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專案生態系統

買賣虛擬貨幣


正如我之前在ICO的“泡沫”部落格中寫到的,區塊鏈技術,加密貨幣和代幣銷售現在風靡一時。 在過去5年多的時間裡,我一直在風險投資行業工作,這是在任何技術領域都沒見過的,以最快的速度成長起來的新公司(或專案)。 不久之前,創始人和風險投資公司還都主要集中在中心化交易,企業或私人區塊鏈解決方案,錢包以及其他幾個在2012年到2016年左右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區塊鏈創業理念。

然而,正如我幾個月前寫的,以太坊以其圖靈完備指令碼語言及其開發人員將狀態納入區塊的能力的興起,為智慧合約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這引起了大量的團隊建立去中心化專案,試圖利用區塊鏈最有價值的屬性 - 能夠在沒有中間人或中央管理機構的情況下達成每個人都同意的共享事實。

在改善現有區塊鏈功能以及消費者體驗方面,已取得許多令人興奮的進展。 但是,由於專案進入市場的速度很快,我發現很難跟進每個專案,以及每個專案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 而且,如果沒有全面的瞭解這個眾所周知的森林的樣子,很容易因小失大。 因此,我編制了一份本人一直關注的所有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專案清單,並根據我來自該生態系統中的朋友的建議進行了深入研究。 這份市場地圖便是這項工作的產物。

快速免責宣告:雖然很難將多個專案劃分到一個類別中,但我盡力劃定每個專案的主要目的或價值主張,並將其歸類。 當然有很多專案屬於灰色地帶,可以分為多個類別。 其中最難的一個便是“胖協議”,它的功能跨越好幾個領域。

以下是我已經確定的每個相對寬泛類別的概述,以及涉及它們組成的一些子類別:

貨幣


在大多數情況下,建立這些專案是為了構建更好的貨幣,並試圖代表價值儲存、交換媒介或賬戶單位這三者之一。 儘管比特幣屬於第一個,也是該類別中最突出的專案,但其他許多專案都著眼於改進比特幣協議的某些方面,或者針對一個特定的使用場景進行調整。 隱私子類別也可以歸類到付款或基礎層協議類別,但我決定把它們分開分類,因為匿名的、難以追蹤的加密貨幣(特別是Monero和ZCash)對於希望隱藏交易的使用者尤其重要,如那些不想讓他人得知交易緣由的個人,或不願洩露商業秘密的企業。

開發工具


此類別中的專案主要被開發人員用作分散式應用程式的構建塊。 為了允許使用者透過應用程式介面直接與協議互動(對於金融以外的用例),當前的大部分設計都需要在擴充套件性方面進行論證。 圍繞擴充套件性和互操作性的協議設計進行研究是目前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並將成為Web3開發堆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看來,不論是從好奇還是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開發工具都是目前比較有趣的類別之一。 為了讓許多我們承諾的區塊鏈使用案例成為現實,比如完全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或使用者可以控制自己的資料的Facebook替代品,基礎性的、可擴充套件的基礎架構還需進一步發展和成熟。 許多同類專案都旨在做到這一點。

而且,這些專案不是“贏家通吃”的,並不像加密貨幣可能成為一種價值儲存那樣。 例如,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市場可能需要一些開發者工具子類,比如Ethereumfor(用於智慧合約),Truebit(用於更快的計算),NuCypherfor(用於代理重新加密),ZeppelinOS(用於保障安全),Mattereum(用於法律合同執行,以確保在爭議的情況下也能保證安全)。 因為這些是協議而不是中心化的資料庫,協議間可以互相交流,透過在單個應用程式中共享來自多個協議的資料和功能,這種互操作性使得新的用例湧現。 Preethi Kasireddy就這一點做了詳細的解釋。

金融科技


這個類別相當簡單。 當你與許多不同的協議和應用程式互動時(比如上面的開發者工具例子),許多人可能擁有自己的原生加密貨幣,從而出現了一些新的經濟體。任何有多種貨幣存在的經濟體都需要一種貨幣交換的工具,從而方便貸款,接受投資等活動。

