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嚴打、暴富,寒冬中區塊鏈玩家的眾生相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律動 BlockBeats 提醒,根據銀保監會等五部門於 2018 年 8 月釋出《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的檔案,請廣大公眾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本文首發於騰訊科技,作者區塊律動BlockBeats 0x66與0x29,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在 2018 年底的時候,面對區塊鏈行業熊一樣的市場環境,很多人對於 2019 年還是有期待的。遺憾的是,人們從年初,期待到了年尾。

因為去年的熊市、明年的比特幣產能減半,以及 KOL 們對於比特幣價格的預測,人們從心裡認為比特幣價格會漲,但不確定的就是,比特幣會在今年漲到什麼地步。所以,每一個能勾起比特幣價格上漲的因素、事件,都能挑動起人們的神經,吸引著大家進場。人們不知道哪條資訊會讓激起市場情緒,一件事都不敢錯過。

單看挑動人們神經這一方面,2019 區塊鏈行業的表現並不賴,行業發生了很多事,也似乎引出了很多風口,新名詞與新玩法是這一年最顯著的特徵,隔幾個月就會有新名詞出現,緊緊抓住人們的注意力。

但這些時刻在變的新名詞,讓行業發生了什麼改變嗎?

價格曲線,是市場上人們的心理曲線。一個最直接的感知是:如果你從今年 12 月 16 日從市場上購買了比特幣,那這時候的價格和今年 3 月的價格一樣,無論中間漲跌起伏,當下的你仍能買到 9 個月前同樣價格的比特幣。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年裡,有哪些讓人們心裡曲線漲跌起伏,最終又迴歸年初的原點的因素、事件,與人物。

嚴打區塊鏈犯罪

監管,是 2019 年的區塊鏈行業一個不可越過的關鍵詞。

2019 年下半年,深圳最先拉開新一輪全國性清理整頓的大幕。

11 月 21 日,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等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深圳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釋出一則「關於防範『虛擬貨幣』非法活動的風險提示」,對虛擬貨幣炒作等非法活動展開排查取證。

隨後,上海也很快發聲。11 月 22 日下午,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會議辦公室、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也表示,要加大監管防控力度,打擊虛擬貨幣交易。違規活動一經發現立即處置。

同一日,接近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人士明確指出,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目前所有打著區塊鏈旗號關於虛擬貨幣的推廣宣傳活動均為違法、違規。監管部門對於虛擬貨幣炒作和虛擬貨幣交易場所的打擊態度沒有絲毫改變。

據證券時報報道,上海、北京、東莞、杭州、深圳、河南等多地均出臺了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密集性地推出相關政策,今年的監管氛圍顯然不同於往年,而最明顯的是,今年開始抓捕加密貨幣行業的犯罪嫌疑人。

10 月 30 日,北京警方一舉破獲某非法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的詐騙案,抓捕犯罪嫌疑人數十人。這不是個案,有訊息人士透露,因為交易平臺 IDAX Global CEO 失蹤,導致使用者無法在交易平臺使用錢包功能,IDAX 已被立案,「警方已在上海逮捕多人」。

12 月 23 日,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官微披露稱,太原公安迎澤分局成功偵破了該市首例打著區塊鏈交易虛擬貨幣的雲幣平臺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 72 人,受害人達 300 餘人,涉案價值 3000 餘萬元。

很明顯,監管對於打著區塊鏈旗號進行非法金融活動的行為,絕對不會手軟。

披著資金盤外衣的模式幣

今年清明節後,行業社群裡出現最多的三個字,是「模式幣」。

「模式幣」,是一類專案的代名詞,他們的玩法叫「走模式」。模式這個詞怎麼解釋,一直沒有一個具體的定義,通俗來講,就是一切可以讓專案價格上漲的方式,包括拉人頭、傳銷、高控盤等等讓投資者相信價格可以上漲的方式,就是模式。

熊市裡,模式幣出奇的火。

今年 5 月,一個名為(VDS)的專案火了,VDS 自詡為共振幣,屬於模式幣中的一類。

按照 VDS 的規則,投資者需要把比特幣存進一個池子中,換取 VDS。存的越早,可兌換的 VDS 越多。在專案剛剛上線時,一個比特幣可以兌換 3700 多個 VDS,隨著上級不斷拉進下級,參與使用者越來越多,比例兌換越來越小。VDS 的目標,是與比特幣 1:1 的兌換比例。

