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DCEP和支付寶、微信、比特幣有什麼不同?

買賣虛擬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DCEP和支付寶、微信、比特幣有什麼不同?先說說比特幣實現了什麼?根據之前所說的非對稱密碼學和單向雜湊函式,加上經濟結構就有了比特幣的基本形態。而這個基本形態能做到價值的傳遞,網際網路做到的是資訊的傳遞。價值的傳遞,更直白的解釋是,數字黃金或者數字化的紙幣。

很像你賣給我一個東西價格是20元,我給你100元,你再找零給我80元一個邏輯,比特幣的轉賬和這個很相似,今天要講的不是UTXO模型,關注在紙鈔數字化這個方面。

DCEP是什麼要做什麼?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這個詞分開來看,DC指的是數字貨幣,EP指的電子支付。合起來顧名思義。

DCEP在國內2014年就開始專門成立組織進行研究了,中國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滿足了日常大多數需求,DCEP也沒有跳出來說太多話,不過Libra的白皮書出來的時候,確實在技術和模式上並沒什麼新意,DCEP說這個模式早就考慮過了,也是很有可能。注意,我是說沒有新意,並不是說不好或者影響力不夠,實際上Libra也好,DCEP也好都很可能對未來世界造成很大的影響。

比特幣或者說區塊鏈的基本原理是傳遞價值,那麼,利用這個性質就可以發行央行數字貨幣,

這貨幣如同紙幣一般(M0)。

真實的紙幣有什麼特點?

1,相對匿名,不好追蹤;
2,不需要銀行開戶,直接拿著錢,誰都可以買東西;
3,數量大了,不好攜帶和清點,比如我揹著一千萬給你送過去,太沉了;
4,有整有零,買個冰棒可以找零錢;
5,用紙做的

DCEP非常符合以上部分特點,是數字化的紙幣。方便攜帶、安全、匿名、不需要開賬戶有智慧手機基本就可以用了。

那麼,DCEP能做到匿名嗎?當然可以——如果DCEP想的話。可是,他不想,也不會想。未來可能是小金額比如三萬五萬以內,可能不需要身份證和“錢包地址”繫結,一旦金額大了依然會繫結。這個軟體在手機上如果留有監控措施,也是正常的。這也是為了做“反洗錢”功能。

DCEP和比特幣有什麼不一樣?

比特幣是個去中心化的貨幣體系,所有的價值和價格都來至於共識。而DCEP是國家央行發行的,每一塊錢都是央行背書,你的DCEP是可以使用的,而且國內對方還不能拒絕接受DCEP。就像你去買東西,只要紙幣是完好無損的,對方不能說“我不接受人民幣紙幣”,只能說,“對不起,我這裡找不開這個錢了,您看方不方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

DCEP是一種法定貨幣,和現在使用的錢是一類,而比特幣在很多國家是被承認是一種商品的。說來可笑,買賣商品是要交稅的。比特幣是商品是收藏品是儲值工具,就是不像日常用的貨幣。DCEP不同,天生就是貨幣,央行發行,根正苗紅。

DCEP和支付寶微信有什麼不一樣?

第一,思考一個問題,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是紙幣的數字化嗎?

從使用功能性方面來說,是的,現在我要去超市買東西,拿出支付寶直接支付,或者有些地方已經有的刷臉支付,直接從我的支付寶賬號或者支付寶繫結的銀行賬號裡面扣錢即可。

從來源和類別上來說,不是。因為紙幣是央行發行的,支付寶之類的電子錢包是用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大家可以瞭解下M0,M1,M2,3、4、5這類概念,簡單列舉如下

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修訂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我國現行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0+可開支票進行支付的單位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居民儲蓄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M指的是money supply,貨幣供應,這個定義從經濟學中出來,到了不同國家細節上有所不同,可以看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屬於M1或者M2的領域。DCEP做的是M0。

第二,結算機構不同,安全性不同;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用商業銀行存款貨幣進行結算,DCEP是用央行貨幣進行結算。

其實很多人對央行這個詞也有誤解,在此強調一下,央行只有一家:中國人民銀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英文簡稱PBOC)。商業銀行是不夠穩定的,如果商業銀行運營破產了那麼支付寶裡的“錢”,就成為這個商業公司的“債券”,破產清算這個公司的資產,算成真正的錢後,按“債券”比例給你。

第三,支付寶微信是網際網路支付,而DCEP可以實現雙離線支付。

就是到了沒有網路的地方,支付寶微信用不了了,DCEP還是可以,這一點很多人覺得不重要,其實很多地方的小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在地下停車場掃碼付費的時候,訊號是非常令人著急的,這個小需求是很重要的。

第四,支付寶微信的目的是移動支付,DCEP的目的是控制法幣地位,節約發行成本。

以上就是DCEP的基本介紹,以及DCEP和支付寶微信比特幣的異同,透過這些比較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DCEP。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