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塊鏈第一村的價值裂變

買賣虛擬貨幣

自古就因酥梨享譽天下的安徽省碭山縣良梨鎮良梨村,如今有了一個新的時髦美稱——中國區塊鏈第一村。

早在2020年9月,這裡的農民做了一件盤古開天闢地以來都未曾做過的事。將酥梨銷售、物流等可信資料搬上了眼下最前沿的區塊鏈平臺。自此撬開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基於可信資料資產開展農村金融的口子,信用良好的農民可以藉此獲得銀行無抵押貸款。

對良梨鎮基於區塊鏈去打造鄉村振興樣本的這次嘗試,碭山縣良梨鎮黨委**劉建是這麼說的:“一步慢步步慢,如果不借助一些先進的理念,如何拼市場,如何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

當然,結果也沒有讓良梨鎮的農民失望。平臺上線僅僅兩個月後,農行安徽分行就實現放款1300萬元,當地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20%以上。

與此同時,一系列的技術培訓在村裡裡鋪開,農民從不知道到一知半解,再到有所觸動,劉建眼裡的良梨鎮正在發生著新的業態變化。良梨鎮和區塊鏈發生的化學反應並非孤例。

擁有全球最多區塊鏈專利數的螞蟻集團提供的資料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螞蟻鏈涉農業務量增長超過12倍,其中農產品溯源同比增長近7倍。

這表明,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嚐鮮區塊鏈,“上鍊”正在成為農村地區“觸網”之後的新選擇。

一、農村湧現“上鍊潮”

區塊鏈不是無本之木,它的落地必須依託於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動的背景下,近年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明顯提升,全國行政村通光纖、通4g網路比例均超過98%,2020年農村網民規模為3.09億,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55.9%。在農村開展數字化發展的硬體條件基本具備。

在碭山縣良梨鎮,正是因為當地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電商銷售模式,區塊鏈才有了快速落地的基礎。碭山縣盛產山梨,素有“世界梨都”“水果之鄉”之譽,它還是全國最早一批做電商的地方。公開資訊顯示,碭山縣擁有電商企業1300多家,網店和微商5萬家,10萬多人從事相關產業。2019年,碭山縣網路銷售農產品高達46.7億元,連續多年領跑全國。其中,酥梨佔半壁江山。

電商發展過程中,大量的貿易資料在網路中流轉,成為最有挖掘潛力的資料資產。引入區塊鏈之後,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四流合一,解決商戶與銀行之間的信任問題。當地農戶的每一單交易、物流資料都會在鏈上留存記錄,成為不可篡改的信用憑證,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直接基於鏈上的流轉資訊來精準助貸,降低農村金融的服務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

區塊鏈的加入,拉平了產、供、銷的多方協作關係,為大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考思路。劉建說:“區塊鏈就是電商進農村的高階版本,一定會給我們這個地方的業態帶來新的變化。

”在碭山縣四五百公里外的江蘇省金湖縣,當地農民發現的則是區塊鏈的另一大妙用。

2020年12月,金湖縣以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為依託,把土地的經營流轉資訊搬上區塊鏈,並透過引入銀行機構進行鏈上助農貸款發放,打造了農村產權“區塊鏈+交易鑑證+抵押登記+他項權證”抵押融資鏈條,實現了農村金融服務的模式創新。

除安徽碭山和江蘇金湖外,在江西、遼寧、四川、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全國其他地方的農村,還先後出現了 “區塊鏈+數字村務”、“區塊鏈+農業iot”、“區塊鏈+食品安全”等各種模式創新。值得注意的是,和網際網路興起時從沿海向內地東風西漸梯度發展不同,這一次“農村上鍊”是東中西部同時興起,沒有明顯的地理梯度。各地都充分利用區塊鏈這一新興技術,結合本地的產業優勢,形成 “區塊鏈+”的地域特色。

二、一把鑰匙開多把鎖

中國巨集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卞靖對記者表示:“當前,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交易成本過高,導致各類要素難以被有效啟用,經濟活力不足。

而相較於其他網際網路技術,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開放透明、去中心化等特點,在與產業的結合過程中,能夠有效地降低該產業的交易成本,這正是農業發展所迫切需要的。”他判斷,“農村上鍊”是未來農業農村發展的大趨勢。

