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持續的質疑,也就很難有持續的進步

買賣虛擬貨幣

引子

最近很喜歡看《奇葩說》這檔節目,其中有一期在兩大主持人:「蔡康永」和「馬東」就一道辯題進行辯論:
題目是:我們到底要不要在微信朋友圈宣洩負面情緒?

辯論到最後,蔡康永講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點,而這個點恰恰是區塊鏈出現的終極意義。因此,我將其中所思分享給大家。

這個話題,蔡康永是認為不該宣洩負面情緒,其中他談到:

蔡康永:當我們宣洩負面情緒的時候,你認為,因為那是你的一個私人空間,被髮明出來,是為了保持你私人的權利。可是所有私人的權利,包括你銀行的賬戶,你認為,是你私人的戶頭嗎?

馬東:反正不是你的【開啟耍賴模式,哈哈】

蔡康永:你講得非常對。你的戶頭,既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是銀行的。所以,當他們拿到你的錢時,要怎麼運用的時候。其實你控制不了。世界上有很多誤會,讓你以為東西是你的,可是實際上,當它失控的時候,你已經收拾不了了

[歡迎大家前去收看精彩的影片:馬東蔡康永辯論]

蔡康永一言道出了,目前的社會管理模式下,其實太多的私人資產都被 中心機構利用資訊不對稱進行了非法挪用。導致終歸有一天,這個模式失控時,其實你是自我控制不了自己的私人資產的。

所以,這種很可能由於中心作惡而導致我們私人資產損失的模式,難道不需要修正麼?

激烈的討論

沿著這個蔡康永的觀點,我和朋友進行了延續的辯論:

我:誒,你知道你在銀行私人的戶頭不是你的,這個是什麼意思麼?

朋友:那是因為有風險,銀行萬一倒閉卷款走人,那錢就不屬於你的。

我:是的,這是比較嚴重的風險。那假如銀行由不是溫州皮革廠的老闆擔任,他暫定不會捲款跑了。那為什麼錢還不是你的呢?

朋友:emm,不知道誒。可能是銀行會把你的錢拿去用、拿去投資吧。

我:那是因為你放在銀行的錢,其實銀行是會拿去投資的。但是銀行是不會告訴你的。具體操作方式是:假如我們有100人,每個人都存1萬元在銀行,則銀行有100萬本金。這時銀行可能會拿30萬元去投資,他賭的是我們100個人不會同時去把錢取出來,而只要他確保每一次你去取錢時,都有錢給你,那麼就會顯得沒挪用你的本金似。但是,萬一我們所有人都去銀行要求把錢取出來時,你就會發現這是個騙局,銀行挪用了我們的錢。這背後就是因為資訊不對稱造成。

朋友:所以沒問題啦,銀行信用那麼好,利息那麼低,也就是風險極低的,挪用其實也沒關係的。

我當時心裡就非常得震驚:原來得知真相的大家,並不會感覺到危機的。當你的私人資產無時無刻被人挪用時,你難道不會想把這份屬於你的權利拿回來?而且,銀行真的不會面臨倒閉風險麼?

真實案例

銀行作為信任度非常高的中心化機構,承擔著我們的資產儲存和管理的責任。但是請你要知道一點:銀行也是會有倒閉的時候。

很多人都不知道2008年的金融危機,恰恰正是一個著名銀行倒閉引起的。成立於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當時有158年曆史,是美國曆史悠久的投資銀行。2000年雷曼兄弟成立150週年時,股價首次突破100美元,並進入標普100指數成份股,是美國五大或四大投行之一。但不幸的是,由於運營不經,抑或著管理不善,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雷曼兄弟的銀行宣佈破產。由雷曼兄弟的銀行引起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導致當時的金融市場一片哀嚎,信任體系岌岌可危。

也就是在2009年,為了解決中心化金融體系中存留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密碼朋克愛好者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系統,希望利用不可篡改、資訊透明的、去中心的賬本體系,重塑大眾的金融信任。

殊不知,一場名為「區塊鏈技術」的浩大革命也就就此拉開,讓信任在一個價值機器上得以塑造,而不依託任何中心化機構。

持續的質疑

是的,如果你還跟我的朋友一樣,跟馬東一樣,依舊認為:我的私人資產不是我的,問題並不大,因為銀行是可信的。那我想你是時候改改觀念了。

區塊鏈技術的誕生,正是以一種銀行級別的安全體系為每個人提供著資產管理和資產所有權迴歸個人的體系。

我們不敢說,目前區塊鏈能夠已經大規模應用。但是,這不能大規模應用的原因,有技術體系的原因,也有大眾思想的固化,還有政策的引導問題。但是,如果有一天有人跟你介紹區塊鏈技術時,我希望你能感受到不是炒作,不是傳銷,而是真切感受到: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解決方案,一個符合人性的方案,一個安全的解決方案。因為,它真的做到了:你的私人資產就是你的。它再也不是蔡康永的,也不是馬東的,更不是銀行的。因為只有你的私鑰,才能開啟你的私人保險櫃。

我希望,每個人接觸區塊鏈的朋友,你們能感受到,我們其實不是沒有解決方案,只是你沒有質疑問題的信心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