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個人資料只值兩釐錢!

買賣虛擬貨幣

Facebook資料洩露事件還餘熱未褪,華住酒店集團、順豐集團又被爆出相關使用者資料在暗網被出售……個人資料安全問題堪憂,而作為使用者的你,是否真的無動於衷……

一、資料洩露事件頻發

8月28日,暗網中文論壇上出現出售華住酒店集團使用者資料的帖子,涉及1.3億人身份及開房資訊的資料被標價為8BTC/" target="_blank"">比特幣或520R/" target="_blank"">門羅幣(約等於37萬人民幣)出售。

據發帖內容顯示,被出售的資料包含了漢庭、美爵、禧玥、漫心、諾富特、美居、CitiGo、桔子、全季、星程、宜必思、怡萊、海友等酒店。這些資料被分為三部分:一是華住官網註冊資料資訊,共53G,約1.23億條記錄;酒店入住登記身份資訊資料,共22.3G,約1.3億人身份證資訊,酒店開房記錄資訊資料,共66.2G,約2.4億條記錄。

對此,華住酒店集團當天下午發表宣告稱已報警,並聘請專業技術公司對兜售的“相關個人資訊”來源進行核實,同時在內部迅速開展核查,確保客戶資訊保安。

緊隨著,9月1日,有媒體報道在暗網交易網上有賣家以2個比特幣的價格出售順豐3億條快遞物流資料,順豐迴應道:“公司已第一時間報警,經技術手段交叉驗證,暗網所售資料非順豐資料。”中國企業報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微信公號援引匿名人士提供的驗貨資訊稱,在隨機抽取的27個抽樣樣本中,所有地址都是真實存在的,且所有電話號碼也均存在。

使用者資料不斷被洩露,卻沒有激起太大波瀾,折射出的不僅僅是當下資料洩露現象的普遍性,也是廣大使用者對此束手無策的反映。難道真如百度CEO李彥巨集所言:“中國人不是很注重隱私,更願意用隱私換取便利”嗎?

二、暗網:區塊鏈技術一大“殺手級應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解決使用者隱私問題的最佳利器之一,甚至不少人提出了透過區塊鏈技術保護隱私等方案,並嘗試落地應用中。

由Wikipedia給出的定義:區塊鏈是藉由密碼學串接並保護內容的串連交易記錄(又稱區塊)。每一個區塊包含了前一個區塊的加密雜湊、相應時間戳記以及交易資料。

基於這樣的設計,每個區塊內容串接起來的分散式賬本可以實現雙方有效記錄交易,且具有難以篡改和永久查驗的特性。也就是說,一旦使用者資訊資料上鍊,將無法輕易被篡改、可永久查詢等。

藉由前文所講的資料洩露事件,可以留意到這些資料交易是在暗網上進行的,且無法獲知買賣雙方的真實身份,為出售與購買提供了隱匿性極高的環境。

而暗網上的匿名交易支付正是透過比特幣實現的,無法獲知買賣雙方的真實身份,為出售與購買提供了隱匿性極高的環境。比特幣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流通,且匿名效能極強,恰恰符合“The Silk Road”、“AlphaBay”等暗網市場的需求,甚至成為了暗網市場的非正式通用貨幣。

如此看來,區塊鏈和比特幣早已被應用在暗網和黑市支付等方面,在這方面對使用者隱私資料的保護做得極好,為人們深藏的各種慾望提供更為便利、隱匿的途徑。也難怪有人說,暗網與黑市支付是區塊鏈的一大“殺手級應用”。

三、“雙刃劍”區塊鏈  應讓使用者成為主人

不少圈內人士都堅信區塊鏈技術可以很好地保護使用者隱私,但出乎意料的是,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卻對此持對立觀點:“區塊鏈的安全性來自於許多節點對每筆交易的驗證,但是,由許多節點驗證每筆交易卻對隱私非常不利。”

任何技術皆是一把“雙刃劍”,區塊鏈技術也不例外,有心者將其用於不法交易,也只在一念之間。不過,絕大部分圈內人士依舊懷抱著信仰,堅信區塊鏈會在保護使用者隱私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通常來講,華住集團、順豐集團等中心化商業機構一貫採用的方式是將使用者資料收集起來,集中儲存,這樣難免存在安全隱患,更不排除會出現內鬼售賣資料和濫用資料的情況。若是採用區塊鏈技術,分散式賬本的儲存方式加強了安全性,資料上鍊後無法被篡改、未經本人允許也無法被採集作其他用途,這樣才能夠讓使用者真正地成為資料的主人,成為平臺的主人。

說到底,技術應該是為人們服務的。解決使用者隱私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讓使用者真正擁有處理個人資料的權利,而區塊鏈所具備的分散式賬本、不可篡改性等特徵都為其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想象一下,如果有真正保護個人隱私的平臺,使用者還會選擇實行“霸王條款”的平臺嗎?有時候不是使用者不注重隱私,而是真的無法保護個人隱私,而藉由區塊鏈技術,我們還會“不注重隱私”嗎?

關注微信公眾號“IDCAM鏈習社”,獲取《區塊鏈及數字貨幣市場雙週報》下載連結,免費下載獨家市場解讀報告!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