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幣事件頻發,如何守住自己的資產

買賣虛擬貨幣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有一個情節,2010年謝耳朵第一個挖出比特幣然後邀請其它三個宅男一起玩挖礦遊戲,自己卻被踢出了創始團隊。時間來到2017年,比特幣突破了5000刀,三人組找出當年的挖礦電腦籌謀著如何花掉這筆鉅款,卻發現資料夾是空的。原來是謝耳朵為了報復三人組,偷了電腦,將檔案下載到隨身碟,但是七年過去隨身碟早就不知所蹤了。

故事來源於生活,電視劇的情節雖然新增了一些戲劇成分,但是“丟幣”的案例在真實生活中卻是屢見不鮮的。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丟過幣的前輩們”!

細數因個人原因造成丟幣的案例,從他們的經歷中吸取教訓,絕不讓“歷史”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丟幣型別一:“雲”上的私鑰 

某使用者一直謹記私鑰不要截圖的提倡,就用另一個手機將錢包私鑰拍攝下來傳到了雲盤裡面。這卻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藉助各類第三方的庫找到他的雲盤密碼,從而順利獲得了他的私鑰,盜走數字資產。

還有一使用者將自己的私鑰儲存在某網站郵箱,以為萬無一失。沒想到三年後該網站關閉郵箱功能,他的郵箱無法再登入使用,私鑰也找不回來了。只能明知自己有數字資產,卻無法再進行交易操作。

因此,在備份私鑰時一定要注意裝置的選擇,最好手抄,大小寫區分,備份兩份,並儲存到安全的地方。

丟幣型別二:明槍易躲,熟人難防 

曾經一使用者在備份錢包時,一好友恰巧在身邊,但他並沒有多心。之後,朋友透過一些手段獲取了該使用者錢包的私鑰,轉走了錢包裡的代幣。值得慶幸的是,透過調查定位到了這個朋友,並找回了數字資產。

類似“明槍易躲,熟人難防”的案例近年來也是時有聽說,更有甚者被自己的親人盜走數字資產。但是,在已知的找回被盜資產的情況中,大概率都是被熟人盜取。所以,如果發生數字資產被盜的情況,可優先考慮是否存在“熟人作案”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備份私鑰時要注意周邊環境是否安全,確保四周無人及攝像頭。

丟幣型別三:失之毫釐,資產難覓 

再來說說我們 NeoLine 客服最近處理得最多的真實案例,這十幾位使用者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私鑰因為大小寫沒有明顯區分,導致匯入失敗

這類案例其實生活中經常發生,剛開始抄寫時對自己的書寫非常自信,也沒有做二次檢查,而且剛開始那一段時間還可以區分大小寫,並且成功匯入過,就覺得 OK 了。

結果過個一兩年,再拿出來按照抄寫的匯入時,發現匯入不了,這才驚覺有些字母確實存在疑慮。常見有:K 和 V 的大小寫不確定;q 和 9 區分不了,I 和 1 搞不清。

如果遇見這類,懂技術的朋友可以寫個指令碼,跑個幾千個組合,也是能找出來。

但是有位使用者,私鑰找出來後,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字跡已經暈染了,這個就慘了,找出來的機率幾乎為零。

雖然我們提倡私鑰做抄寫儲存,但同時也強調抄寫時務必認真仔細,注意順序,字跡清晰,格外關注區分大小寫,並且抄寫雙份分別儲存到安全的地方,千萬別讓粗心大意毀了您的數字資產。

丟幣型別四:對面的人不是對的人 

曾在某群聊裡面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該使用者在轉賬時群內正好多人在傳送地址,於是一不留神就複製了別人的地址轉了幣。好在都是群內都是相熟的使用者,商量過後就把幣轉了回來,這才沒有造成”丟幣“的後果。

這類“對面的人不是對的人”的轉錯地址事情,不是每一位都可以像上述這位使用者這麼幸運,可以聯絡到錯誤地址的主人,也不是所有收錯幣的人都會爽快地將幣歸還。如果聯絡不到或是不肯歸還,“丟幣”事件就再次發生了。

因此,在確認轉賬之前,請一定要反覆核對收款地址是否正確,不要讓資產落入“錯的人”的口袋之中。

丟幣型別五:防不勝防的騙子 

某使用者為解決錢包問題在群聊內尋找客服,卻落入了假冒客服人員的騙子圈套。在“釣魚網站”輸入賬號資訊和私鑰,導致賬戶內數字資產被轉走的“丟幣”慘案發生。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種騙術非常老套,但實際情況卻是依舊十分“奏效”。事發緊急擔心資產安全,勢必少了一些辨別真假的時間。外加近年來不斷精進的網站頁面,“栩栩如生”讓使用者很難辨別真偽。

警惕此類“丟幣”事件,要做到凡事留心眼,認準錢包的官方客服,更不要在任何未知的網站填寫自己的私鑰。騙子誠可惡,謹慎價更高。

數字資產路千條,安全防範第一條。

現實生活中的“丟幣”案例數量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希望透過以上案例的介紹與分析,大家都可以將數字資產安全放在最高的位置,將辛苦攢下的資產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記住,私鑰在手,誰都不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