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支援100倍槓桿的DEX真的會脫穎而出嗎?

買賣虛擬貨幣
現貨交投清淡,價格萎靡不振,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賺錢機會難覓?很多人發現從區塊鏈專案的私募、山寨幣投機中根本無法穩定盈利時,主流加密貨幣的高槓杆產品開始變得時髦起來。區塊律動 BlockBeats 觀察到,在過去的 2019 年,主流加密貨幣的期貨合約交易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無論是實際交易量、參與人數,還是在境外開設此類業務的平臺數量,都在持續上漲。2020 年,隨著期權的引入,衍生品在加密貨幣行業中的位置只會越來越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發現有很多使用者對於中心化的衍生品平臺「怨聲載道」,他們抱怨平臺存在交易高峰宕機、拔網線、「插針」的情況出現,認為中心化的衍生品平臺收取了過高的交易手續費,甚至害怕平臺利用使用者資料做對手盤,從而實現「定點爆破」。仔細想來,這些說法也並非沒有道理。與此同時,中心化交易平臺還要面對來自監管的壓力,大家對 DEX、DeFi 的研究興趣在上升。高舉去中心化旗幟的加密貨幣行業,為什麼不能有擁有一個流暢易用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臺呢?另一方面,推特使用者、DeFi 愛好者 Arthur(@Arthur_0x)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下一個支援 100 倍槓桿的 DEX 將會脫穎而出。
那麼,這個觀點有邏輯可循嗎?或者說這在未來會成為現實嗎?本文將從槓桿 DEX 產品展開,進行簡略介紹和分析。尋蹤槓桿 DEX「DEX 原來還可以做槓桿?我還以為 DEX 只能做幣幣交易。」散戶小汪在採訪中向記者反問道。事實上,這並不是個例,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發現有很多人還不知道已經有 DEX 可以使用槓桿了。我們還在採訪中發現,即使在 DeFi、Dex 中出現了槓桿交易的可能性,絕大部分的散戶投資者最後還是會在他們所抱怨的「中心化平臺」中進行槓桿、合約交易。槓桿 DEX 或者說區塊鏈上的槓桿工具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有意思的是,大名鼎鼎的 MakerDAO 就能夠看做是槓桿工具。使用者可以質押 ETH 換得 DAI 從而在諸如 Uniswap 的 DEX 市場購買更多的 ETH。如果不幸 ETH 價格出現下跌,使用者就不得不平倉 ETH 投機倉位,償還債倉,否則達到清算線將被系統強制執行。不過,我們都知道由於抵押率的限制,MakerDAO 是無法做超高倍槓桿的交易,哪怕使用者在質押出 DAI 後再滾動抵押,也很難做到中心化衍生品交易的體驗。一方面受制於複雜的清算機制,一方面受制於預言機的報價速度和精度。
當然,一直有 DeFi 和 DEX 專案在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這個賽道上持續探索。

bZx 協議和 Fulcrum 是其中一個例子。bZx 協議是一個基於以太坊的開放金融協議,Fulcrum 則是基於 bZx 協議構建的 DeFi 應用,調和了使用者在數字資產世界的借貸和衍生品交易需求。

在 bZx 協議的通證經濟生態中,分為 iToken、pToken 和 Governance Token(BZRX)三種。iToken 是用於累積利息的通證,它代表了借貸池中的份額,隨著借方向其中支付利息,借貸池中的份額會不斷增加。

iToken 可以交易,用作抵押品,或是由開發人員組合成結構化產品。pToken 是用於加槓桿的通證,它代表了某標的資產特定倍數的多頭或空頭頭寸,例如使用者持有 pLETH2x(ETH 兩倍多頭通證)就能起到在中心化平臺開 2 倍槓桿做多 ETH 的效果。BZRX 則是治理通證,為中繼節點收集交易手續費,有點像中心化交易平臺中有「權益」屬性的平臺幣。

在 Fulcrum 中,使用者可以直接購買某標的資產相應槓桿倍數的通證,以此起到放大投資本金的作用。官方宣稱,Fulcrum 可以做到無授權、無手續費、無註冊賬戶交易(需要以太坊錢包)。