去中心化(DEX)子類別也可以被歸類為開發者工具。 許多專案已經開始整合0x協議,我預計該趨勢將在未來繼續。 在一個可能有大量代幣存在的世界中,只有將使用它們的複雜性抽象出來,才能使運用多個代幣的應用程式得到廣泛採用,這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好處之一。

貸款和保險這兩個子類別均透過風險彙總從規模經濟中受益。 透過開放這些市場,讓人們在更大規模的市場中進行定價,或者根據個人的差異(取決於他們的風險狀況)來定價,降低成本,因此理論上說是對消費者有利的。 區塊鏈既是有狀態的,也是不可變的,因為歷史互動資訊是儲存在鏈上的,所以使用者可以確信構成其個人歷史的資料沒有被篡改。

主權


正如Blockstack的團隊在他們的白皮書中所描述的,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從(本地執行的)桌面應用程式到基於雲的應用程式的轉變,這些應用程式將使用者資料儲存在遠端伺服器上。而這些中心化的雲服務是駭客的主要目標,且經常被駭客攻擊。

主權是我現在最感興趣的另一領域。 雖然區塊鏈仍然受到可擴充套件性和效能問題的困擾,但其去信任架構提供的價值可以取代處理敏感資料時的效能問題。目前,我們不得不依賴第三方來保管資料。 透過加密經濟學,使用者不需要信任任何個人或組織,只需信任一種理論:人類在獲得正確激勵時會表現得理性

這個類別的專案提供了一個讓使用者只需相信透過密碼學和經濟學激勵的世界的必要功能,而不需要信任任何個人或組織。

價值交換


正如Blockstack的團隊在他們的白皮書中所描述的,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從(本地執行的)桌面應用程式到基於雲的應用程式的轉變,這些應用程式將使用者資料儲存在遠端伺服器上。而這些中心化的雲服務是駭客的主要目標,且經常被駭客攻擊。

主權是我現在最感興趣的另一領域。 雖然區塊鏈仍然受到可擴充套件性和效能問題的困擾,但其去信任架構提供的價值可以取代處理敏感資料時的效能問題。目前,我們不得不依賴第三方來保管資料。 透過加密經濟學,使用者不需要信任任何個人或組織,只需信任一種理論:人類在獲得正確激勵時會表現得理性

這個類別的專案提供了一個讓使用者只需相信透過密碼學和經濟學激勵的世界的必要功能,而不需要信任任何個人或組織。

價值交換


比特幣協議的一個關鍵設計是能夠在多個不同團體之間建立信任,即便區塊鏈之外的這些團體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不存在任何信任。比特幣協議可以建立交易,並以不可改變的方式由各方共享資料。人們普遍認為,當透過市場協調生產的成本大於單個公司協調生產的成本時,人們便開始組建企業。但是,如果人們不必取得相互間的信任就能夠組織起一個“公司”呢?透過運用區塊鏈和加密經濟學,開發信任的時間和複雜性被抽象出來,這使得人們在沒有傳統公司層級結構的情況下合作,分享利潤。如今,為了維護秩序,維護安全,執行P2P市場規則,中間商和尋租者必須存在。但是在許多領域,加密經濟體系可以取代這種信任,削減中間商及其費用,並允許使用者以更低的成本交換商品和服務。

該子類中的專案可以分為兩大類:替代物(fungible),非同質物(non-fungible)。 有的市場允許使用者交換替代商品和服務,比如將儲存、計算、網際網路連線、頻寬、能源等商品化。銷售這些產品的公司進行著規模經濟的競爭,只能由更好的規模經濟所取代。 透過開放潛在供應,允許任何人加入網路(透過1Protocol這樣的專案將變得更容易),可替換不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反而能再次將利潤邊際降低到零。

非同質物市場(non-fungible market)就沒有這些好處了,但它依舊允許服務的提供者獲得他們利益或服務的實際價值,而不是中間人抽取利益之後的價值。

共享資料


考慮共享資料層模型的一種方法是檢視航空業的全球分銷系統(GDS)。 GDS是一箇中心化的資料倉儲,所有航空公司將各自的庫存資料儲存到GDS上,以求最好地協調所有的供應資訊,包括路線和定價等。 這使得像Kayak這樣的聚合商和其他一些公司可以透過在GDS系統之上建立一個前端來替代傳統的航班代理商。通常情況下,對中間的聚合商來說,最具吸引力的市場是那些對於直接參與競爭進入壁壘巨大的市場,但技術進步幫助中間商為集合相關人員,收集相關後設資料和消費者偏好提供了一種催化劑(就像GDS這個案例一樣的情況)。

