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半之後,POW、POS、儲存挖礦將三足鼎立?

買賣虛擬貨幣
隨著比特幣減半腳步的臨近,有人表示,POW挖礦的黃金時代已過,POS正當時,而未來是儲存為王的時代?

隨著比特幣減半腳步的臨近,有人表示,POW挖礦的黃金時代已過,POS正當時,而未來是儲存為王的時代?你持有相同的看法嗎?到底哪一種是助你走上人生巔峰的利器呢?

3月12日19點,“無深度不聊天”的《Hi,大佬!》欄目,獵雲財經內容主管汪雪婧專門邀請了來自POW、POS、儲存挖礦等領域的大佬,與大家一起聊聊運用不同機制挖礦的那些事兒。

他們分別是BTC.com CEO 莊重、Newpool創始人蔣祖軍、Lambda創始人何曉陽、Lambda知名礦工星際浪濤張先生

01

“不是挖礦的炒幣就是耍流氓”

汪雪婧:請嘉賓從各自所處細分領域出發,用觀眾更易懂的方式,分別解釋一下什麼是POW挖礦、POS挖礦和儲存挖礦?同時,也為大家介紹一下主要有哪些幣是POW挖礦、POS挖礦和儲存挖礦?這些礦幣挖礦的收益如何?

莊重:以比特幣為例說一下POW挖礦,這個工作量來源是什麼呢?當礦工想在比特幣網路更新整個交易,並且新增新區塊的時候,我們需要去證明完成了一定量的工作,而這個工作在比特幣網路的實現方式就是透過我們相對比較熟悉的SHA256的雜湊演算法。

礦池會把這些任務下發給礦池上執行的所有礦機一起合作去解這個很特殊的隨機數,然後讓其滿足雜湊小於當前全網難度對應的一個目標值。首先是礦機的成本,其次是礦機執行消耗的電力,這些都是比特幣挖礦所需要付出的成本,這也就是工作量一詞的來源。

當然,這些礦工並不是說一定要浪費這麼多電,而是所有礦工都在依照比特幣網路交易規則。這些規則使礦工可以從比特幣新區塊中獲得獎勵,並且這個過程也使比特幣系統賬本在不斷更新。

這個工作量證明機制是有意設計,想參與其中就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對攻擊者來說,他也得付出對應的代價。

工作量證明存在51%的攻擊,隨著整個網路規模的擴大,也使得51%攻擊的成本變得非常高。對比特幣網路進行攻擊,如果攻擊不成功,所有努力都是沒有意義的。因此,這也是這個系統算力越高越安全的原因。

目前POW的幣種最大的仍然是比特幣。對比一下24小時的新幣產出可以有直觀的比較,現在BTC大概一天產生1800。還有其他一些相對來說比較大的幣種,比如說ETH、BCH、BSV、Zcash,以及一些最近比較火的幣種。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國產公鏈從去年開始非常引人關注,其實去年整個市場誕生了很多新的POW幣種。

整體來看,我們大致可以算一下,整個POW的幣種一天產出大概是1億多人民幣,全年將近400億人民幣的市場。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礦工能夠在這個市場中獲得這麼多產出。

蔣祖軍:“不是挖礦的炒幣就是耍流氓”,可見在幣圈耍流氓的人太多,動不動加槓桿,上合約,最終十炒九輸。

而縱觀挖礦的群體,不論是POW的礦工,還是POS、POC等,均比較務實、穩鍵,幣跌時想著活下去,幣漲時做好資產配置,而現在挖礦群體中相當大一部分為老礦工,他們的留下原因是“還沒有賺夠”。

近期POS機制又進入大眾視野,因為幣值排名第二,開發者最豐富的公鏈ETH,也將升級為POS鏈,這無疑加大POS鏈的陣營,成最有可能叫板POW的機制。

POS機制包括POS及XPOS等,其代表的鏈有EOS、ATOM 、ADA等,其中EOS的市值最大,而其相較於比特幣挖礦,可以說“簡單到飛了”。它無須買礦機,無須找礦場,無須找廉價電等。你只要持有該POS鏈的幣,進行Staking即可開挖。

