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區塊鏈60講:比特幣的起源

買賣虛擬貨幣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K君,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比特幣的起源”。

跟所有小說裡的故事一樣,偉大的事物,總會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比特幣就是如此。比特幣起源於一個神秘的組織,這個組織叫做密碼朋克。

最初,這個組織只是1992年的一次單純私人聚會,由三位退休的技術大佬,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家埃裡克·休斯(EricHughes)、退休的英特爾員工蒂姆·梅(TimMay)、電腦科學家約翰·吉爾摩(JohnGilmore),以及他們所邀請的二十位朋友組成,主要是來討論一些關於程式和密碼學的問題。

可這次聚會之後,大家覺得這種模式很好,逐漸就演變成了一個月度會議。在第一次會議上,由駭客兼密碼學作家的朱迪·米爾洪,將這個組織正式地命名為Cypherpunk,也就是密碼朋克。

一般組織成立後,都會有一個共同的信仰,而密碼朋克組織的信仰,其實從創始人之一埃裡克·休斯寫的密碼朋克綱領性檔案《密碼朋克宣言》就可以體會一二,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在電子時代,對於開放的社會來說,隱私必不可少。隱私不同於秘密。隱私是某人不想公之於眾的東西。而秘密,是他不想讓任何人知道的東西。隱私是一種權力。它讓某人有權決定公開什麼,不公開什麼”。

所以這個組織共同的信仰,就是希望透過密碼學的方式來建立一個自由且個人隱私能被完美保護的世界,進而實現網路空間下的個體精神自由。

之後這個組織便開始不斷地發展。他們建立了一個郵件列表的開放論壇,以便能接觸到全世界的密碼學愛好者。只花了很短的時間,這個郵件列表引起了其他愛好者們的注意,全球的極客們在這裡自由地抒發自己的觀點,討論的內容從數學、密碼學,再到政治、哲學,包羅永珍。大家以個人隱私保護和自由主義作為共同的信仰。

在這樣的氛圍下,一部分密碼朋克開始考慮“貨幣”的去中心化也就並不離奇。其實早在1982年,一位叫做大衛·喬姆(DavidChaum)的前輩就提出過一個驚人的設想,他希望可以讓傳統貨幣以完全數字化的形式,在網路上自由、匿名地傳遞。他設計了以喬姆盲籤技術(Chaumianblinding)為基礎的Ecash,但是Ecash並沒有流行起來,因為它依賴於一箇中心化的中介機構。

之後1997-2007年這十年的時光裡,密碼朋克們開始陸續嘗試將這個構想變成現實:

●1997年,亞當·貝克(AdamBack)設計了Hashcash,提出了計算困難(POW前身)的概念。

●1998年,華裔密碼學家戴偉(WeiDai)設計了B-Money,提出了去中心化共識創造貨幣的思想。

●1998年,尼克·薩博(NickSzabo)設計了BitGold,並提出工作量證明機制(POW)和智慧合約的概念。

●2005年,芬尼(HalFinney)引入了“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reusableproofsofwork)概念,它同時使用b-money的思想和AdamBack提出的計算困難的雜湊現金(Hashcash)難題來創造密碼學貨幣。

雖然,這些專案之後都一一失敗了,但他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一代代的底層技術都被沉澱了下來——POW、數字簽名、智慧合約等底層技術和概念,在二十年的歷史中,由一代代密碼朋克先驅所開創,而數字加密貨幣的理念,也像聖火一樣,一棒傳給一棒,最終在2008年綻放。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同年11月1日,在前人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之上,神秘人中本聰在“密碼朋克”的郵件列表中釋出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開啟了下一個十年的大門。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