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分形與機會

買賣虛擬貨幣

(梵高,普羅斯旺的乾草堆)

前言:隨意瀏覽時讀到一個詞叫分形。簡單來說,就是形容事物本身具有自相似性,比如一片雪花的每瓣在放大之後顯示出跟原圖案的驚人相似。這種現象在自然界大量存在。分形的英文詞為Fractal,由芒德勃羅(B.B.Mandelbrot)創造,通用定義是“一個粗糙或零碎的幾何形狀,可以分成數個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比特幣的歷史價格趨勢,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比特幣已有十年多的歷史,目前其市值在600多億美元,2018年比特幣交易總額超過了1.3萬億美元,超過了PayPal和DISCOVER。

(Source:Coinmetrics,stasista等,Yassine Elmandjra )

表面上看上去,比特幣發展已經有一定的規模,但迄今為止,比特幣依然是一個波動性極大的貨幣,它在2011年、2013年和2017年三次大的泡沫,跌幅都在80%以上。這在其他投資領域幾乎都是不可想象的。

比特幣在短短的十年間,經歷了多次泡沫,呈現出了某些自相似的特性。

比特幣的分形

要理解比特幣的未來,可以看看它的歷史。

過去和未來是一個整體,所有的歷史,從更長遠來看,跟未來一起,組成一個整體。之所以有所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人根據自己需要界定的。而這個整體存在週期的自相似性。用個花哨一點的話來說,就是分形。

那麼,這個跟比特幣有什麼關係呢?

比特幣從過去的歷史中,存在著類似的泡沫週期,從2011年、2013年以及2017年的泡沫都顯示了某種重複的自相似性。有意思的是,每次相似的泡沫,比特幣價格都有了一定數量級的增長。

只要比特幣自身的基礎不出現根本性問題,比如說致命的程式碼缺陷、51%攻擊等,它就有機會像其他技術產品一樣,逐步進入主流人群的採用。當然,如果比特幣自身的堅實基礎出現問題,那麼分形現象也不復存在。這是前提。

這是2013年12月5日價格最高點前2個月的價格趨勢:

 (來源:coinmarketcap)

這是2017年12月17日價格最高點之前2個月的價格趨勢:

 (來源:coinmarketcap)

這是2013年12月泡沫後1年多的價格趨勢:

 (來源:coinmarketcap)

這是2017年12月泡沫後一年多的價格趨勢:

 (來源:coinmarketcap)

這是從2013.4月到2019年3月的價格趨勢圖:

 (來源:coinmarketcap)

從它的歷史來看,它已經初步具備了分形重複的特徵,且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帶來更多的使用者,價格上升一個數量級。即使看每年的最低價格也是如此。

2012 —$4

2013 — $65

2014 — $200

2015 —$185

2016 —$365

2017 — $780

2018 — $3200

即使比特幣的波動性很大,它每年的最低價格都有一定的支撐(由於每個交易所價格不完全相同,這個最低價格可能會有一定的出入,但可以代表大致區間)。如果你是投資天才或者運氣足夠好,每年你進入時,能找到相對低點,第二年都不會虧。當然,實際做到的概率小。

比特幣的分形重複特性在它價格最終穩定下來之前,會以週期性的方式存在。這個分形特性是一種內在屬性,它會超越短期事件(利空或利好)的影響。比如之前的門頭溝事件、嚴厲監管等等。在它走向最高點之前,會有一個穩定增長的持續過程,而一旦突破了上一次的最高點,發展有可能加速。

比特幣分形與技術採用曲線

比特幣要實現真正價值,不可能只侷限於投資圈子,它必須要走向主流人群,雖然目前日活躍地址超過60多萬,總的來說,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就像一個app,如果日活60多萬,這還遠遠達不到主流採用的地步。

技術採用曲線於1957年Iowa State College分析玉米種子的採購行為首次提出,並透過埃弗雷特·M.羅傑斯的《創新的擴散》一書被大家熟知,它把技術採用過程按人群採納先後進行區分,其中2.5%的是創新者,13.5%是早期採用者,34%是早期大眾,34%是晚期大眾,16%是落後者。如果按照目前的人群基數來看,目前還處於創新者階段,還不到早期採用者的階段。這意味著,未來的空間還很大,也意味著未來的價格波動會很大。

