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場外交易平臺已達21家 支付寶成為重要支付方式

買賣虛擬貨幣

近期比特幣生態圈熱點層出不窮,交易價格屢創新高,場外交易快速發展,且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值得關注的情況。

11月30日,國家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互金專委會”)釋出《11月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


C2C場外交易平臺已達21家

根據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對近期的比特幣場外交易情況監測發現,10月份以來,比特幣場外交易平臺加速上線。截至11月25日,支援比特幣兌人民幣(BTC-CNY)的C2C場外交易平臺已達21家,上線時間集中在10月下旬到11月。

其中,10月份以前,主要活躍著LocalBitcoins、BitcoinWorld、Paxful以及Coincola四家平臺;10月下旬,OTC789、OKOTC、OTCBTC等平臺相繼上線,OKEX推出場外交易功能;11月,coins001、OTCOIN、ZB.com、huobi.pro等平臺接連上線或推出C2C場外交易功能。

所謂C2C場外交易平臺,為比特幣買家和賣家提供資訊釋出的場所,交易對手雙方根據需求在平臺上釋出買幣或賣幣的交易廣告。通俗地講,C2C類似“淘寶”模式,買家“拍下”一定數量的比特幣後,平臺將賣家的比特幣鎖定。根據約定的付款方式,買方向賣方支付人民幣,並確認完成付款。賣方收到人民幣款項後,確認交易成功,平臺自動釋放鎖定的比特幣給買方,平臺作為中間人從交易成功的每筆交易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報告顯示,目前從網站伺服器所在地看,上述平臺網站主要分佈在香港、美國、日本等地。

根據平臺業務內容, C2C場外交易平臺分為三種業務模式。

一是C2C場外交易專營模式,該類平臺只經營C2C場外交易業務,共15家。

二是錢包APP+場外交易模式,透過附加即時通訊等模組,該類平臺將場外交易功能整合到比特幣錢包APP中,共2家。

三是場內+場外交易業務模式,即兼營幣幣場內交易和比特幣兌人民幣場外交易,共4家。值得注意的是,透過打通C2C場外交易與幣幣場內交易資金賬戶之間的虛擬劃轉通道,部分該類平臺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人民幣與比特幣的變相場內交易。

C2C場外交易平臺業務模式分類

除比特幣外,以太坊、位元現金等幣種也紛紛上線場外交易平臺,與人民幣進行點對點的兌換交易。根據報告統計,21家平臺共上線16種虛擬貨幣。其中,支援以太坊的12家,支援位元現金的10家,支援萊特幣的8家。

不同幣種上線C2C交易平臺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幣種中的USDT、CK.USD和QC屬於與人民幣、美元等法幣按固定匯率兌換的“虛擬貨幣”(USDT和CK.USD可與美元1:1兌換,或按照美元匯率與人民幣兌換,QC可與人民幣1:1兌換),採用中心化發行方式,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具有本質區別。其中ZB.com支援QC和USDT按固定匯率與人民幣的兌換,OTC789.com支援CK.USD按照固定匯率與人民幣進行兌換,huobi.pro支援USDT與人民幣的C2C兌換交易。

從近期的監測資料來看,與人民幣按固定匯率兌換的中心化發行幣種日漸增多,除上述三個幣種外,還包括CNYT,QQC等,也可與人民幣進行1:1兌換。


支付寶成為場外交易的重要支付方式

從BTC-CNY場外交易使用的人民幣支付手段來看,2017年11月,在LocalBitcoins的交易廣告中,抽樣監測發現,49%的賣單廣告選擇的支付方式為支付寶,其次是銀行轉賬,佔比36%;在CoinCola的交易廣告中,抽樣監測發現,81%的賣單廣告選擇的支付方式為支付寶,其次是銀行轉賬,佔比14%;透過Paxful完成的BTC-CNY場外交易中,99%的交易訂單透過支付寶完成人民幣轉賬。

根據報告顯示,今年2月以前,BTC-CNY場外交易額相對較小。隨著2月初國內主要比特幣交易平臺禁止提幣,交易規模出現爆發式增長。自2017年6月國內主要交易平臺開放提幣以來,交易規模明顯減少。隨著9月初國內ICO和比特幣交易的業務清理,場外交易再一次繁榮。

2017年以來BTC-CNY場外交易規模走勢(注:採用LocalBitcoin及Paxful兩家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全球多個交易平臺的比特幣價格在亞市早盤突破1萬美元大關。根據CoinMarketCap網站的資料,北京時間28日9時55分,韓國交易量最大的交易平臺Bithumb比特幣報價為10176.4美元。此外,韓國比特幣交易平臺Coinone及Korbit、非洲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Luno、土耳其交易平臺Paribu以及比特幣印尼交易平臺的報價介於10061.60美元至12045.80美元之間。而全球大多數比特幣交易所的價格在9500美元至9700美元區間。

國家互金專委會在報告中表示,隨著比特幣的深入發展,場外交易活躍度日益提升,新平臺、新幣種不斷上線,交易和業務模式日益豐富多變,與場內交易的關係更加緊密和複雜。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將持續監測。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