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T被創造的動機

買賣虛擬貨幣

標紅為本期內容

第一章、穩定幣認祖歸宗

第二章、USDT出現的引導性事件

第三章、USDT被創造的動機

第四章、USDT的意外崛起

第五章、競爭中失勢的去中心化穩定幣

第六章、穩定幣價格的決定因素

第七章、USDT增發及賺錢的邏輯

第八章、史上最全穩定幣分類

第九章、各類穩定幣使用場景分析

第十章、穩定幣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USDT被創造的動機

透過對之前兩個重要事件的瞭解,我們就知道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1、2014年7月Bitfinex被富國銀行凍結1.4E美元,但由於沒有被大肆宣傳並沒有因為擠兌引爆倒閉,但這個時候的Bitfinex的現金流是非常脆弱的。

2、2014年8月位元兒被盜事件,韓林老闆透過BTC白條這個方式驗證了其可行性,雖然當時我們不知道結局如何,但是當時我看到的位元兒損失BTC的投資人大多都接受了這種方案沒有再鬧騰,這就夠了,對Bitfinex來說這點很重要

3、透過第三方公司發行USDT吸收美元用來彌補Bitfinex的美元流動性危機,並且第一時間讓Bitfinex支援USDT,讓大家都用USDT來交易BTC等加密貨幣。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1、第三方公司(也就是泰達公司)發行USDT,不與Bitfinex產生法律上的交集,如果USDT失敗貶值了只能說明專案失敗了,專案失敗了也不是不給投資人錢,只是投資人購買USDT的時候是1USD,現在你想要用USDT換成USD的話只能換走0.5USD,投資人只能認栽(大家想想跟位元兒的白條是不是差不多),可能當時有客戶會說你不是穩定幣麼?怎麼不穩定了?穩定幣就一定要穩定嘛?老婆餅裡面就一定會有老婆嘛?起個好名字不可以嗎?

如果USDT專案失敗,這個跟Bitfinex交易所沒有任何關係是第三方公司發行穩定幣專案的事情,所以Bitfinex交易所會讓大家去找專案方算賬。這也是為什麼當時Bitfinex的老闆們堅決不承認這兩家公司之間的關係,我相信當時他們已經從法律上做好了準備如果USDT失敗了,如何從法律上解決這個問題,至少保住Bitfinex交易所。

2、USDT一旦發行,大家開始在Bitfinex使用了並且變為Bitfinex的唯一法幣入金入口,那麼USDT就變成了Bitfinex平臺的內部法幣憑證,也就有資金沉澱率這個概念(如果直接拿USD去買的話不存在的),怎麼理解呢?

比如發行100USDT,總有人在用USDT進行交易,只有少數人會進行提現,也即是拿USDT去換USD,但只要使用USDT的人足夠多流動性足夠強,用USDT換出USD的人就會越少,換言之USD留在Bitfinex平臺手上的比率也就越高,這樣就充實了Bitfinex的流動性,當然Bitfinex不會把搞出來的USD再放到富國銀行,具體放到哪我就不知道了,總之不會像最先前那樣讓自己那麼被動,我估計是分散放到歐美多個銀行中。

而隨著USDT被P網及其他大平臺使用後,體量越來越大,體量越大資金的沉澱率就可以越高,沉澱的資金也就越多,只要不被要求100%準備金,幫助Bitfinex扛過危機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3、可以名正言順的透過第三方公司來降低準備金,也就是我們買了100USDT,泰達公司只留下50%(或者更少的比例)用於對付出金的人,由於使用者並不是與Bitfinex公司產生財務往來而是與Tether公司,Tether公司透過各種方式降低準備金率與Bitfinex完全無關(至少法律上是這樣的),Bitfinex就非常安全。

USDT不接受監管,前期連靠譜的審計都沒有,這也就是我四五年前一直黑他們主要的點,現在依然沒有監管但偶爾會來個審計,然鵝,我是不信的,之前我認為他們就是賣數字JIA幣的,就像十幾年前電視廣告裡面讓你拿真錢去買他們成套的收藏幣一樣。

綜上所述,空城認為:USDT的起源是美元白條,是為了解決一起交易所流動性危機而創造的幣種。

當然你可能會說USDT剛開始的時候發行量很小對他們沒啥用,我的理解是,當時Bitfinex與富國銀行的糾紛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要鬧到猴年馬月,這事只要鬧不完手上就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提前做好準備留有後手是絕對有可能的,只不過這個事後來很快解決之後就用不到了,而USDT之後的崛起應該是在團隊意料之外的,並且他們發現了用發行USDT賺錢要比搞Bitfinex交易所更省事且更賺錢。

第四章、USDT的意外崛起

空城個人認為USDT的崛起是一個偶然事件,應該也是出乎Bitfinex團隊的意外,大家可以觀察下圖中從2015年2月USDT開始的USDT的總市值變化,只需要看淺藍色線即可。

從2015年2月至今,USDT的增發我把他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7年5月之前,這一階段BTC依然處於緩慢增長期,大家主要還都在用法幣直接交易,USDT的總流通量只有不到6000萬刀(對於Bitfinex交易所來說,其實這些錢已經足夠應對上面說的富國銀行凍結美刀的危機了)

