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鏈不行,聯盟鏈就可以嗎?

買賣虛擬貨幣
2018 年初,回顧過去一年,幾乎所有的舊秩序和規劃都顯得蒼白。科技進步,直接捅破了政治、金融、軍事領域所有的玩法,讓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規則變得一錢不值。而且,當下的最重要的技術趨勢之一——,正在引導我們走向全面的失控和未知。1. 成也 Token 敗也 TokenToken 是區塊鏈技術最巧妙的實踐,他將人類社會的商業場景轉化為區塊鏈層面的資料和價值,來驅動計算機執行。以太坊的上線造成了發行門檻大幅降低,也造就了 2017 年以來 ICO 的繁榮。忍受多年清貧生活的鏈圈公司先後發行自己的 Token,鏈圈和幣圈迅速融合,並引起了網際網路圈、VC 圈和主流金融圈的進入。但是公鏈的效能、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可擴充套件性、智慧合約等都還遠談不上成熟,還沒法把區塊鏈理論上的能力釋放出來。上千的 TPS 算是較好的效能指標,但還是無法承載網際網路上主流的商業活動。於是更多的公鏈專案打著“超越以太坊”、“商用級公鏈”、“世界級交易速度”的口號被推出,紛紛聲稱解決了困擾以太坊網路的拓展性不足的問題。同時加密貨幣讓更多的眼光集中到了公鏈。但是一條像以太坊這樣的典型的公鏈,除了可以發行加密貨幣之外,還應該有大量的 DApp 和智慧合約存在。根據 DappRadar 上的統計,DApp 數量不足總 1000,24 小時內的活躍使用者為 8000+。這些應用還主要集中在博彩、遊戲和高風險金融交易(如 PoWH 3D)上,相對於 APP 的實質性應用場景,這些場景相當之小眾。根據一名研究員的調查,以太坊和 EOS 目前共有八個分散應用程式(DApp),其中只有 300 多個活躍使用者。沒有程式設計師、沒有使用者的公鏈,再高的效能指標都沒有意義。比起效能提升,公鏈還需要的是生態建設與社羣建設, Token 讓更多人關注到公鏈,Token 成為了啟用區塊鏈生態的關鍵,這幾乎已經是業界共識。Token 價值上升帶來財富效應,吸引更多投資投機者加入到區塊鏈生態。沒有 Token,區塊鏈所想要營造的社羣生態很難啟用。但實際情況上大部分人僅僅卻是隻關注價格,而沒法去參與建設。Token 在實際中被簡單理解成了幣,公鏈發展成了炒幣的過程,造成了區塊鏈領域的亂像。創業團隊發幣騙錢,不在技術上下功夫,將精力主要用在了市值管理上。投資者不在乎公鏈的技術與應用,只在乎幣值的漲跌。國內的主要公鏈,鏈上專案多是數字資產相關,與實體經濟的聯絡很少,真正落地並得到一定規模的商用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據彭博報道,Juniper Research 警告說,加密貨幣領域的許多指標都指向市場將崩潰。比特幣的價格下降到 6000 美元,以太坊的價格也隨之到了 200 美元以下。比特幣交易量從 2017 年底的平均每天約 360,000 枚下降到 2018 年 9 月的 230,000 枚。同時,每日交易金額這期間由超過 37 億美元降低不足 6.7 億美元,市場嚴重萎縮。“簡而言之,考慮到對比比特幣固有估值,以及許多交易所的運營實踐的擔憂,為我們認為該行業正處於崩潰邊緣。”以太坊的創辦者 V 神也在推特上簽名:“不要拋棄以太坊”,但此時的以太坊以及它的未來已經陷入迷局。2. 銀行中興起的區塊鏈組織

微眾銀行副行長兼資訊長馬智濤曾這樣來評斷公有鏈:


