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志鴻:我們可以向以太坊開發者大會學習些什麼?

買賣虛擬貨幣
編者按: 10 月 8 日至 11 日,以太坊基金會主辦的第五屆以太坊開發者大會(Ethereum DevCon 5)在日本大阪舉行,總共有 183 位主題演講者、57 位閃電演講者在為期四天的 312 場演講和討論中登場分享,吸引了超過 3000 名開發者參會聆聽,在 DevCon 5 場外及前後又有 OFFDevcon 組織的 107 場活動,將這場以太坊生態年度盛會推向新的高潮。DevCon 5 現場感受如何?作為區塊鏈行業的同行,我們向以太坊開發者大會及生態建設學習什麼?ArcBlock 區塊基石創始人兼 CEO 冒志鴻第一時間為我們帶來第一視角的觀察和體會。毫無疑問,以太坊 DevCon 是個名至實歸的開發者大會,這裡沒有人討論幣價,也不會有人去找以太坊團隊維權或者要求「拉盤」, 甚至連 Vitlik Buterin 本人和核心團隊也不會像國內的會議那樣像明星般備受追捧,沒有粉絲去找他當道具合影自拍,只會提出技術問題與之交流。生態很強大參加以太坊開發者大會第一個直觀的感受是,以太坊在生態建設方面非常健康良好。我參加過各種各樣由公司或社羣主辦的開發者大會,如亞馬遜 AWS 的 re:Invent、蘋果的 WWDC、微軟 Build ,以及區塊鏈行業的 Hyperledger 年會,其他專案的開發者大會。相比而言,以太坊 DevCon 規模雖然沒有蘋果和 AWS 的大,但其內容的豐富性、參與者的多元化相當高。以太坊 DevCon 整個會議內容和組織形式都不是由主辦方自己一手規劃操辦的 ,而是由它的生態來驅動的,絕大多數議題都是來自各個生態合作伙伴和開發者自己提出的,內容相當多樣化:從介紹自己的新的技術,到討論特定的研究話題,以及到使用者體驗等各方面都有涉及,這反映出以太坊生態的發展非常的完善。

以太坊之所以生態繁榮在行業遙遙領先的原因,我覺得:首先,以太坊充分享受到它其明顯的先行者優勢,其次,以太坊本身比較開放,作為公鏈,它定位自己上面能夠執行很多智慧合約,這就具有無限的擴充套件能力——如果要形成生態,他們首先能夠具備這樣一個形成生態的能力,例如比特幣就不太容易形成這麼大的生態,因為比特幣本身的功能就比較單一,其他一些公鏈,比如 EOS,為什麼不太能形成這樣的生態,因為其本身 21 個超級節點的網路設計,天生讓參與進來的人不那麼公平,不可能讓很多人參與進來。以太坊的開放性在它的 DevCon 就得以充分體現。從第一屆起,DevCon 就沒把自己定位成內容輸出型的活動,而是比較鬆散的會議組織,非常注重社羣交流,讓社羣一起來發出聲音,所以不太像一個業界的大會。

群眾有些迷茫

今天在酒店的電梯裡遇到另外一位 DevCon 參會者,我們都住在離會場比較遠的酒店,因此一路上聊起來。他已經是第三次參加以太坊 DevCon,因為我問他對這屆 DevCon 有什麼看法,他流露出一種迷茫的表情說,「至少比去年要好吧,以太坊 2. 0 終於有點希望了。」

作為參會者、開發者,我對以太坊 DevCon 也是有些迷茫的。整個大會圍繞著目前成為以太坊主要護城河的 DeFi(去中心化金融)、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旨在解決效能和可伸縮性的以太坊 2.0 展開交流討論,非常有理想和前瞻性,但大部分東西停留在概念、設想、原型和試驗層面,幾乎看不到消費者可用的新產品業務,沒有參加其他行業會議那種馬上可以體驗學習一大堆東西的滿足感,只收獲了一堆希望。相比我過去參加其他的開發者大會,例如蘋果的 WWDC,或者亞馬遜 AWS 的 re:Invent,那些會議給我的感覺很充實,可以不斷去研究、去學習、去嘗試一些立刻可以上手的東西,每天活動結束都會忙到很晚去琢磨各種新的東西。 而以太坊 Devcon 即使看到一些比較有趣的概念,要不還只是個概念,要不就很粗糙很早期,只能等未來發布。