以EOS挖礦為例,你把持有的EOS透過Newpool進行“委託投票”即可挖礦,這過程無須轉幣,幣還在你的錢包裡,無須擔心幣會被轉走。它的歷史最高年化達15%,但隨著各大中心化交易所加入超級節點的爭奪,現年化降到3.5%,雖然收益變低,但是這是活期的收益,且是幣本位。以目前收益來看,還沒有哪個平臺活期收益率能超過它。

目前Newpool已經支援EOS、TRON、IOST、BOS等,我們均本著無須轉幣的思路,來為使用者提供最安全的挖礦服務。而POS挖礦的最大缺點就是,它需要承擔所持有的幣的價格漲跌,有可能你挖礦的幣還不夠價格的跌幅。當然,BTC挖礦也有可能存在礦機變廢鐵。因此挖礦有風險,投資須謹慎,一定要找專業的團隊幫你做決策。

何曉陽:我們為什麼需要共識演算法?現在很多人加入數字貨幣行業裡面來,首先會認識到參與的是數字貨幣這個市場,但本質上數字貨幣是基於Blockchain的技術,就是說從有POW開始它解決了什麼問題?

本質上來說,它解決的是蘭伯特於1982年論文中提出的拜占庭將軍問題。簡單描述一下,拜占庭將軍問題,指的是在一個節點不可信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各個節點之間對於狀態的一致性共識,本質上它是一個共識的問題。

蘭伯特提出了這個概念,也提出了一個演算法,即拜占庭容錯(BFT。所以,事實上從1982年以來,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就只有BFT演算法。BFT演算法可以這麼理解,當這個節點數是n的時候,那麼n ≥ 3t+1,這個t指的是故障節點數。

事實上,從有了拜占庭將軍問題以後,學術圈一直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但事實上直到中本聰的論文出現之後才有了第二種方法,就是POW演算法。

POW共識演算法是一種新的共識演算法,在POW共識演算法之上產生了比特幣、萊特幣、門羅等這樣的數字貨幣。但是,POW存在的問題也比較明顯,我們希望一個系統共識演算法能夠在真正的商業業務系統中發揮作用,而不僅僅是用來產生新的數字貨幣。

所以,才會有人嘗試去做新的共識演算法,包括POS,也包括Lambda、Filecoin正在做的時空證明演算法(PoST)。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就是一個分散式的計算機系統,它能夠達成狀態一致是我們的目的。但是,如果為了達成狀態一致,需要消耗掉全部的計算資源,那麼這個系統就無法處理任何其他的工作。

這也就是POW共識的一個問題,雖然從產生數字貨幣角度來說,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我們的目的本身並不是為了僅僅產生數字貨幣,而是希望尋找到在計算機領域、在分散式系統領域有用的一些東西,所以需要去尋找新的共識演算法。

現在看來,最容易被尋找的一種共識就是PoST共識。PoST共識等於是將POW共識演算法裡面產生nonce的那個步驟,由其他的一些數字來代替。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再需要消耗非常多的CPU。

舉個例子,量子鏈由這個系統當中的UTXO數量來做nonce,這樣的話,nonce的數量就是有限的。

這種情況下,在計算雜湊值的時候,總的來說,對於每個節點或者說對每個礦工來說,它能夠計算的量是有限的,提交完了之後,不再能夠去提交新的。

所以,在出塊的時候不會耗費很多的CPU,所以PoST相對於POW的共識來說是一種進步。它使得業務系統能夠節省出一些CPU資源去做業務邏輯。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可能性,事實上到現在來說,沒有POS專案能夠做什麼太多的業務。我們知道ETH的進步,可能是說未來能夠在ETH發行更多的資產。後續的專案,比如說像Cosmos試圖去完成跨鏈的交易。像這個EOS當時定義自己是世界計算機,但事實上這些事情也都沒有完成。

