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市裡,數字貨幣交易所悄然轉型,開始逐步脫虛向實!

買賣虛擬貨幣

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區塊鏈專案激勵機制的核心部分,在整個專案推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token作為社羣生態和節點的獎勵,在一定程度上是專案價值的重要支撐之一。

而一個專案的代幣流通主要是在哪裡進行的呢?毫無疑問,交易所是最大的流通場景。可以這樣說,數字貨幣交易所就是整個幣圈的流量入口,它們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是圈幣得以生存的造血工具。

交易所兩大收入來源,上幣費和交易費,就可以讓其賺得盆滿缽滿。據不完全統計,在牛市中,火幣、幣安等第一梯隊交易所手續費動輒 2000 萬元,即便一家不知名的交易所也能輕鬆月入百萬。隨著熊市的降臨,交易所裁員、轉型、撤離隨即而來,交易所從“交易即挖礦”到“千所大戰”的買方市場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所謂數字貨幣交易所的買方市場,就是數字貨幣專案方追著喊著要上交易所,上幣費由交易所而定,當時在牛市時的定價在10萬-50萬RBM。後期則變成了交易所找專案方,費用在十幾個到五十幾個以太坊,但還是很少有專案上所,據統計進三個月,okex每個月上所的專案代幣平均只有兩個,頭部交易所尚且如此艱難,可想而知,那些小交易所的日子了。

正如華爾街的一句名言:“熊跳窗,牛爬梯”。意思就是,熊市是突然的,而牛市是漸進的。沒人知道熊市何時結束,但在牛市來臨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防範於未來。

據悉,在數字貨幣熱度中排名第一的是美國,進階第二是日本,我國排名第四。不久之前由Cointime主辦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在日本市場的展望”圓桌沙龍,就由對數字貨幣交易所的發展進行了探討。代表分別就行業相關律法、註冊制、衍生品交易監管等方面提出來看來。

會議指出,日本金融廳會針對加密貨幣行業的相關法律進行改革,預計2019年2-3月時會出臺相關法案;本國交易所申請、註冊需包括金融廳審查等具體手續,外國公司在註冊加密貨幣交易所時將面臨更多的問題和挑戰;除了行業內監管加強,對於衍生品交易的監管力度也將變得愈發嚴格,交易所們應適應新的機制。監管的深化,對數字貨幣交易投資者而言更是一種保障和規範。

加密數字貨幣,作為這個時代的新物種。存在著使用者對於加密資產的辨識度還是低,相較於BTC及其他Token,投資者顯然更加關注外匯市場,如何保證交易所的24小時安全運營等諸多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交易所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目前,交易所運用最多的還是在增加使用者量上下功夫。除了最常見的邀請返傭、交易大賽等運營手段,期貨、抵押貸款等金融衍生品是大多數交易所討論的方向。據統計,發現在排名前 50 的交易所,去年 5 月以來,有 26 家交易所新推出了金融衍生品服務。可見,在熊市下,只有金融衍生品才能攪動投資者的情緒,為熊市添一絲火光。

除此之處,數字貨幣交易所獲利後轉戰其他金融市場也屢見不鮮。根據港交所資料顯示,1月17日,香港上市公司前進控股集團獲得 OK 集團創始人徐明星的注資。透過場外收購股票涉資約 4.84 億港元佔已發行的有投票權股份的 60.49%。

據瞭解,前進控股集團早前因公司涉及重大收購問題,已於2019年1月10日下午一時停牌,至今仍未復牌。在此之前,2018年8月21日,火幣集團以 7700 萬美元收購桐成控股。完成股份轉讓後,火幣集團董事長李林持有桐成控股 73.73%股權,成為桐成控股實際控制人。

與此同時,2019年第一個工作日,比特幣中國宣佈將轉型為區塊鏈技術服務實體經濟的企業,預示著企業在區塊鏈行業脫虛向實的發展轉變。從數字貨幣市場轉戰股市,到實體的改變,對數字貨幣交易所而言,也可謂熊市良策之一。

當前,數字貨幣交易所市場更像是一個封閉的魚塘。從業者、投資者應從全球化的視角去看待數字貨幣,安全、時效尤為重要,由中心化交易所轉向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是保證投資者資產安全的關鍵,從封閉到開放的發展也只是時間問題,開放也並非跳出監管的藉口,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我想隨著我國2019年對數字貨幣市場監管的加強和規範,或許會縮短熊市的時間吧,因為騙子少了,投資者才會有更大的意願進入數字貨幣市場進行投資吧,到那時,或許加密幣市場才能真正地繁榮起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