團隊比較鬆散

在 DevCon 與 Vitalik Buterin 近距離觀察,Vitalik 仍然處於以太坊一個特別中心的地位,在一些會議上,很多核心問題都是他在答疑,其他只有一兩個人偶爾會出來講一講,大部分人都比較沉默、沒有發表什麼觀點。據說 Vitalik 現在並不直接管工程研發,更多在做研究和前瞻性的事情,他的精力更多的聚焦於以太坊的未來,似乎並不太關注現階段可以落地的應用和外部的合作。

作為創業者,我參加了 DevCon 之後,對以太坊研發處於一種無組織的狀態以及以太坊社羣的反饋有了親身感受。和不少參會者一樣,我會為以太坊 2.0 開發進展緩慢、到現在還沒有真正能大規模成熟的落地應用、改變大眾認知的 Dapp 出現而擔心。我理解以太坊這種鬆散狀態源自它誕生第一天起乃至形成發展過程中的開源駭客文化,但這對於軟體開發而言,並不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而且隨著加入以太坊生態的人越多,整體進展就會更慢,這種情形好比更多的馬往不同的方向拉同一輛馬車。

在我參加的一些會議中,似乎大家基本形成這麼一個共識:以太坊 1.0 理想是好的,但可能方法不對,沒有走在不正確的路上,現在大家都把期望寄託在 2.0 身上。然而現在以太坊 2.0 的開發,有若干個團隊分頭在同時幹,每個團隊可能都很牛,但不能有效組織的話效率可能低了點,至少從傳統軟體公司出身的人都會有此擔憂。如果有可能,沒人不希望能進入一個更有效率的狀態。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我這次來日本大阪參加以太坊開發者大會,一方面是來認真學習以太坊作為業內開發者生態最好的公鏈專案,他們的 DevCon 到底是怎麼組織的,現場來觀摩 DevCon 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因為 ArcBlock 作為面向開發者的區塊鏈應用開發平臺,正在籌備組織我們自己的開發者大會,需要向業界榜樣虛心學習;另外一方面,以太坊的 DevCon 也提供非常好的交流機會,除了認識更多未來能成為我們使用者的以太坊生態開發者,還能把我們計劃與以太坊生態合作的 1:1 雙向掛鉤的 TokenSwap(異構鏈換幣)服務設計,與一些對以太坊生態特別熟悉瞭解的人進行溝通,並做初步的演示,提前獲取他們的反饋意見,也是一個重要目的。

建立生態要從擁抱生態本身開始

我們 ArcBlock 生態建設還任重而道遠。迄今為止,除了我們團隊做了很多開發工具、文件、培訓這些工作,我們社羣也開始有了嘗試搭建節點、開發 Dapp 的積極傾向,但捫心自問,如果我們自己舉辦開發者大會,能不能有 ⅓ 的內容來自於我們的開發者,⅓ 來自於我們生態合作伙伴?我覺得目前肯定還做不到,如果現在來舉辦開發者大會,就會變成培訓講座,即大部分內容都是由我們來輸出,而一場真正意義的開發者大會,應該有相當多的內容來自於開發者和生態夥伴,而不是由主辦方唱獨角戲。

不過,我們擁有建成良好生態的基礎:ArcBlock 是一個應用的開發平臺,上面可以承載無數各式各樣的應用,同時我們生態容納有資源礦工、元件礦工、運營礦工幾種不同的角色,從提供網路資源,到有開發能力可以提供開發部件,甚至是完整應用,到可以去直接參與包括市場推廣運營等方面工作,我們有基礎可以團結這麼多人,因此我對做好 ArcBlock 生態很有信心。