不過,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發現,雖然操作起來較為方便,Fulcrum 目前只支援 ETH、WBTC(可理解為 BTC 在以太坊鏈的對映資產)、LINK、ZRX 和 KNC,也就是以 ETH 與主要 ERC20 係為主,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同時,Fulcrum 也不支援使用者自定義高倍槓桿,標題中提及的 100 倍槓桿 DEX 仍沒有實現。

這樣的產品在使用時體驗類似於中心化交易平臺中的「槓桿代幣」,只不過「槓桿代幣」通常是以主動式管理基金的方式半中心化運作,其資產購買過程不會完全在鏈上,而 Fulcrum 的數字資產槓桿通證更去中心化,沒有調倉機制帶來的價值磨損。

相比於直接把數字資產的價格波動做成槓桿通證,dYdX 的解決方案就更容易理解了,交易介面也偏向於中心化衍生品平臺。使用者在連線以太坊錢包後可以存入 ETH 保證金,進行槓桿交易,槓桿倍數從 1~5 倍不等。

同樣,dYdX 上的交易對也比較匱乏,目前只有 ETH/DAI、ETH/USDC、DAI/USDC 三種。有意思的是,如果你長期建立 DAI/USDC 的空單(或者反向頭寸),就可以對沖持有 DAI(或 USDC)價格脫錨的風險,這樣的思路整合在 DEX 或者 DeFi 裡非常有趣。

回到正題上,dYdX 的交易步驟雖然簡單,但是依然流動性依然不足,幾百美元的交易量就能造成千八的滑點,幾萬美元的市價滑點有 2%~3%,這和 BitMEX 裡動輒幾百 BTC 的買賣深度無法比擬。

當然,市面上和 Fulcrum 和 dYdX 產品邏輯相似的衍生品 DEX 還有很多,比如 Nuo、DDEX 等等,在此不一一舉例。

另一個比較特殊的衍生品 DEX 是 Mcdex。它結合了去中心化的槓桿通證和傳統衍生品的交易介面,把歸屬技術層面的東西隱藏起來,能夠讓使用者直觀地做多或做空,而不用普通投資者考慮槓桿通證的鑄造、贖回。另外,Mcdex 的槓桿倍數設計也比較有新意,離市價越遠的掛單保證金率越低、槓桿越高,促進買賣深度。

儘管如此,從上圖的 BTC0131-DAI 主力合約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整個買賣盤口深度依然有限,近 24 小時交易市場的真實交易量也比較稀少,平臺整體還在起步階段。

槓桿 DEX 疑雲

在介紹完市場上一些有代表性的槓桿 DEX 後,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發現,無論機制如何設定,基本上逃不出以下幾種方法:
利用 DeFi 的互操作性,把普通的數字資產交易、借貸產品拼接成衍生品槓桿 DEX;透過超額抵押,鑄造錨定特定數字資產價格變動的槓桿通證;掛鉤本地現貨交易所。

複雜的拼接雖然看似很巧妙,但讓整個平臺的系統性風險激增,只要資產端上游有一個環節發生資不抵債死亡螺旋,中下游拼接而成的產品都會受到影響。

而槓桿通證作為一種很「區塊鏈」化的解決方式,卻在使用者體驗上大打折扣。

而且,回到主題,不論用哪種方法,都無法實現 100 倍的槓桿,本源在於複雜的拼接、超額抵押、預言機報價速度和精度,不能滿足這樣高槓杆率的需求。目前來看,只有中心化的衍生品交易平臺能夠滿足超高槓杆倍數的要求。
退一步講,就算未來出現了 100 倍槓桿的 DEX,它也不會脫穎而出。

原因很簡單,思考一下為什麼去中心化的菠菜 DApp,沒有打敗中心化的Du Chang?

想要賭博的人與其相信一個市值才幾十萬、幾百萬的菠菜 DApp 不留後門、不跑路,還不如相信全球化的專業大Du Chang。

這裡面的邏輯應是相通的。既然是投機和下注,使用者與其相信複雜的去中心化衍生品機制萬無一失、沒有黑天鵝,可能還不如相信中心化的背書和體驗其服務。當前槓桿 DEX 的最大問題甚至還不在於能不能到達 100 槓桿,而是到達之後會有多少人真正在上面使用、交易?

簡而言之,無論是簡化操作門檻、最佳化體驗,還是讓使用者真正產生「使用」區塊鏈進行交易的習慣,行業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