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當傳銷幣穿上了區塊鏈的外衣,你怎麼才能不上當?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這個概念,可謂是近幾年來當之無愧的“熱搜王”。也正因為如此,各方勢力都想借著這股東風,製造一些屬於自己的熱點。

單是蹭著區塊鏈的熱度進行名氣炒作倒還勉強可以接受,可更過分的是,還有圖謀不軌者,直接套用區塊鏈的外殼玩出了一個個計謀複雜的騙局。

他們把“炒股”“炒金”“炒期貨”,甚至是最原始的傳銷套路打造成了最前沿的概念,想盡一切辦法讓這些產物和時下最夯的區塊鏈產生聯絡。而最終的目的,不過是一次又一次喪心病狂的騙取投資者的血汗錢。

“分散式儲存”“共識機制”...這些名詞不過是看上去很美的誘惑陷阱。

想要警惕騙局,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對這些騙局的套路進行了解,正所謂“知己知彼”。

打著“區塊鏈”旗號進行招搖撞騙的騙子們最先做的一件事,自然是鼓吹概念。

“分散式儲存”“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這些本屬於區塊鏈技術特有的專屬名詞,都被他們信手拈來進行炒作。原本只是些拙劣的騙人伎倆,卻被舊酒裝了新瓶,這就很容易讓人萌生出“它看上去好厲害”的幻想。

更誇張的是,這些騙子們為了能夠更肆意的斂財還會在前期下足血本。要知道,單一的騙局絕不足矣叫人恐懼,可怕的是,如今的騙局居然都有了“產業化”的趨勢。

編寫白皮書,加大媒體宣傳,請相關知名人士站臺宣傳,這一切的包裝會讓投資者覺得這是一個“前途似錦,大有可為”的潛力專案。但可怕的是,等待他們的,很有可能是一個血本無歸,投資失敗的悲慘結局。

”日光之下,無鮮事“,謹防上當第一要素:不想佔便宜,就不會受騙。

所謂日光之下無鮮事,縱使騙子們的騙術再高階,他們還是會有跡可循。

真正的高階騙子大概都是心理學中的高手,因為他們都能抓住人性中貪婪,僥倖的一面。

“一天分紅11%”“雙十一暴富100倍“這些誇張的話術如果在冷靜的情況下去分析,我們都會覺得太誇張。但是,當一個人腦子裡充斥著“賺錢”“佔便宜”的想法時,也就難免會輕信。

一個個被各種華麗詞彙包裝,用英文字母縮寫命名的傳銷專案如同一個個毒瘤,既讓投資者損失了金錢,也讓區塊鏈這一朝陽產業蒙上了負面形象。

大家都說幣圈一天,人間十年。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句話更應該用來形容幣圈和鏈圈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速度,而非是日益猖獗,不斷升級的囂張騙術。

監管部門即將出手,打擊這些“怪力亂神”。

讓人為之一振的是,針對這些打著區塊鏈旗號撞騙的害群之馬,國家的相關監管部門也開始有了動作。

11月18日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焦點訪談》,曝光了最近飽受爭議的“BIB騙局事件“。在這場騙局中,始作俑者正是打著區塊鏈的旗號進行招搖撞騙,騙取了投資者的大量資金。而“BIB騙局”所使用的套路,也和我們前文描述的如出一轍。

以此次事件為誘因,焦點訪談態度也向各位觀眾傳遞了官方的態度。相關部門在節目中表示,區塊鏈技術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其中所倡導的“去中心化”的理念和宗旨可以福利民眾,造福人類,而以此為依託的落地應用更會在金融,醫療,保險等方面起到顯著的作用。

但是,區塊鏈不是“取款鏈”,更不應該被單一的,武斷的只和數字貨幣劃上等號。

換句話說,區塊鏈這項新技術應該更好的被社會所承認,所應用,而不該成為這一眾違法詐騙專案的擋箭牌。

眾所周知,《焦點訪談》是資深官方節目,從某種程度上,它也承載了“為官方發聲,為官方呼籲”的使命。

所以,《焦點訪談》中反覆強調,區塊鏈技術不應該成為各類詐騙專案的“監管窪地”也正說明了相關部門未來將加大力度整治和根除這些垃圾專案的警示和決心。

作為普通投資人,我們也要捫心自問一下:面對這些天花亂墜般的宣傳,自己心動了嗎?

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被不明專案方宣稱的超高收益迷惑,更不要抱著僥倖心理,企圖一夜暴富。要警惕不法分子借“區塊鏈”名號實施詐騙。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字資料: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50070348699055639&wfr=spider&for=pc
本文為世鏈財經原創。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載。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