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區塊鏈的危機與契機

買賣虛擬貨幣

Defi的熱潮基本過去,主流幣又因為面臨美國大選及經濟上的不確定性而處於無方向的震盪,大致可以說,雖然還有少數挖礦和空投的喧囂。

但整體而言,目前幣圈逐步進入了一個比較“淡靜”的階段 。

也許,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可以暫時從交易的聚焦中脫離,來思考一些更深入的問題。

我們知道, 中bencong發明BTC的目的是創造一種“電子現金”,一種抗通膨的數字貨幣,從而提供人類不一樣的支付手段 。

透過BTC,區塊鏈才得以成型 ,而“數字貨幣”這一概念幾乎因此而成為幣圈諸幣種的代名詞。

其實,如果對幣圈有一定的瞭解深度,肯定知道 用“數字貨幣”來描述幣圈諸幣種是完全不準確的 。

在幣圈諸幣種中,固然有以實現“電子現金為基礎的數字貨幣”這樣標的的少數幣種,其實大多數幣種只能描述為“數字代幣”或者“數字通證”,是區塊鏈專案權益的治理代幣,或者是收益份額的權益通證,或者“可交易積分”,其實完全不具備數字貨幣的基本功能 。

真正符合“數字貨幣”這一路徑的,就是少數以“電子現金”和“零售支付”為發展目標的幣種。

冷靜地觀察10餘年的區塊鏈發展史,文博相信根據積累的事實已經可以作出判斷:區塊鏈最初的“電子現金”目標,即零售支付手段的發展路徑面臨重大危機,基本已經可以宣告失敗 。

然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區塊鏈作為一種科技的其它應用卻被髮掘,催生了新的發展契機。

之所以判定“電子現金零售支付”路徑的失敗,在於支付效率和規模上的空前的效率差距 。

我們知道,BTC被中bencong限定最簡單的單筆交易大小必須為250位元組,實際發生的交易還會大於這個數值。

即使按250位元組計算,由於每個區塊大小被中本聰限定最大為1 兆位元組(1024千位元組), 那麼我們就可以算出來,一個區塊最多可以容納4096(即1024000/250) 筆交易。

每個區塊比特幣網路需要大約10分鐘。10分鐘這個規定已經讓比特幣無法成為支付貨幣了,誰會在超市結賬時單單轉賬就要等10分鐘呢。

將比特幣的交易處理規模換算到每秒,那麼 每秒最多處理6.83筆交易 。對比一下支付寶,其交易處理規模大概是比特幣的3.7萬倍,這基本上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差距。

比特幣從發明之初到現在大約一共處理了4億筆交易,而這個交易量,只不過大約是中國網聯1天的交易量而已。

這種差距不僅限於比特幣,以太坊、EOS或者其它公鏈都是一樣,雖然它們相對比特幣在TPS上確實有巨大提升。

然而這是區塊鏈本質所限制的,因為區塊鏈是以“重複重複再重複”來保證系統安全和實現分散式管理的,這是原理上的根本差別,不是用技術手段可以彌補的 。

如果技術提升讓區塊鏈的速度提升了1千倍,那麼中心化電子超算系統的速度提升可能是1萬倍,這個差距,不可能被彌補。

如果還不服氣要辯論,需要認知的是,全球的實際應用已經做出了選擇。

全球各國目前都在大力發展央行數字貨幣(CBDC),而結論已經出來, 沒有任何一國在零售支付上採用區塊鏈架構 ,這僅僅是中心化組織的忌諱嗎?

區塊鏈科技的應用又不一定是去中心化。所以不是的,根本上還是效率之差。所有這些國家都對區塊鏈技術進行過研究和實驗,然而最終的選擇統統是——在零售和轉賬支付中,放棄區塊鏈架構。

這自然是區塊鏈的一種危機。

基於這種危機,所以文博認定,是時候放棄所有以電子現金和零售支付為發展方向的幣種了,它們成不了氣候,或許作為小眾能夠苟延殘喘,但絕不可能成為參天大樹,歷史的程序已經做出了明確的選擇。

危機的同時也常常帶來契機。我們可以發現,在多數央行數字貨幣的選擇中,很多在另一個方向上選擇了區塊鏈架構,那就是批發業務 (批發業務即金融機構間的交易和清結算業務,零售支付和轉賬通常被稱為零售業務),這同樣是效率之差,區塊鏈架構的結算效率遠遠勝過了過去的中心化體系。

這正是我們熟悉的另一個區塊鏈特質——點對點交易,即“交易即結算” 。

過去的銀行間結算,或者央行居間結算,都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而使用區塊鏈架構,那麼“交易即結算”,這種新架構的效率完全不是過去的中心化體系能相比的,這同樣是原理上的完全不同。

除了結算的優勢,區塊鏈還被廣泛地應用另一個優勢,也就是分散式賬簿,這可以實現“ 交易回溯 ”,因為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和永久存證特質。

一雞死、一雞鳴,東方不亮西方亮。當下的區塊鏈,已經遠遠偏離了初創者們最初的設想。

我們熟悉的一些過往的主流幣,也將在這樣的發展浪潮中被大浪淘沙,可能被徹底淘汰,對於投資者而言,不可不查。

從這樣的洞察中,我們可以發現,每一代創新,都必然淘汰過去的一些明星,除非這些明星能夠及時轉變。

我們看到,比特幣已經轉變成為儲值貨幣和數字黃金的發展方向,而那些堅持比特幣“電子現金和支付手段”方向的,例如閃電網路,目下固然困難重重,文博也認為終究會被現實所淘汰。

很多模仿比特幣方向的山寨幣,甚至一度成就的主流幣,如果沒有尋找到新的方向,前景黯淡 。在當下的新創新中,例如Defi中的很多方向,也會大浪淘沙,在大量的淘汰中才會嘗試出真正發展出來的龍頭專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這裡我們也可以發現人類發展史上一個多數時候殘酷的真理,那就是“ 效率至上 ”, 公平不敵效率,安全也不敵效率 ,各種不滿於現實的創新,如果在效率上沒有突破,那麼幾乎都會被現實所最終淘汰。所以在選擇投資專案時,問問自己,專案在競爭方向上效率有突破嗎?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