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失敗了嗎?

買賣虛擬貨幣

在中本聰首次釋出比特幣白皮書十多年之後,他的造物無疑已經成為了地球上最重要的加密貨幣。比特幣帶來了許多模仿者和迭代者,但它的日交易量仍是與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的近兩倍,而其他競爭幣甚至落後得更多。從許多指數來看,比特幣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成功。

另一方面,中本聰對比特幣的願景卻幾乎沒怎麼實現。在白皮書中,比特幣被描述為“電子現金”。中本聰形容其系統是一個“電子支付”系統,可以解決“網際網路貿易”中所固有的問題。

如今的比特幣距離“電子現金”無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現金在世界各地都是被接受的)。很顯然,大多數比特幣交易都與投資有關,而與商用無關。例如,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估計,2018 年 6 月,透過各種比特幣電子支付服務消費的比特幣價值約 6900 萬美元—相比之下,當月 BTC 的總交易量超過 1250 億美元。

從那以後的一年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即使是最熱情的比特幣支持者也不能否認,絕大多數線上消費者在購買所有產品的時候甚至不會用到一個比特幣。比特幣對電子商務的影響微乎其微。

相反,它已經成為了投機的目標,以及那些希望把資產存放在傳統金融系統之外的精通技術的投資者的一種對沖手段。這種現實甚至反映在比特幣愛好者不斷變化的語言模式中。在比特幣最早的大型社羣 Bitcointalk.org 上,“價值儲存”一詞在 2013 年之前僅出現過五次,而在論壇剛剛成立的那兩年( 2009 年和 2010 年)則從未出現過。到 2019 年迄今為止,它已經出現在了 70 多個帖子中。 

(當然,“價值儲存”這個詞被提及的次數的增長受到了對比特幣整體興趣的上升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很少有人將比特幣視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

被交易所背叛?

當然,部分問題更大程度上在於圍繞比特幣出現的基礎設施和監管,而不是比特幣本身。

在白皮書中,中本聰指出了傳統電子支付系統所存在的一些特定問題,例如高交易成本,在基於信任的交易中商戶必須要收集的客戶資訊。比特幣作為一種技術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儘管交易費用在該代幣的歷史上波動相當大,但目前依舊遠低於使用者使用 PayPal 或 Venmo 進行數字交易時要支付的費用。而且由於比特幣是去信任的,因此可以在不收集任何買家資訊的情況下進行交易,同時仍然可以確保賣家已獲得付款。

問題在於,在大多數的現實世界用例中,比特幣的使用者體驗中依舊存在超過其技術所要求的麻煩和繁瑣的程式。

舉個例子,假設我想要賣出某件東西,並用比特幣完成交易。我不需要為這筆交易支付任何費用,而且交易很快就完成了。但是我不能用比特幣來還貸款—該死的銀行!—所以我需要把我獲得的付款以法幣的形式提取出來。通常,這需要我設定一個帳戶並透過交易所提現,這就意味著向第三方提供大量個人資訊,可能需要支付提現手續費或某種其他形式的服務費,並且通常要等待至少一兩天這筆提現交易才能在我的銀行帳戶中完成清算。

這一切都和任何比特幣技術上的缺陷沒有一點關係,但它證明了比特幣的普及程度還不足以使使用者能夠避免傳統支付系統帶來的交易上的麻煩。

儘管比特幣本身是去中心化且難以監管的,但該代幣通常必須透過交易所才能被用於完成大多數購物行為的事實意味著,就普通使用者的體驗而言,比特幣並沒有真正實現在這方面的早期願景。你或許能夠自由地傳送和接收比特幣,但是如果你想使用它,你通常需要透過交易所或一些商業加密支付服務將其轉換為法幣。而那些業務與任何傳統金融業務一樣都是中心化而且受到監管的。

比特幣作為一種投機性投資手段的價值被認可的事實也意味著許多比特幣愛好者現在都在為“機構資金”的湧入而歡呼,儘管事實上,該代幣最初被接受的部分原因是因為許多人認為它具有把人們從傳統金融機構中解放出來的潛在力量。

當然,值得指出的是,儘管距中本聰釋出比特幣白皮書已經過去十多年了,但比特幣依舊很年輕。舉個例子,在第一封電子郵件被髮送後僅僅過了二十年,大多數人就開始聽說網際網路了。第一批手機在 1970 年代末被推出,但直到 2000 年後,手機才真正普及,即使在發達國家也是如此。

比特幣尚未實現中本聰的目標,然而也還沒有證據表明比特幣已經永遠地失敗了。但,對於那些希望看到比特幣實現其願景並取得“數字黃金”以外的價值的人來說,不可否認的是,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