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鏈CEO高航:維基鏈憑什麼和以太坊拼?

買賣虛擬貨幣

6月12日,維基鏈CEO高航做客星球日報,並帶來精彩分享——維基鏈憑什麼和以太坊拼?

詳細內容如下:

嘉賓介紹:高航,維基鏈CEO,美國常青藤盟校哥倫比亞大學碩士,香港大學工程學士。門薩俱樂部高階成員,曾任紐約華爾街Fishbowl公司首席資料科學家,阿里巴巴資料分析師。現任維基鏈WaykiChain執行長,負責維基鏈的商業模式設計和戰略決策。

1.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公鏈開始佈局DeFi生態,DeFi生態成為今年公鏈探索區塊鏈落地的重要方向,您能分析一下今年公鏈為什麼扎堆開發DeFi生態嗎?

大部分公鏈已經探索了很長時間,去年還有很多人說公鏈已經死了,不過我覺得只是沒找到落地應用的剛需而已。現在大家才開始洞察到DeFi是目前公鏈的最好出路,維基鏈是去年3月份開始開發DeFi的第一款產品——穩定幣和抵押借貸的協議(WaykiCDP)。不過,那時候還不流行叫DeFi。現在,我們最開始的是找到一個區塊鏈落地的剛需場景,並且縮短使用者進入生態的路徑。在這個圈子裡面,大部分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這部分人存在借錢和賺錢兩大剛需,而DeFi就是做這個買賣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比特幣的出現,是創造了一種新的貨幣,而公鏈和智慧合約的作用就是讓貨幣在一定規則下流通,這不就是金融麼?也就是說,如果連金融都做不起來,那麼區塊鏈就是騙局。

2.以太坊已經有了完整的DeFi生態,而且上面百花齊放,再加上今年又有很多公鏈湧入DeFi賽道。但是,目前DeFi使用者規模尚小,很多人擔心當前這麼多公鏈湧入DeFi賽道,而市場根本消化不了這麼多DeFi產品,最後又落得一地雞毛。您對這個問題是否擔心?

我不擔心,首先以太坊的優勢並不大。以太坊上面的DeFi生態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但是還談不上完整。另外,以太坊現在建立DeFi這種野蠻發展的方式,我感覺它就是小孩子在沙灘上玩過家家,建不成摩天大樓。金融系統是要有框架性的,至少資產標準要統一,計價單位要統一,流動性的衡量標準要統一,而以太坊上面的DeFi現在都沒有,所以今年產生了很多問題。雖然單一模組產品看起來沒問題,但是一旦涉及到以太坊上DeFi引以為傲的“可互操作性”的時候,就發生了三次特別大的安全事件。還有就是使用者如果要完整地用到以太坊上的DeFi,要橫跨很多個產品,並且每次兌換幣種都要承擔價差的損失,這樣會分散DeFi的流動性。

維基鏈的思路和以太坊不同,維基鏈要做的是一個一體化的DeFi公鏈,意思是我們會把貨幣統一,資產釋出標準統一,計價單位統一,流動性統一,於此基礎之上再由智慧合約發揮想象力構建更多的產品,最終能給使用者提供一站式DeFi的體驗。DeFi涵蓋的市場很大,不用擔心競爭,如果把比特幣1%的市值引入到任何公鏈,都足夠支撐起一個非常龐大的DeFi專案了,更別說以後也引入傳統的資產。

3.您如何看待DeFi的發展前景和未來的市場規模?您認為DeFi發展的天花板在哪裡?

從近期來說,DeFi的體量雖然發展得很迅猛,但還是很小。現在數字貨幣市值大概是2700多億美元,但是抵押在DeFi協議裡面的才10億美元,我覺得兩年內會到200億美元,可以看出未來的市場還非常廣闊。大家除了需要爭奪比特幣的市場以外,成熟的公鏈對其他的公鏈進行DeFi賦能也是一種發展思路。對於DeFi發展的天花板,目前還看不到,不過有可能遇到的第一個瓶頸是如何把鏈外資產釋出到區塊鏈從而擴充整體DeFi的市值。

4.很多投資者不明白WUSD、WGRT和 WICC這三種token在維基鏈DeFi生態中所扮演的角色分別是什麼?如何保證WICC持有者、WGRT治理者和WUSD持有者之間的利益關聯?

WICC上了全球很多家交易所,它是一種資產和流動性的代表,可以被用於抵押。WICC也可以作為礦工手續費,燃料費和選取礦工節點的投票代幣,是公鏈上不可或缺的代幣。在跨鏈產品完全出來之前,WUSD穩定幣的發行需要靠WICC的市值體量來進行背書。由於區塊鏈上目前做徵信很困難,所以不管是抵押借貸也好,合成資產交易也好,流動性也好,背後抵押的資產都需要有價值背書,而WICC就是這個價值背書。因此可以說,維基鏈DeFi發展的越好,抵押進來的WICC就越多。現在已經有3700萬WICC抵押進來,相當於總量的17%。其他公鏈想讓社羣抵押都要花錢,而我們是收錢,因為抵押借貸實實在在產生了業務價值。

