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照進現實:那些腦洞大開的場景應用

買賣虛擬貨幣
  處在嬰兒階段的區塊鏈,正在試圖掙脫理論的母體,降生在現實場景中。“理論要轉向實踐”,高盛在最新的報告中稱,過去關於區塊鏈技術的討論一直很抽象,關注的重點是,市場去中心化以及去中介的機會,如今理論將要照進現實。一批區塊鏈虔誠的信徒,已躍躍欲試。區塊鏈這個眼下最火的fintech(金融科技),到底在醞釀一場什麼樣的風暴?

  區塊鏈照進現實:那些腦洞大開的場景應用

  金融領域

  金融,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將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重點領域。

  1. 支付:節約150億到200億美金

  在銀行間,尤其是跨國間銀行結算,不僅手續繁瑣、且成本高昂。

  比如常用的跨國電子匯款,不僅要收取1%、最高300元的手續費,還要收取70~150的電報費,在3~5個交易日後才能匯款成功。

  資料顯示,目前每天透過swift網路的支付委託達6萬億美元。早在2012年,世界最大的匯款機構西聯,匯款淨賺取了10.2億美元的利潤。

  也就是說,匯款,成為世界上最貴的支付。

  目前,除了世界銀行大佬擔心中心規則被顛覆而建立的r3聯盟,還有創業公司ripple,都在試圖建立去中心化的全球匯款系統;而align commerce、bitwage等,將嘗試將比特幣作為媒介,完成匯款。

  區塊鏈統一賬本和點對點的特徵,能提升效率、節約成本。

  這些創新者,都在試圖撇開現在的金融機構中介,建立一個全新的“點對點”交易規則。

  據統計,區塊鏈技術能在國際支付業務中,節約150億~200億美元的交易成本。

  2. 證券:節省60億美金成本

  與當今銀行系統一樣,證券也面臨交易手續複雜問題。

  傳統的證券交易,需要經過中央結算機構、銀行、證券公司和交易所這四大機構的協調工作,才能完成股票的交易,效率低、成本高。

  在高盛最新報告中估計,股票交易量中約有10%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工處理,而如果引入區塊鏈技術,這就完全沒有必要。

  去年,overstock宣佈,將採用彩色幣的形式,發行價值2500萬美元“數字企業債券”,你可以理解為,是藉助比特幣區塊鏈的加密貨幣證券。

  其他傳統交易所也按捺不住對區塊鏈的嚐鮮。納斯達克推出區塊鏈平臺linq,世界排名第一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則參與了比特幣公司coinbase的c輪融資。

  高盛認為,從全球範圍來看,假設成本和股市市值成比例,那麼區塊鏈技術運用到證券市場,每年節省的成本可能超過60億美元。

  3. 保險:解決信任和資金流向

  在國內,區塊鏈技術與保險的合作,或許能打破保險公司與使用者對立的僵局。

  在保險領域,使用者一方面希望可以清楚地查詢自己的保費資金流向;另一方面,希望保護個人隱私資訊。這兩點,在近期興起的網路互助領域異常重要。而保險公司,常年來深受騙保行為之苦。

  以上幾點,皆可以用區塊鏈來解決。

  比如,中國現在流行起來的“網路互助”,一群人聚集起來,共同商量為一種病,或一種風險“眾籌”。比如癌症,每個人出10塊錢,如果誰真得了癌症,就將大家湊一起的錢為他治病。

  如果利用了區塊鏈技術,那麼你出的10塊錢流向哪裡,你一清二楚,不會再存在資金池,也很難產生騙保。

  國際上,也有一些巨頭在佈局。

  據報道,目前,勞合社開始了名為target operating model的現代化計劃,區塊鏈作為計劃中支撐技術之一。而德國保險巨頭安聯近期宣佈,已成功用基於區塊鏈的智慧合約處理巨災互換和債權交易。透過預定觸發條件,使保險公司規避重大災難的潛在損失,同時也促使理賠流程自動化,將縮短賠付流程在數小時內。

  4. 徵信:國家佈局的重點

  徵信體系的缺失,直接影響我國各種經濟活動成本。

  據某協會負責人接受一本財經專訪時透露一個重要資訊,在中國,政府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最推崇的,就是藉此解決中國的“徵信問題”。

