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4大原因促TOP Network成火幣Prime首期專案

買賣虛擬貨幣

“成功的公鏈需要滿足幾個條件:技術能力強,技術架構沒有重大缺陷;要有自己的流量;要有可持續的現金流。”

3月20日上午,火幣發出的一則公告,該公告指出,火幣全球站將於3月26日透過優選通道(Huobi Prime)上線TOP Network專案,一時間TOP Network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據公開資料,TOP Network致力於打造一個分散式通訊網路,用以支援訊息、語音、Proxy、流媒體、CDN和物聯網資料共享與儲存等諸多分散式通訊服務。同時作為高效能公鏈,為分散式通訊服務提供記賬結算服務,以及為各類dApp提供服務。

TOP Network創始人Steve Wei在通訊領域有極豐富的經驗和經歷,先後創辦3家公司,推出多個通訊APP,從通訊領域投身區塊鏈,嘗試用區塊鏈解決隱私通訊問題。

由此,火星財經(微信:hxcj24h)總編輯李勞專訪火幣Prime平臺首發專案TOP Network創始人Steve Wei。

李勞:TOP Network為什麼會成為火幣Prime的首發專案?火幣Prime調研標準有哪些?具體過程是怎樣的?

STEVE WEI:我們在矽谷比較低調,產品也是面向海外為主,所以跟交易所的接觸並不頻繁,但是後來他們發現我們的專案是符合需求的。

第一是專案的可落地性區塊鏈最大的困惑是專案的場景和使用者,過去很多專案技術不錯,但業務設計不能落地,社羣很失望,這也是引發熊市的一個原因。我們原來是有業務的,而且這些業務可以遷移到Top Network上去,也就是說我們解決了使用者從0到1的這個問題。

第二,火幣要找比較靠譜的團隊大家也認識到區塊鏈專案跟傳統專案沒什麼區別,都是需要靠譜、有經驗的創業者。區塊鏈世界有很多年輕人開發出很多新的專案,年輕人當然非常好,但90後的創業者有很高的失敗率,畢竟經驗、知識積累、資源積累還是有所欠缺,所以區塊鏈落地還是需要創業者來做,而不是極客來做。我認為Vitalik(V神)將整個區塊鏈世界引入了一個誤區,讓人以為區塊鏈都應該是Vitalik這樣的人去做,這種極客型別的人去做,基於這一出發點,所以早年投資的時候大家都去投這樣的人。

第三,他們非常關心專案價值。近幾年區塊鏈很多專案估值過高,但因為Top專案是第一次(公募),所以定價不高,並且我們此前定價是跟以太坊繫結,隨著以太坊價格下跌,我們估值也在下降,所以現在我們的估值就非常低了。

第四,我們的核心團隊是矽谷的。目前來說,技術流的專案還是以美國矽谷為主。後來跟火幣的溝透過程也是非常順利的,他們認為我們非常符合選擇標準,無論是技術、通證經濟,還是團隊經歷。

李勞:在釋放機制上,Huobi Prime釋放15億枚TOP,佔總量200億的7.5%,如此大規模的份額卻沒有鎖倉期,你有沒有考慮過在二級市場上可能會有的拋售情況?

STEVE WEI:首先從公告裡,我們的定價,或者說他(火幣)要求的定價,是低於前面幾輪的投資單價的,價格是非常低的。因為交易所希望越低越好,越低越安全,它的使用者收穫越大。我們也同意,當然早期投資人可能會不高興。(但是對專案會好。)其次,大部分專案的流通盤從第一天起就非常大,但我們流通量其實很小,按火幣介紹,幾乎是歷史上最小的流通盤之一,所以對市場應該不會有影響,應該說會好於絕大部分其他的流動盤比較大的專案。

李勞:春節之後,整個市場雖有回暖的跡象,但仍未擺脫熊市的困擾,TOPNetwork仍是有主動意願去選擇在這個時候上幣,這個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STEVE WEI:因為我們不是加密貨幣的投資者,所以我們對熊、牛市其實沒有什麼判斷力,個人有一些幣但也不炒,更多是在感知市場。但是我們主網大概將在6月底上線,上線之前它是ERC-20的Token,上線之後會變成Native Token(原生幣),而Native Token與交易所的對接會特別麻煩,而ERC-20對接的基礎設施已經完善,所以我們主要是藉機提前跟交易所對接好,這是我們最主要的考量點,其實是無關牛熊。

李勞:你剛才提到了早年的創業經歷,能否簡單介紹一下這些經歷?當前團隊的規模如何?

