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和新生:從兩會看數字科技趨勢

買賣虛擬貨幣

出品|零壹智庫

作者|趙金龍袁婷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是研判中國未來發展的“風向標”。自2014年“大資料”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與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數字科技相關的新詞彙、新表述多次被提及,從這些關鍵詞的出現次數和呈現方式可以看出我國政府在數字科技方面的態度。

“網際網路+”和“大資料”連續六年合計被提及30次,已經深入到政務、監管、農業、教育、醫療等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雲端計算、物聯網、量子通訊、5G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已經相對成熟並走上商用,部分具備國際領先優勢。這些技術的發展催生出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使得數字經濟不斷髮展壯大,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

2020年全國兩會延期並壓縮會期,政府工作報告精簡到往年的一半,但繼續提到了“網際網路+”和“5G”。以數字科技為支撐的“數字經濟/數字中國”連續四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促進到壯大再到打造新優勢,重視程度逐年升級。

1

“ABCDIM”等技術關鍵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據零壹智庫統計,2015—2019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網際網路+”出現的次數最多,且逐年增加;其次是大資料,2017、2018年分別出現2次和3次。人工智慧(A)、雲端計算(C)、大資料(D)、物聯網(I)、包括5G和量子通訊在內的行動通訊(M)、數字經濟、數字中國、智慧+等關鍵詞每年最多出現一次。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全國兩會延遲到5月下旬召開,持續時間壓縮至一週。往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篇幅在1.8~2.0萬字之間,2020年僅有1.0萬字,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和5G這三個關鍵詞分別被提及1次,原文表述是“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資訊網路,拓展5G應用……”。

圖1:2015—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數字科技和數字經濟的詞頻統計

來源:零壹智庫

近年來火熱的“區塊鏈”(B)尚未寫進全國政府工作報告,但區塊鏈技術已經開始進入3.0時代,在政務、司法、食品、醫療等金融之外的應用場景逐漸豐富。2020年北上廣等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區塊鏈”字樣,北京3次,上海1次,廣東2次。

2

“網際網路+”五年二十次被提及,在政務、教育、電商、醫療等多領域深入推進

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網際網路+”——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引導網際網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次年“網際網路+”被寫入“十三五”規劃。國家層面還出臺了多份網際網路+金融、政務、醫療等領域的意見或通知,對“網際網路+”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2016—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共有20處提到“網際網路+”,最開始的切入點是網際網路+政務,後來逐步推進到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農業、就業等多個領域,2019年專門提到網際網路+監管、教育、醫療健康和督查。從制定計劃到全面推進,“網際網路+”行動已經進入深水區,並深刻影響著各行各業。

表1:2015—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網際網路+”的表述

來源:零壹智庫,公開資訊

2016年6月,中山大學聯合支付寶釋出了《“網際網路+政務”報告(2016):移動政務的現狀與未來》,報告顯示,70個大中城市69個推出政務App當前,依託支付寶平臺提供政務服務的城市已經達到347個。2019年11月,全國一體化線上政務平臺上線試執行,推動了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資料共享和業務協同,為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統計,截至2020年3月,我國線上政務服務使用者規模達6.94億,較2018年底增長76.3%,佔網民整體的76.8%;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110.2%,佔網民總數的46.8%;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達7.1億,較2018年底增長16.4%,佔網民總數的78.6%。

疫情期間,“網際網路+”新業態凸顯出極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政務平臺及時釋出資訊,破除謠言,提供健康碼、行程查詢、復工申報等服務,透過APP、小程式等渠道建立契合公眾需求的服務專區;全國大中小學推遲開學,使得2.65億在校生轉向線上課程,線上教育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淘寶、京東、美團等各大電商成了居民雲購物的主要渠道,第一季度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網路零售成為消費增長重要動力;平安好醫生、丁香醫生等平臺在分流患者、疏解壓力、避免交叉感染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湖北首家民營銀行眾邦銀行自疫情發生以來,透過“戰疫雲貸”向鋼貿、製造、商貿等行業企業累計發放貸款628筆,放款額達7.45億元,有力支援了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復工復產,解決了其融資難的問題。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專門強調了這一點,指出“電商網購、線上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援政策,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上市企業數量和市值快速增長,湧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境內外網際網路上市企業共135家,較2018年底增長12.5%;總市值達11.12萬億元,較2018年底增長40.8%,創歷史新高。從全球網際網路企業市值排名來看,2019年市值排名前30的網際網路企業中,美國佔據18個,中國佔據9個,其中阿里巴巴和騰訊穩居前十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網信事業全面提升的新起點,最新《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多次提及網信工作,而中國網信獨角獸企業同樣發展迅速。CNNIC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2月網信獨角獸企業共187家,較2018年底增加74家。隨著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面向B端市場提供服務的網信獨角獸企業數量增長明顯。從行業分佈來看,企業服務類佔比最高,達15.5%。