按照這個技術採用的曲線,真正的機會在前兩個階段。一旦進入了34%的早期大眾的階段,比特幣雖然還有機會,但它的波動性,它的上升的幅度都會極大減小,成本會越來越高。

因此,這也能理解這十年來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在它整個採用的發展過程中,目前的波動性是可以理解的,作為特殊的商品,貨幣先從收藏品、投機品開始逐步走向大眾的應用場景,要被普通使用者理解和採納需要很長時間。

比特幣的分形現象在早期15%的使用者採用期間,價格波動會極大。每次波動都會有類似分形的特徵,同時隨著採用的增長,其每次分形將帶來價格的新數量級上漲。

比特幣分形與炒作週期

比特幣分形源於人性本身。人性有FOMO,擔心錯過投資好機會;也有恐懼,擔心歸零。這種情緒共振的特性,造成了週期性的漲跌。每次泡沫的到來和消退的過程有自相似性,這也是比特幣分形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13年比特幣泡沫破滅之後,進入了長期的沉寂期,雖然2015和2016年開始穩步增長,但是整體來說,它只是行情的啟動和醞釀,直到2017年初有不少競爭幣開始收穫幾十倍的回報,市場的情緒開始湧動,投資人開始擔心錯過大好機會。甚至9月的監管也不能阻止這個行情的湧動,最後首次代幣發行造成整個行情的瘋狂上漲,進入了真正的泡沫期。

只要有一個概念和白皮書,團隊背景不錯,有投資機構站臺,基本上額度難求。這完全是非理性的瘋狂,沒有任何價值的支撐。比特幣也衝高到了近20,000美元。

緊接著,那些早期進入的投資者開始擔心這種瘋狂局面不可持續,為了保住利潤,開始拋售資產,這開啟了泡沫的破裂。

還有一類力量推波助瀾,不少在高峰期進來的人,都是短期的投機者,他們根本不關心技術本身,他們是市場上的弱手,一旦有風吹草動,就會隨之拋售,從而形成價格踩踏局面。最終牛市破滅,進入熊市。

當跌倒一定的程度,弱手的籌碼和早期投機者的籌碼都已拋盡,而長期持有者不會賣出,這個時候市場進入相對均衡的階段。

一旦市場進入均勢階段,之前套利者還有機構投資者會逐步入場,又開啟了新一輪的增長。

這樣的演化過程符合著名的Gartner Hype Cycles,也就是所謂的技術成熟曲線,或者直接叫炒作週期更合適。

根據炒作週期的演化,包括我們在比特幣分形歷史中也可以看到,這就是不斷自我重複的過程,其基本的驅動力就是人性的貪婪和恐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炒作週期在醞釀一段時間後,它的情緒在行情啟動中不斷積蓄,這裡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它不會一直線性增長,在最終衝向巔峰時,它會來一個陡峭的曲線,在短期內迅速完成轉變。

結論

如果按照比特幣之前的劇本,分形是價格趨勢的重要特徵。這跟它的採用程度、炒作週期等相關。如果比特幣的基礎本身不出現重大問題,這意味著,在比特幣的價值真正穩定下來之前,還會存在類似的特徵,也就是還會有泡沫,每一次泡沫都有類似的漲跌,但同時帶來更大量級的提升。這也意味著,對有些投資者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比特幣的增長,不管是線下的實際採用還是價格的增長,不太可能是線性的,這也意味著,機會的視窗不會永遠敞開。

最後,特別強調的是,本文純粹是一種理論分析,可能全是錯的。因此,本文不作為任何投資決策的建議,一定要把控好風險,在自己能夠承受風險的範圍內做好決策。

------

風險警示:藍狐筆記所有文章都不構成投資推薦投資有風險,投資應該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建議對專案進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資決策。

通往區塊鏈的新世界:關注“藍狐筆記”區塊鏈公眾號:lanhubiji 

或加入藍狐筆記的知識星球:https://t.zsxq.com/iaQNnIq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