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湊派:頭部交易所攪局,但誰也沒有解決Staking痛點?

買賣虛擬貨幣

文章字數:2500字左右
閱讀時間:約3分鐘

將要搶佔幣市逾14%的市場份額,超兩成市值前百幣種的選擇,最高可達158.10%的年化收益(Livepeer)——2019,PoS專案和Staking經濟可謂佔盡風頭,引得持幣者、專案團隊、第三方專業運營商等等多方主體蜂擁而至。

資料來源自:stakingreward.com

但即便是率先入場的錢包、礦池、節點服務商,還是被大部分人稱作「破局者」的頭部交易所;依舊沒有誰能夠真正解決Staking市場的當前痛點

吸引參與者是PoS專案現階段的首要任務

與生態鏈條更為成熟的PoW機制相比,PoS專案的Staking經濟模型還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其能否解決PoW弊病,有效降低普通持幣者參與鏈上治理門檻以及資產安全、資產流動性等等問題,皆有待考證。而相較於討論這些難解的長遠問題,提高持幣者參與度以及市場認受性才是當前階段領域更為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該市場後續發展的前提

Staking生態中的典型代表公司(圖片源自:theblockcrypto.com)

毋庸置疑,PoS共識崛起的今天,Staking生態孕育出了一大批新的商業模式。自今年三月起,以專業服務機構、錢包、礦池等等運營商組成的第三方團隊相繼湧入;但截至本月初真正參與到Staking的使用者依舊很少,相關專案鎖倉比例始終低於10%,近幾月甚至出現了下滑趨勢。

PoS專案的總體鎖倉情況(資料來源自:stakingrewards.com)

理論上來說,節點運營商的加入大大降低了普通持幣者的准入門檻,也解決了使用者自行驗證所需考量的成本以及專業化問題。不過比起對於限制以及風險的顧慮,當前大部分持幣者更為看重的是短期收益的高低。而錢包供應商、礦池以及節點服務機構相關使用者在Staking鎖倉期間無法如常交易的基礎設定,就足以讓其吸引力大打折扣。雖說委託給運營商參與這種模式俗稱躺著也能賺“錢”,但事實上使用者獲得的只是增發的新幣,實際收益還得看鎖倉前後相關幣種的漲跌情況。

以StakingReward網站上投資評分排名前十的專案為例,如果一個月前我分別拿出1萬美元參與這十個Staking專案,粗略估算一下如今的收益將如下表所示般慘烈。除去月內價格有所上漲的ATOM以及IOTX;其餘八個專案的實際月收益皆為負數,虧損金額從1412到4295美元不等。所以說,在價格瞬息萬變且當前熊市陰霾未散的加密貨幣市場,動輒二十天以上的鎖倉期讓使用者的盈虧情況變得不可控,就更別提收益好壞了

※如果一個月前(9月10日),拿出1萬美分別投資Staking投資評分前十的專案;如今(9月10日)能夠獲得的幣本位及美元本位收益如上表(資料來源自:Coinmarketcap、StakingRewards,StakingReward Calculator)

從投資角度出發,這種操作類似於短時間定期存款的Staking模式,收益率本就不高,如今還得承受鎖倉期間的價格風險。除非是資金雄厚的大額使用者或者說堅定的長期Holder,不然也沒有多少合適的理由說服自己參與其中;畢竟鎖倉返利的獲利方式對於小額持幣者來說,還不如交易來得直接可控。

Soft Staking彈性十足沒錯,但治標不治本?

既然具有固定性的質押獎勵吸引力不足,那麼近期交易所提出的「隨存隨取,來去自如」的Soft Staking模式是否能成功激起市場參與Staking的興趣呢?

答案是可以沒錯,但細究之下也不過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

按照KuCoin創始人Michael的說法,交易所設計的Staking規則更為人性化,使用者只要存放相應幣種便能被動獲得Staking收益;如果想要交易,也無需進行任何解除質押的操作即可隨時買賣或者提現。而幣安上月末公佈質押平臺的時候也曾表示,將採取具有十足彈性的計劃,從而在不影響使用者提現以及交易的前提下,儘可能為持幣者謀取更大的利益。表面上看來,Soft Staking的做法確實能在某種程度上平衡使用者對流動性以及收益率的取捨;讓Staking參與者在幣價上漲期間獲得雙倍收益的同時,也能在幣價驟降時及時止損離場。但魚與熊掌終究難以兼得,在隨存隨取、來去自如的自由背後,需要對年化收益率做出相對的犧牲

ATOM在各大服務商的Staking參與規則(資料來源:各服務商官網,巴位元,星球日報)

具體來說,為了兼顧流動性需求,交易所並不會把使用者所有的資產都拿去質押,而是根據實際資料分析並動態調整其質押比例。正因如此平臺的年化收益率是每日波動的,而且普遍低於具有鎖定期限的服務商。以較早入場的KuCoin為例,其Staking平臺上線服務以來,年化率基本上呈下跌趨勢。而這種年化率水平對於小額持幣者尤其是頻繁交易的使用者來說,收益幾乎可忽略不計;很顯然他們並不會因為能夠返利而傾向於持幣(也可以理解為參與Staking)。況且交易所的鎖倉即獲利模式也不是完全沒有門檻的,就如幣安官網所示,其支援的Staking專案或多或少都有每日最低持倉量的限制。

圖片源自:幣安官網

而就大額使用者或者說堅定的長期Holder而言,或許還是會傾向於選擇具有鎖倉期限的服務商,因為相對較高且穩定的年化收益率似乎更符合他們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交易所提供的Soft Staking模式只是領域差異化服務的一種,為不同交易習慣的使用者提供了多一種選擇。雖然包括幣安、Poloniex等等在內的大型交易所在品牌效應的影響下,或許能吸引不少使用者參與Staking。但在當前的Staking乃至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內,使用者更為關注的點依舊是收益問題;而單單從年化率以及激勵機制方面出發,交易所似乎未能給市場賦予更多的新價值。沒有新使用者的湧入,也沒有更好的Staking激勵或者說獲利機制,當前市場參與度低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

可以肯定的說,現階段無論是需要鎖倉的專業運營商,還是標榜來去自如的交易所,Staking服務方案皆停留在幣種本身的調整方面。這些內部調整並沒有為市場注入更多的促進元素;除非牛市啟動,不然即便是參與機制彈性再足或者幣本位年化收益率再高,也不足以吸引使用者入場。在市場還未成熟、競爭幣種應用價值還未真正體現的現如今,Staking模式缺少的遠不是年化比例與參與自由度的最佳化調整,而是更為多元化或者更確切來說不僅僅侷限於幣本位的激勵以及獲利機制;畢竟橫盤不止漲跌不定且生態應用遙遙無期的加密幣種本身,吸引力確實不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