3

重塑和新生: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迎來廣泛應用

大資料、雲端計算和物聯網代表了IT領域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物聯網、雲端計算總是和大資料一起出現,結合點是現代製造業和《中國製造2025》。

大資料分析的很多技術都來自於雲端計算,沒有云計算技術作為支撐,大資料分析就無從談起;沒有大資料,雲端計算技術也不能發揮它的應用價值;物聯網的感測器源源不斷產生資料,也構成了大資料的重要來源。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雲端計算和物聯網,與之一併出現的還有移動網際網路和大資料,希望推動這幾類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結合”。2016年的表述為“促進廣泛運用”,2017年工作重點及2018年工作回顧變為“加快應用”“推動廣泛應用”,這些技術已經廣泛融入新舊產業,“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深刻重塑”。

表2:2015—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的表述

來源:零壹智庫,公開資訊

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催生了微軟、蘋果、亞馬遜、谷歌等國外知名企業,也誕生了中國的BATJTMD(百度、阿里、騰訊、京東、位元組跳動、美團和滴滴)。在以效率為王的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等成為支援產業變革的技術底牌。

隨著資訊科技在金融、電商、政務、出行、醫療、工業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大量的資料沉澱下來並儲存在雲端,包括個人資訊、語音資料、交易流水、活動軌跡、健康狀態、工藝引數等,企業對這些資料進行挖掘分析,可以發現潛在的商業價值,啟發決策。

大資料風控早已成為金融類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標配。以眾邦銀行為例,其自主研發出“倚天”數智風控平臺,是基於大資料、人工智慧、分散式計算技術,實現精準評估客戶風險、動態風險定價、自動化審批的風控平臺。該平臺實現線上自動化的實時風險管理,並貫穿於供應鏈金融貸前稽覈、貸中審批、貸後監控全流程,提高信貸服務效率,方便小微企業快速、便捷地申請到貸款。

眾邦銀行已引入二十多家第三方資料來源,涵蓋納稅、資產、職業、社交等6556個資料維度,共計12178個風控資料欄位,構建個人客戶和小微企業的360度畫像。“倚天”大資料風控平臺審批超過2000萬客戶,累計投放過千億元。

物聯網已經渡過了萌芽和發展初期,正進入上升期。當前,物聯網主要應用於智慧燈杆、共享單車、智慧家居、智慧穿戴等場景。

雲端計算、大資料和物聯網三者已經彼此滲透、相互融合,在很多應用場合都可以同時看到三者的身影,在未來,三者會繼續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

4

從“智慧製造”到“智慧+”,人工智慧戰略逐步落地

2015年和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提及一些“智慧”概念,主要涉及智慧轉型、智慧化、智慧製造、智慧家居、智慧電網。2016—2017年,我國相繼出臺了《“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國家級規劃,政策層面實現了從智慧製造到“智慧+”國家戰略的演變。

2017年,“人工智慧”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此後連續三年被提及,並從智慧製造延伸到智慧產業、智慧生活、智慧社會和“智慧+”。這是繼“網際網路+”之後又一個“+”類關鍵詞,意味著人工智慧將從戰略層面進一步落地,並將對生產和生活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表3:2016—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關於人工智慧及其相關概念的表述

來源:零壹智庫,公開資訊

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呈逐年上升。國家工業資訊保安發展研究中心釋出的《人工智慧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0月,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已經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專利申請量前五的機構有四家在中國,分別為百度、騰訊、浪潮和華為。

在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要在智慧製造領域。當前,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融合尚處於初級階段,大多體現在研發、營銷和售後服務環節。人工智慧在電商、金融、醫療、教育、安防等消費和服務領域則得到廣泛應用,並湧現出一批先進的公司。

