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哪個專案最值得期待?

買賣虛擬貨幣

編輯:Antonia@密碼極客

2019年12月13日,密碼極客投資總監江鵬聯合密碼極客經濟學顧問秋葉,一起分享從業以來的投資心路歷程。以下是本次分享會節選。

分享嘉賓:秋葉

密碼極客經濟學顧問,美國肯塔基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巨集觀經濟學,包括貨幣、金融、匯率等方向。目前研究重心為加密貨幣,致力於探索加密貨幣給傳統經濟學理論帶來的根本性改變。

大家好,我是密碼極客的經濟學顧問,我叫秋葉。我雖然是經濟學博士,但是我對計算機和各種新的技術也非常感興趣,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比特幣還是最好的 

大家都知道比特幣是整個故事的開始。但是從以太坊的智慧合約開始,到2017年1CO熱潮,到現在的大熱門DeFi,各種跨鏈技術,貌似很多新領域都缺乏了比特幣的身影。難道是比特幣的技術真的落後了嗎?我們知道幣圈有個很流行的說法,比特幣是區塊鏈1.0,以太坊是區塊鏈2.0,各種跨鏈技術是區塊鏈3.0。我個人是非常非常不認同這個說法的。

事實上,比特幣核心的開發人員在數量和技術上絕對都是最好的,程式碼質量也是最優秀的。那為什麼在那麼多應用上以太坊和其他一些公鏈反而佔了優勢?我認為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技術路線和有多長遠規劃的問題。

很多人誤以為比特幣是沒有智慧合約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中本聰一開始就給比特幣設計了指令碼語言,現在的閃電網路就是執行在比特幣上的智慧合約。以太坊的佈道者還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說比特幣不是圖靈完備的,而以太坊的智慧合約是圖靈完備的。但是,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用上足夠多的op操作碼,可能也是圖靈完備的。也就是可以實現智慧合約的各種功能的。

而我們知道,以太訪的智慧合約執行這個這麼多年以來,其實已經暴露出過很多的效率問題了。就比如說2017年的時候,曾經有個很流行的以太坊上的一個遊戲叫加密貓,當時因為玩這個遊戲的人很多,就造成了以太坊網路的堵塞。其他公鏈,諸如EOS、波場還有其他各種公鏈,都是也是存在類似的問題的,像之前上個月還是上上個月來著,在EOS上有一個空投專案,當時也是造成這個EOS的CPU資源(堵塞),就是幾乎造成大家沒有辦法轉賬了。

所以,你無論怎麼樣提高TPS,都是有限的,而閃電網路作為構建在比特幣之上的一個二層網路,從長遠上來看,是更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TPS問題的技術路線,因為對於閃電網路來說,它的TPS其實是無限的。

批評閃電網路的人會說閃電網路的推廣進展非常緩慢。但是其實這是因為閃電網路的技術細節非常複雜,早期的基礎設施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完成,其主網投入使用的時間也並不長。就比如目前閃電網路所必須的前提條件Sewgit也就是隔離見證,也只是2017年年末才開始投入使用,才兩年時間。

日前Segwit在比特幣中的使用率已經歷史性地超過60%。而就在最近,國外著名的交易所BitFinex正式宣佈支援閃電網路充值。這是第一個支援閃電網路的交易所。正所謂量變引起質變,隨著Segwit的使用率越來越接近100%,閃電網路也會進一步鋪開。而且現在閃電網路的基礎設施,開發工具也越來越完善,基於閃電網路的應用也開始湧現。我極力推薦在座的開發人員關注閃電網路應用的開發。

在這裡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一是基於閃電網路的即時通訊應用,目前已經有人在GitHub上放出原始碼,一種端對端加密,完全抗審查和保護隱私的聊天工具,非常讓人期待。二是基於閃電網路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目前有人做出來了,支援比特幣和萊特幣之間的交易。

