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週期概念分析比特幣漲跌規律

買賣虛擬貨幣

1.歷史規律與經濟週期

歷史的發展,如同上升式陀螺運轉,週而復始。

在這種週期性運動中,歷史規律以“恆定不變”的形式存在於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經濟事件。

世間百態,唯律難破。《易傳》中說,彰往而知來,以史為鑑,遂知得失。

樸素的歷史規律概念,相信大多數人可以理解。但對金融週期的理解,恐怕極少有人能夠精通,因為在離真理不到1釐米的距離,就可能存在謬論。

金融經濟週期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它主要是指金融經濟活動在內外部衝擊下,透過金融體系傳導而形成的持續性波動和週期性變化。

後法國中央銀行專家組將金融經濟週期作了如下定義:用與經濟長期均衡水平密切相關的金融變數度量的經濟實質性、持續性波動。

歷次貨幣危機和金融危機證明,金融因素對經濟週期執行的影響十分顯著,甚至決定著現代經濟週期的執行規律。

為什麼要重視金融週期呢?

經濟活動呈現週期波動的特徵,沒有永久的繁榮,也沒有持續的衰退。由此,作為反映了經濟波動與金融因素之間的關係的金融經濟週期實際上也有著重要的借鑑作用。

相對過去幾十年的主流思維,金融週期是一個新的分析框架,作為一個觀察經濟的新理念,也成為我們明白得失的一面鏡子

2.逢8必跌

就好比金融界裡唯恐避之不及的逢8必跌

1988年,1998年,2008年,每隔10年的一輪經濟洗牌好似“民間經濟發展定定律”。

逢8必跌,逢8必災,似乎已經被預設為經濟魔咒:

1988年,日本被迫簽署“廣場協議”,著名的黑色星期一爆發,一夜間全球蒸發一萬四千多億美元,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部損失的三倍。中國通脹指數CPI上漲了34.8%,物價問題開始暴露,居民手裡的存款財富基本被清零。

1998年,索羅斯興起了一場亞洲金融風暴,泰銖貶值。這場風暴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剛剛回歸的中國香港也隨之“淪陷”,無數香港人血本無歸,1億國企工人被迫下崗。

2008年,原油價格跳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席捲全球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開始。中國被迫四萬億計劃救世,最後導致貨幣嚴重超發,房價上漲,工業產能過剩,水深火熱。甚至到現在都還感覺陰影沒有完全散去。

再看一看2018年,一年未過半,美國貿易戰打響並加劇。股市、幣市、P2P、樓市等金融市場要麼雷暴要麼慘淡;

放眼國際,隨著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惡化,土耳其無法承受調高一倍的進口關稅,里拉陷入“跌跌不休”的困境,崩盤告急,土耳其極有可能成為經濟危機爆發的策源地。

蕭條之景在10年一輪迴的金融週期中,開始顯現端倪。

當然,這並不是說明,尾數帶8的年份不吉的“經濟規律”,而是為了說明,冥冥之中,歷史總在以某種方式重複相似的東西。

3.第一次暴跌:跌幅94%


幣圈老韭菜說:“比特幣所以經歷的,不過是歷史的重複。

而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這種重複還會不斷的輪迴下去,形成一個又一個的細節不盡相同,但大勢基本確定的金融週期。

圖:比特幣近期連續重新整理年內新低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比特幣的幾次跌宕起伏的歷史,以暴跌為節點:

2011年,比特幣價格遭遇歷史首次暴跌。不過這次暴跌並未波及太多,影響不大,因為當時全世界範圍內的,沒有多少人瞭解中本聰,更沒有人知道比特幣,也沒有現在層出不窮的交易所和普及”科學“的區塊鏈自媒體。

當時全球最主流的交易平臺是後來突然爆紅的“Mt.Gox”,也就是人們所謂的“門頭溝”。

因為了解人數較少,參與的人更不多,導致市場流動性較差,而且主流輿論認為比特幣只有投機價值。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比特幣的首次表演拉開帷幕:2011年4-6月時,比特幣從0.95美元左右升至32美元。

比特幣當時的波動幅度之大,讓普通入場的交易員都驚訝了,在沒有任何心理防備的情況下,誰也沒有想到它會衝上這個價格,於是並不堅定的交易員開始瘋狂拋售,以圖儘快脫手獲利。

如此下來,因為市場缺乏交易深度,幾張賣單下去,比特幣高點瞬間被擊潰,就從高位一路下洩,場面甚是尷尬,而這不堪一擊的崩潰,也引來了主流財經媒體的一通嘲笑諷刺。

比特幣最終在2美元的低位處,勉強站穩,這一多空博弈之戰,用潰敗形容都不足為過,前後足足暴跌了94%,而這也成為了財經圈一段時間的對投機炒作的笑柄。

然而,也有人趁此機會,抄底了“六位數”的比特幣——你沒猜錯,他就是現在名聞幣圈的李笑來。

4.第二次暴跌:跌幅80%

不過,外界對比特幣的譏諷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他們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了其他的經濟指標上,比如說房地產,資金主力也開始流進樓市。

