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綁上”區塊鏈,江蘇為農產品上“身份證”

買賣虛擬貨幣


一袋米“綁上”區塊鏈,育秧、施肥、用藥、抽穗、採收、運輸,全流程資訊一覽無遺。這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利用區塊鏈技術,自主研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深度溯源系統”,這套系統可以為農產品發放一張資料齊全且無法更改的“身份證”。


“這套系統,只需要用手機掃描貼在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就會呈現農產品的產地、特性、生產週期等全流程資訊,透過高畫質圖片與影片監控記錄。”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區塊鏈產業研究院院長卞立平介紹說,“消費者可以瞭解農產品的‘前世今生’。比如一盤沙拉,生菜產自哪裡,從選種開始到成熟的過程;黃瓜和草莓用的農藥有什麼差別,農藥特性是什麼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有記錄,將記錄資訊結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資料檔案。”

卞立平說,這套系統與傳統商品溯源體系相比,利用了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有不可篡改、資料共享等特徵,突破了傳統跟蹤平臺資訊不夠透明的劣勢,將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資訊全部實時上鍊,以“一物一碼”的形式為消費者提供全透明的農產品質量把關。

卞立平介紹,產品全流程追溯與質量管控合二為一是該系統最大的亮點之一。“現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大都在產品產出後再做檢測,相對被動。其實在農產品安全風險源裡,除動植物本身攜帶的疫病或毒素外,農業投入品殘留、生產加工過程非法新增等問題都能提前透過資料監測的方式來解決。”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主動監管’。”卞立平以施藥過程介紹說,“系統中儲存了安全藥品庫,記錄著可使用的綠色農藥產品及操作規範,一旦使用了標準之外的藥品或打亂了用藥間隔期,系統就會自動預警並留下紅色資料記錄,不會出現暗箱操作或人為篡改,以此更精準地指導農產品用藥安全。”

目前,該系統已在華西村都市農業、寧夏鹽池灘羊集團、蘇農科大米種植基地、海安南莫食用菌產業園等多地成功投入實用。“資料上鍊是第一步,未來將繼續研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執行機制,豐富‘區塊鏈+農業’的實踐場景。”卞立平說。

(來源: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