STEVE WEI:我最早是跟著朱敏做WIFI,做通訊的,96年我在北京開發WIFI原型,因為當時協同方式落後,網路頻寬很差,98年我們把整個團隊搬到了美國,之後WIFI發展非常順利。2004年我回中國創辦了盛維(Cenwave),做企業影片會議和遠端教育的互動課堂,在中國的遠端教育上基本達到壟斷。後來2016年,華為看到我們的技術、業務都不錯,就把我們收購了,我隨後在華為網際網路部工作了不到兩年就退出了,做了一些通訊APP,這些APP現在有6000多萬使用者。

Top專案是在2017年底開始的,我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通訊比較容易做到去中性化,或者它本身就應該是分散式的,將來分散式的通訊很有可能顛覆現在的中心化的模式。比如最近Facebook扎克伯格也在部落格上表示要做通訊,使用者資訊上鍊等等,他實際上也看到了這個趨勢,只是我們提前一年多就開始做這些事情了。

我們團隊裡其他幾位也是最早的WIFI室員工,都經歷了從初創公司到大公司的成長過程,技術背景豐厚,有第一手的開發經驗,涉及領域有通訊、雲端計算的、網路安全,比較均衡。

李勞:你認為隱私在區塊鏈社交方面真正發揮效力的機制是什麼?

STEVE WEI:首先不同國家的人對隱私問題的看法不一樣,我生活在美國,美國人對隱私極為重視,他們認為隱私不能被冒犯;而亞洲對這個事情沒那麼看重,但我認為會越來越重視。第二點,很多時候使用者只有隱私被侵犯後才會意識到。第三是像Facebook這樣的巨頭,而且是在美國,他也會嚴重侵犯使用者隱私資訊的,那麼在其他國家就更不用提了。

Facebook這次為什麼下定決心,不惜兩個副總裁離職都要做隱私通訊,因為他已經不能再經受一次這種信任危機了。與國內使用者大多逆來順受不同,在美國如果不重視使用者隱私,會導致使用者大量流失。從這個角度來講,當使用者對隱私的意識達到一定程度,作為一個業務運營者,他不得不嚴肅的看待這件事情。

其實國內很多使用者的隱私意識越來越強,現在某個APP要麥克風許可權大家高度緊張,你要這個許可權幹嘛?隱私本身對使用者體驗來講是沒什麼幫助的,但一個產品很好地保護隱私的話,它的好處在於對個人資訊的尊重和保護。

所以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做隱私,隱私的價值在哪裡?2017年的時候,我偶然看到了一個專案叫蘭花協議,我意識到這樣的一個做法,將來很有可能把中心化的系統顛覆,而我們看到這個趨勢,不如現在就佈局進去。因為我們本來就有做通訊的優勢,世界上做通訊的,我們應該是相當有資格的幾個團隊之一,我們最先進去佔據戰略上的先機,將來的機會就越大。

李勞:這個專案是開始時間是什麼時候?何時拿到了天使和A輪融資?

STEVE WEI:我們在(2018年)8月份就啟動了。2018年我們做了一些準備工作,因為我們對區塊鏈還比較陌生,所以花了很多時間對行業、對技術做了深度調研,包括白皮書都寫了一個多月。

雖然2017年開始做這件事情,但當時並沒有去融資,我會習慣先做東西出來,不像有的專案拿白皮書就去融資了。像我前面創業的時候,先自己花200萬做一點東西出來,然後再去找投資。到2018年4月份,進行了天使輪的比較傳統的股權投資,8月份進行了Token方式融資,後面都是加密貨幣的投資方。

李勞:據我們瞭解,TOPNetwork要打造一個分散式通訊網路,公鏈是它的運營基礎,與目前市面上其他公鏈相比,區別度在哪裡?

