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ublic丨把風投的門檻降到 20 美金,這會是普通人暴富的機會嗎?

買賣虛擬貨幣

讓你帶著 100 萬塊錢穿越回到 20 年前,你會投資什麼?

我會帶著錢去西湖邊找一個叫馬雲的人,告訴他我看好你的創業 idea。我給你 50 萬做天使投資,只要你 10% 的股份就好。

10% 的股份,即便被稀釋十倍,現在也剩下 500 億美金。這就是投資創業公司最大的魅力,一旦成功上市少則百倍多則千倍萬倍的收益。

但高回報的代價一定是高風險。即便是在美國的創業之都矽谷,75% 的創業公司都會在五年內倒閉,大多數的明星專案即便沒有倒閉也會漸漸泯然眾人矣。

因此投資創業公司又被叫做風險投資 —— 必須要做好每筆錢有去無回的準備。

但風險投資的魅力依然不斷的吸引著資本的湧入。諮詢公司普華永道曾經發布過一個資料,美國灣區(舊金山 + 矽谷)在 2018 年拿走了全美 46% 的風險投資。這是一個造夢的地方,也是世紀初網際網路奇蹟開始的地方。

Cruchbase 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19 年全球有共計 32,776 筆風險投資,總融資金額達到 2948 億美元。這裡面有 60% 的融資進入了種子輪融資,就是 2000 年的馬老師的狀態。

對於投資人,這是一個關於 100 倍回報的故事。而對於騰訊 Facebook 這樣的科技巨頭,這是一個關於生死存亡的故事(參考 Facebook 和 WhatsApp 的天價併購案)。

20 塊美金的故事

Republic 是一個有關於 20 塊美金的故事。

風險投資雖然回報很高,但同樣的門檻很高。在過去基本上只有專業的投資人 VC 才有資格參與企業的募資行為,少則數十萬,多則數千萬。

到了 2016 年,美國的監管當局 SEC 頒佈新法律,允許企業向公眾募資。這種公眾指的是幾乎所有人,不限國籍,不限資產。今天要說的眾籌募資平臺 Republic 就是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的。

Republic 將參與融資的門檻降到了 20 美金,它讓每個人都可以以極低的成本參與到風險投資這件事情中來。我只有 100 美金,但只要有 1000 人參與,一樣可以募集到 10 萬美金。

根據 Republic 的白皮書顯示,平臺的業務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私募股權業務,針對前面說的專業投資者,另一塊則是公募業務,20 美金人人都可以參與。

這也是 Republic 平臺主打的亮點,平臺上的每一個專案都會完成盡調,並且專業的投資機構(比如真格基金、NGC)和 Republic 平臺本身都會跟投。

在 Republic 的融資清單裡,我看到了很多在區塊鏈這個行業努力做事情的企業。比如智慧合約錢包 Dapper、比如交易所 Totle,還有 Bounty0x 和 Authereum。

需要注意的是,Republic 眾籌的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股權,它是基於合同法的權利。它是透過一種名為 Crowd SAFE 的協議來進行約束,我們出資獲得的是回報權。當公司被併購或者上市的時候,我們可以按到一定的比例收到回報。

不同的眾籌專案,拿到的回報不同,可能是現金或者加密貨幣,也可能是 IPO 時候較低的行權價格或股權。區塊鏈專案則通常是獲得代幣,專案方會承諾清償或回購代幣。每一個專案都不盡相同,因此作為投資者需要自己進行調查和思考。

這並不意味著 Republic 上的專案就一定可以成功,沒有任何人可以對上面專案的回報進行擔保。甚至我建議你把投資在 Republic 上的所有錢都遺忘掉,因為獲得回報的概率真的太小太小。

不過這也不妨礙 Republic 的商業和社羣價值,它可以幫助那些不被資本所看好,或者不希望藉助資本的企業進行融資,並在融資的同時保留專案本身的社羣性。

為什麼要眾籌?

但有一個問題 —— 為什麼要進行眾籌融資?