誰也沒想到,VDS 有如此驚人的吸金能力,短短 2 個月,就吸金 3 萬 BTC,而 VDS 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從 2 元漲至 80 元,上漲了 40 倍,總市值一度飆升至全球第 13,僅次於門羅。

巔峰時期,VDS 甚至帶火了曾經不那麼有名的交易平臺,二線交易平臺藉助 VDS 的巨大流量,讓自己一躍成為社群內炙手可熱的平臺,他們成了另一種獲益者,平臺 token 暴漲,由此帶來巨大流量,以及豐厚的上幣與手續費收入。

專案方也受到了模式幣的影響,首先是模仿 VDS 的專案,用一模一樣的方式,試圖吸引了一波熱度。同時一些已經上線的專案,為了流量,也選擇走模式,一時間,模式成了主流,不走模式的專案,在當時的市場中寸步難行。

可莊家總是要離場,他賺的永遠是後來投資者的錢。這些模式幣一個一個的崩盤,終於讓那些相信自己能成功離場的人相信了:他們永遠不能成功離場。

今年清明興起的模式幣,不到半年就不再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了。

區塊鏈融資方式翻新

2019 年的第一個新名詞,非 IE0 莫屬。IE0——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交易所首次代幣發行。

IE0 的概念,不難理解,就是新專案在一個交易平臺上首發,使用者只能透過交易平臺的平臺 token 去投資新專案。發明這個玩法的,是 Binance。

1 月 28 日,Binance 上線 Launchpad 板塊,第一項 IE0 專案是孫宇晨剛收購不久的 BTT(BitTorrent)開放眾籌,15 分鐘內,600 億枚代幣被搶購一空。3 日後開放交易,二級市場最高價格相比於 IE0 眾籌價格上漲了 15 倍。

在今年年初,投資者不管投資什麼都虧錢的時候,一個能讓投資者賺 15 倍的玩法橫空出世,就好像 2007 年在諾基亞、黑莓、摩托羅拉那些全鍵盤手機中,突然出現了 iPhone。

於是,2019 年第一個熱點出現了,主流交易平臺爭先恐後地宣佈提供 IE0 板塊,每次眾籌搶購的時間都是按秒來計算,時間越短,說明平臺、專案越火爆。

而投資者也開始想辦法,由於交易平臺對參與使用者和中籤的限制,投資者開始出現購買海外 KYC、網咖包場、僱人搶購、寫程式指令碼搶購,或者修改瀏覽器程式碼搶購等等行為,為的就是能參與到這場難得「造富」活動。

IE0 最火的時候,有玩家甚至包下網咖進行搶購

據不完全統計,參與 IEO 的專案超過 40 個,群眾熱情最高的時候,交易平臺一週就會上一個 IEO,有的交易平臺一次可以上 4 個 IEO 專案。甚至有的平臺已經不滿足於 IEO,為了吸引流量,藉著 IEO 的熱度,各大交易平臺別出心裁推出其他 IXO 玩法,或者半價銷售。IEO 帶起了交易平臺的流量,平臺接踵而至的活動,在比特幣慢慢上漲的背景下,讓人有了牛市的錯覺。

錯覺始終是不真實的。

這種在熊市下,以低價換取流動性的玩法,支撐專案價格持續上漲的根本因素大多不存在,因此,以 IE0 名義上線的代幣,大多在開盤暴漲後相繼下跌,而參與 IE0 的投資者,早離場者有收益,晚離場者只能被迫接盤。

在早期的瘋狂過去後,曾經炙手可熱的 IEO 專案大多已經破發,出現 80%-90% 跌幅的專案也不在少數。投資者熱情退卻,這場在 2019 年初開始的狂歡,沒能撐過一年。

全球穩定幣 Libra 遭請全球狙擊

Facebook 的加密貨幣穩定幣 Libra,無疑是今年全球範圍內的行業高光時刻。

6 月 18 日,在整個行業的翹首期待中,網際網路巨頭、擁有全球使用者 27 億的 Facebook 的加密貨幣計劃正式公佈,在這份長達 28 頁的白皮書裡,詳實地介紹了加密貨幣穩定幣 Libra 的規劃、技術和成員,以及未來規劃,並指出,「Libra 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

坐擁 27 億使用者、相當於超過世界 1/3 人口數量的網際網路巨頭髮行數字貨幣,這讓一直充斥著「泡沫」、「騙局」等標籤的區塊鏈行業再次開始被人們關注。對於這份新出爐的白皮書,金融、網際網路、區塊鏈行業的從業者,甚至美國總統都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的評價。