沒有完成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還處於Blockchain技術非常初級的階段。事實上,我們知道最近有人把李文亮醫生的紀念碑放到了ETH網路上。放這麼一個紀念碑,它可能需要在ETH上消耗不少的資源。因為本質上來說,ETH網路不是為了讓人存放資訊。

現在看來,大家需要某個系統能夠存放資料,它最好是非同步的,是一個分散式的儲存系統。所以,在過去幾年的探索中,我們能夠描繪出來一個東西,就是說一種非同步的基於Blockchain的系統去儲存資料。並且,這個儲存資料的系統能夠用一種新的共識演算法來描述它,這個共識演算法我們可以把它簡單地稱為儲存挖礦。

現在這個賽道當中的專案其實並不太多,相較於POW、POS,從完成度來講,儲存挖礦都是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現在這個領域的專案有美國那邊的Filecoin,以色列的Spacemesh,還有Lambda及中國其他的一些專案。

總體來講,這個領域的事情還比較早期,Filecoin的主網沒有上線,Spacemesh剛剛上線0.1測試網,Lambda上線了主網。從工程進度來說,Lambda相對來說比較靠前。從現在的收益來說,在儲存挖礦領域,Lambda應該是唯一能夠用真正的儲存去挖礦的一個專案。

為什麼儲存挖礦可能是一個機會?現在純粹的數字貨幣的投機性比較強,就像美股一樣,投機性強的問題在於貨幣的價格並沒有依附於價值之上,它更多的是由供需以及人們的情緒來決定的,所以市場的波動性會很大。

相對來說,我們是希望提供一種有效的、有用的網路能夠幫助這個世界去儲存資料,目前來說整體資料量已經到了ZB這麼一個量級。但是,很多資料因為無法儲存都要被迫丟掉,我們希望建立一種能夠自動執行的長期的分散式儲存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

們把它稱為分散式儲存,是因為這個儲存系統是由很多計算機連線起來,並且沒有中心化的管理節點,所以必須要用區塊鏈的方式去管理他,去對它進行獎懲,對忠實的礦工進行獎勵,對沒有幫別人好好儲存資料的礦工進行懲罰。

所以,儲存挖礦是一個複雜的東西,它既有Blockchain節點,又有分散式的儲存系統,在其上還有一個交易系統。也就是說,使用者需要把資料交易給礦工,然後由礦工進行儲存,這種情況下,外界的使用者需要進行付費。從兩方面進行描述,它對外看起來像是雲,對內是一個挖礦系統,相對於POW、POS來說,它會顯得比較複雜。

02

三足鼎立 or not ?

汪雪婧:隨著比特幣減半,ETH轉為POS挖礦以及儲存挖礦的崛起,將來會不會形成POW、POS、儲存挖礦三足鼎立的局面?

莊重:對目前所有的市場而言,減半肯定都是一個考驗。單從POW這個市場來說,對比POS還有儲存挖礦,其實目前市場的大頭還是在POW,這個趨勢在短期內也不會因為比特幣減半就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畢竟對接下來新的行情,大家都不能做一個很好的預測。

以以太坊為例,它會轉為POS挖礦,但是這部分算力仍然會流到其他的有獲利空間的幣種,甚至市場上有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幣種試圖去接收這樣的算力。

對POW市場應該是個規律,這些算力終究是有地方安放的,一定會有給它們安放的空間存在,除非有大的礦難發生。

目前看來,POS需要一個非常有規模效應的挖礦方式。從傳統POW礦池角度來說,我們並不具備流量入口的優勢,這種可能更適用於交易所、錢包和託管業務方。POS的話,目前如果做不到市場前十,這個幣種很有可能無法用來支撐伺服器的成本。

蔣祖軍: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來分析!

