後期也會看市場上哪些主流的去開發對應的介面,在有需要的時候接入跨鏈體系。這種標準就跟在資料庫領域,不同伺服器不同資料庫不同表之間只需要一個內建的元件,幾行程式碼就能實現查詢。我們相信未來的區塊鏈也會出現這樣的元件。但是在它出現並且經過廣泛測試之後,將會成為每個專案的標配。還是我們之前的這句話,技術成熟後未來的競爭還是迴歸商業的本質,包括客戶獲取、盈利能力等。

感謝以下媒體及社羣支援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