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科技評論》刊發我委副主任李祥明《區塊鏈儲存:資料主權和資料爆炸時代的戰略高地》

買賣虛擬貨幣

《張江科技評論》刊發我委副主任李祥明《區塊鏈儲存:資料主權和資料爆炸時代的戰略高地》

本文作者中國通訊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炒米科技CEO李祥明先生,刊載於《張江科技評論》

李祥明,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畢業,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中國通訊工業協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物鏈芯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廣州炒米資訊科技有限公司CEO,私家雲創始人。曾主持國家發改委資訊保安產業專項1次,國家級重點火炬計劃專案1次,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專案2次,榮獲“廣東省軟體和資訊服務業優秀人才”,承擔了廣東省、廣州市等各級各類科技計劃專案7次,獲得廣州市科技進步獎2次,目前為廣東省綜合評標專家庫專家,全國資訊科技標準化技術(ITSS)委員會軟體資產管理標準工作組成員,廣州市科技專家庫專家。

資料爆炸時代已經來臨

我們即將進入被“您的儲存空間已滿”刷屏的時代。

社交化的照片分享和短影片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外國,無論是幼兒園小朋友還是廣場舞大媽,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Youtube、Instagram、Facebook…… 每一秒都在產生海量資料。隨著這些移動網際網路的殺手級應用在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等人口眾多的國家和地區進一步普及,以照片和影片為代表的使用者資料將呈現進一步加速增長的趨勢。

與此同時,全球5G網路建設已經拉開帷幕,物聯網也逐步走向現實應用,數以萬億的各類智慧裝置將在不遠的將來加入資料生產者的行列,帶來同樣海量乃至更加海量的資料增量。預計到2022年,全球平均每秒將產生 15 PB(拍位元組,1 拍位元組=2^50位元組)以上的新增資料,全年新增資料總量則在 450 ZB(澤位元組,1 澤位元組=2^70位元組)以上,需要新增4844億個容量 1 TB(太位元組,1 太位元組=2^40位元組)的硬碟才能進行儲存,且這一數量還將以每年 30%~ 40%的速度持續增長。

綜上所述,人類社會已不可逆轉地走向了數字化,且這一程序還將進一步深化,所帶來的資料增長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快,沒有可以預見的極限和盡頭。資料爆炸時代已經來臨。

從商業角度看,海量的個人資料為大資料分析和人工智慧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缺乏有效保護的情況下,使用者資料的濫用和盜用使個人隱私問題變得日益嚴重,甚至滋生了一些非法活動,對社會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資料隱私保護和資料主權在古典網際網路時代,入口網站是數字內容的生產者和提供者,使用者主要作為消費者接收來自入口網站的數字內容。因此,對使用者而言,由於沒有特別多的個人資料,隱私問題並不突出。但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尤其是社交媒體的興起,每個使用者都成了照片、影片、朋友圈、微博等數字內容的生產者和釋出者,高度中心化的入口網站逐步被完全分散化的使用者圈層所取代。與此同時,隨著電子商務(淘寶、京東等)、物流(順豐等)、O2O(滴滴、餓了麼等)、網際網路金融(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等各種應用深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上的使用者個人資訊、使用者行為資料等隱私資料爆炸性增長。從商業角度看,這些海量的個人資料為大資料分析和人工智慧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缺乏有效保護的情況下,使用者資料的濫用和盜用使個人隱私問題變得日益嚴重,甚至滋生了一些非法活動,對社會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2018年初,美國國會就臉書(Facebook)公司的使用者資料保護問題進行質詢,其創始人兼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作證時說,限制 Facebook 平臺對個人資料的使用將導致美國在人工智慧等數 據密集型產業的創新上落後於中國公司。幾乎與此同時,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巨集聲稱中國使用者願意“以隱私換便利”。扎克伯格和李彥巨集的言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2018 年以前中國對資料收集缺乏監管且中國網民對個人隱私缺乏認知和保護意識。這兩起事件引發了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廣泛關注和強烈批評,激發了網民的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國家在資料權利保護領域的立法步伐。我國《電信和網際網路使用者個人資訊保護規定》將“個人資訊”定義為可被直接識別或間接識別的個人身份資訊,並以此為基礎來確認資料的主體權利。我國的《網路安全法》以及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基本都主張:資料主體享有知情同意權、訪問權、拒絕權、可攜權、刪除權(被遺忘權)、更正權、持續控制權等多項權利。此外,在當前的資料經濟時代,使用者資料還可物化為某種形式的財產權。因此,包含個人隱私資訊的使用者資料,既需要作為隱私保護來予以考慮,也需要作為財產保護來予以考慮。從國際政治和全球巨集觀經濟的角度來看,資料不僅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全新驅動力,而且還影響到了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關係。例如,德國政府曾警告,歐盟各國資料基本都儲存在美國的伺服器上,“這正在失去部分主權”。海量資料正在重新定義世界各國的博弈空間,海量資料也將改變國家治理架構和模式。海量資料還直接影響到資訊戰,誰掌握了資料,誰就在全球競爭中佔據強大的優勢。因此,從公共利益、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國家需要享有對其政權管轄地域內的所有資料生成、傳播、管理、控制、利用和保護的權力,即資料主權。對我國而言,資料主權的重點考慮方向可能是加強對資料跨國流動的管理和控制。例如,規定資料必須在境記憶體儲,並對跨境資料傳輸做出嚴格審查和規定。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市場和資料經濟體,完全有條件在個人資料權利保護和資料主權等領域建立一套領先於全球的治理體系,並形成國際影響力。區塊鏈與資料隱私保護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都會形成強大的中心化平臺(如美國的微軟、亞馬遜、谷歌、蘋果、臉書等,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等),平臺完全控制著使用者資料,使用者卻幾乎無法有效管理自己的個人資料。儘管各國法律也會要求平臺對使用者的資料隱私和資料權利進行保護,但總體而言,平臺所需要支出的保護成本比較高昂,而且很難帶來充分的附加價值。因此,在當前情況下,平臺並無充分的保護意願和保護動力來實施完整的使用者資料保護方案,使用者個人隱私和使用者資料難以得到有效和完整的保護。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使用者資料的隱私保護提供了新的可能。在使用者隱私保護領域,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價值在於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種自主可控的技術方案,利用基於數學和密碼學的機器共識和演算法信任來取代基於對網際網路平臺的品牌共識和信用信任,降低信用風險和操縱風險,在一個公開透明的環境下保障使用者資料的合法使用。創造並使用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層支撐的比特幣,歷經10年的檢驗,在電子支付領域取得了不可忽視的創新突破,也啟示了使用者自主可控的資料隱私保護模式。以比特幣錢包的執行為例,使用者自行下載開原始碼即可在本地產生公私鑰對,並透過對公鑰進行計算後釋出自己的交易地址,在充分保護隱私的前提下,相互之間就可完成點對點的電子支付,無須依賴類似銀行這樣的平臺作為結算中心。在比特幣底層區塊鏈技術的啟發下,基於密碼學、不依賴於中心化平臺、多方共享、使用者自主可控的隱私保護思路由此發展起來,湧現出了大量的基於密碼學技術的創新方案,賦予使用者真正的資料隱私保護自主性。例如:採用基於環簽名、群簽名等密碼學方案的隱私保護機制來保護簽名方身份;採用同態加密方案或安全多方計算方案來實現多方對密文進行處理,透過零知識證明來構建安全私密的多方信任體系;等等。