但不管人們對於 Libra 如何評價,不能否認的是,Libra 的出現是對比特幣的一個完美公關,藉助 Facebook 的體量,對比特幣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宣傳。價格說明了一切,在 Libra 出現的 4 天后,比特幣價格時隔 15 個月後再次站上 1 萬美元,接著馬不停蹄地漲到了 1.4 萬美元。

1.4 萬美元,是今年比特幣價格的最高點。

KuCoin 資料顯示,比特幣在 2019 年 6 月 26 日逼近 1.4 萬美元

不過,即便是巨頭主導,Libra 的推進依然困難重重。在經歷德法意三國公開反對、監管機構擔憂、協會成員陸續退出的「多重打擊」,以及扎克伯格前往國會接受議員質詢之後,Libra 能否順利推進仍然備受關注。

近日,有研究員發現,Libra 白皮書的內容出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尤其是關於儲備資產本身的運作方式。在原版本的白皮書中,「儲備資產的利息將用於支付系統成本,確保低交易費用,向為啟動生態系統提供資金的投資者(此處指 Libra 協會成員)支付紅利,並支援進一步增長和採用。」的部分,被改成了「儲備資產的利息將用於支付系統成本,確保低交易費用,並支援進一步增長和採用。」關於分紅的部分去掉了。

有分析稱,這一改動是為了將 Libra 被視為有價證券的風險降至最低,儘可能清除 Libra 合規推出路上的障礙。

嘉楠耘智上市

11 月 21 日,在眾人的期待中,全球比特幣礦機第二大廠商嘉楠科技成功登陸美股納斯達克,股票程式碼為 CAN,發行 1000 萬股 ADS,美股定價 9 美元,坐穩「全球礦圈第一股」。

由於礦機的獨特性,包括位元大陸在內的礦機生產商曾多次尋求上市,均沒有結果。礦機生產商的盈利與比特幣價格息息相關,比特幣價格上漲,礦機供不應求;而比特幣價格下跌到礦機挖礦沒有收益,那礦機很難賣出去。

從嘉楠耘智的招股書上也能看出來礦機生產商對於比特幣價格的依賴。2018 年上半年,比特幣價格達到了 1.9 萬美元的歷史最高點,嘉楠耘智可以有 2.2 億人民幣的收入;而 2019 年上半年,比特幣從 3500 美元價格向上爬,嘉楠耘智根本無法盈利。

在前三次試圖上市失敗後,嘉楠耘智在 2019 年終於成功上市納斯達克,這也宣告了區塊鏈企業獲得了傳統金融界的認可。

但礦機生產商的上市,並沒有為區塊鏈行業帶來任何波動。比特幣價格沒有上漲,嘉楠耘智股票也早已破發。

區塊鏈內部金融模式已落地

這是今年為數不多、可以看成是行業發展程序的兩個概念。

Staking 的故事,要從共識機制 PoS 開始講。不同於以比特幣的 PoW 共識為代表的節點挖礦,PoS 共識網路的節點先持有 token,再將 token 抵押,以獲得系統的 token 獎勵。簡單來說,從幣本位的角度思考,Staking 就是活期儲存。

從 Tezos 開始,Cosmos、Algorand 等明星公鏈專案相繼公佈 Staking 的玩法,Staking 的風潮開始颳起。普通玩家、專案方、礦池、錢包、交易平臺、節點服務商等多方主體也紛紛進場,漸成規模。

為了吸引使用者,Staking 的玩法也在不斷演化。最開始使用者主動鎖倉質押獲得獎勵,但解鎖時間漫長,比如 Cosmos 的解鎖時間需要 21 天,這 21 天中使用者不能執行任何操作;針對使用者痛點,一些交易平臺推出了軟鎖倉服務,比如 KuCoin 交易所的 Soft Staking 持幣返利服務,使用者在平臺上無需主動質押,可自由交易或提現,同時獲得每日質押收益獎勵,打消了使用者在 Staking 後幣變多了,但因幣價下跌資產反而縮水的困擾。

現在看來,Staking 的火爆也不無道理。長期看好專案的投資者,可以將手中的代幣質押給節點服務商,獲得相應的通脹收益,這也是熊市下持幣者獲得穩定代幣收益的一種選擇。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就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這並不是今年的新概念,但卻在今年爆發。

DeFi 的核心原則是提供一個全新的、無需許可的金融服務生態系統,沒有任何中心化權威,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去中心化借貸的意義就在於它是無差別的對待所有人,讓持有數字資產的人都可以得到合理的待遇。雖然傳統民間借貸被管控了,但是借貸的需求並沒有減小。去中心化借貸最大程度地降低信任成本,只要相信程式碼,就可以完成借貸。