在公眾的注意力轉移之後,比特幣開始重整狀態,從2美元的位置步步上攻,不聲不響中,於2013年突破早先的32美元高點,隨後便勢不可擋,至2013年4月時,已經衝至260美元

不料,天有不測風雲。當時的比特幣挖礦軟體在一次更新中產生了一個小“故障”,導致世界最大的交易所Mt.Gox 暫停了比特幣的提現業務。

大量交易者見狀,以為比特幣要歸零,趕緊大肆拋售,試圖逃離這個他們心中的“龐氏騙局”,短短几天之內,比特幣跌幅達到80%

然而,儘管接連遭受重擊,但比特幣在40美元的大底仍然顫顫巍巍地站穩了腳跟。

彼時,很多各位熟悉的大佬,包括趙東、趙長鵬等,就是在這個時候,拿著早先積累下來的資金大規模進場,譬如說趙長鵬賣掉上海的房子,梭哈比特幣。

5.第三次暴跌:跌幅87%

突出其來的“故障”事件,並沒有徹底打壓下比特幣上漲的幅度。隨著Mt. Gox業務的恢復,比特幣的比價再度開始風馳電掣地飛昇,至2013年11月,已經突破了1000美元,達到了1200美元!

這一下,主流社會(包括媒體、投資人,一些技術開發者)終於開始注意到這個極客的玩物了,幣圈也開始初具雛形。

不過“保守”派,其中包括郎教授在內的經濟學家對此議論紛紛,政府部門也是高度矚目。

可能比特幣價格的過於高調,引來了眾人的關注,而正是這些關注,直接引發了一場“跳樓”悲劇:

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釋出《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訊息一出,比特幣當天就從1200美元被腰斬至600美元,不到一天,財富價值就蒸發50%

此後,比特幣開始了長達400多天的節節敗退,市場一片哀嚎。烤貓跑路,門頭溝破產,位元大陸瀕臨破產,舉目望去,從礦機到平臺在內的相關企業一地雞毛。

直到2015年1月,比特幣才終於在150美元站穩了腳跟。

當然了,每一次暴跌都是一次重生的機會,而我們現在在幣圈裡見到的那些掙了錢的網紅,也都是在這個時候進場的。

2011年的比特幣,下跌了95%,2013年的比特幣下跌了80%,2018年比特幣價格相對高點回落了70%。

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步伐從未停下過,它從未結束過,只是在週而復始地演進,比特幣現在的走勢,只不過是過去一個弱化版的輪迴。

6.對於比特幣而言,歷史同樣演進著自己的規律


不過,幸運的是,歷史的演進並不是原地踏步地複製貼上,而是螺旋式上升

就歷史趨勢來看,比特幣下跌的大底正在一步步被抬升,每次的回撤率也在逐漸下降,不出意外的話,這一次比特幣的跌幅,大機率也會比之前的幾次小。

而每次暴跌之後,都是共識的加深,信仰的考驗。

我們看到,比特幣在出現於人們視線中之後,已經分別在2011、2013年經過了三輪大週期,這三次週期已經證明,比特幣的價格趨勢在一直向上。

進步的是,目前,無論是政界商界,還是曾經嘲笑、譏諷的主流媒體,都不得不開始重新認識比特幣,並開始承認:比特幣不會歸零,它確實是有價值的。

而現在,人們討論的,也已經不是比特幣有沒有價值,而是有多少價值。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比特幣的跌幅只會越來越小。

另外,根據比特幣每四年挖礦產量減半的客觀事實。很多幣圈老韭菜認為,比特幣市場受此影響形成每4年一個週期。

回溯歷史節點,2012年和2016年都是比特幣挖礦減半的關鍵時間點,其後市場變化也有著相當程度的相似性。

2012年比特幣挖礦減半開啟牛市,2013年比特幣市場大熱。第二個週期裡,2016年比特幣減半開啟新一輪牛市,2017年成為比特幣大牛市。

如果週期成立,那麼隨著2020年比特幣挖礦產量減半,新一輪牛市很可能再次開啟,這就是歷史的相似性。

那麼這樣來看,每次的觸底,都是為了更好地反彈,然後讓一批人,實現所謂的財富自由。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根本不必擔心。

如果以上所言皆為可能的話,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穿越牛熊的路上,不要輕易下車。

無論是技術上的考驗,還是在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要輕易割肉。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圖靈財經,ID:Turingcaijing,歡迎關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