第一,公有鏈是否為“公眾所有”?公有鏈非常強調去中心化的理念,也非常強調是屬於公有資產,並不歸屬於某個個體、某個企業。但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市面幾條主要的公鏈,如比特幣、以太坊、EOS,算力基本上集中在幾個大礦池手中,所以公有鏈是否真正為“公眾所有”,要打個問號。
第二,公有鏈是否真正在服務“普羅大眾”?最新的全球人口資料顯示,全球人口 76 億,網民 40 億。真正參與全球公有鏈人數大約是 2000 萬。據介紹,這是微眾基於比特幣、以太坊錢包的資料總結出來的,也得到了行業一定認可。基於此,馬智濤指出,真正參與使用公有鏈提供服務的群體還是非常少,佔總網民比例很低。第三,公有鏈能否承載“數字社會”使命?2017 年全球資料統計,全球範圍裡面管理的資料規模大概在 230 億個 TB。微眾銀行的股東騰訊也在執行對外的公有云服務,它們可承載的資料規模大概是 480 萬 TB。而從功能角度來講最豐富的以太坊,目前它承載的資料量小於 1TB。先不看它提供的功能多樣性、應用多樣性,單單看它承載的資料量,公有鏈離真正能夠承載“數字社會”使命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第四,信任是否只能透過演算法來建立?人類社會經過了多年演變進化,已經形成了多套信任機制,比如政府的信用、法律體系、監管制度等。馬智濤認為不應該全部放棄這些體系,推倒重來。“演算法可以增加信任,但它不是唯一建立信任的手段。我們還是應該回過頭,結合社會上已有的機制,共同建立信任。”區塊鏈技術是經過比特幣驗證過的一項技術,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具有爭議性,但是對技術的前景大家還是比較看好。聯盟鏈所面對的使用者群主要是銀行、保險、證券、商業、協會、集團公司及其上下游企業等。據 IDC 資料顯示,2018 年全球區塊鏈市場份額中,金融業所佔份額最大,為 60.5%。銀行曾一度被認為是最適合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領域,IBM 曾在推特上預測,2018 年將有 91% 的銀行會運用區塊鏈技術。銀行區塊鏈部署涉及面很廣,應用場景包括:數字錢包、貿易融資、房屋租賃、公益扶貧、跨境支付和數字票據等。區塊鏈也需要翻越幾座大山,安全、效能、可用,將業務落地,還有盈利,而銀行環境下還需要強監管,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合法合規。公有鏈已經觸發了金融機構的底線,所以大家不可能去選擇它。而聯盟鏈有準入機制,監管節點、身份認證、去代幣,和當前強監管的環境還是吻合的,所以大家選擇聯盟鏈來堅固金融創新和金融穩定。在 2015 年 9 月的時候,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初創公司 R3,他們發起了 R3 聯盟。在成立之初不斷的吸納到在國際上有影響的金融機構如高盛、富國銀行、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全球 42 家銀行的參與。它的會費動輒就數百萬。他們宣稱要用技術變革整個金融業。R3 的產品 Corda, 用於管理金融機構之間的法律協議,限制各方看到的資訊。Corda 是最像銀行的,它具備弱全域性時序和半中心化的屬性。隨後 Linux 基金會於 2015 年 12 月主導發起推進區塊鏈數字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專案 HyperLedger,成為跨行業的區塊鏈技術標準,現已有來自各行業企業在該平臺上貢獻了程式碼,覆蓋金融,銀行,物聯網,供應鏈,製造、科技等眾多行業的重量級企業。2016 年,Chinaledger 和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金鍊盟”)成立,廣發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國內十餘家商業銀行宣佈加入。金融雖是最適合區塊鏈落地的行業,但同時也是最難落地的行業。
聯盟鏈曾百花齊放,比起公有鏈,需要在安全、隱私、效能、應用型、可靠性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打磨和加強。比如說安全方面,銀行作為國家的法定交易所、金融機構以及有價值資料的機構,不可能把資料、隱私、財務資訊全部放在公有的環境上。但目前為止,聯盟鏈技術還是著力於核心與協議層面的技術發展,作為一種綜合解決方案仍顯不足,在技術定型與落地上都還存在非常多的掣肘。對作為基礎設施的聯盟鏈技術,還沒有一個得到同行業公認的測評標準,且各行業對區塊鏈技術在功能與效能上也無清晰需求。不同業態的多樣化業務需求對聯盟鏈的通用性提出了極高要求,既存的“模板”都有被“作廢”的可能。另外,如何從底層設計上平衡聯盟鏈中的各方利益及話語權,踐行權力分配與管理也是一大難題。就連 R3 也曾鬧過退會風波,在金盟鏈圓桌會議上,深圳市金蓮盟秘書長李紳這樣說過:“當時在國內聯盟組織很多,現在已經不多了,所以我的感觸現在是吹盡狂沙始到金。”3. 聯盟鏈是公鏈的倒退?

