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世界的梗,你都知道嗎?

買賣虛擬貨幣

比特幣(Bitcoin)社羣早已經不再小眾。為數眾多的比特幣使用者以及對比特幣感興趣或有敵意的人已經為比特幣世界創造了很多有意思的梗,其中有的是全然的開涮逗樂,有的是諄諄告誡,還有的則是為了試圖體現的自己優越感或者一夜暴富的期望……下面總結了一些比特幣社羣常出現的梗,其中也會包含一些說明和作者個人的看法。

Hodl & Hodler
在幾乎任何比特幣社羣,你都會見到 Hodl 和 Hodler 這兩個詞,甚至可以說它們是目前比特幣社羣最流行的梗了。它們的意思也很簡單,差不多就是:「持幣」和「持幣人」;但這兩個詞更主要側重於強調「長期持有,堅決不賣」。


hodl 一詞源自 bitcointalk.org 論壇 2013 年 12 月的一條討論帖,那段時間比特幣正經歷歷史上的第二次暴漲,價格也首次超過了 1000 美元。這條帖子來自使用者 GameKyuubi,題為「I AM HODLING」:

這位使用者自稱是一位「糟糕的交易者」,總是找不準買賣的時機,結果只能在交易中虧損。最後他總結說「在這樣的零和博弈中,只有當你賣出時,交易者才能拿走你的錢。」因此,為了保證不虧,一定要堅持 HODL。


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
「金鑰不是你的,幣就不是你的。」
比特幣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對抗中央銀行,將貨幣權力交付給人民,但託管式交易所的出現違背了這樣的初衷。人們將比特幣長時間存放在交易所,甚至很多使用者從來沒有使用過自己的數字錢包,於是就讓交易所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比特幣銀行 — — 而且它們基本上也不支付任何利息。而這種情況可能導致交易所可能在確保流動性的基礎上銷售自己並不擁有的比特幣,從而實現事實上的比特幣增發。這顯然有悖比特幣的設計初衷。
於是比特幣社羣有一種聲音,號召人們不要將比特幣長時間存放在交易所,而是在完成交易後就轉入自己的個人錢包。
自己掌控金鑰的號召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年度的「金鑰證明( Proof of Keys)」運動。該運動選在每年的 1 月 3 日,即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的日子(亦即比特幣的生日),鼓勵所有的比特幣所有者在這天將託管在交易所的比特幣存入自己的個人錢包以檢驗交易所的償付能力,看它們是否造假。
但是,這個倡議過於理想主義,很難發揮真正的效力,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交易所的提現費用普遍過高(很多為 0.0005 BTC) — — 儘管事實上的轉賬費用要低得多而且交易所常常打包轉賬,還能進一步降低費用;此外,很多交易所至今仍然不支援費用更低的 SegWit 方案和對小額提現友好的閃電網路方案,這也是提現成本較高的一大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許多交易者僅僅將比特幣用作一種賺取法幣的工具,而並不在意對比特幣本身的控制權,甚至一部分人都不知道比特幣究竟是什麼或者因為未更多瞭解而認為自己控制金鑰的過程過於複雜或不安全。
使用者不掌握自己的金鑰的情況應該還將繼續長期存在,但我想也不必過於憂心。隨著比特幣領域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發展,交易所審計能在很大程式上遏制交易所虛擬增發的行為;另外,分散式交易所也能有所助益。


Moon
比特幣長期持有者之所以堅定持有,最重要且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相信比特幣有朝一日會登上月球(Moon),也就是說他們相信比特幣的價格未來某天會到達非常高的程度 — — 但具體多高,不同的人的看法也各有不同。
一些常見的 Moon 有一幣一別墅、一幣一嫩模、一幣一蘭博基尼(Lambo);當然,也不要忘了 John McAfee 的一枚比特幣在 2020 年底達到 100 萬美元的預測,他甚至打賭說:「如果我錯了就吃自己的雞巴。」
不過也有很多人心中的 Moon 並沒有那麼遠,5 萬美元或許就已經足夠了。


One Bitcoin equals one Bitcoin.
「一個比特幣等於一個比特幣。」
不能否認,大部分人將比特幣視為一種快速致富的手段,因此也就對比特幣那高波動性的價格格外敏感了,甚至有的使用者會隔一兩分鐘就檢視一下比特幣的價格,幾乎就像是一種上癮症狀。一位 Reddit 使用者就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最糟糕的是我不斷看價格。而且不是因為我想找個出售時機,我只是想看看我一天能掙多少錢。就好像我感覺如果我不看的話,價格就不會漲。而且當我不看價格時,我會讀有關比特幣的文章或看有關比特幣的 YouTube 影片。我的生活成了一個迴音腔,人們都在說要積累更多比特幣。我很難入睡,而且也開始在工作中表現粗魯。
這時候就要用到這句話了。如果你堅持持有,那麼短期的價格對你而言其實毫無意義,一個比特幣永遠等於一個比特幣,不會變多也不會變少。所以,為什麼還要執著於價格呢?去享受生活吧!那不正是你拼命賺錢、努力奮鬥的終極目的嗎?