2012—2013年,阿里、華為、百度等巨頭便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招募、組建人工智慧團隊,設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騰訊、京東等起步相對較晚(2016年)。與此同時,曠視科技、深藍科技、商湯科技、雲從科技等一大批新興的人工智慧公司拔地而起,人工智慧賽道迎來激烈的競爭,並吸引資本的強烈關注。

5

區塊鏈、5G、量子通訊等新興技術走向商用

雖然區塊鏈尚未寫入全國政府工作報告,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其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並在政務、數字存證、供應鏈金融、食品溯源等領域逐步迎來商用。2019年10月,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超過20位代表提交了關於區塊鏈的議案,主要涉及政策配套、應用場景和產業鏈佈局以及與其他技術的融合;地方兩會期間,北京、福建、廣東、雲南、江蘇、重慶、山東、遼寧等省市均有區塊鏈專項議案。

第五代行動通訊(5G)首次出現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此後在2018年和2020年都明確提及。量子通訊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早,2016年及2018年兩會政府報告對過去五年進行回顧時都有提到,具體表述是“量子通訊、中微子振盪、高溫鐵基超導等基礎研究取得一批原創性成果……”“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訊、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明確出現上述關鍵詞,但提到“培育新一代資訊科技”,即下一代通訊網路(涵蓋5G、量子通訊)、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效能積體電路和以雲端計算為代表的高階軟體。所以,可以認為近三年的兩會都直接或間接提到5G和量子通訊。

表4:2016—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關於5G、量子通訊的表述

來源:零壹智庫,公開資訊

中國在5G領域彎道超車,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市場資源,華為 5G 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19年6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標誌著5G已正式進入商用階段。

中國的量子通訊技術也領先國際相關技術水平,目前已經在建立量子通訊測試的京滬幹線,量子衛星墨子也已經發射升空,將進行天地量子通訊測試。量子通訊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利用QKD鏈路加密的資料中心防護、量子隨機數發生器,並延伸到政務、國防等特殊領域。

2020年4月,區塊鏈和5G、量子通訊等技術一起被國家發改委納入“新基建”範圍,成為面向數字化時代的戰略舉措。

6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

隨著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及其與各行各業的融合,以金融科技、共享經濟、線上直播、線上教育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一些傳統產業也在加快線上化和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方興未艾。

眾邦銀行從成立之初就致力於依託金融科技能力打造出網際網路交易銀行、供應鏈金融銀行、開放型數字銀行。經過三年的摸索和積累,眾邦銀行逐漸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的交易銀行發展模式,打造出了以供應鏈金融為核心“眾聯數智生態交易平臺”,其核心是與合作伙伴共建數字化的交易生態圈,實現金融與交易的深度連線、B2B2C的全線打通和多向互動,讓金融服務無縫穿透B、C端客戶,平滑交易過程,最終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多財富,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4月28日,CNNIC釋出的《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2019年規模已達31.3萬億元,位居世界前列,佔GDP的比重達到34.8%,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較2018年底提升4.9個百分點,為數字經濟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使用者基數。

2019年我國雲端計算產業規模破千億元,行業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但企業上雲比例僅為40%左右。疫情之下,線上教育、遠端辦公、雲看病、雲上課等雲端計算應用場景爆發,有投資機構預測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使用者規模將達5900萬,滲透率達到7.9%,市場規模7000億元。

疫情使得一些傳統行業先期打造的“數字化”優勢得以凸顯,助力業績逆勢增長。眾邦銀行疫情期間身處第一線,憑藉強大的數字化能力和敏捷的行動力,於2月3號全員線上復工,透過雲辦公系統、7*24小時的服務狀態,在一個月左右時間投產線上續貸系統和戰役雲貸產品。

截至2020年4月末,眾邦銀行總資產突破600億元,累計實現淨利超3億元,服務客戶超1500萬戶,在同批開業的民營銀行中,發展和競爭能力獨佔鰲頭。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流動性比率、存貸款比例、不良貸款率等指標均優於監管要求。

物聯網市場的規模取決於終端的數量,連線越多,產生的價值也就越大。2019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14900億元,連線規模31億,同比增長分別為12%和34.8%。預計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連線規模達70億。

未來5G和AI技術將應用於自動駕駛、遠端醫療、智慧製造等領域,和其他資訊科技一起推動新舊產業加速升級,互聯互通無處不在,數字經濟比重繼續上升。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