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交易:起源和對策

買賣虛擬貨幣
從處理傳入訂單流,即吃單方(Taker)提交流動性的委託交易中獲益,是所有市場掛單方(Maker)的目標。乍看起來,這個目標似乎很容易。畢竟,客戶在交易時承擔了買賣價差,與掛單相比失去了明顯的優勢。此外,掛單方通常還可以對吃單方收取費用,進一步鞏固收益。認為吃單方就是犧牲價差優勢的客戶,而掛單方則是獲利的企業,這種想法廣義上沒錯,但根本上又是錯的。過去幾年,由於銀行對市場結構抱有的這種天真假設,加密對沖基金 Three Arrows Capital 和其他非銀行參與者在外匯市場獲得了巨大收益。為什麼掛單者收益較低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佈的芝商所E-Mini 標普500指數期貨(ES) 交易者收益明細表,顯示了高頻交易者和非高頻交易者兩種不同交易對手的短期損益。

由表中資料可知,激進型高頻交易者(HFTA)收益最大,為2,200萬美元;其次是混合型高頻交易者(HFTM),為1,300萬美元;再者是被動型高頻交易者 (HFTP),為50萬美元。投機型交易對手為最大輸家,不賺反賠,虧損3,100萬美元。

你一定會問:為何激進型高頻交易者賺得盆滿缽滿,而被動型高頻交易者卻收益寥寥?不是激進型交易者在支付買賣價差而被動型高頻交易者在賺取嗎?不應該吃單的是客戶,掛單的是企業嗎?還有,為什麼投機型交易者在短期內血本無歸?

一言以蔽之,資訊。普通吃單者可能沒有alpha,但精明的吃單者基本上比掛單者掌握更多資訊。關於“掛單者所獲返利是否為免費午餐”這一議題,我在上篇文章中已經提到過。道理很簡單:吃單者不需要交易。只有價格匹配了,看準機會才會成交。相反,掛單者則需要一直掛委託單,提供流動性。

我們不妨想象一下,21點(Blackjack, 又名黑夾克)職業賭徒和賭場的博弈。賭場總是歡迎大家都來參賭,因為多數人必定輸著離場;但總有那麼幾個算牌高手,一上場便大贏四方。這也是為什麼歷來賭場都會將這類高手加入黑名單,盡其所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然而,市場卻不能把精明的吃單者清出去。在市場內,吃單者與掛單者平起平坐,自由交易。對吃單而言,費用和價差高低無關緊要,因為他們可以將這些數字相應地放入模型中。費用越高、價差越大,吃單成交的頻率就會越低。於是,大家的成本都增加了。

至於投機型交易對手,雖然“投機”一詞讓他們聽起來像知情交易者,但實際上他們在短期交易中損失最多,因為他們都沒想過在那麼短的時間大賺。他們對幾秒鐘或者幾分鐘內以後的價格走向毫不知情,只想著填補自己的頭寸,並且他們的持有期超高頻交易者千倍甚至百萬倍。他們是做頭寸交易而不是策略交易。

“有毒”交易如何產生

精明的吃單者所產生的交易被認為“有毒”,因為掛單者會發現,這種交易總是讓自己虧損。它就像一個放射性物質,任何感受到其風險的參與者都期望立馬將風險轉嫁給其他參與者。

吃單者產生“有毒”交易主要靠兩個因素:低延遲和高覆蓋。低延遲意味著他們與其他同類產品交易所連線更快,一旦獲知其他地方價格更高或者更低,便可以快速大量吃單。高覆蓋意味著他們連線的交易市場更多,可以洞悉掛單者無法連線的交易市場的活動。場外交易市場也有類似例子,比如一個場外買入交易牽動每個交易市場。