如果POW鏈實現價值儲存,那未來BTC成為超級的數字黃金;如果POS鏈實現了連線現實世界的超級計算機,那將重塑大量的生活應用;如果儲存類的鏈,將現有云儲存去中心化,那將真正實現超級資料庫。

以上這些假設都實現了,那必將經歷現有商業世界秩序的混沌過程,從而新生爆裂的機會,並賦予每一種機制無窮大的商業價值。

但是,這些機制是否按我們的劇本走,一切都是未知數。而基於POW的BTC已經走過10年,它的共識最強,已經在往數字黃金路上演化著。而其它機制形成時間較短,還需要更長的時間論證。

因此,我個人認為,在比特幣減半的下個週期內(5年內)很難三足鼎力,除非來了一位當世諸葛亮。

何曉陽:在短期內仍是POW一家獨大的可能性更多一點。我們的世界會往哪個方向發展?是很難預測的,因為它會有很強的混沌效應和黑天鵝效應在裡面。比如,你知道美股已經持續了十年的牛市,肯定是一個泡沫,但是你無法確定這個泡沫什麼時候破。

關於POW、POS以及儲存挖礦的崛起,我認為取決於幾點:

第一點,我們確認比特幣會有數字黃金的屬性,主要是因為比特幣網路並不是很適合於支付這個場景。因為比特幣的確認速度比較慢,手續費隨著價格的升高會比較昂貴,它可能不太適合於做支付。我們也會認為Core team 希望比特幣往價值儲存的方向去走,但價值儲存方向是不是最好的,這個事情並不是非常的確定。

至少經過此次疫情,對幣圈來說,其實是數字黃金這個神話的破滅,因為黃金的價格一直在漲,但是比特幣的價格其實在下跌。所以,比特幣並不是一種避險資產。中本聰當時講比特幣的目的的時候,也是希望它成為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但是目前來看,它並沒有往這個方向走。

比特幣自從算力大戰和擴容之爭兩件事情之後,其問題在於Core team希望的價值儲存和數字黃金這個方向與現實中人們對比特幣進行支付需求的矛盾。

這個矛盾會怎麼樣?我認為不太好說。所以,比特幣的自身不確定性很強,現有數字貨幣的市值和行情,本質上都是比特幣的一個函式,比特幣是時間的一個函式,所以這兩重的不確定性讓人無法預測未來數字貨幣的走向。

但是我們從另外一個方向看這個問題,就是說本質上來講,比特幣是基於CPU的一個生意,而現有以太坊的挖礦是基於顯示卡的一個生意,儲存挖礦其實是基於硬碟和SSD的一個生意。

這些市場其實都是蠻大的市場,關於儲存挖礦將會有兩種歸宿。

第一種,我們真的實現了分散式雲端儲存。這個事情的難度在哪裡?這個事情難度在於,我們如何找到一種新的共識演算法讓這種共識演算法能夠基於礦工真正儲存的有用資料量去挖礦,而且我們讓礦工需要向整個Blockchain系統提交證明,證明他真的儲存這個資料。

這個問題其實是對原來學術問題的升級,原來有個學術問題叫做資料的完整性證明和可恢復性證明,這兩個證明是在2010年左右,由國外的一個學者提出的問題,它本質上同1982年的拜占庭將軍問題是同類的問題。

這個問題現在是有解的,但是它需要一個單點的驗證,現在有了區塊鏈之後,我們可能是能夠去實現一個去中心化的鏈對於資料完整性的驗證。所以,這才是分散式儲存的核心出發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覺得無論是Filecoin也好,還是lambda也好,以及Spacemesh也好,都或多或少地有了進步。至少從2018到2020年三年的時間,大家的技術進度差不多,都多多少少實現了一個Blockchain系統,然後礦工能夠向這個Blockchain系統提交一個證明,證明他確實儲存了這個資料,並且能夠基於實際儲存的資料量去進行挖礦。

這個事情的缺點是什麼?分散式儲存這個事情,提出論文的人並不是搞Blockchain的人,現在搞的這些人並不是像中本聰這樣的天才。

這個領域沒有天才可能是分散式儲存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天才的創見,它只能透過不斷的試錯、嘗試去解決這個問題。