眾籌融資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一直爭議不斷。

對於出資的「投資散戶」而言,在 99% 的情況下這些錢都會是打了水漂。而對於優秀的企業而言,他們完全可以從一級市場拿到融資,為何要在二級市場進行眾籌呢?

股權眾籌最後有可能是散戶掏了錢,卻都到了一些不那麼優質的企業裡面。而且這裡面涉及到監管、經營權等各種各樣的問題,眾籌的融資成本並不一定比 VC 低。

前幾年其實眾籌融資就火過一陣子,眾籌火鍋店、眾籌咖啡店和奶茶店,基本上是騙子的盛宴。你惦記的是高額的回報,但人家想要的是你的本金。

因此,有人指出:好的企業不需要眾籌,差的企業眾籌也好不起來,眾籌融資彷彿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偽命題。

從傳統商業的邏輯,這麼想沒錯。但在我看來眾籌融資的核心價值在於它的社羣,在於參與眾籌的人們。這是一個非常社會化的事情,社會化意味著它並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計算,它承載了很多有溫度的東西。

事實也同樣如此,當企業的產品做的足夠好的時候,使用者是願意掏出真金白銀去投資它的。一個典型的案例是英國的 FinTech 企業 Monzo。

2018 年,Monzo 創下了英國曆史上的一項紀錄,在 165 分鐘內募集了 2000 萬英鎊,約合人民幣 1.8 億元。這些錢來自於 36,006 名「散戶」,而參與過前一輪募資的 2,457 為使用者則貢獻了 200 萬英鎊。

有意思的是,前一輪參與眾籌的使用者並沒有獲得真金白銀的回報,而他們依然願意參與第二輪的眾籌募資。

在我看來,社羣眾籌不僅僅是一件關乎於回報的事情,而是關乎於信仰,這就跟 long bitcoin 一樣。

當時我非常希望參與 Monzo 的募資,可惜雖然有英國的銀行賬戶但卻沒有英國護照,因此也就沒能參加。我的邏輯非常簡單,我並不期待它可以給我帶來多少的回報,我只希望可以幫助和參與一個我喜歡的企業,去分享它的成長。

即便失敗了又如何呢?它畢竟是我喜歡的東西。對我而言,這樣的眾籌並不是投資而是消費。社會化關乎我們的情感需求,是我希望去陪同一個我所認可的企業去共同成長的情感訴求。

甚至我希望,我所熱愛的每一家初創企業都可以透過這樣社羣化的方式完成募資。

波音的悲歌

而對於企業而言,參與像 Republic 平臺的眾籌募資有一個很現實的意義。因為對每一個熱愛的社羣使用者來講,他們關心的都是企業或者說專案的長期發展。

而資本卻不是如此,資本是逐利的。

美國有家公司叫波音。在我小時候,波音是讓人仰望的存在。但現在波音卻在破產邊緣瘋狂試探,甚至要靠著美國政府的接濟才能維持。

波音為何會走到今天的樣子,我摘一下 2019 年的年報大家就明白了。

  • 收入 765.59 億元;
  • 毛利 44.66 億元;
  • 營業利潤 -26.62 億元。

這是波音的經營狀況,因為空客和中國商飛的競爭,再加上 737 MAX 多次出事,所以 2019 年是淨虧損的。

  • 分紅派息 46 億;
  • 研發費用 32.19 億。

2019 年,虧損達到 26 億的波音拿出了 46 億來分紅,而給到研發的費用僅為 32.19 億。不僅今年如此,在過去的數年間波音的研發費用都沒有增長甚至還有下滑。

  • 短期借款 72.69 億;
  • 長期借款 198.04 億;
  • 總資產 1336.25 億;
  • 總負債 1419.25 億。

波音,早已資不抵債。

但就是這樣一個根本不賺錢而且負載累累的波音,竟然去借錢來分紅。這件事情是不是看起來非常的魔幻且不可思議?這樣的波音飛機你還敢坐嗎?