頂級資本也看好這個領域,在以太坊上的 Defi 應用,包括 MakerDAO、Compound、dydx 等等應用都拿到了 a16z、Polychain Capital 這樣的頂級資本投資。與去年相比,被鎖定在 DeFi 應用中的資產規模增長了 10 倍以上,從 5000 萬美元增至今天近 10 億美元。

而由此發展起來的去中心化借貸產品或套利平臺,也在不斷豐富和繁榮,從 Bloqboard、Compound、Dharma,到 InstaDApp、Lendroid、Zerion 等,雖然這類產品並未觸達普通投資者,但不妨礙其成為最具潛力的金融產品型別之一。

可 Staking 與 Defi 也不是完美無缺,最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當價格暴跌,跌到 Staking 和 Defi 都不能堅持的時候,使用者還如何參與 Staking,如何使用 Defi。

0.32 美元的比特幣

2019 年 8 月 23 日,加密貨幣歷史也許會記住這一天。當天,亞馬遜雲伺服器(AWS)的一個機房出現了故障,所有使用 AWS 東京伺服器的企業和使用者均受波及,裡面就包括加密貨幣交易所。

海外交易平臺 Binance 最先受到影響,做市商在讀取價格資料時候出現錯誤,做市商的交易程式在程式碼層面的不完善,讓程式對價格判斷產生了偏移。而其他錨定 Binance 價格的平臺,如 BitMax、Citex、Hopex、BKEX 這些交易所的幣種價格均出現劇烈波動。

有人在 Citex 以 0.32 美元/比特幣的價格,在成交了 45 個比特幣,也就是用 100 人民幣,買到了本應價值 315 萬人民幣的比特幣。也有人以 163 個以太坊,也就是 22.1 萬人民幣的價格,賣出了本應價值 0.35 人民幣的 ADA。

還有很多人,在短短 5 分鐘內,獲利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區塊鏈技術沒有問題,這個技術上的意外,卻讓人夢迴 2009 年,以超乎意料的低價,買到了比特幣。

誰是中本聰

還是要從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開始說。今年的第一件大事,依舊是「中本聰到底是誰」這個在區塊鏈行業熱搜榜霸佔數年的話題。

今年 2 月 8 日,作為去年 11 月份剛剛從 BCH 網路分叉出來的 BSV 的代表,2016 年就自稱自己是中本聰的 Craig S. Wright 首次正式在公眾面前表示自己的態度,他在自己的 Medium 上釋出了一篇文章,名為《我曾是中本聰》。

同時他也在 Twitter 上公佈了一些可以證明自己的中本聰的證據,包括與澳大利亞政府的信件、早年的比特幣白皮書等等。

很快,網友們就找到了 Craig 這次檔案造假的證據。雖然 Craig 予以否認,可因為以往過激的言論,大多數人依舊選擇不相信 Craig 的話。

而 BCH 陣營也沒有閒著,就在 Craig 發文的當天,BCH 的首席開發者 Amaury Séchet 站了出來,也在推特上說自己就是中本聰,並公佈了一段 ECDSA 數字簽名。

數字簽名的作用是用來驗證公鑰,當然,給出的簽名確實可以和中本聰的公鑰對應上,但是也有人表示簽名可以偽造,這也不能完全確認他就是中本聰。

關於「中本聰」這個名號的爭奪,熱鬧了幾天就告一段落,雖然後來也出現了一些自稱「今晚幾點就能告訴誰是中本聰」這樣的活動,也都是為了自己專案的推廣做的營銷手段。

比特幣出現第十年,「中本聰是誰」還是沒有結論。

梳理了一下 2019 年的區塊鏈行業發展,主基調是寒冬,但依然是不同尋常的一年。

作為一個站在風口浪尖的行業,從 IE0 到共振幣、模式幣,再到如今漸成主流的 Staking、DeFi,以及眾人矚目的 Libra 和 DCEP,最後到成功上市的嘉楠耘智,這些 2019 年產生的新事物,猶如一枚枚石子,在被投入區塊鏈這個大池子後,濺起了陣陣水花,到臨近年末的時候,又迴歸了平靜。

明年五月,比特幣將正式迎來減半,投資者期待已久的減半效應是否會降臨,新的一年,加密領域又會產生哪些新概念和風口,依然未知。不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行業,無盡的變數也就意味著無限的機會。

以下為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為您總結的 2019 年區塊鏈行業變數事件圖: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