STEVE WEI:起初我們並沒有想做公鏈,只想做一個分散式通訊,但我們發現分散式通訊這種業務性質,訊息流量頻率非常高,交易結算金額又特別低,如果從以太坊上結算,效能肯定跟不上,所以我們只能自己開發,把它打造成公鏈,支撐類似於我們這種高頻的業務,我們的公鏈不是金融結算,而可以理解為業務結算。

對於這種業務結算,首先是要快,第二是不能收gas費用,第三是業務的資料結構非常複雜,業務邏輯也非常複雜,所以需要一套鏈上的基礎設施來支撐。而金融鏈它是一個業務、一個行業鏈,我們的鏈可以理解為通用的業務點,完全從業務落地的場景去考慮。

李勞:未來除了你們自己的產品,公鏈是否會對外開放?未來對dApp生態是如何規劃的?

STEVE WEI:我們自己會把通訊行業做完整,只要是搭建通訊業務的都可以跑在鏈上,接下來我們會跟四個區合作,對接其他的業務。因為我們整個架構設計成了開放式的,所以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把行業的業務搬到鏈上,做成一個平臺性質的結構,而上鍊都要有一個基礎的服務層,服務層可以支援各行業平臺使用。等總體架構上線,通訊業務鏈上線後,可以一條一條的擴充套件出來。

李勞:我們從資料獲知,團隊此前開發了Dingtone,CoverMe以及SkyVPN,並表示有6000多萬使用者,這6000多萬使用者的特徵是什麼?比如說年齡,網路行為等。此外,我們看到TopNetwork專案亮點中也是有這6000萬使用者儲備,那這些使用者何時能用到區塊鏈,在上鍊過程中又會遇到哪些挑戰的?

STEVE WEI:我們對使用者的資訊所知是非常少的,因為它並非需要實名制,你並不知道這個賬戶所屬,男、女、年齡這些資訊都是沒有的,我們沒有收集這些資訊,所以從來不去分析這些資訊。其次,我們實現透明遷移是有特殊情況的,我們以前就建了一層分散式的通訊網路,而這幾個APP已經跑在已有的分散式通訊網路上了。

Top這個架構其實跟我們以前的架構很像,只是Top不是由一家公司來運營網路,而是由社羣的來運營。所以之前的三個APP只要把基礎網路整個遷移過去,特別簡單,我們叫做透明遷移,使用者甚至都感知不到區別就上鍊了。這些使用者都是存量使用者,我們會用一個漸進的方式來遷移的,會採取比較謹慎的策略慢慢把這些使用者給遷移過去。

至於挑戰,我們自己的業務遷移其實沒什麼挑戰。但我認為整個區塊鏈行業裡有一個挑戰的,就是蘋果和谷歌引起的。蘋果目前基本上不允許帶有虛擬幣的app在應用商店裡存在,現在只有錢包以及交易所這兩類是可以的,所以現在所有的dApp只有網頁版。而網頁版訪問特別麻煩,導致使用者體驗極差,流程也特別差;而透過錢包執行dApp更不可行。蘋果和谷歌只允許他們的支付方式,虛擬貨幣不允許出現,這樣從APP端來講,幾乎無法做出提升。所以我個人認為,什麼時候蘋果和谷歌開放了,這個行業的落地才會發展得更快。

李勞:現在整個專案的開發進度是怎樣的?在TopNetwork生態之中,Token的應用場景具體有哪些?

STEVE WEI:測試網已經發布了,主網有希望在6月底上線,上線後會把我們以前的業務遷移過去。所以目前的進展跟白皮書的描述基本一致。

因為我們這個分散式就像阿里雲、AWS,是一種雲服務,Token就是用來做結算的。比如說APP消耗了一個G的流量,那就按照一個G的流量定價來支付Top Token。它是一種結算性的,不是挖礦的,對於我們這種業務性質來講,它要提供業務以後才能收到Token,所以是根據業務的結算量來計算的。

李勞:現在很多交易所也在佈局公鏈,比如火幣計劃中的公鏈、比如幣安已經上線的測試網,這些公鏈也有一定的場景,你如何看待這些交易所公鏈?