WUSD是維基鏈系統中的穩定幣,相當於一個經濟體中的貨幣,所有金融活動都是圍繞著這個貨幣展開,比如說用於OTC和法幣互換,投資理財,衍生品交易,DEX的計價單位等等。一切在維基鏈上的金融活動,都是以WUSD為標準進行結算。以穩定幣結算的好處是,接受的人群更廣,同時價差更小,深度更深,最終會讓流動性變得更好。

WGRT是穩定幣系統中的股東,持有人平時會收取借貸人交給系統的利息,並且做出決策調整利率、罰金率和初始抵押率等等。除非出現極端行情風險,系統才會增發WGRT來補足壞賬,這也避免了連環爆倉的情況。

WICC的市值相當於是經濟體的體量,WUSD是貨幣,WGRT是系統中銀行的股東。這就像是治理國家一樣,國家的經濟蓬勃發展,那麼WICC市值就高,貨幣WUSD流通頻繁,WGRT的持有者就會收取很多的利潤。如果經濟出現危機,那麼銀行要放水救市,與此是一個道理。

5.WGRT是維基鏈DeFi中抵押借貸系統的治理代幣,目前市場上還是有很多投資人不太理解治理代幣的作用,您能詳細介紹一下WGRT在維基鏈DeFi生態中的作用嗎?它和MakerDAO系統中的MKR有何不同?

首先我先說一下為什麼要在生態系統裡面加一種代幣,很多社羣的朋友會問,直接用WICC治理不就行了,怎麼發了個新幣出來?對於抵押型穩定幣生成系統來講,雙幣制模型已經行不通了,因為位元股就是雙幣制(BTS和其他穩定幣如BitCNY),雙幣制抵押模型在應對極端風險的時候,會出現連環爆倉。大家可以看看現在的位元股和上面的穩定幣,幾乎穩定機制已經失效,bitCNY的價格在五毛錢左右。因此,一定要引入一種新的代幣進來,三幣制模型會更加穩定,而這個新引入的幣就是治理幣。

WGRT的持有者有著收益,權力和義務。

收益:所有系統收到借款人付給系統的利息都會用來回購WGRT銷燬,包括清算產生的部分罰金也用來回購WGRT銷燬。

權力:參與系統的治理,引數的設定等等。

義務:當極端行情出現,系統面臨清算者不足的情況下,需要稀釋WGRT補足壞賬部分。

從代幣的功能上來講是相似的,就好像比特幣和萊特幣,以太坊和WICC一樣,只是背後的系統機制不一樣。維基鏈的抵押借貸系統在風控模型和技術架構方面都比MKR具有很大的優勢。

6.對於投資者來說,治理代幣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標的嗎?

那當然是,治理幣的優勢還是很大的,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一說。

從經濟模型和生態的角度來講,持有治理幣WGRT的人會從維基鏈各個DeFi產品中受益,因為幾乎任何的DeFi產品都離不開穩定幣WUSD的參與。不論是借貸協議本身,還是我們之後要上線的WaykiX合成資產交易平臺,還有資產通證化的投資機會,以及港股打新等等,這裡面所有的產品都涉及到WUSD的需求和流通,而WUSD的需求和流通增加得越廣,WGRT受益就越多,因為能拿到的利息和罰金就越多。理論上來說,現在幣種本身能夠產生現金流利潤的就很少,而WGRT是其中一個。

WGRT首年流通量不超過10%,是一個低流通的代幣,但是它承載的業務體量是很大的,目前OK交易所給的IEO認購價格真的是福利價。

WGRT的運營思路參考了早年瑞波和Steem的運營思路,有很大一部分代幣是用於市場推廣空投和增加持幣人的關注度,這些空投的代幣免費發放,而且具有一定的一線交易所價格預期。與此同時,會有鎖倉期,這樣讓大家關注專案的同時又給專案發展的空間和時間,使用者不會立刻去市場上拋售變現,發生踩踏,將專案扼殺在早期。除此之外,維基鏈作為一個老牌專案,在市場營銷方面取得的戰績大家也有目共睹,因此不用擔心整個幣的知名度。

DeFi作為一個賽道來講,是目前上升最快、最先落地和形成利潤效應的行業。整個行業的眼球和希望都押寶在它身上,而WGRT是新貴也是目前的焦點。

7.「3.12」加密貨幣市場暴跌中,由於市場崩潰,部分清算人以0美元出價的DAI贏得以太坊抵押品清算程式的拍賣,這導致MakerDAO出現400萬美元未償還貸款的債務,那麼維基鏈在應對極端市場行情下做出了哪些機制調整?

