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怪事: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誕生至今,即便如同行業人士所說的“十年”,但實際上區塊鏈作為一項技術原理,是從比特幣多次暴漲吸引人們關注後開始的。

這其中還發生了著名的比特幣病毒勒索“永恆之藍”席捲全球事件,使得比特幣一時從少數人知道一躍成為眾人關注的加密貨幣。

然而,在2019年末整個行業正本清源之後,鏈圈、幣圈和盤圈被分開,幣圈和盤圈要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最終走向滅亡:查封、奔襲、出逃……一系列的動作,反映出監管層對這個行業的整治力度。

於是,“應用落地”再次成為行業熱詞。應用落地、商業落地成為區塊鏈行業的首要目標,在於能否重塑它的商業價值。

無幣區塊鏈,亦即我們所說的聯盟鏈,就是在此種背景下大規模集結,整裝待發。騰訊、螞蟻金服、蘇寧、京東、百度以及華為等大廠相繼宣佈區塊鏈專案的進展情況。螞蟻金服更是在技術方面攻破多項技術,取得數十項行業專利。可以說,為區塊鏈最終的商業落地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然而,怪事出來了,一些技術團隊似乎一門心思鑽在區塊鏈上面,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舉個簡單的例子:雙十一阿里巴巴推出區塊鏈技術為產品溯源。但是消費者更關心的是價格降了多少,對於是否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溯源毫不關心。

再舉個例子:一些專案方打出“利用區塊鏈來解決招聘過程中的信任問題”,個人資訊永久上鍊,無法篡改,並把應用場景都提前安排好:應聘者在向用人單位出具證明的時候,只需要在相應的站點獲得資料證明,然後提供給用人單位即可。

由於該資料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具有無可篡改性,確保了資訊在上鍊前的那一刻到上鍊後是無法篡改的,具有一定的公信力。表面上看,這似乎解決了信任的問題。實際上,如同雞肋。

網際網路與傳統的行業不同,講究的是高效。有一個著名的網際網路產品經理人說過,網際網路產品將就的就是刪繁就簡,越簡單越好,做到最簡單的時候,一切就唯有規則。類似於現在的一些區塊鏈專案,生搬硬套地扯上商業應用,增加繁瑣的動作,使用者體驗感極差,會造成大範圍的使用者流失。

毫不客氣地說,這種專案都是“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或者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沒有從實際角度出發,沒有從商業角度出發,更沒有從解決使用者痛點出發,於是鬧成許多笑話。

言及此處,想起一個故事:前蘇聯和美國展開太空軍備競賽,美國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錢財,研究一個關於真空失重和極寒環境下油墨筆不出現賭筆、出墨不連貫的問題。經過三年時間,透過七十多位學術領域的專家,耗費了數十億美元,終於達成所願。

這一天,正當他們為此慶賀的時候,特工傳來一個訊息:前蘇聯這幾年一直在使用鉛筆。聞言,在座的專家無不羞愧難當……

的確,技術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脫離實際情況。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