微眾銀行副行長兼資訊長馬智濤在回答“聯盟鏈是否只能服務聯盟成員”時是這樣說的:“這也是一個誤區,聯盟鏈不是隻能服務聯盟成員。”馬智濤表示,現在科技公司都會向外界提供服務。因此,聯盟鏈的參與機構在組成聯盟的同時,同樣可以透過網際網路面向公眾提供服務。


那麼聯盟鏈和公鏈是什麼樣的關係,聯盟鏈是否是公鏈的一種倒退,或者是偽需求?金鍊盟圓桌會議上, 張一鋒發表了他的看法,表示目前比較現實的將區塊鏈進行大規模商用的方式,只有聯盟鏈,沒有其他的路可選,他表示:“區塊鏈的技術貢獻都是來自於公有鏈。你可以用分散式賬本、用聯盟鏈、用許可鏈的方式,來對現有傳統銀行的某些系統做改造,提升一些邊際效益,但是它不是一個嶄新的商業。在聯盟鏈上、在分散式賬本上,是不可能做出嶄新的商業來。無論是公有鏈、聯盟鏈等,現實來說現在的公有鏈的技術離現實落地是有距離的,我們只有一條路可以選就是俗稱的聯盟鏈。如果我們從記賬節點來講,今天類似聯盟鏈這種形式把廣泛記賬收斂為少數節點”。“公用鏈有它的優勢和在未來非常高的價值,但是這個階段做公用鏈面臨著大量的技術問題,這需要我們真正花精力在公用鏈的底層技術上。我相信公用鏈的價值,只是我認為公用鏈在當前階段可能更需要做技術而不是場景。”

而騰訊雲區塊鏈首席架構師敖萌博士是這樣來解釋兩者關係的:“公有鏈是總賬,聯盟鏈是匯流排。聯盟鏈相當於一個企業間的資訊匯流排,而且是跨越時空的資訊匯流排。企業間需要傳遞資訊時,把資訊扔到匯流排上就可以了,而且穩定、不可篡改。現在的網際網路非常發達,但是兩個企業之間沒有辦法對接資訊,確認資訊源自官方而非篡改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成本。傳統的怎麼做?強勢企業要求弱勢企業開啟一個介面,銀行要求對方如果想拿到銀行的貸款就需要開闢 ERP 系統,這個是很不公平的。

雖然不同機構有不同的聯盟鏈,但是以後很可能會使用跨鏈技術產生互聯互通,解決當前的各種“聯盟鏈”構成的許多彼此割裂開來的區塊鏈“孤島”問題。打通不同的行業和應用場景,這個其實是區塊鏈真正在應用裡非常重要的一點。

從技術上來看,在聯盟鏈的幾個領軍企業中,架構設計都趨向模組化、分散式事務、分片(賬本、事務)、子鏈,依靠程式碼重新封裝可以實現標準化的可插拔,也將公有鏈專案的研究的新設計吸收進來,比如解決區塊鏈的隱私保護問題的環簽名、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技術。而聯盟鏈的技術和軟體工程思想,又給公有鏈技術予以啟發和由此誕生了如分片處理和狀態通道的策略技術。二者是互相促進,並肩前行的。

比起絕大多數公鏈目前都仍在開發與 POC 階段,聯盟鏈因參與成員可預先掌握,更容易實現落地,相對來說商業化程序也更為明朗。因此,國內以 BATJ 為領頭的聯盟鏈企業,打造出了國內自行組建、更貼近國內產業需求的區塊鏈服務。

以太坊 V 神將公鏈的希望寄託於“未來的經濟危機”,而聯盟鏈專案卻有機會被深入和落地,很大原因在於現在很多商業領域的土壤會更適合聯盟鏈落地和生長。因為有聯盟鏈的存在,反而更能促進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有人說公鏈和聯盟鏈未來會融為一體,那麼聯盟鏈就是公鏈落地的另一種方法,也是區塊鏈技術的希望所在。


更多區塊鏈資訊:www.qukuaiwang.com.cn/new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