那Segwit這個問題,這個隔離見證的這個技術除了能給比特幣部署閃電網路之外,其本身也是一個非常很天才的設計。有了Segwit之後,比特幣未來的升級都可以透過Soft Fork,也就是所謂的軟分叉來完成。並且透過Segwit的這個權重,它簽名的這一部分資料,在Segwit這個裡面,它有一個對它進行一個折扣的一個權重這個這個資料的體積大小,所以他就把比特幣的這個擴容問題放到了完全是另外一個維度,就大家現在知道比特幣的那個一個區塊的大小的上限是1Mb,那其實他並不是說1Mb,大家可以去區塊瀏覽器裡面看,他現在打出來的塊都是已經是超過1Mb的,這是為什麼?因為他Segwit部分是打了折扣的,所以實際上考慮到這個Segwit折扣之後,它理論上比特幣最高的區塊可以達到4Mb。

當然有關Segwit擴容還有Soft Fork這些問題都是比特幣進行有分叉時很大的一個爭議,也就是因為這些爭議造成了比特幣的分叉。我們知道現在還有BCH和BSV這些單位,我會再提一下。

比特幣除了在二層網路上的發展之外,在智慧合約、隱私、側鏈、挖礦易用性等基礎設施方面都在默默的進行著開發。有個公司叫BlockStream,其實它就是比特幣開發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家公司,它在今年已經發射了帶有那個比特幣全節點賬本的衛星到太空,好像是3顆還是幾顆。這就意味著它能透過這個衛星把比特幣的賬本廣播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它的衛星能覆蓋到的地方,所以我就覺得這個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比特幣他們這一派的人他們不支援擴容,因為他們就是希望全節點是越多越好的。

然後我最近還看到BlockStream這個公司還在研發一些比如說Prove of Reserve,一種交易所持有多少比特幣的證明。有了這些技術之後,以後大家把比特幣充到交易所進行交易的時候,這個交易所到底持有多少比特幣,透過這個Prove of Reserve這項技術是可以顯示出來的。所以這樣就可以讓大家很放心的把這個比特幣充到交易所去進行交易了。此外它還在研發一個叫Liquid的一個側鏈,它是做交易所之間還有機構之間的清算的,可以非常大的加快清算的速度。

所以我認為其實比特幣它很多方面,它是真的是默默的在做這些事情,默默的在進行發展,就像當年研發Segwit這些技術一樣。然後我覺得國內可能現在因為之前很多1CO、發幣的監管,導致大家對比特幣真正的技術,和它的開發和應用的關注度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相比各種雜七雜八的公鏈專案,長遠來看,我覺得比特幣的發展才一盤很大很大的棋。

然後再給大家順帶講一下BCH和BSV,它們因為比特幣1Mb區塊鏈大小擴容分歧所分叉出來的兩個幣。從2017年比特幣第1次分叉出BCH以來,到現在為止,據不完全統計,比特幣已經有超過100多個分叉幣了。但是除了BCH和BSV之外,其他分叉幣都已經歸零了。那BCH和BSV既然能存活下來,就一定有它的生存之道。

比如說,BCH 11月份剛剛進行了重大的Hard fork升級,支援了schnorr簽名。升級應該透過Soft fork和Hard fork進行,是BTC和BCH之間非常大的一個爭議。其實BTC也有計劃要支援schnorr簽名的,但是BCH卻搶先了,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Soft fork要考慮的東西更多。BCH希望透過6個月一次的Hard fork升級,來實現其願景。目前BCH主要還在開發的領域有雪崩協議和SLP代幣發行功能。

雪崩協議是一種類似於DPOS的預共識機制,是為BCH的零確認交易準備的。SL代幣則類似於以太坊的發幣功能。他相對以太坊有一個優勢,就是我們知道如果在以太坊上,你發一個幣,Token的持有人想要轉賬的話,是要持有以太坊的,要用以太坊來做gas的燃料;但BCH上面這個SL代幣,它是不需要的,你可以只有這個代幣本身,而不需要持有BCH,就可以來發這個代幣。

