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區塊鏈杜宇:區塊鏈如何使用,才能最大化地服務產業金融?

買賣虛擬貨幣
7月3日,萬向區塊鏈副總經理杜宇受邀在由上海經信委軟體和資訊服務處、top智匯和上海軟體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主力金融、原力覺醒”2020數字金融峰會上,發表了題為《區塊鏈助力產業金融服務》的演講。杜宇結合實際應用場景和應用案例,分析了區塊鏈對金融產業有何價值,以及如何才能將這種價值最大化。演講全文如下:


非常榮幸今天能有機會,在2020數字金融峰會上和大家分享,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服務金融產業。過去幾年,區塊鏈行業經過各種各樣的大起大落,沉澱出了一批好的技術和應用場景。


區塊鏈應用場景繁多,我今天將緊扣“數字金融”這一峰會主題,談一談區塊鏈如何助力產業金融服務。


區塊鏈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價值

首先,我想簡要介紹一下萬向區塊鏈關注產業金融服務的背景。


萬向集團是成立於1969年的民營企業,公司經營範圍從工業領域的汽車零部件逐步擴充套件到農業和金融領域。萬向區塊鏈隸屬於萬向的金融板塊,該板塊由兩部分組成:持牌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


我們一直覺得,技術才是推動變革的根本性力量。早在2013年,萬向就已經著手佈局金融科技領域,開始用人工智慧技術,為投資機構提供智慧投研、智慧投顧方面的解決方案,並極富遠見地洞察到未來5到10年,將對金融行業產生變革性影響的新技術,由此將目光投向了區塊鏈。


2014年,萬向開始研究區塊鏈。2015年,我們看到海外金融機構都在佈局區塊鏈,而國內的關注焦點則更多集中在比特幣挖礦、交易等方面,鮮少有機構在真正探索,如何把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金融服務和實體產業。因此,我們在2015年成立了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和相關基金,助力區塊鏈公司發展。


無論是在2015年還是在今天,區塊鏈都仍然是一個處於發展初期的新概念,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它未來的技術和應用發展方向,所以我們提出了“全賽道佈局”的概念,積極投資全球範圍內的區塊鏈公司,以便更好地瞭解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方向,以及各個領域中的具體應用場景。


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全球範圍內投資了150多家區塊鏈創業公司。2016年,我們將重心由區塊鏈技術概念轉向應用落地,聯合微眾銀行搭建了國內第一個開源的聯盟鏈平臺,推出了針對工業、金融等不同行業場景的多種應用。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使用者隱私保護方面的挑戰,於是聯合密碼學專家,打造了新一代基於隱私計算的聯盟鏈平臺——platone,並在平臺上搭建了更多應用場景。隨著應用場景與產業的關聯度越來越高,我們意識到,區塊鏈只能解決某個應用環節。此後,我們開始和物聯網、大資料公司開展緊密合作,成立聯合研究中心,探索區塊鏈技術和其他技術的融合創新。


比如,近幾年頗受關注的“abcd”(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計算和大資料),每個技術都只能解決各自領域的問題,只有進行技術融合、打造平臺,才能真正解決客戶關注的問題。也正因如此,萬向區塊鏈選擇從搭建聯盟平臺破題。

我們相信,即便今天區塊鏈的發展還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很多技術沒那麼成熟,但已經足以支撐很多應用場景。我們搭建聯盟平臺的基本思路,包括以下2點:


1、深挖技術、攻克各種各樣的技術難題。從形式化驗證、共識機制、多鏈、隱私計算等技術著手。


2、技術與應用並行,切實解決客戶痛點。我們相信,僅僅鑽研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前段時間,我還看到一篇文章,指出目前很多科技公司正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問題,即用了很多很好、很先進的技術,但沒能解決客戶真正關心的問題,因此沒有客戶買單。


過去幾年,萬向區塊鏈一方面結合自己關注的應用場景,另一方面積極聯合各種各樣的合作伙伴,探索區塊鏈技術,與其它技術,如ai、物聯網、大資料等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場景,從而挖掘不同產業的真正痛點,解決區塊鏈應用“叫好不叫座”的問題。


正如之前所說,區塊鏈技術雖然至今仍處於發展初期,但不代表缺乏應用性,我們至少可以在一些相對簡單,或對區塊鏈技術要求沒那麼高的場景中先行先試。


透過在不同應用場景中測試區塊鏈技術,我們從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區塊鏈應用場景中,抽象出了區塊鏈技術的通用特性。比如大家熟悉的存證溯源,很多供應鏈管理區塊鏈正是用到了這一特性。


大家肯定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雖然區塊鏈上的資料不可篡改,但如果上傳上去的資料本身就是假的,該怎麼辦?這就需要結合物聯網技術,即用物聯網技術解決上鍊資訊的可靠性問題。此外,行業中有很多預言機技術也在解決鏈上和鏈下資訊對映的問題,併疊加安全多方計算,解決隱私問題。我們相信,將區塊鏈與其他技術融合的基本邏輯應用到各行業的具體場景中,會帶來豐碩的應用成果。