透過基於區塊鏈的專案提供的財務激勵,我們目睹了最具影響力的一項技術催化劑,該技術將開啟多方市場,促使價值不再歸於聚合商,而且直接獎勵給提供資料的個人和公司。

2015年,Hunter Walk寫道,過去十年錯失的最大機會之一是eBay未能將其信譽系統開放給第三方,而這些第三方本能夠成為P2P商業的中心。 我甚至想說,eBay唯一且最有價值的資產便是其長期建立的信譽資料,迫使使用者鎖定資料,並賦予eBay權力對其使用者徵收高額稅款才能夠與歷史記錄良好的商家進行交易。 在共享資料區塊鏈協議中,由於其他應用程式能夠掛鉤到共享的資料協議中,使用者可以使用這些型別的資料集,從而減少進入壁壘, 增加競爭力,並最終加快創新的步伐。

瞭解共享資料協議的另一個方法可以用一家中心化公司為例,如Premise Data。 Premise Data透過部署網路貢獻者來收集來自30多個國家的資料,資料範圍廣泛,從特定食物/飲料的消費到在特定地理位置使用的材料,應有盡有。該公司使用機器學習來分析資料內部聯絡,然後將資料集出售給一系列的客戶。與其主動收集和僱用人員收集這些資料集,不如直接建立一個新專案,允許任何人收集並分享這些資料,並給資料作註釋,構建不同的模型從資料中提取資訊。資料貢獻者可以賺取代幣,且賺取的代幣價值會隨著公司使用代幣來購買網路資料集而增加。理論上來講,這樣做會產生更多的貢獻者和更高質量的資料集,因為市場決定了資訊的流通速度,並根據貢獻的多少相應地補償參與者所做出的努力。

由於“開放資料平臺”已成為幾年來流行的創業理念,一些公司也在該模式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未來也存在許多其他類似的可能性。我所預見到的挑戰在於銷售和業務拓展。 這些公司大多將資料集出售給更大的公司,而去中心化專案會如何分配這些資料將會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考慮到該經濟模型並不能運用於私人企業,也有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機會,或是以前對於獨立私有公司無法盈利而現在可以盈利的機會。

真實性


最終,加密貨幣只是特定區塊鏈的本地數字資產,而這個類別的專案正在使用這些數字資產來代表真實世界的商品(如入場券)或資料。 公有鏈的不可改變性使得網路參與者可以確信寫入的資料沒有被篡改過或以任何方式改變過,並且他們在將來還可以繼續訪問資料。 因此,對於充斥著欺詐和不安的資料或市場來說,使用區塊鏈來保證使用者的完整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小貼士

雖然在所有這些類別中做出了不少創新,我最興奮的專案之一是啟用web3開發堆疊,提供跨越不同用例所需的功能,透過使用者對其資料的訪問來控制提供主權, 以及替代價值交換。 鑑於除了金融投機之外,我們還沒有看到主流的加密貨幣使用案例,因此基礎設施開發案例,以及使用者成本,隱私,或安全性極為重要的領域(如身份驗證,信用評分,VPN等)都極有可能獲得重大價值。

從長遠來看,我對能夠使整個生態系統從共享資料和網路引導中受益(不替代價值交換)的專案感到十分興奮。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領域我還沒有好好看過,還有好些領域我連想都未曾想過!

老樣子,如果你做的東西符合這些標準,或者你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和疑問,歡迎你與我積極溝通交流。

感謝 Jesse Walden, Larry Sukernik, Brendan Bernstein, Kevin Kwok, Mike Dempsey, Julian Moncada, Jake Perlman-Garr, Angela Tran Kingyensand Mike Karnjanaprakorn 在市場地圖和部落格上所做出的所有幫助。


原文連結:https://medium.com/@josh_nussbaum/blockchain-project-ecosystem-8940ababaf27

作者: Josh Nussbaum
翻譯&校對: 嬌嬌 & Elisa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