2020年會是很關鍵的一年,就是關於Filecoin的主網,以及Lambda主網上線之後的穩定性以及可靠性會怎麼樣?如果說這兩個問題都是Yes,也就是說,我們跟Filecoin都能夠非常穩定地執行的話,我覺得這個領域的資金是非常多的,因為我們知道中國其實是IPFS跟Filecoin專案很大的一個信徒市場,包括也有很多硬體廠商在參與Filecoin的測試網挖礦。

這些硬體廠商已經預售出去的礦機、算力或者雲算力,以及在2018至2020年三年裡面銷售的礦機數量,已經接近比特幣礦機的數量。

而這些礦機其實都是要挖礦的,這些礦機都要挖礦勢必會像ETH算力轉移一樣,肯定會有新的明星專案出來,這個事情是非常確定的。既然有了礦機,那就會有必要去挖。

我覺得POS不太確定會怎麼樣,但是我認為顯示卡挖礦、ASIC挖礦,還有硬碟挖礦,其實會在礦機規模上形成大概三足鼎立的一個趨勢。因為POS挖礦非常簡單,就是Staking,Staking具體會怎麼樣現在不確定。

本來Staking其實會有很大的進展,比如,Algorand、Cosmos專案的技術進展都是不錯的。但是現在因為Cosmos團隊內部的技術問題,導致了POS領域領軍專案進展停滯。所以說,其實本質上大家對於Cosmos或者POS期待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

這個POS的進步,可能要看以太坊轉成POS之後的趨勢去確定,現在我覺得還是不太好說。

硬碟挖礦、GPU挖礦以及ASIC挖礦會三足鼎立,但是目前來看,硬碟挖礦不見得一定是分散式儲存,它有可能會去填充垃圾資料。這種填充方式也不是去年所流行的POC,而可能會是一種新的共識

張先生:我個人覺得,POW和儲存挖礦本身是從屬關係,驗證儲存空間和提供儲存檢索服務很像對應POW挖礦的用算力搶雜湊彩票和收取區塊內交易的手續費獎勵。相對於POS這種靠權力獲得記賬權的模式,我更青睞靠勞力和服務來獲得記賬權的方法。

03

“2020分散式儲存已接近於實現”

汪雪婧:近日,儲存挖礦相關訊息不時傳來,引發多方關注。您可否為我們介紹一下儲存挖礦的前世今生?此外,它離真正落地還有多遠?

何曉陽:儲存挖礦最早的來源在於Filecoin專案。Filecoin其實是在2015年的時候提出了幾個構想,包括IPFS以及IPFS之上和其下的一些結構,它是想構築一個更加安全的全球網際網路,去取代HTTP協議。

在IPFS這個成功的分散式檔案系統之後,我們發現這個系統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點,雖然是一個分散式的儲存系統,但對礦工來說,它沒有激勵,也就是說礦工提供儲存空間,但沒有任何好處;第二點,IPFS上面的資料,礦工可以刪除,這個時候會對檔案的存放者帶來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IPFS的發起方Protocol Labs,就發起了Filecoin,試圖透過數字貨幣的方式給IPFS的礦工提供一些獎勵。這樣的構思最早是在2015年提出來的。

2015年到2017年三年的時間,數字貨幣在蓬勃發展,Filecoin試圖按照比特幣的POW路線去走,嘗試構築這樣的數字貨幣。但事實上,我們現在很明顯發現這樣的一條路是不通的。所以說,Filecoin專案浪費了三年的時間。

這當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專案,包括像國內很多人參與了的Siacoin,還有Storj。這些專案其實都是很早期的專案,它們都是在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時代提出來的由數字貨幣來激勵的專案,但是事實上這些專案都有問題。

因為當時的區塊鏈技術和知識都很不完備,包括當時像零知識證明這樣的一些技術都沒有被提出來,包括像VDF這樣隨機出塊的技術也都沒有被髮明出來,所以當時不可能構造出來一個能用的峰值儲存系統。