區塊鏈如何助力金融產業

回到今天的主題——“金融”。我們過去也在金融領域嘗試過很多應用場景。對於區塊鏈是什麼,可謂是眾說紛紜,即便是專家的解說也難以解惑。


區塊鏈技術其實是一系列學科的集合,這也是其妙處所在。比如說,我自己是學通訊技術出身的,一開始更多站在技術角度理解區塊鏈。但區塊鏈涵蓋了金融經濟、治理機制、博弈論、社會學、心理學等諸多學科的問題,若從單一學科出發理解區塊鏈,只能是盲人摸象。


我一直在思考區塊鏈到底是什麼?思來想去還是覺得2015年《經濟學人》給出的這一定義最為精闢,即“區塊鏈是信任的機器”。



這一定義高度抽象,我想引用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的一句話,做進一步闡釋:“區塊鏈是用技術低成本地建立信用”。目前很多具體場景,是依靠支付寶等大公司本身的商譽解決信用問題的。如即使盒馬不採用任何防偽技術,我也相信它提供的商品是貨真價實的,因為價格高又有阿里背書。但路邊小攤或者一般的淘寶店鋪,即使他們的產品有各種技術證書,我也不敢相信。


所以我們要在信任不足的場景中,用技術手段彌補這一不足。即在有一定信任基礎,但基礎還不牢固的情況下,用技術將信任提升至讓參與方能夠放心的水平。


熟悉區塊鏈行業的人,應該瞭解很多區塊鏈公司都經營得比較艱難,專案很多但盈利很少。這也印證了我之前的觀點,即很多時候商業模式雖然看起來是可行的,但缺乏足夠的商業價值或根本沒有商業價值,導致無人買單。


這就要求我們摸透客戶的痛點,找出最需要信任的場景,這無疑就是金融行業。加之萬向區塊鏈本就起源於萬向集團的金融板塊,我們也希望更好地運用區塊鏈技術,來助力產業金融服務。


區塊鏈在金融產業中的應用案例解析

接下來我將結合具體應用場景,介紹萬向區塊鏈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助力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


供應鏈金融

區塊鏈技術能夠切實解決供應鏈金融中的很多問題,供應鏈金融成為了目前應用最為成熟的場景,已有多個落地應用。


以汽車供應鏈為例,汽車通常有幾萬、十幾萬個零部件,產業鏈特別長,因此涉及到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諸多層級的供應商。相對來說,一級供應商及許多二級供應商都比較容易獲得金融服務,但三、四級中小企業供應商,比如螺絲釘生產商,能夠獲得的金融服務極其有限。中小企業供應商由於難以獲得低成本融資,只能去尋找更高成本的融資方式。另外,汽車供應鏈的賬期特別長,供應商通常發貨後3個月才能開票,再等6個月才能承兌匯票,所以整個賬期至少要歷時9個月。一旦中間遇到其他問題,賬期就會被拉長。

我們如何運用區塊鏈解決汽車供應鏈中的問題呢?我們發現中小企業供應商難以獲得低成本融資是因為缺乏金融機構的信任。但他們服務的核心企業在金融機構裡擁有良好的信用等級,何不將核心企業的信用拆分給下級供應商,打通融資流程呢?我們打造了萬向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將金融機構、核心企業、各級供應商等所有利益相關方的交易資訊上鍊,包括訂單、發票、合同等資訊,形成應收賬款的資訊閉環。



在這個案例中,萬向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幫助江西銀行和正邦集團及其供應商將原來的商票等資訊上鍊,形成數字化資產憑證(萬向區塊鏈將其命名為cou憑證),用核心企業的信用間接給中小企業背書。比如,一級供應商收到了100萬的cou之後,可以選擇到期兌付,也可以選擇拆分給二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也可以將其拆分給三級供應商。三級供應商缺少資金時可以用cou向平臺上的金融機構融資,降低融資成本。

這一解決方案將某些場景下貸款成本從超過15%降低到7%-8%,甚至更低,同時幫助金融機構深入瞭解業務發生情況、最佳化資產管理,從而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務。目前該平臺共有100多家中小企業入駐,累計融資超過3億,單筆融資額常常達到50萬或100萬。


另外,我們也運用區塊鏈技術幫助星展銀行和北汽集團解決了業務難題。除了自有物流公司——中都物流外,北汽也會和其他一些中小承運商合作。一輛車從東北運到上海,可能涉及到多個不同的承運商,流轉環節多、賬期也特別長,遇到的問題與上面分享的江西銀行和正邦集團案例中的問題類似,因此我們採用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的模式,搭建了運鏈盟平臺,幫助中小承運商和卡車司機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存貨質押融資

存貨質押融資常常受到重複質押等問題的困擾。如何用區塊鏈能解決這一難題呢?簡單來說,可以透過“區塊鏈+物聯網”的方式,幫助金融機構管理大宗商品、鋼卷等底層資產。


當發生抵押融資行為時,將央行的動產抵押登記平臺的資訊登記上鍊,進行資產確權,形成數字化資產。相比原先的事物資產,數字化資產更易管理,從而為金融機構降本提效。


2019年,萬向區塊鏈攜手聯通物聯網公司成立了區塊鏈+物聯網聯合研究中心,共同孵化了智慧畜牧公共服務生態平臺,為內蒙古、江西等地牧民養殖戶提供金融服務。該專案從比較有趣的肉牛貿易場景切入。