Shitcoin & 垃圾幣
我們通常將比特幣之外的其它數字貨幣稱為「altcoin/替代幣/山寨幣」,這個詞是中性的。而「Shitcoin/垃圾幣」則帶有明顯的敵視和輕蔑,但這個詞的範圍在不同人眼裡各有不同:
所有人都認為為了圈錢而創造的所謂數字貨幣和通證是垃圾幣。這是確定無疑的,無需多言。
一些人認為非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比如 Ripple)都是垃圾幣,因為如果不是去中心化的,本質上就與銀行並無差別。
一些人認為分叉幣(比如比特幣現金)是垃圾幣。對於分叉幣,人們的意見分歧極大。有的人認為分叉是每個人的權力,只要有使用者認可,那麼就是合理的。有的人則認為分叉幣是專案方想要借比特幣的影響力來圈錢或者蓄意製造比特幣社羣分裂以從中謀利;考慮到某些分叉專案新增了數量不菲的留給自己的所謂「預挖」部分,這樣的擔憂也並非無中生有。
部分比特幣支持者(比特幣至上主義者)認為除比特幣之外的其它所有幣都是垃圾幣。


21M Club
「2100 萬俱樂部」指那些擁有至少一枚比特幣的持幣人。
因為比特幣總量大約為 2100 萬(20999817.31308491),因此,擁有至少一枚比特幣的人最多也只有 2100 萬。而考慮到丟失的比特幣和可能永遠被鎖定的中本聰賬戶中的比特幣,加上部分人顯然持有大量比特幣(他們也被稱為「比特幣鯨魚(Bitcoin Whale)」),所以這個俱樂部中的人會比 2100 萬少得多。
在部分人眼裡,「2100 萬俱樂部」是個值得驕傲的身份或者自己積累比特幣的目標,因為這似乎就預示未來有了真正一夜暴富的希望。


0.28 BTC
由於比特幣總量固定,按照現在的世界人口數,只要你擁有 0.28 個比特幣,你的比特幣資產就超過了世界另外 99% 的人,躋身比特幣富豪榜前 1%。
沒錯,你只需要 0.28 個比特幣就能成為全世界百中無一的人。


Bitcoin Grandpa
Bitcoin Grandpa 是比特幣社羣一個很流行的文化迷因(meme)。這張圖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是一個端著咖啡杯老爺子看著電腦,下半部分則是這個老爺子擺出了一幅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表情。因此,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當時比特幣的現狀給這幅圖新增描述。

不過,中文社羣也有一個梭哈老頭:

Roller Coaster「過山車」同樣是一個文化迷因。由於比特幣時常有大漲大跌的行情,宛如過山車,因此有藝術家專門創作了坐著過山車的比特幣文化迷因,各個方向的都有:

Faketoshi
「假本聰、中假聰」
在比特幣誕生後不久,其創造者中本聰就消失了。直到今天,他的真實身份依然是一個迷,似乎沒人知道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團隊。
不過,出於某些目的,有一些人站出來宣稱自己是中本聰,雖然他們目前沒有任何人能可信地證明自己,其中包括 Craig Wright、Bilal Khalid。

其它一些常見但非比特幣世界獨有的梗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一些人因為害怕錯過,盲目跟風買進比特幣或其它數字貨幣,甚至透過貸款來購買,結果導致損失。FOMO 很容易出現,對抗它的方法很簡單:理解。不只是理解比特幣,也要理解自己,別讓自己順波逐流,變成行情的奴隸。

FUD:Fear, Uncertainty, Doubt;懼、惑、疑。當比特幣價格大幅波動(尤其是下跌)時,人們可能會擔憂自己別無選擇,只能選擇賣掉自己持有的比特幣,否則自己將會損失更多或賺得更少。但之後的事實可能證明,FUD 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對抗 FUD 的方法是多瞭解真正的資訊,認識比特幣的真正價值以及合理正視自己對比特幣的期望。

Only invest what you can afford to lose:只投入你可以完全損失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建議,尤其是對於比特幣這種可能存在很高的風險的投資品而言。不要借貸投資,不要投資高風險期貨……不過老話也說「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險偏好,風險高並不代表失敗。總之,最關鍵的是要依靠自己的獨立判斷。

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地幹活:All or Nothing。這是一種典型的賭徒心態:投入自己的一切賭自己成功;但同時這也是一種豁達心態:輸了無所謂,我還能活下去,只不過辛苦一些罷了。

Buy the dip!:每次比特幣大跌時,都會有人大喊「降價了,趕緊買!」他們將比特幣價格下降視為積累比特幣的最佳時機,但好像他們也試圖透過這樣呼喊來對抗市場的消極情緒,畢竟喊喊口號是很容易的,他們不見得真的會買。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