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食7000億蛋糕,阿里、華為、萬向、美的進擊“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

買賣虛擬貨幣

文丨互鏈脈搏·梁山花榮

在“新基建”提速刺激下,“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正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3月5日,中國信通院工業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研究所所長金健在某課程直播中透露,截至目前,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註冊總量超過25億,國家頂級節點日均解析量達到100萬次。二級節點部署上線47個,覆蓋20個行業,企業節點累計已接入1059家。

作為工業網際網路的關鍵基礎設施,工業網際網路標識在企業供應鏈管理、產品追溯、全生命週期等方面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而區塊鏈技術透過分散式信任管理,與工業網際網路標識統一互通的身份識別,便捷接入的應用服務能力相耦合,勢必將激發巨大的市場潛力。

互鏈脈搏梳理了阿里、華為、萬向、美的等在內的14家入局“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的企業,並對它們的專案平臺進行歸類整理。

超八成專案啟動於2018年 佈局聚焦在四大應用場景

當前,在工業應用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工業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也使得整個生產製造週期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包括海量裝置接入使得身份鑑定、裝置管理等成為工業安全的隱患、多主體多環節的生產供應過程亟需提升資訊共享和協同操作能力、服務型製造升級對生產要素的整合利用提出更高要求,以及柔性監管需要更快速、更精確和更透明的資料採集。

而區塊鏈技術藉助機器共識、共享賬本、智慧合約及許可權隱私等技術特徵,不僅為解決工業安全隱患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思路和方法,還能結合其分散式的部署方式,幫助工業網際網路提供合法合規、遵守企業間協定的資料共享和協同合作的新型正規化。

此外,由於其交易可溯源、難以篡改、不可抵賴等特性,區塊鏈還可帶來摩擦減少、成本降低的組織形態和商業模式,並且在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商業活動的前提下方便監管部門實施“柔性”監管。

目前,絕大多數“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專案的誕生都依託於政策催鼓。

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2018年6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又釋出了《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

在這一背景下,大量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專案應運而生。互鏈脈搏梳理的14個專案中,有12個專案誕生於2018年,阿里、華為、萬向、美的、海爾及三一重工等大型科技企業均積極展開佈局。

區塊鏈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與其它應用不同,過程非常複雜,為了實現機器、車間、企業、人之間的可信互聯,需要確保從裝置端產生、邊緣側計算、資料連線、雲端儲存分析、設計生產運營的全過程可信,從而觸發上層的可信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可信資料交換、合規監管等。

圍繞工業應用的流程,“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結合衍生出了包括裝置管理、供應鏈管理(視覺化)、工業品運輸監控、分散式生產、二手交易、融資租賃、工業品回收、資料共享、柔性監管等諸多應用場景。

(製表:互鏈脈搏研究院)

儘管工業應用場景繁多且複雜,但互鏈脈搏透過梳理髮現,目前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專案主要聚焦在供應鏈管理、產品溯源、供需撮合、工業安全等主要應用領域。

其中涉足供應鏈管理、供應鏈視覺化場景的專案最多,佔比接近四成。

比如阿里雲IoT釋出的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華為雲推出的FusionPlant平臺、萬向集團的運鏈盟-汽車供應鏈物流服務平臺、長榮股份與眾享位元打造的“榮鏈”等都涉及供應鏈管理或視覺化,藉助區塊鏈的透明性及智慧合約集中式“大腦”協作性,提高工業生產過程效率。

(製表:互鏈脈搏研究院)

在產品溯源方面,海爾衣聯網聯合海鏈區塊鏈聯合打造的生態寶APP,能夠將產品的設計、研發、採購、生產、銷售、售後等全生命週期資料集中到區塊鏈上,形成產品完整的溯源鏈路,並做到資料不可篡改,確保使用者購買到的產品真實可靠。另外,中國移動、智鏈ChainNOVA聯合打造的工業網際網路資料連線測試床也能夠實現工業生產、產品溯源等資料的安全共享、無法篡改。

而在供需撮合場景方面,青島華制智慧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S2B2C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能夠打通線上線下、使供給側與需求側更好平衡,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另外,貴州航天雲網科技打造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專案也能夠提供供需能力撮合模組和雲端營銷平臺。

另外在工業安全領域,三一重工旗下樹根互聯推出的根雲ROOT CLOUD平臺能夠為裝置提供360度全生命週期管理,涵蓋了物聯監控、裝置協同、二手交易、裝置保險等多個環節;而易保全打造的區塊鏈電子資料保全系統在透過電子簽約簡化辦事流程,降本增效的同時,也可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資料安全問題。

除上述四大領域外,提升協作效率、工業品運輸監控、資料共享、裝置管理、資料採集及二手交易等也是當前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專案涉及的應用場景。

不過,儘管絕大多數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專案早在2018年就已推出,但由於工業場景存在較高的技術門檻、產品研發迭代週期長、大系統專案實施難度大等,多數專案平臺目前仍處於“摸石頭過河”的狀態,至今未出現“殺手級”應用。

(區塊鏈工業應用圖譜)

(工業區塊鏈架構圖)

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加速 催生歷史機遇

但隨著當前作為工業網際網路關鍵基礎設施及服務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建設落地生根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或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所謂的標識解析體系就是對機器和物品給予唯一的“身份證”,它能夠為工業網際網路連線的物件提供統一的身份標識和解析服務,能聯通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支撐實現全產業鏈、全領域的廣泛互聯,促進資訊資源整合共享。

根據中國信通院工業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研究所所長金鍵透露,截至目前,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已上線執行,實現互聯互通;二級節點部署上線47個,覆蓋20個行業;企業節點累計已接入1059家。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註冊總量超過25億,國家頂級節點日均解析量達到100萬次。

而在標識涉足的企業供應鏈管理、產品追溯、全生命週期管理等場景,區塊鏈技術都大有可為。

事實上,隨著工業網際網路連線規模變大,端對端發生的連線和交易也將更為頻繁,這樣就需要透過區塊鏈將產業鏈上下游間的資料上鍊,從而實現核心企業生態內共享、工業企業間互信共享、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間價值共享。

此前,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甚至進一步提出,“工業生產線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一種交易,用區塊鏈技術把這種交易串聯起來,形成一種在無中心狀態下的多重安全機制,使得交易變得可信、不可抵賴。在工業生產節點上,應用區塊鏈技術對於質量的管控,包括交易的資金流、物流等,都是十分可靠的。”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釋出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達到5318億元,2019年市場規模突破6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將近7000億元,未來市場空間有望達到萬億級。

“中國信通院正在以承建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為基礎,透過區塊鏈與工業網際網路技術融合,構建國家戰略性新型基礎設施,並面向全球提供服務。”在金健看來,基於區塊鏈的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已經是發展趨勢。

不難想象,一旦區塊鏈作為工業網際網路新型基礎設施的應用邏輯成型,又一個萬億級市場即將浮現。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