區塊鏈技術既可以避免依賴中心化平臺,天然的分散式特性又可防止出現集中性的隱私洩露風險,為實現使用者自主可控的資料隱私保護方案提供了可能。

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計算和分散式儲存儲存是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之一。當前數字世界正在從網際網路走向物聯網,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使用的是集中式儲存,而物聯網時代需要的將是分散式儲存。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而5G是面向物聯網的網路基礎設施。預計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 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5G 將對無人駕駛汽車、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等應用帶來更高傳輸效率和更高畫質影片,還將讓所有的智慧裝置全部聯網,並帶來更多無法預知的新業務。不言而喻,物聯網時代萬億級的裝置互聯、EB(艾位元組,1 艾位元組=2^60位元組)級的資料傳輸量,需要對應的儲存系統具有極高的容量、效能與可管理性,而目前的傳統集中式儲存架構已無法支撐上述應用。在資料來源的產生位置就近進行計算和儲存,是面向物聯網的下一代網路的必然發展方向,這使得分散式的儲存和計算將成為下一代網路的基礎設施。分散式的儲存和計算與區塊鏈有著天然的結合點。基於區塊鏈的邊緣計算和分散式儲存網路,可以激勵每個使用者、每臺裝置都成為一個節點加入網路,所有的節點共同構成一個永不斷電、永不停機、容量彈性增長、天然異地容災、自帶災難恢復功能、分佈於全球的“活”的計算和儲存網路。對儲存而言,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網路,透過使用者私鑰對使用者資料進行分片加密,可有效保障使用者資料的私密性和資料權利完全由使用者掌控。分佈於全球的海量網路節點為網路提供了天然的異地容災能力,且隨著網路節點數量的增多具備越來越強大的抗打擊能力。此外,由於分散式網路利用的是部署於網路邊緣的,對使用者而言接近於沉沒成本的閒置場地、零散電力、計算資源、儲存資源和網路資源,從而可取代傳統集中機房的高額建設成本和高額運維成本,有效降低新增電力供應,減少社會總體能源消耗,大幅降低綜合運營成本,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區塊鏈儲存時代的資料主權隨著 5G 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將會成為必然趨勢,獲得蓬勃發展。預計到 2025 年,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網路將會承載 30%以上的新增儲存需求, 而到 2035 年這一比例將會進一步提升至 70%。這意味著區塊鏈儲存將會迅速成為物聯網上的主流服務,未來將有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和裝置資料儲存在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網路上。出於資料主權的需要,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將會很快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發展的重要戰略高地。誰能率先成為事實上的區塊鏈分散式儲存巨頭,誰就能獲得最廣泛的儲存資源、最海量的儲存資料。哪個國家率先建設好能覆蓋全球的分散式儲存網路,那麼那個國家就可能率先掌握物聯網時代的資料主權和資料霸權,並在全球競爭中佔據牢不可破的巨大優勢。中國在區塊鏈分散式儲存領域有著良好的基礎。全球第一個以區塊鏈分散式儲存技術打造的個人雲盤 BitDisk 就誕生於中國。目前,BitDisk 在全球已擁有超過 10萬個儲存節點,檔案分片後透過使用者私鑰加密儲存,超過 50%節點關機仍然可保證網路有效執行和檔案完整,充分體現了區塊鏈分散式儲存的私密性、安全性、強壯性。我們相信,BitDisk 完全有機會發展成全球區塊鏈儲存領域的領導者。在習近平總書記“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的戰略指示下,以BitDisk區塊鏈雲盤為代表的“創新鏈、價值鏈、應用鏈”會成為區塊鏈領域的重要落地應用之一,併為贏得物聯網時代的全球資料資源競爭以及維護資料主權作出應有的貢獻。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