為什麼波音會變成這樣?其實秘密就在波音的股東列表裡。

  • 資本集團 Capital Group 持股 8.02%;
  • 領航投資 Vanguard Group 持股 7.4%;
  • 貝萊德 BlackRock 持股 5.89%。

這三家都是美國大名鼎鼎的投資基金,華爾街的超級資本財團。波音的股東大多是這樣的「華爾街資本」。

因此為了迎合股東,波音每年拿出鉅額的資金來分紅和回購股票,以此來維持不斷上漲的股價。而這樣的飛輪一旦開始就無法結束,波音的管理層根本沒有能力去停止分紅。

資本只有一個目的 —— 賺錢。在最短的時間裡賺最多的錢,至於未來,抱歉這跟我沒有關係。

因為在掏空一家公司之後,資本可以隨時找到下一個投資標的。

資本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一家企業風起於青萍之末的助推者,也可能是扼殺一個偉大公司的始作俑者。

波音是一個典型,而更多的因為資本的短視而被毀掉的企業我們甚至都聞所未聞。看看共享單車的一地雞毛就知道了,資本的介入並不一定就意味著企業可以得到良性的發展,而是潘多拉魔盒。

比起向 VC 融資,也許向社羣融資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因此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選擇眾籌融資 + VC 融資的混合形式。

因為對於懷有熱愛的社羣成員而言,他們更希望保持專案的純粹,希望專案可以得到長久的發展。

在我看來眾籌融資雖然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但卻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實驗。它就像比特幣一樣,經歷過誤解、泡沫,但最後一定會形成共識,沉澱為一種創新。

在我看來,目前的 Republic 還是早期專案,它的價值還沒有完全的體現出來。社羣融資 + DAO(分散式自治系統)很有可能會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公司形式。公司從社羣募資,向社羣負責,讓持有代幣的 DAO 來決定公司的未來。

讓風險投資民主化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有可能實現的商業奇蹟。而這就是商業和區塊鏈的魅力,也是我選擇躬身入局加入這個行業的原因,太多的商業邏輯會因為區塊鏈而改變。

另外,Republic 自己也會在近期也會發行基於 Algorand 的 Republic Note 代幣,並在平臺進行眾籌募資(Alogrand 也是一個很值得一講的專案)。

Republic Note 是分紅代幣,當有眾籌專案成功退出(上市或併購)之後,Republic 平臺會獲得一筆收入,這其中的一部分會用以 Republic Note 的分紅。

這裡再多說一句,風險投資之所以叫做風險投資,就是因為風險太高。各位如果要投資,請做好基本上就是血本無歸的準備。

寫在最後

其實在 Republic 身上,我看到了這個行業的進步。2017 年的 IEO 留下一地雞毛,非常多的人離開回到傳統行業。但我也看到越來越多優秀的人進來,行業的發展也從來沒有停滯。

十年前,我們其實是很難去想象一家初創企業可以輕鬆的觸達位於世界各地的使用者,擁有自己的社羣,社羣裡有著不同膚色、語言、宗教信仰的使用者,甚至還能從社羣募資。

Republic 的出現意味著監管正逐步認可這種透過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技術來融資的方式。這也代表著區塊鏈正在不知不覺的改變著大家去理解商業的邏輯,在不斷的給商業注入新的東西。

我記得在杭州區塊鏈周的時候,我跟一位老闆聊天,我們當時聊到錢包的盈利模式問題。我說在很多人的眼裡,錢包的盈利模式是不成立的。他說,只要你接受你的使用者隨時可能離開,錢包的商業模式就是成立的。

這就是一個改變商業邏輯的故事,以往的網際網路公司追求的是更長的停留,更高的遷移門檻。但是在錢包行業,你首先要接受的就是使用者隨時可能離開。

這就是區塊鏈帶給商業的變化,不是嗎?從商業的角度理解區塊鏈,我們要先接受也許我們所習以為常的邏輯是需要改變的。而這,也正是我寫這個專欄的目的,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讓人興奮的一切。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