另外一個分叉,BSV,它是進一步從BCH中分叉出來的。BSV中的“SV”其實就是“Satoshi Vision”的縮寫,所謂的“中本聰願景”。它的支持者裡有個叫CS W的博士,中國人叫他“澳本聰”,很有意思,他一直是自稱自己是中本聰,又因為他是澳大利亞人,所以中國人就給它起了個外號叫“澳本聰”。BSV則比BCH更激進,它要徹底去除區塊大小上限的設定。目前BSV的開發正在準備明年2月份的創世升級,計劃把BSV完全回到比特幣0.1版本。因為BSV自稱,它是真正的比特幣,所以他想回到0.1這個最老的這個版本協議,然後恢復曾經被禁用的op碼。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中本聰早年的時候,在Bitcoin論壇上,曾經說,他希望比特幣這些東西,一旦被髮明出來之後,在整個生命週期當中,它這個協議底層協議都是“set in stone”,就是完全是被固化的。這樣的話其他開發人員才能更好的在它上面進行開發。前面提到過比特幣的這些OP碼,其實是可以實現很多智慧合約的功能的,所以BSV想把這些OP碼都恢復出來,並且他還要去掉區塊大小的上限。

因為BSV大區塊的這個特性,目前BSV上有不少新型的應用在開發,比如鏈上微博weiblock,把發帖人的每一個帖子、回覆、點贊全部都記錄在鏈上,無法銷燬,完全公開透明,非常有意思。

我覺得BSV這樣在鏈上開發的即時通訊和社交應用和前面提到的在閃電網路上面開發是非常類似的,同樣可以做到去中心化,抗審查,無伺服器化等等特性,都非常讓人期待。不同之處就是BTC把這些應用放在閃電網路這個二層網路之上,而BSV則把這些應用直接放在鏈上。至於誰才是正確的道路,唯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

二、 MakerDao是繼比特幣之後 第二偉大的發明 

DeFi,也就是去中心化金融,是幣圈在2019年最熱門的領域,可以預見,在2020年也一定會繼續熱門下去。談到DeFi,就不得不講MakerDao這個專案。

MakerDao是目前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都最大並且最成功的DeFi專案,可以說是DeFi的代名詞。我記得我剛接觸MakerDao這個專案時,有一次跟朋友私下討論,我就說過MakerDao是繼比特幣之後第二偉大的發明。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DeFi的思想跟比特幣是一脈相承的: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貨幣,DeFi是去中心化的金融,而金融和貨幣天生就是分不開的。兩者同樣都是去中心化的,抗審查的,不需要藉助第三方可信任中介的,可以說是真正屬於人民的貨幣或者金融。因此比特幣和DeFi一定都會成為區塊鏈技術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應用。

接下來我想給大家講講為什麼MakerDao這個專案那麼重要,MakerDao是一個穩定幣專案。我們知道包含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價格波動性都非常大,有時一天可以波動超過10%,甚至百分之幾十。因此就目前來說,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並不適合作為日常支付使用的貨幣。如果你是商家,你肯定不希望今天收到了比特幣明天就大幅度跌價,這樣會造成虧損。因此穩定幣的設想就應運而生了。

接下來我想給大家講講為什麼MakerDao這個專案那麼重要,MakerDao是一個穩定幣專案。我們知道包含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價格波動性都非常大,有時一天可以波動超過10%,甚至百分之幾十。因此就目前來說,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並不適合作為日常支付使用的貨幣。如果你是商家,你肯定不希望今天收到了比特幣明天就大幅度跌價,這樣會造成虧損。因此穩定幣的設想就應運而生了。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USDT,這是最早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穩定幣,幾乎所有的交易所都已經採用。諸如USDT之類中心化的穩定幣,都是號稱背後有1:1的美元作為儲備的,也就是說每發行一個USDT,發行USDT的Tether公司都必須在銀行賬戶中有對應的$1,以保證USDT的價格始終穩定在$1。

但是這樣的方式已經被很多人所詬病。首先就是Tether公司銀行賬戶中到底有多少美元的審計問題。由於USDT不接受公開的審計,現在很多人都懷疑它的背後根本就沒有足夠的美元來兌付所發行的USDT了。

其次,即使USDT的銀行賬戶裡面有足夠多的美元,某些情況下銀行也可以隨時凍結這些存款,一旦這樣的情況發生,USDT還是會無法兌換成美元。現在質疑USDT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多,美國紐約的律師組織也一直在對其進行調查。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去中心化的、一個完全不同機制的穩定幣需求是非常急切的。