實際上,如果去問那些做得非常好的高頻交易商,他們會告訴你被動做市策略的盈利最低,真正的利潤來源於使用吃單者策略中的資訊。例如,在某些交易市場,訂單提交資訊在交易完成公佈前就已傳播出去了。這意味著,作為掛單者,獲得延遲優勢的唯一方法是以小額的訂單開始(以窺探交易所的大額隱藏訂單)。

以下列舉兩個“有毒“交易的(理論)例子:

1、吃單者與5個交易市場(交易所,場外交易市場等)相連,可以整體上獲知每個交易場所/交易對手提供的流動性。他們發現3個主要交易所的報價正在迅速抬高,4號交易場所的報價正在被拉低,而5號交易所的價格尚未變動。他們立即吃單提走流動性,再以更高價賣出,這樣快速甩掉了風險並獲得了一個小的價差。

2、吃單者同時在多個交易市場同時以大量數額買入/賣出,影響價格變動。由於流動性具有“乘數效應”(一個交易市場的流動性可以作用於另一個交易市場),許多對沖手段對於掛單者來說也就不復存在了。於是,流動性提供者就需要急劇改變價格以恢復delta值,反過來又為吃單者提供了進入市場的流動性。

對自動化做市商有何啟示

就像在傳統市場一樣,我們可以預知,在AMMs(自動化做市商)中,精明的吃單者最終會比LPs(流動性提供者)盈利更多。不過,只要AMMs有辦法降低非精明吃單者的交易費用,同時提高精明吃單者的交易費用就好了。這一點在外匯交易中,可以由掛單者對交易標記區分來實現。具體做法是,讓掛單者對不同吃單者的資料新增標籤,對掛單者不感興趣的交易,關閉其吃單者的交易功能。這樣一來,掛單者可以選擇不太精明的客戶報較好的價,以減輕精明吃單者對自己造成的損失。同時,外匯交易中LPs也可以採取“last look”報虛假(non-firm quotes)。即使交易者的訂單能夠匹配他的報價,LPs也可以選擇在交易執行前選擇接受、拒絕或重新報價,這種選擇權為需要持續不斷與吃單者快速交易的LP提供了保護。然而,在AMMs中,由於價格是由公式(例如x * y = k)決定的,上述機制就不可能存在了。

因此,考慮到加密市場尚無有效抵抗sybil攻擊(一種線上網路安全系統威脅)的防禦機制,最小化有毒交易對LPs造成的損失將會非常困難。更快的預言機,更強大、更動態的價格引數校準,以及系統性從精明吃單者收回利潤的方法,可能是部分解決方案。

說到這裡,傳統中央限價委託單(“ CLOB”)/ 外匯交易和AMMs的“有毒”交易是有區別的。在傳統市場中,有毒交易的形成,是因為LP不知道他們在提供流動性的同時可能會虧損。在加密金融/ AMMs中, LP無常損失(impermanent loss)的風險是已知的。看看on-chain analytics,我們甚至可以概況說,絕大多數在AMMs上執行的交易本質上都是有毒的(套利驅動)。費用是已經談到的一個(關鍵)部分。沒有費用,相對於買入並持有的投資組合,LPs的收益會更糟。 但是,也有可能在某個價格下的費用範圍內,LPs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率。在所有其他引數保持為常數時,這對LPs很重要,相當於買賣差價。在費用之外,其他引數可能包括聯合曲線(bonding curve,代幣買賣價格與代幣發行量之間的函式關係)的形狀和(可調節)中點,以及流動性池的構成(不再是恆定的 50/50流動性)。

總之,無論本質上是自動化還是非自動化的掛單,都無法避免其流動性被用來為精明的吃單者提供alpha的宿命。在可持續的AMMs市場生態系統裡,被動掛單應能跑贏“買入並持有“長期策略,良性吃單者應仍能以合理價格執行交易,但如何在DeFi中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待解決。

 注:就像鬥地主中的王炸,初始牌拿到A與10則稱作“黑傑克(Blackjack)”,直接取勝,這也是21點又名“Blackjack”的原因。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