因此,要更積極地鼓勵社羣和我們一起來建設生態,不僅僅是用我們的平臺和技術來開發產品,而且還包括由社羣裡積極的成員來一起幫助更多的人來開發,幫助大家來加入生態。現在 ArcBlock 使用者社羣出現一些非常好的苗頭,比如 ABT 共識社羣裡有人開始寫 ABT 鏈節點部署教程等。我們還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形成動能和規模,推動 ArcBlock 的生態更加良性的發展,從這一點來看,我覺得從以太坊學到了很多東西。

用跨鏈技術來擁抱成熟的以太坊生態

以太坊正成為「DeFi 中樞」是件好事。以太坊支援釋出各種數字資產、其平臺的開放性、安全性也經受住了市場五年時間的檢驗,目前最有可能成為連線全世界數量最多最多樣的交易所的公鏈。ArcBlock 作為專注於 Dapp 開發的平臺,特別適合建立對使用者友好、網際網路級別的應用,如果能與以太坊很好的打通,開發者就能盡享兩個平臺的好處,透過 ArcBlock 即將推出的通用 TokenSwap 服務能讓執行在 ArcBlock 平臺上的應用無縫對接以太坊上的通證,從而充分利用以太坊的 DeFi 資源,同時也給以太坊上的應用帶來新的實現思路。

儘管 ArcBlock 產品在以太坊社羣知名度不夠高,在會上跟人介紹,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會跟以太坊某個工具或以太坊將來要做的事情做比較,但當我們拿出 Forge 框架、Blocklet 和測試版的 TokenSwap 現場演示後,大家都非常驚訝於我們產品的完善程度以及產品細節考慮周全的程度。從產品角度而言,ArcBlock 產品比起以太坊生態裡大部分工具鏈及開發環境都要先進和完整,尤其我們對開發者的支援、對終端使用者支援的考慮還是比較全面的。

我在會上最有價值的收穫是以太坊生態的開發者對我們的 TokenSwap 服務提出了不少很有價值的建議,有一些建議補足了我們之前產品在使用角度的設計盲區。TokenSwap 本來已經到達釋出狀態,我聽取了這些寶貴的建議,覺得我們還是需要把它做得更好更完善,有些地方需要再花一段時間重新推敲打磨,然後才把它正式釋出出來。有了好的產品,跟以太坊完全去中心化的生態合作,才真正有意義。

用成熟的軟體工程經驗來推進區塊鏈應用落地

從 ArcBlock 來講,我們有更多的軟體工程經驗,應該可以找到更最佳化的方法,避免以太坊目前鬆散緩慢的狀態,既能結合大企業成熟的軟體工程開發經驗,又能調動生態夥伴、社羣開發者的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參與進來。

在以太坊生態裡,很多人對我們上月在上海釋出的 Blocklet 要麼表示費解,要麼覺得這個產品完全超越了原先以太坊這邊的思路。這點不足為奇,因為以太坊整體是從公鏈、基礎鏈的角度去考慮的,現在大家都知道,做一個完整的 Dapp,光靠一條鏈是不夠的,還有一堆周邊的事情要處理,而 ArcBlock 從一開始的定位就不只是公鏈,鏈在我們平臺只是一個重要的環節,ArcBlock 定位是完整的應用開發平臺,在這個平臺之上,自然有 Blocklet 這樣站在如何開發部署應用角度的設計,和鏈本身關係並不是很大。

任何新的技術在吸引開發者的時候都要能有更多立即可見可感知的東西,否則就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這是目前區塊鏈專案的普遍問題,不斷落空的承諾讓市場信心被不斷地消磨殆盡。因此作為針對開發者的 ArcBlock 平臺,我們意識到必須有馬上可用的產品,可以「玩」,可以「Hack」的東西,才能真正推進應用的進一步落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