而MakerDao這個專案創新地使用智慧合約,在以太坊鏈上用以太坊來作為抵押發行穩定幣Dai,非常好的解決了USDT這些中心化穩定幣所存在的問題。因為時間限制,今天無法給大家詳細講解MakerDao的原理。簡單來說,它就是透過抵押以太坊,然後借出穩定幣Dai,然後你可以拿著Dai去消費或者投資,做任何你用錢可以做的事情。粗看之下類似於銀行的抵押貸款。就像你把房子抵押給銀行,銀行借給你人民幣。以太坊就像抵押給銀行的房子,Dai就像借出來的人民幣。

雖然MakerDao乍一看只是一個抵押貸款平臺,當其內涵遠不止如此。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中央銀行,因為其借出來的Dai是它這個系統新創造出來的,這完全就是一個貨幣發行的過程。

我們知道現實世界中傳統的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時候也都是有抵押物的。美國的美聯儲在發行美元時,主要的抵押物是美國國債。我們中國的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過去主要抵押物為美元,現在因為外匯儲備不再增加,發行人民幣的抵押物轉變成了SLF/MLF等短期中期借貸便利。類似的,MakerDao就是一個以以太坊為抵押物,發行貨幣Dai的,去中心化的中央銀行。而Dai的借款利率,就相當於央行貼現視窗的貼現率。

未來隨著比特幣也加入到DeFi的抵押資產中,透過抵押比特幣來發行穩定幣,將真正實現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的功能。這裡順帶提一下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有一本著作叫做《貨幣的非國家化》,他提出過應該由私人部門來競爭性地發行貨幣。我認為加密貨幣和DeFi正在實現哈耶克他老人家的設想。

說了這麼多,大家肯定想知道MakerDao既然那麼牛逼,那作為普通人的機會在哪裡。MakerDao整個系統中有一套確保它正常執行的代幣Maker,縮寫MKR。其實它本質上不是代幣,應該稱其為股份更為恰當,因為其估值是可以透過傳統金融學上對股票所使用的估值法進行計算的。因為使用MakerDao借到Dai的人,支付利息都是用MKR來支付的,所以本質上Dai的利息總額就是MKR持有人的收益。借出的Dai本金餘額越多,每年付給MKR的利息也就越多,因此全部發行的Dai的餘額越大,MKR的估值也就越高。

我就給大家擺幾個數字。目前,USDT的餘額大約有40億美元,而Dai的餘額大約才1億美元。前面已經說了那麼多Dai相對於USDT的先進性,我們可以期待Dai會很大程度上替代USDT,如果Dai未來能達到現在的USDT的規模,那就是40倍的空間。Dai餘額增長40倍,就意味著MKR的估值增長40倍。另外還有一個數字,在2017年年初的時候USDT的餘額才大約1000萬美元,而經歷過一輪牛市以後,如今已經是40億美元。可以預見,下一輪牛市中,Dai的餘額上漲會是非常瘋狂的。

目前MakerDao僅僅只是執行在以太坊上,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專案,嘗試開始在其他區塊鏈上模仿MakerDao。比如Cosmos上的KAVA和波卡生態中的Akropolis專案,我今天還剛看到一個基於比特幣的RSK側鏈的專案叫Money on chain,都是類似於MakerDao的專案,大家也可以關注一下。

當然,除了MakerDao以外,DeFi還有其他很多專案也值得關注。比如Compound,前面把MakerDao比作中央銀行,那麼Compound實質上就是商業銀行。你可以在Compound中存入各種加密貨幣,也可以借到各種加密貨幣,但它不像MakerDao那樣創造貨幣,它本質上是市面上已經存在的幣進行存款和貸款的功能,就像MakerDao的下游,所以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關係。此外,去中心的交易所也是DeFi非常重要的一項應用,因為時間關係就不詳細展開了。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對包括MakerDao在內的DeFi的質疑,主要是對其風險的擔憂。我覺得這都是正常的。MakerDao自身也需要不斷去改進升級。但是就連不靠譜的USDT都那麼多人在用,有什麼理由懷疑DeFi有更好的明天呢?

