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編輯張大俠:區塊鏈安頓了我的好奇心

買賣虛擬貨幣


編者按:2018年,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難的一年,可就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陀螺財經還是逆勢完成了Pre-A輪2100萬的融資。融資訊息釋出後,很多同行都發來了賀電,但只有陀螺人知道,這一切來得多麼不容易,為了這一刻,我們付出了太多。

2018年1月24日,陀螺財經正式成立,轉眼間即將迎來自己的一週歲生日,在一週年來臨之際,陀螺人有些話想要說,所以陀螺財經編輯部策劃了「陀螺人說•我在陀螺這一年」獨家專題,專題共收錄了陀螺財經內部6個部門的6位小夥伴對於2018年的“獨家記憶”,希望能讓大家瞭解一個更加真實的陀螺財經。

最後,祝陀螺財經一週年生日快樂,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寒冬中的機器信仰者”

資本寒冬的一年,區塊鏈從「三點鐘」火爆,到各類“跑路”傳聞氾濫,前期漲得太猛,後期涼得太快。但我依然相信這個行業。這種信任源頭的信念是,區塊鏈拓展了現實世界和計算世界的連結方式。

曾經的網際網路,只是現實社會的一角,自從移動網際網路出現和發展以來,現在的網際網路,能量已經大到能夠有條件地覆蓋人們衣食住行娛樂,逐漸跟現實社會融為一體。網際網路產業的背後,是大量7x24小時運轉的機器,是通訊網路。

以人類“懶惰”的本性來說,人類社會需要更多的機器,來支援現實世界的運轉,所以,未來大概率是一個機器越來越多的世界,而機器的世界就是計算世界。而比特幣和區塊鏈提出的人和人之間藉由機器達成信任的模型,就是一種現實世界和計算世界的連結方式,讓“資訊網際網路”變成了“價值網際網路”。

“區塊鏈安頓了我的好奇心”

作為一個出身中文專業的人,畢業的時候,我曾經有過一個媒體offer,當時不喜歡那個領域所以拒絕了。去年買幣當過一輪韭菜之後,覺得自己還挺擅長蒐集資料和資料的,又喜歡比特幣的理念,所以有段時間專門找區塊鏈領域的內容和運營工作。於是在5月7日,陀螺財經讓我第二次獲得了在媒體工作的機會。

區塊鏈從來不缺概念和新概念,雜湊值、UXTO、錢包、私鑰公鑰、ICO、STO、穩定幣、Dapp……我經常沉迷於看各種行業資料,對這些資料不清晰的地方還會做筆記,區塊鏈的“概念串燒”屬性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對技術和概念的好奇心,我也逐漸弄清了哪些概念是唬人的,哪些概念是值得探討的。

“算力大戰對我的影響”

區塊鏈的概念裡有個“去中心化”特別唬人。關於去中心化,我很早就意識到所謂“去中心化”的比特幣,並不是沒有中心的,它只是把以人類社會的治理框架為中心轉化為以能源算力為框架的中心,其實,比特幣是有中心的,只是這個中心不是一個清晰的具體的點。

基於這個認識,算力大戰是這一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兩大利益集團,吳忌寒集團和澳本聰集團,為了自己的利益陣營,各自拉票、嘴炮,都號稱自己支援的“比特幣”是“真正的比特幣”。

在算力戰之後,我進一步意識到,只要比特幣存在地球上,算力/機器就無法完全脫離人類社會的控制。退一步說,是人類交易賦予了比特幣價值...不論是流轉和流通,雖然有機器參與,但人才是核心,比特幣只是在傳統金融體系之外,多了一種可選擇的方式。

不要被所謂的“去中心化”迷惑,只要有人的地方,人就是中心。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