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與舉國體制,中國抗疫經驗的是與非

買賣虛擬貨幣

目前,一場與病毒賽跑、拯救生命的抗疫行動正在這個星球上悲壯展開。三個月前,中國武漢經歷過同樣的至暗時刻。但得益於北京的“舉國體制”和“大資料”抗疫,武漢、湖北乃至全國的新冠疫情竟在不長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可謂敗也蕭何,成也蕭何。

如何看待中國經驗?別的國家可以效仿、應該效仿麼?基於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可能做出不同回答。

新冠疫情向生命提出的挑戰,更是對大資料時代人類政治的挑戰。簡單的政治正確、粗糙的非黑即白是無法應對這個挑戰、無法理解當今世界的。人類的未來正在呼喚更健全、更復雜的政治哲學思維。

大資料控制不是極權主義的象徵嗎?是的。我們當然不會忘記人臉識別、手機監控、無處不在的攝像頭,還有海量資訊收集編碼系統。然而,當大資料控制用於抗疫呢?

大約在3月初,在微信圈裡見到一則“友情提醒”,說是武漢朋友轉來的,內容如下:請大家非必要不出小區,你的健康碼走哪兒都要打卡,就是收集你的所有行動軌跡,一旦你所行經的某個場所發生病例,你的健康碼立即變灰,社羣第一時間找上你家,對你全家進行隔離,居住小區也會再次立即封閉。健康的你很可能因為一個陌生人再次隔離。

不僅在武漢,這樣的做法在全國各地都在不同程度地執行。剛宣佈武漢封城時,各地公安機構利用人口和資訊監控系統,迅速查出從武漢到本地人員的詳細資訊。現在,隨著疫情趨穩,武漢、北京等很多地方仍要求市民處處掃健康碼、做好資訊登記,只有過去14天沒有與新冠確診者接觸,才可以進入各種公共場所。

這就是大資料的力量。新冠病毒作為傳染力極強的新型病毒,目前還沒有疫苗,唯一的辦法就是切斷傳染源和傳播渠道。大資料幫助政府定位感染人群、感染路徑,也提醒每一個人遵守防疫規則,不可妄為。如果不是如此嚴重的疫情,大資料的“正面”功能大概還很難被人發現呢。

然而,中國的經驗可以複製嗎?表面看,似乎很難。

難點之一是數字監控早已惡名累累,人們很難把問題的技術層面和政治層面清楚區分開。誠然,大資料本身無所謂善惡,關鍵是什麼人在用它,又用於什麼目的。西方很多發達國家並非開發不出數字監控技術,而是擔心此類技術的應用侵犯人權和公民隱私。

但問題的另一面是,病毒攻擊不分國籍、不分人種,也不管你是民主社會還是專制社會。就數字應用和公民隱私權之間的張力而言,目前的疫情正在挑戰民主社會的傳統概念:畢竟當肉體生命受到嚴酷的當下威脅時,保證其延續可能高於平時人們珍視的那些個人權利或精神價值。最近的一些美國民調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大部分受訪者願意犧牲部分隱私權換取生命、控制疫情,包括利用手機訊號提供警示、實施安全隔離等。

中國經驗似乎難以複製的另一個因素是,西方沒有中國意義上的“舉國體制”。這次抗疫,當北京終於意識到不能再拖延、猶豫而果斷宣佈武漢封城後,其“舉國體制”的優勢迅速彰顯:它先是從全國抽調3萬多名醫務人員攜帶裝置緊急馳援武漢,後又派出7000多名醫生、護士先後到位。此次抗疫證明,“舉國體制”作為中央集權行政框架內迅速動員全國人力物力財力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手段,凸顯了它的有效性。

如果我們把二者拆分開,眼前就會柳暗花明。美國是個民主國家,但它的聯邦體系在這次抗疫過程中顯然幫了倒忙。人們通常注意更多的是總統特朗普的糟糕表現,他的自私、自戀和自大延誤了寶貴的抗疫時間,他也沒能有效協調和各個州長的關係,他甚至把選舉政治帶進了抗疫,這不僅是無能,而且無恥。但換一個總統,情況是否就會根本改觀?美國聯邦體系的剛性分權體系似乎很難有效應對突發的、跨區域甚至全國性公共事件。這次疫情暴露的美國應對機制的混亂,包括聯邦政府缺乏領導力協調力、一些州長為爭奪抗疫物資甚或為保護本州公民跨州旅行之類“權利”而打嘴仗,這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尤其在疫情如此災難性的情形下。

當然,問題還有更復雜的一面。大資料運用也好,“舉國體制”也好,它能行得通,和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國民性格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韓國並沒有封城,它的大資料運用十分見效,包括使用安全攝像頭、信用卡記錄、甚至汽車和手機的GPS資料來追蹤病人的行動。這些國家或地區是民主或半民主體制,但多少都擁有東亞社會的共同文化因子,包括對群體價值的尊重、守秩序、服從大局等等。這提供了某種比較,其優良抗疫成績是值得深入挖掘的。歐洲也有國家搞得不錯,如德國,巧的是德國民族性格中也有重集體、講秩序的傳統,加上今日德國高效透明的官僚體系,這些都有助於成就德國的抗疫。

大體上說,歐美的民情不同,政治文化傳統也不同。歐美社會(特別是英美法為代表)的重自由、重個人權利的傳統本來是民主體制的重要基石;但如何平衡自由與危機時期的必要管制,找到緊急狀態下權利與權力的合理交叉點,是今天歐美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我甚至認為最近得克薩斯、密歇根等地一些民眾上街抗議居家令,以捍衛“自由”和“權利”為口號,其實是對這些概念的濫用。自由和權利都以不能傷害他人為邊界,這在一個疫情大暴發的年代尤其容易理解。

就此次抗疫而言,中國經驗並非完全不可複製,至少可以參考,只是需要我們用更客觀的眼光、更科學的方法,去剝離、汲取其中的積極成分,而避免單純的“政治正確”、非黑即白,這樣做出的判斷往往失之偏頗。

就當下而言,最重要者是動員全球力量齊心抗擊重疫。人類應該暫且放下政治制度、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而尋求合作。救命最當優先,生命先於政治。

病毒到底來自何方,是一個應該由科學家回答的問題,而不能基於政治立場相互“甩鍋”或指控,在這個問題上,這些美國政客的錯誤和中國外交部一些官員的錯誤是同樣的。難道他們不應該首先追究本國行政機構抗疫不力的責任?

但是還是那句話,現在不是相互指責的時候。歐美各國仍處在新冠瘟疫蔓延的水深火熱中。印度、拉美,甚至非洲大陸也都敲響了警鐘。人類需要團結,團結才能勝利。已有的抗疫經驗,包括如何集中資源、如何合理利用大資料,都是抗疫鬥爭中應該考慮的。

作者:張博樹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