三、Grin是10年來最讓人激動和期待的專案 

除了上面已經聊了很多的比特幣本身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我最看好的就是各種匿名幣專案,或者英文中稱為隱私幣。目前名氣最大的匿名幣主要有三個,分別是門羅幣XMR,達世幣DASH和ZCash ZEC。關於匿名幣的爭議非常多,有人很極端地認為匿名就等於充滿了犯罪。對此我是不認同的。

在任何領域,合法的人總比犯罪要多,好人也是需要匿名和隱私的,並且我認為合法的人的匿名和隱私更加應該被保護起來。我們知道比特幣的所有交易都是公開的,你只要知道一個人的一個地址,你可能就能透過區塊鏈瀏覽器查到他所有的交易,因此,比特幣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公開透明的金融系統。比特幣作為一個這麼公開透明的系統,是最適合作為儲備資產、作為金融系統的底層來應用的。而且我們大多數人作為合法公民,憑什麼不能保護自己的隱私呢?傳統的紙幣現金被犯罪份子使用得更多,難道這是紙幣的錯嗎?因此,我認為匿名幣絕對不等於犯罪。

也有人提出過匿名不等於隱私,這些人的觀點是:匿名是別人看到你在做什麼,但是不知道你是誰;而隱私是別人知道你是誰,但是卻看不到你在做什麼。而匿名幣在以上兩方面都有努力的嘗試。

我認為,人們對隱私和匿名的需求可以用光譜分析法,光譜的兩端既是兩個極端,一邊是對隱私和匿名要求極高的人,一邊是對此完全無所謂的人,而整個光譜上就代表了人們對隱私和匿名不同程度的需求。不管出於什麼動機,人們對匿名幣的需求一定是存在的。我進行過計算,目前上面提到的三大匿名幣市值佔整個加密貨幣市值不到1%,只要有超過1%的人對匿名幣有需求,匿名幣就很有可能出現遠超其他幣的漲幅。

但是,以上三種匿名幣門羅/達世/ZCash都不是我今天主要想講的匿名幣。我今天主要想給大家講的主角是一個叫Grin的專案。Grin的LOGO是一個笑臉,取自於它所採用的協議Mimblewimble,因為Mimblewimble是哈利波特中的一個咒語。

Mimblewinble協議最初是一個匿名開發者提議給比特幣用的,目的是可以增強比特幣的匿名性,但是大家發現要採用到比特幣上沒有那麼方便,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基於它的全新的專案也就誕生了,其主要代表者就是兩個匿名幣,分別就是Grin和Beam。由於Beam是公司化運營的,其模式和程式碼質量都不如Grin,因此這裡我不再多提,主要給大家講一下Grin。

大家如果關注相關的新聞報導,可能已經知道,Grin分別在今年5月和11月,兩次分別收到了50個比特幣的捐款,這是來自於2010年的礦工所挖出的比特幣。整整9年,比特幣已經經歷過3次牛市,但是這些早期的比特幣在9年中從來沒有動過,完全無視價格的波動。但是他對Grin的開發團隊捐款了,這本身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Grin專案得到了比特幣專案最早支持者的支援。萊特幣的創始人李啟威甚至說這是來自於中本聰的捐贈。

這位匿名的捐款人還附帶了下面一段話,我把中文翻譯給大家讀一下:

我知道你們如何將處理最近的捐款,這就是為什麼我與你們聯絡:我不會判斷你們如何花錢,只是想確保你們可以處理它並根據需要進行分配。感覺又像 2009/2010 年那樣,不用擔心,你們做得很好。

現在有了 GRIN 真是太好了,我們的動機並不是經濟上的,而是關於技術和協議。請充分利用這筆錢來開發 GRIN。你們可以像過去一樣繼續工作。我們看到了你們的工作以及您對專案的道德操守和無息工作。這就是我們很榮幸透過這些捐款來支援你們,以便您可以自由地開發 GRIN, 沒有經濟困難。

講到這裡我不禁想感嘆一下,整個加密貨幣的背後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並不為了經濟利益,而是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個世界。我個人非常相信這樣的努力一定會成功的,而且我們非常榮幸的可以見證和參與這一偉大的過程。