  國內徵信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個人資料不足,區塊鏈技術並不能解決源頭資訊不足、或虛假資料的問題。但作為一種不可篡改的記賬技術,卻有太多想象空間。

  比如,在區塊鏈上錄入一個人的身份證號、銀行信用、各大電商網站的交易信用後,這些資料將伴隨一生,在任何應用場景中都可以直接呼叫,最關鍵的是,這些資料不會被篡改。

  生活方面

  在金融領域,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和中心化的傳統金融機構之間,一直處在緊張博弈與競閤中。但區塊鏈在生活中的運用,則變得緩和、有趣得多。

  1. 公證+房產

  在買房時,除了眼花繚亂的中介廣告,雙方最後還要走一遍繁瑣的過戶流程;而在新聞報道中,也頻繁出現要求證明“你媽是你媽”一類啼笑皆非的事件。

  說白了,這都是人工記錄效率慢、易出錯導致。

  在傳統的公證領域,區塊鏈可以大展拳腳,在購房者與賣房者,屋主與政府間,建立信任機制。

  比如,可以利用區塊鏈,儲存房地產所有權資訊,購房者透過一鍵“確認”,就可以獲得房屋的所有權。

  常常被拿來作為房產登記混亂的典型案例——宏都拉斯,已經與美國創業公司factom合作。

  他們嘗試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土地登記,防止再次出現因個人房屋證明,與政府資料不符,導致屋主被驅逐事件。

  也就是說,任何追根溯源的追查,都可以透過區塊鏈解決。除了房地產,包括學歷、鑽石、寶石等公證,也可以依附在區塊鏈技術上。

  2. 真正的共享經濟

  airbnb和uber實現了租房和租車領域p2p式的共享。

  但他們也存在問題。比如,你將資訊掛到airbnb系統中,卻不停有房屋中介公司致電諮詢是否賣房;uber實際上成為全球最大的線上“計程車”公司,享有統一的定價權,並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方式。

  而高盛在報告中寫道,社會對airbnb等p2p住宿平臺的接受程度,可能會因人們對人身安全以及財產損失的擔憂,而受到限制。

  區塊鏈技術可以憑藉安全、無法篡改的特性,建立信用體系,有助於提升p2p住宿等共享經濟的接受度。

  3. 物聯與物流

  一塊豬肉,可以查到它來自於哪個養殖場、屠宰場,甚至豬被宰殺前,健康狀況、體重、身高,你都瞭如指掌;一碗酸辣粉,用的油、煮的粉,都可查到是哪個廠家出產,原料分成等。

  如此,是不是再無食品安全的擔憂?

  看似不可思議,但在公有鏈上,任何資訊都是公開透明的,可以輕鬆做到追溯查詢。

  但是,這需要區塊鏈和物聯網合作完成。先是透過物聯網,將物品資訊化,再將資訊依附於區塊鏈技術。

  這種強強聯合,可以使遠在千里之外的物主,也能方便、真實處理自己資產。

  4. 反腐與反洗錢

  比特幣作為區塊鏈的第一款運用,因其匿名性,被外界質疑開啟洗錢之門。但作為一種可程式設計的技術,區塊鏈經過改造後,反而可以成為抑制反腐和反洗錢的利器。

  這就是工具與技術的兩面性。

  國家的政策撥款,在層層下放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透過區塊鏈技術,便可全程監督每款資金的流動。

  5. 發電

  居民可以自行發電,自給自足,富裕電力可以在網路上售賣。這項不可思議的場景出現在高盛報告中。高盛認為,隨著屋頂太陽能以及高容量電池技術的到來,個人就有可能成為分散式電力供應者。實際上,這一事實利用了區塊鏈技術方便實現p2p交易、交易不可篡改的優勢。“購買了你的電量的顧客就無法回來說他沒有購買,因為區塊鏈的記錄確確實實存在。”

  《經濟學人》認為,區塊鏈是信任的機器。

  事實上,無論是擔心買的豬肉不安全,還是擔心捐助的錢被私吞,說白了,都是對人工作業的不信任。

  但區塊鏈的具體應用,還需要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配套技術共同實現,僅靠一個底層技術,不可能爆發顛覆之力。

  區塊鏈正在萌芽,它作為一個底層技術,可能會和當年發明網際網路一樣,成為網際網路世界底層架構的核心。

  不同的是,區塊鏈在重構的,是一個信用社會——用理性的技術,解決人性中的不信任。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