從實際情形來看,區塊鏈也正在各種場景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助農民去解決農業產業鏈上一些傳統頑疾。郭盛華是江西省遂川縣的一名返鄉創業者,“科技+農業”是首選賽道。

去年,他經營的蜜柚種植區開始用上區塊鏈物聯網裝置,果子的生長環境資料實時採集並上傳至區塊鏈平臺。消費者埋單了,好果子撕掉了薄利多銷的標籤,實現了優質優價的定位。

“區塊鏈的運營,給井岡蜜柚產業確定了一個高階產品的標杆,從品質、外觀、重量等各項指標提出了標準要求。”郭盛華說,“這樣就倒逼著我們果農按照標準化生產種植井岡蜜柚。透過施用有機肥、樹幹定型、剪枝疏通、採光通風、套袋、疏果等一系列措施,確保產量的同時更保證每一個果的品質。”

徐選邦是江蘇金湖縣塔集鎮施尖村的村**,“全國首筆區塊鏈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就落在他們村。

多年以來,農民要貸款,就要找擔保。此外,貸款手續複雜,僅抵押登記一項,就需要經過流轉見證、貸款申請、貸前審查、申請登記、村委會稽覈確認、複審確認等流程。“這極大牽扯了我們的精力”,徐選邦直言,農民辦得難也耗不起。引入區塊鏈技術後,土地經營流轉涉及到的產權、合同、登記等資訊利用區塊鏈進行儲存,這樣一來,農戶可以線上發起貸款申請,金融機構透過鏈上存證、流轉資料進行核驗,快速完成鏈上助農貸款發放。

施尖村村民高字坊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用235畝和280畝兩宗土地經營權,共獲得了36萬元貸款。從申請到發放完成僅花了半天時間,而在過去,同樣的流程需要一個月。

在和碭山縣良梨鎮黨委**劉建交流時他說,過去,很多的數字化服務都致力於解決“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而區塊鏈真正解決的是市場和群眾直接對接“直接進家門”的問題。雖然他沒有直接去提及“信任”這個詞,但是“直接進家門”就是對應著從生產端到銷費者端的信任。

眼下,劉建正琢磨著在鎮裡建一個“上鍊園”,作為一個實驗站來把更多的產業裝進去。如:農業生態旅遊觀光、綠色電商、體育康養的融合上鍊就是他想進一步做的。農業農村部資訊中心研究與規劃處副研究員康春鵬表示:“區塊鏈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空間巨大,發展潛力巨大,要把區塊鏈在農業農村的應用作為新基建投資的重要領域之一。”

三、好經也要防止念歪

區塊鏈作為可以有效彌補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的新技術,給農業生產、經營、銷售、監管等各個環節均帶來巨大變化。而在今年,中央一號檔案圍繞農業農村數字化、智慧農業為鄉村振興劃重點,區塊鏈被認為在農村迎來了最佳發展視窗。

螞蟻集團副總裁、智慧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表示,區塊鏈的核心能力在於連結產業,在數字經濟中“修路”。當區塊鏈與產業連結後,可以實現數字資產在平臺上更好的流轉和交換。

過去很多的數字化協作是斷裂的;未來,“路”修好了,產業就可以繁榮了。不過,在區塊鏈與農業產業加速的過程中,也不可忽視其存在的風險。農業農村部資訊中心研究與規劃處副研究員康春鵬提醒,要避免“一鏈解千愁”的錯誤認識。

他建議,要秉承審慎監管的原則,儘快透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引導,要防止把區塊鏈的泡沫吹到農村,阻礙農業資訊化發展,特別是要防止以區塊鏈為噱頭的數字貨幣進入農村開展非法集資,損害農民利益。要加快推動政府開展區塊鏈在農業農村中的試點示範工作,以防基層因為不懂區塊鏈而眉毛鬍子一把抓,走彎路走錯路。

鄉村振興也講內生動力。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劉建深知“人”的重要性,這也是很多農村在數字化改革過程中的通病。“區塊鏈+農業”是當下的大趨勢,但是如果“人”的思想跟不上,一切都像水中望月、霧裡看花。

“村鎮幹部水平能力得跟得上,群眾思得跟著幹部一塊轉,單位部門必須經常性的去研究田間地頭,研究農村到底缺少什麼,群眾需要什麼。而專業的技術人也應該深入到田間地頭,而不是深入到會場去。”

來源:半月談、農業行業觀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