我很認同這位捐贈人所說的,現在的Grin就像是2009年的比特幣,2009年到2019年過去整整10年,Grin是10年來最讓人激動和期待的專案。這並不是說從價格上或投資的角度,更重要的是Grin底層所採用的技術。Mimblewimble協議不僅僅是解決了匿名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比特幣的scaling,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擴容問題。因為Mimblewimble不儲存交易記錄,只保留UTXO也就是未花費輸出餘額,因此大幅度降低了區塊鏈的儲存容量問題。這些特性,讓Grin使用上更加無限接近於傳統的紙幣現金。

也有人批評Grin沒有設定發行上限,認為通脹幣是沒有前途的。這裡我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Grin的發行就是每分鐘一個區塊,每個區塊獎勵是60個Grin,所以就等效於一秒鐘增加一個Grin。因為Grin不像比特幣那樣有減半的機制,所以Grin的發行確實是沒有上限的。但是,隨著存量Grin的增加,其實Grin的存量年增長率是會一直下降的。前4年其存量增長率和比特幣的頭4年其實完全是一致的,而幾十年後,Grin的存量年增長率會低於2%。其實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比特幣因為存在總量上限,其未來一定是一種通縮的貨幣,那它作為價值儲藏是更合適的。而Grin這樣有輕微供應量增加的貨幣,或許會更適合作為現金。事實上,法幣的通貨膨脹率是往往大於2%的。以我個人的經濟學直覺來判斷,比特幣和Grin都可以作為很好的貨幣,前者是數字黃金,後者是數字現金。另外萊特幣也計劃要採用Mimblewimble協議。

關於匿名幣主要就是這些。至於其他專案,大家當然也可以關注Cosmos,波卡之類的跨鏈專案,跨鏈專案開發應用的潛力也非常大。我們前面也介紹很多了,這裡就不做過多展開了。

四、區塊鏈最大的應用肯定是去中心化的貨幣

關於區塊鏈的專案得真正的落地,就是其實剛才已經說過了,就是它最大的應用肯定是在於去中心化的貨幣,就像比特幣和去中心化的金融,就像現在很多我們的DeFi,其實前段時間像10月份的時候,新華日報它都已經說過,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首個成功應用。

因為從中本聰他當年釋出的那個白皮書來看的話,它說比特幣是一個點對點的一個現金系統,那就可以看中本聰對於比特幣它這個願景,就是希望他是成為一種像現金一樣方便流通的貨幣的,而區塊鏈其實上只是它的一個副產品,它這個技術只是他的一個副產品而已。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像之前像智慧合約這些功能,他基本上都是在以太坊或者其他的一些公鏈上面進行開發,而比特幣並沒有做這些事情。因為在很多比特幣的核心開發人員看來,可能他們的理念也是不一樣的,像以太坊那些人,他提倡的是“程式碼就是法律”,所以他是提倡透過智慧合約來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其實他比特幣的開發者他可能並不是這樣想的,比特幣它只要做好它一個貨幣的功能,或者是做好它現在所謂的數字黃金的功能,它本身就已經有很大的價值了。

另外一方面區塊鏈的真正的落地的應用,我想說一下波卡基金會所提出的為Web3理念,還有BSV的CSW博士所提出的Meta Met,也就是“源網”的理念,我覺得Web3理念和Meta Net的理念,雖然提出的人不一樣,實現方式也不一樣,但是其實是非常相近的。

因為不管是基於波卡的Web3理念,還是基於BSV的Meta Net理念,他們都是可以實現去中心化的,並且是抗審查的,是沒有伺服器的,所謂的Serverless的,網際網路的。像Meta Net,甚至揚言要把網際網路變成它的一條側鏈。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資料和資訊都可以上鍊,可以真正屬於個人。不像現在,很多資料是屬於企業的,比如谷歌、阿里、百度,他們掌握了大量的個人資料。如果應用了區塊鏈技術,使用雜湊演算法加密,這樣資料就不用儲存在中心化的伺服器上,而可以儲存在個人裝置上,也就是實現“個人產權”,實現一種更高維度的平等和自由。

文章連結:http://www.mimajike.com/4986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