維基鏈一共有四重機制來應對市場的極端行情。第一重是超額抵押。初始抵押率不低於200%,也就是說目前你抵押200塊錢的數字資產進來,只能貸出100塊錢的穩定幣WUSD。第二重是清算機制。如果抵押率到了150%,那這個借貸的CDP會進入一個清算池,所有的清算者可以對這個債倉進行清算,清算者可以用97折購買到抵押的資產。同時,抵押人要付出13%的罰金,這部分罰金的3%給清算者的折扣,5%用來回購WGRT治理幣進行銷燬,剩餘的5%流入風險備用金池子。第三重就是風險備用金。如果單個CDP的抵押率突然降到了100%以下,比如說95%。那這時候抵押資產和債務之間的5%的缺口會由風險備用金填補,然後將CDP強行關閉。第四重就是最惡劣的情況,如果系統中所有的CDP的全域性抵押率降到80%的話,那麼系統會進行熔斷,停止所有關於CDP的操作,直到行情企穩了才會投票重啟。

在3.12的黑天鵝事件維基鏈的DeFi和MKR有個資料對比,可以作為參考。

我們可以看到,使用者表現的行為是很相似的,兩個抵押幣種的跌幅差不多,黑天鵝事件前後抵押進去的資產數量也都增長,這是由於大家在底部補倉怕被清算造成的,同時都有4.5%-5%的CDP被清算人清算掉。唯一不同的是,MakerDAO產生了400萬美金的壞賬,而維基鏈是0。

「3.12」黑天鵝事件也暴露了以太坊效能問題目前已成為DeFi生態發展的致命瓶頸,比如以太坊網路擁堵造成的gas費的暴漲。在底層網路效能方面,維基鏈有哪些改進和突破?

維基鏈一直在效能上做提升,現在已經取得不小的成績了。我們tps從最開始公鏈版本的600+,到1100,到3300,到現在的4500,已經能足夠應付區塊鏈上的業務體量了。包括我們對共識機制也有改進,現在採用的是DPoS+pBFT的共識機制,3秒出塊,6秒交易確認,都能大大的提升使用者體驗。而且由於我們把我們DeFi當中的借貸協議開發在了底層,我們現在的礦工手續費可以用WUSD支付,大大的降低了穩定幣的使用門檻。這個在以太坊上是做不到的。

從bZx事件到dForce被盜,今年上半年已經發生了多起DeFi安全事故。自中心化交易所之後,DeFi成為了駭客盯上的又一塊大肥肉,因此很多人說DeFi已經變成了駭客的玩具,也影響了一些使用者對DeFi的信心。站在開發者的角度,您能說一下DeFi近段時間為何頻頻出現安全問題?

關於DeFi的安全問題,我認為有四類。

第一類是預言機攻擊問題,駭客透過篡改DeFi系統的喂價進行攻擊。如果是抵押借貸類協議,可以瞬間把資產價格調高,然後用少量的資產抵押貸出大量的穩定幣,套現走人。或者瞬間資產價格調低,然後對爆倉的債倉進行清算。

第二類是合約攻擊,透過盜取私鑰從而盜取合約地址中抵押的資產,這種攻擊在之前的DApp流行的時候出現過。

第三類是利用以太坊上的資產釋出標準和產品的不相容性進行攻擊,今年出現的dForce事件和Uniswap對ERC777標準的相容性差,導致了重放攻擊的發生。

第四類是利用產品之間邏輯和流動性的漏洞進行惡意套利,比如今年發生的閃電貸事件。

接著上面的問題再提最後一個問題,您能說一下維基鏈在DeFi安全和風控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嗎?

當然可以,其實上面的四類問題,我們都有應對和解決方案。

首先是預言機,我們把抵押借貸協議的預言機的喂價系統交給了鏈上的記賬節點,採用分散式喂價,最終的價格是取一段時間內的中位數。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我們從源頭上避免了作惡者的動機,因為記賬節點是最沒有動力作惡的一群人。第二、即使單一節點被攻擊,最終喂價的價格也不會被影響,因為會被中位數的演算法處理掉。如果對預言機發出攻擊的話,至少要對鏈發動51%的攻擊,這個成本就非常高了。如果他有能力發動51%攻擊,那丟失的就不只是DeFi協議這點錢了。

其次是合約攻擊。這種攻擊發生在之前的Dex交易所中,駭客盜走了所有正在等待撮合的買賣資產。維基鏈用了另一種方式來處理,我們把DEX開發在了底層,而且等待撮合的凍結資產,是在自己的地址的另一種狀態,而不是在合約的地址裡面。因此,除了區塊鏈系統和自己,沒有別人能拿走。

第三類是資產釋出標準。維基鏈上的資產釋出標準,是我們總結了區塊鏈可能需要的資產標準之後在底層定義好的5種資產標準,它包括原生資產(WICC,WGRT),抵押生成資產(WUSD),跨鏈資產(mBTC),使用者生成資產(我們叫WRC30標準),還有智慧資產(帶有規則的資產,比如說鎖定期)。這種底層定義好的標準會被上層的所有合約呼叫,進而保障所有合約裡面的資產標準都是統一的,因此不會出現不相容或者有漏洞的情況。

第四類就是產品之間的邏輯和流動性的漏洞。我剛才提到過,維基鏈要做一體化的DeFi協議,產品之間的計價單位,資產標準,流動性標準都是統一的。我們鼓勵生態內的產品在一定的框架內進行創新,百花齊放。維基鏈的產品與產品之間並不是互相完全獨立的,大家都在為這個生態注入資產、注入流動性,這樣就能保障任何產品之間是協同合作的,而不是互相不相容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