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

買賣虛擬貨幣

5月1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暴跌震驚了幣圈,整個數字貨幣行情在比特幣的帶領下一度從接近1萬美元跌至8100美元。截至寫稿時為止比特幣的價格為8700美元,以太坊的價格為189美元。主流幣中除了穩定幣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這場突如其來的暴跌再次弄得很多投資者措手不及,據相關訊息顯示,24小時內全網爆倉金額達到8.43億美元,接近59.6億人民幣。顯然這次殺掉的是一批玩合約的多頭。

有很多大V猜測這次暴跌的元兇是某些“大戶”,是某些勢力刻意為之。近來幣圈的種種利多訊息就是這些“大戶”放出來的,當他們把散戶的情緒挑逗到高潮時,然後反手做空,收割散戶。

我認為猜測這背後的原因意義不大,因為即便這真的是大戶做的局,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也不可能事先知道這個局會怎麼布,會怎麼發展,也就不可能找到避開這個局的方法。如果我們用長線思維的方法就會很自然地想到這次暴跌再次把比特幣打到1萬美元以下,等於又給了我們普通投資者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入手籌碼。

現在的比特幣還處於熊市中,在我看來熊市中任何暴跌都是我們建倉的機會。有趣的是華爾街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也持這種觀點。

說起這位投資大師,他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品性:他是一個沒有“週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

和我們前面介紹的投資大師利弗莫爾出生於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不同,彼得林奇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但在他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為了謀生,林奇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

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富商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

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波士頓學院。在大學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更多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認為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

依靠球童這份工作和獎學金,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並逐步在股市中獲得盈利。靠著這樣的不斷實踐,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唸完了研究生。

在大學暑假期間,林奇開始來到當時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Fidelity)實習,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他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

彼得林奇傳奇的投資經歷使得他在人們的眼中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寶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投資者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林奇管理的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739美元,增值26.39倍。

因此《時代雜誌》當時評價他為首席基金經理,認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

1990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選擇了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他受夠了每週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

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金錢的主人。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