STEVE WEI:我實際上不太看好這個做法,它和中心化系統沒區別,或者說叫私有鏈,因為很少有交易所外的業務場景會到這些鏈上去的,它只是圍繞著平臺幣來運營的。其次,現在所有鏈的趨勢是採用類似於EOS超級節點的方式,因為這個很容易建立,1個或9個超級節點數量沒有本質區別,但我們看來,這個東西跟中心化也沒什麼區別,並且會逐漸造成公信力的問題。只有幾個節點的區塊鏈是沒有安全性的,真正安全的貨幣還是跑在有成千上萬個節點的以太坊上的這一類。

李勞:其實根本原因還是TPS的問題,節點減少也是想提高TPS,但是少到一定程度中心化的問題就又出來了。

STEVE WEI:是的,所以我認為如果以太坊進度快一點,TPS能達到幾百的時候,其實是足夠金融場景使用的,這時我相信半中心化區塊鏈會逐漸消失。

李勞:那TopNetwork的節點是怎麼來設定的?

STEVE WEI:因為我本來就做中心化出身的,所以不會繼續再做中心化,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完全像以太坊那樣的,至少有幾千個節點,完全分散式去中心化的網路。

李勞:但這其實對發展社群是有挑戰的,要尋得礦工的支援。

STEVE WEI:你說的對,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用EOS的模式。現在的熊市,大家對貨幣的上漲期待已經比以前小很多;另外區塊鏈越來越多,互相之間也有競爭,也爭搶資源,大家都要礦工,所以形成了對礦工的競爭,要發展礦工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有一點優勢,我們是可以把一部分使用者轉化為節點的,比如我們的pc版本,我們會詢問要不要成為節點挖礦,因為使用者基數比較大,至少能轉換出一部分節點。

李勞:目前這輪熊市還在進行,而公鏈領域的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比如EOS、波場、以太坊,他們在市值、使用者、輿論上都佔相對強勁的高點;另一方面,它們的儲備資金也足夠支撐後續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你判斷新一輪市場繁榮的時候,公鏈領域是怎樣的?是像網際網路領域這種幾家獨大的情況,還是會出現均勻化發展,公鏈普及化?

STEVE WEI: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多,我覺得除了以太坊、EOS、波場以外,所有的其他鏈的起跑線是一樣的,不管是已經上線了,還是半個月後上線,還是一年後上線,因為這些鏈都沒有使用者。以太坊、EOS、波場要麼時機比較早,要麼像波場資金量特別大,包括EOS可以說現在叫頭部專案,但是並沒有處於像BAT那樣的江湖地位。因為這三個鏈並沒有本質上不可替代的應用,並且我們看到這三條鏈都充滿了爭議,如果開發者有更好的選擇,他們是很願意更換開發環境的。

但現在來看這是一個雞和蛋的問題,公鏈上沒有業務,開發者不願來,寧可跑到EOS、以太坊上去也不願意到新鏈來,那公鏈沒有業務量就沒更沒有開發者,這就死迴圈了。所以這裡只有一條解決之道,就是公鏈自己一定能產生足夠大的流量,而產生流量有兩種方法,要麼鏈的Token熱度特別大,要麼就是隻能自己來建業務了。

所以成功的公鏈需要滿足幾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技術能力強,技術架構沒有重大缺陷;第二個,自己要有自己的流量,業務上鍊後就有自己的生態了;第三點,團隊得有可持續的現金流。我們知道區塊鏈的融資模式是有問題的,雖說一次性融了一筆錢,但按傳統來講,A輪1000萬美金,B輪2000萬美金,C輪可能5000萬美金,而現在大部分割槽塊鏈專案也就是2000萬美金以下,也就是個B輪,怎麼持續運營,這是個很大的問號。

很多專案先後敗在這些需求上,而我們碰巧有自己的造血能力,所以我對Top還是有信心的,雖然今天來講,我們跟其他公鏈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