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Libra若成功充當全球統一貨幣,便是災難的開始

買賣虛擬貨幣

每經評論員張壽林

“除非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即幾乎不存在一種人類所擁有的發明,當出現差錯時,其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比貨幣更大。”米爾頓·弗裡德曼等在著作《美國貨幣史(1867—1960)》中寫道。

Facebook在籌劃Libra之前否讀過這段話不得而知,但這段話似乎就是為他而寫。

Libra創始者號稱,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

宣佈得如此突然,世界不得不抓緊評估Libra可能帶來的災難,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貨幣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這是一個魔幻般的現實世界,紙質貨幣問世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以前我們在茶餘飯後做“貨幣本質迷思”的有閒思考,如今當Libra呼之欲出時,對這一問題的回答變得如此迫切。

人們在問,既然各國央行正在推進數字資產,為何Libra就不可以?更何況全球化作為一種趨勢,Libra似乎更是順應大勢。

教科書裡對貨幣及其職能早有界定,但面對Libra的橫空出世,這些解釋似乎變得蒼白。或許本質上,貨幣比我們日常理解的更為複雜。

貨幣天然不具有全球統一屬性

Libra協會對外稱,人們需要相信Libra的價值將隨著事件的推移保持相對穩定。理由是,對於每個新建立的Libra貨幣,在其儲備中都有相應價值的一籃子銀行存款或短期政府債券。

乍聽起來想得周到,但人們擔憂的是他的雄心:為世界而生,一種建立在安全網路上的全球化穩定加密貨幣。也就是說,其目的很明確,錨定成為全球統一貨幣。

目前其宣稱儲備金是一籃子法定貨幣,以保持Libra幣值相對穩定。問題是,一旦其全球統一貨幣的市場地位日益壯大,各法定貨幣便如一根繩上的螞蚱,由此前相對弱關係變為強關係,發生共振的可能性持續加大,如此,全球系統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也便上升。此前發生區域性外匯風險,人們還可以選擇將資產轉移,而全球統一貨幣發生風險,大家逃無可逃。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結束已過10年,至今仍歷歷在目,最初只是華爾街的資產出現爆倉,但迅速波及全球,而這還是在沒有全球統一貨幣背景下發生的。一旦統一貨幣,風險導致的剛性破壞更難以想象。

至此,我們可以說,全球化雖是趨勢,但並不意味著一切都要統一。特別是貨幣,統一帶來體系內高效交流,但高度統一帶來的抗風險能力迅速下降是世界無力承受的。

因此目前看來,只要能夠實現資本流動、貨幣兌換等等,貨幣全球化某種程度上便實現了,一味追求貨幣的全球統一,只會增加全球性災難的可能性。

貨幣追求穩定性,但任何一種貨幣都無法承擔全球統一併長期持有帶來的波動風險。這是貨幣穩定性與流動性之間的悖論。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顯得更為突出。雖然黃金曾在全球範圍內不約而同地被選作貨幣,但金本位制終究成為歷史。再從金價的波動看,近一年來,波動區間1164~1440美元/盎司,可見黃金作為全球統一貨幣帶來的波動風險也不容低估,包括任何一種現存法定貨幣,其匯率波動性皆有目共睹。

換句話說,貨幣天然不具有全球統一屬性,具有全球統一屬性的不是貨幣。

我們可以說,任何一種貨幣要成為統一全球的貨幣,都是危險的。即便一時被成功塑造,也難免有崩塌的一天。

從這個角度來說,Libra既要成為貨幣,又要成為全球統一貨幣,其結局必然是一地雞毛。

貨幣的政治屬性決定Libra全球統一貨幣願望難達成

教科書上,經濟學家將貨幣定義為在產品和服務支付以及債務償還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東西。通常來講,貨幣的職能主要包括,交易媒介、價值尺度、價值儲藏。

按照這一定義和職能描述,擁有數十億使用者的Facebook一推出Libra,便可輕鬆成為全球性貨幣,因為它具備教科書上開出的所有條件。但目前看來,Libra要真正成為統領全球的統一貨幣,似乎只是一個美好願望。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留下一句廣為流傳的格言: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握了貨幣鑄造權,誰就掌握了世界。

但誰願意讓“誰”掌握世界呢!一旦Libra壯大為全球性貨幣,很難想象各經濟體法定貨幣市場地位不受衝擊。

貨幣的發行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中央銀行的權力,這是銀行業發展到一定水平時,為了滿足貨幣發行權走向集中統一的需求,市場才將公共權力讓渡出來,央行代表著市場對其權威的信任。

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誰一旦發行了全球統一流通的貨幣並佔有重要市場地位,誰便在這個層面上具有了全球央行的權力。

央行向來是各經濟體重要而獨特的權力機構,其權力作為一種政治資源,民間商業機構Facebook卻要直接侵略,這自然是一起政治事件,而且其面對的是全球各政府、各央行。也正因此,Libra一經宣佈,便遭到包括美國政府在內的全球各大政府、央行指控。它不僅危及他國安全,也刺激了全球公眾最敏感的神經,因為其行為涉及全人類的財富。

我們難以想象,全球央行之央行角色竟然要被Facebook等輕鬆取得,更難想象,掌握著全球天量貨幣發行權的組織是由一家民間商業機構發起。假如Libra最終成為全球統一貨幣,一旦出現任何閃失,不管是技術性風險還是道德風險,這都是滅頂之災。

從這個角度來說,貨幣天然具有政治屬性,涉及每一個政府和每一個人的最核心、最基本利益,不是誰想發行就能發行的。對於Libra錨定成為全球貨幣,也不是他想做就能做的。

如果非要說Libra有其積極意義的話,就在於它是一面鏡子,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了貨幣的內涵和外延,有機會更深入地把握貨幣的本質,看清貨幣可觸達的邊界,以及其所承載的權力。至少我們現在可以說,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本身。

正如弗裡德曼等人在著作中所稱,貨幣不過是一層面紗。“實際起作用的”力量是人們的能力、人們的勤奮與才智、人們所掌握的資源、人們的經濟組織模式與政治組織模式等等。

正因看清了貨幣的本質,我們也可以說,Libra註定難以成為其理想中的全球統一貨幣。

當然,它也可能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即像中國的諸多移動支付一樣,被限制在支付領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