事情的改變是從2018年開始,我覺得大多數人可能都要去感謝一下這幾個POS的專案,分別是Algorand以及艾達等等,他們提出來了種種的VR演算法能夠隨機選擇出塊的點。

我們覺得就是2018年之後,Filecoin團隊看到了這些專案的一些進展,所以在POS的基礎之上,提出來一種更加貼近於儲存特性的但又並不是非常難實現的演算法。他們把原來這個名詞借用了一下,原來叫時空證明現在還叫時空證明,但實現上更類似於像PoST鏈。

這個是對Filecoin的一些介紹,那麼這個分散式儲存到什麼階段了呢?基本上來說,大家都能夠實現一個有礦工提供的儲存系統,然後使用者跟礦工實現資料交易。

礦工儲存使用者的資料,並且將資料打包,再轉換為他挖礦的類似於扇區的東西,然後透過扇區的大小提交到鏈上,以證明自己的挖礦能力,那麼這個過程基本上對應了當時Filecoin所承諾的一些內容。

即它確實是按照使用者的儲存資料量大小來挖礦的,所以基本上來說,我們認為2020年分散式儲存其實已經接近於實現了。

但是,我覺得大家說的落地可能有這麼幾個意義,就是說現在的分散式儲存是能挖礦了,那麼它跟比特幣相比,比特幣也是能挖礦,POS也是能挖礦。

純粹從挖礦來說,其實分散式儲存已經落地了,但是大家期望的落地可能是另外一個意義上的,它提供一個比公有云更加廉價、快速,已經能夠確保資料不被濫用,確保資料的所有權掌握在資料主人手裡的這麼一個分散式儲存。

距離這一點,我認為其實還比較遠,原因就是分散式儲存雖然能夠儲存資料,但是它的檢索並不是很容易,使用者想要往回拿資料的時候並不是很容易去用。

另外,在這樣一個分散式系統當中,它的效率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無論是儲存效率還是傳輸效率。雖然從技術上我們解決了儲存的問題,但網路可能還是下一個需要去解決的問題,所以現在整個區塊鏈領域大家對計算都是比較熟悉的,對儲存經過這幾年的功課,基本上也差不多了。

但是對於網路傳輸這個事情,還是卡在整個區塊鏈能夠成為世界計算機的瓶頸這個絆腳石上,我們需要很多人去解決網路的問題。最近我們知道一些事情,就是說像IPFS團隊跟美國幾個大學的著名教授開始發起新專案。

這些專案的目的是希望透過這些學者們提出來的資料中心網路和命名資料網路的一些技術,能夠去解決資料傳輸的問題,能夠更好地去構造出一個分散式的網路和儲存。

04

“儲存挖礦有機會服務世界”

汪雪婧:與其他挖礦形式相比,儲存挖礦給您的感受有什麼不同之處?都說挖礦是信仰,儲存挖礦是怎樣給你充值了信仰?

張先生:從現實層面來說,儲存挖礦對電費、散熱等要求不高,哪怕是民用電,在居民樓、廠房,幣價不低的時候也具備挖礦條件。

但是因為儲存挖礦本身是可能需要提供服務的,驗證儲量的演算法也較POW相比更為複雜繁瑣,所以對運維的要求高,每天有1%左右的機器下線是非常正常的情況,需要頻繁檢測發現問題並且進行重新部署

同樣的,儲存挖礦的利潤更不確定,在幣價高漲的時候能獲得更高額的利潤,但是面對低迷的幣價也會承受更嚴重的損失,相比POW挖礦是期望更高,方差更大的一種盈利模式。

至於說對於儲存挖礦的信仰,你們知道嗎?時間維度上最長的區塊鏈甚至不是比特幣,是newyorktimes上面叫surety的欄目。

我覺得區塊鏈最後體現價值是要透過更可信的方式來為世界創造價值。比特幣的價值好像更多沉澱在交易本身,而儲存挖礦的價值是有機會能真正服務這個世界,這就是我的對儲存挖礦的信仰。

汪雪婧:感謝各位大佬的分享,下期再會!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