第二階段:2017年5月~2018年2月之間,這段時間可以看到是USDT從誕生以來最瘋狂的一段增發期,這段時間以94七部委事件為界限,94以前之所以大規模增發是因為幣圈爆發行情推動USDT的市場需求導致增發,94以後斜率再次提升是因為幣圈行情爆發同時中國禁止法幣直接交易市場需求再次擴大。

第三階段:2018年2月至今,USDT開始隨著市場的熱度增發或銷燬,並出現大量的USDT模仿幣種,但USDT在整個穩定幣市場中早已站穩,市場份額一直保持90%以上。

總體來說,USDT的崛起主要是因為四個事件疊加導致的:

1、幣圈大行情的來臨

2017年5月之後大行情來臨,場外有購買BTC等加密貨幣的需求,會有少部分人採用USDT入金,但在94之前全球絕大多數然依然採用法幣直接交易。

2、中國限制人民幣入金

94事件之後,中國的法幣直接入口堵死使得所有中國幣民開始用USDT入金,由於中國幣民人口占全球幣民人口比例巨高(這個沒有官方資料,但是空城估計30%是有的)而USDT是當時是為數不多的穩定幣選擇之一,並且是流動性最高和使用廣泛性最好的。我們目前見到的絕大多數穩定幣都是在2018年之後產生的,所以那時候USDT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是BITUSD、BITCNY這些去中心化穩定幣以及類似CNC這種獨立平臺穩定幣。

3、先發優勢,第一個多交易所支援的穩定幣

USDT不光是第一個中心化穩定幣,更是第一個跨交易所的穩定幣,一旦被幾個主流交易所認可,並且終端使用者養成使用習慣,地位無法撼動,USDT先是自家Bitfinex支援,沒過多久P網就支援,94時候三大平臺及出走海外的所有中國交易所齊刷刷支援了USDT,因為在當時沒有比USDT廣泛認可且交易量較大的穩定幣。

Bitcny和BitUSD雖然出現的幣USDT早具有更好的先發優勢,但是由於去中心化穩定幣的低效率以及極少有交易所願意支援,所以先發優勢喪失殆盡,比如當時全球主流大平臺除了位元時代以外沒有第二個頭部平臺了。

4、充值碼的失敗

經歷過94事件的小夥伴都知道,事情發生以後,各大平臺都慌忙出海,希望把國內的客戶穩定的導向自己國外的平臺,等客戶轉移好之後就涉及到客戶充值的問題,當時各大平臺採用的普遍方式都是充值碼,有些平臺其實很早就開始使用這種方式比如位元時代,也就是說有兌換商去平臺購買帶有折扣的充值碼,然後賣給客戶,賺取差價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撇清平臺和客戶之間的交易關係,後來又開放了充值碼交易所內買賣的功能,開啟這個功能目的是為了緩解第三方充值中介的壓力,也就是說只要持有充值碼的人就可以在交易所內把碼賣給想充值的人,充值的人直接打錢給持有充值碼的人。

這個充值碼的本質就是獨立平臺的穩定幣,而且這個穩定幣是真的穩定幣,真的沒有波動,除了要交固定的那點手續費( 大多數場內充值碼買賣都是免費的),價格一直都是不變的。

但這麼好的東西怎麼就失敗了呢?

不能跨交易所!!!是的,充值碼這東西不能跨交易所,理由很簡單,你在火幣交的錢去OKEX買幣,火幣是肯定不幹的,火幣和OKEX之間沒有統一的財務介面,也就是由於各個交易所無法被統一管理導致的,如果2017年各大交易所全部被國家監管那麼被監管的交易所之間是有可能實現通用交易碼的(概率比較小),但即使現在也沒有被監管,退一步講即使實現了監管也只能是被監管的大交易所之間流動交易碼,小交易所依然不可以。

有些小交易所只支援幣幣交易,這些交易所有著強烈的跨平臺法幣交易所的需求,因為這樣他們就不需要法幣充值入口了,充值碼對他們來說是解決不了問題,比如JEX就是這其中的代表,你想去裡面交易你就只需要去別的交易所買USDT充值進去,他們家本身就沒有法幣充值的入口。這種小交易所在幣圈那年頭可是一大把一大把的存在。

由於USDT實現了跨交易所這個非常有需求的功能,所以在於獨立平臺穩定幣(也就是充值碼)的對比中就勝出了,慢慢的就很少有人用充值碼了,充值路徑一旦被大眾認可輕易不會被換掉。

大家近期發現幣安、OKEX、火幣開始自己的平臺穩定幣,幣安的BUSD&OKEX的USDK&火幣的HUSD,其實就是當年充值碼的升級版,把充值碼給上鍊了而已,但他們一樣面臨當年充值碼的問題,但隨著各大交易所開始做生態,這種穩定幣將會在生態內被承認,很難實現USDT這種全球無縫接入平臺的狀態,比如幣安和OKEX現在在搞雲平臺,為一些小交易所提供底層平臺,交易所自己只需要拉客戶來交易即可,安全都由幣安來做,之前何一在幣乎做直播也說過他們未來的願景之一就是為更多的小平臺做底層平臺然後收穩定的費用。

未完待續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