最近幾年,我國牛肉的銷量持續上漲,相對比較高階的牛肉甚至已經供不應求。內蒙古等中西部地區牧場理論上可以容納1萬頭牛,但由於資金不足,實際只會圈養1000-2000頭牛。肉牛養殖分為牛犢、育肥等許多階段,相比死亡率比較高的牛犢階段,我們選擇了從風險相對低的育肥階段切入,即等牛犢已經長到一定年紀等待進一步育肥出售的階段。


一頭牛的成本通常為2萬元,1000頭牛的成本則高達2千萬,已經觸達大部分牧民可以承受的極限,因此難以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以往牧民只能用牛做抵押向銀行貸款,但牛群難以管理、不易查證,銀行很少不願意接收這樣的抵押物,導致牧民難以獲取貸款。由於每頭牛缺少唯一身份標識,銀行派人核查時,存在不同牧場用同一群牛偽造抵押物的風險。另外,牧民私下臨時出售幾隻牛,或是有牛意外病死,都會導致抵押物折損,影響銀行的經濟利益。


萬向區塊鏈攜手聯通物聯網公司運用多種物聯網技術採集牛的生命體徵資訊,為每頭牛生成唯一的標識身份的項圈,再用物聯網裝置採集牛的各種資訊,並將這些資訊上鍊,共享給所有利益相關方,這個過程相當於將牛群這一實物資產轉換為數字生物資產,從而讓金融機構能夠更好地瞭解到生物資產的健康狀態。



可能有人質疑,銀行可以自己開發這樣一個資料管理平臺,不一定需要用到區塊鏈技術。


從商業上來說,銀行自建資料管理平臺的確可行,但銀行絕對不會這麼做,因為很多銀行不具備開發這種平臺的能力。接下來我們會注重打造生態,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及其他上下游的產業,豐富生態。參與方越多,區塊鏈的價值就會越明顯。


以上三個案例:萬向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臺、運鏈盟平臺、智慧畜牧公共服務生態平臺,都是透過幫助金融機構管理底層資產,從而拓寬業務可能性,更好地服務於中小企業等長尾客戶的用例。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抽象出了一套產品框架,可應用於更廣泛的行業場景。雖然我們過去在不同行業做了這麼多嘗試,但都沒有真正地深入到產業當中去,仍需更多努力。


作為萬向集團這一工業企業的一部分,萬向區塊鏈從兩三年前就一直在研究 “工業區塊鏈”,即思考如何在工業領域中應用區塊鏈技術。工業領域其實有很多有意思的場景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如質量溯源、產品追溯、認證、供應商認證管理等,可以明顯地降低工業企業的運營成本。


電池生命週期管理

我還想和大家分享我們用區塊鏈管理動力電池生命週期的一個案例。電池的生命週期分為好幾個階段。生產環節涉及到質量、生產、工藝等資料。電池出廠之後先給到電動車使用,一輛新電池可以供電動車跑500公里。兩三年之後,電池容量只剩下50%-60%,只能供電動車跑200-300公里,消費者肯定接受不了這種電池損耗,這時候可以把電池回收回來做儲能。


萬向集團有一個專利,即把電池裝在集裝箱裡做儲能。儲能一段時間後,電池就徹底失去了使用價值,再由工廠回收、做殘值處理。這個過程中有涉及多個利益相關方,容易形成資料孤島,工廠在做殘值評估時,由於缺少前面的資料,很難進行精準評估,也很難精準管理電池的生命週期。


運用區塊鏈技術,我們一方面可以打通資料孤島,統計充放電次數、方便殘值評估。這樣也可以衍生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


新能源汽車有很大一塊成本是來自於電池,那麼電池能不能只租不賣呢?比如,一輛50萬的電動車,其電池成本差不多要十幾二十萬。我們可以以融資租賃的方式使用電池,根據使用量付費。這樣車主買一輛50萬的車,只需要付30萬就能把車買回來了,可以說給了車主很大的優惠。這其中衍生出的商業模式就是融資租賃公司可以給車主提供金融服務,即把電池資產證券化。


目前4s店從銷售汽車中獲取的利潤極低,都是靠售後或成立融資租賃公司透過金融服務盈利。能不能把在其他行業已經實踐過的商業模式帶到工業領域中?即用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打造資料基礎設施,從而衍生出更多新的金融服務。


綜上所述,要想用區塊鏈助力產業金融服務,就要一方面幫助企業降低現有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用新數字基礎設施幫助工業行業(像汽車零部件製造業、汽車企業以及其他相關上下游企業)孵化出更多新的商業模式,這才是區塊鏈對於產業金融的價值所在,也是我們過去幾年摸索出的方向,即從最基礎的應用場景中抽象出具體的商業模式。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如有問題,歡迎大家隨時交流,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