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融資機制下如何為比特幣開發人員提供資金?比特幣知識解答

買賣虛擬貨幣

在本文中,我們會研究開源開發工作募集資金的重要性、存在哪些融資機制、以及這些機制各自存在的取捨。之後,我們會把研究結果應用在比特幣和更廣泛的加密貨幣領域,並分析過去是如何為比特幣開發提供資金、以及這種方式未來會如何發展。

實際上,現代數字基礎設施主要在開源運營支援系統軟體(OSS)上執行,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看不見”的。就像道路、橋樑等形式的物理基礎架構一樣,數字基礎設施同樣需要升級、修復Bug、並用其他方式進行改進維護。

2014 年,谷歌研究人員發現 OpenSSL 中存在一個嚴重漏洞,全世界立刻對這些維護不力的數字基礎設施潛在問題感到擔憂。OpenSSL 是一個被業內廣泛應用的加密庫,可安全傳輸敏感資訊,例如密碼和信用卡資訊等,全球超過 66% 的 Web 伺服器都使用 OpenSSL。這個“心血漏洞”能讓攻擊者竊取透過 OpenSSL 傳輸的資訊。不久之後,又有一個嚴重漏洞出現在了基於 UNIX 的命令列工具 Bash 之中,這個名為“Shellshock”的漏洞能讓攻擊者以獲得遠端訪問許可權並在受害者的計算機上執行任意程式碼。

事實上,這些揭示的漏洞已經被發現好多年了,但時至今日依然在許多情況下被攻擊者利用,也給科技行業敲響了警鐘。

比特幣開發人員為什麼需要資金支援?

如今,全球已經有數十億人依賴開源數字基礎架構,這一事實表明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開源數字基礎架構的最佳化和安全維護,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開源運營支援系統在維護方面存在許多問題,而導致這些問題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資金。

首先,由於圍繞開源運營支援系統軟體本身是非專有的,因此很難圍繞其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當前最主要的一種替代方案就是透過捐贈獲得資金,但這種方式充滿了無奈,因為各方都想為共同利益付出代價,而其他人卻能免費使用;

過去,在保留免授權訪問許可權的同時,開源運營支援系統軟體開發人員很難再協議級別獲利,但現在隨著基於數字支付的原生加密貨幣出現,這種情況將會改變;

另一方面,公眾意識也同樣有所變化,尤其是經歷了“心血漏洞”和“Shellshock”漏洞之後,人們開始意識到開源運營支援系統軟體如果得不到有效維護,依然會帶來巨大風險,而維護這些系統軟體不是免費的。

所有融資都是“平等”的嗎?

對於任何一個基礎架構而言,最主要的屬性就是可靠性,確保當前核心功能得到維護且不會被棄用,是成為高層應用程式的基礎,更是使用者和企業所需要的、強有力的保證。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開發過程中擺脫特殊利益,並始終貫徹“使用者利益高於一切”的精神。因此,融資機制本身必須要符合上述兩點要求,而那些不合理的融資機制和網路治理則會帶來很大風險,比如:

權力集中:如果僅由 1-2 個實體資助加密貨幣專案發展,他們肯定會獲得巨大的權力,繼而左右專案發展方向,他們可以為自己喜歡的提案提供資金,併為不喜歡的提案保留資金;

道德風險:當營利性公司員工維護開源運營支援系統軟體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道德風險問題。特別是這家公司是相關協議的活躍使用者,那麼他們很可能會激勵開發人員維護其僱主利益,而不是其他使用者利益,協議發展方向也會受到商業利益驅動;

協議劫持:攻擊者可能會將惡意程式碼引入協議。

協議受迫:協議很容易受到遊說方和政治方“脅迫”而改變,他們會讓協議朝著使自己受益的方向發展。

如何為比特幣開發募集資金?

比特幣網路也是數字基礎設施的一種形式,因此同樣需要維護和改進,但做這些工作的開發人員不能“白乾”。實際上,比特幣非常需要不斷最佳化改進,因為它已經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攻擊目標了。一方面,比特幣允許使用者在傳統金融系統之外儲存財富,單這一點,就已經吸引了很多攻擊者;另一方面,與當前一些針對開源運營支援系統軟體的攻擊相比,攻擊比特幣更容易“變現”,因為攻擊者可以快速出售被盜的比特幣,而且還可以在衍生品市場裡押注比特幣價格。(星球君注:比如在衍生品市場裡做空比特幣,一旦實施攻擊,即便不成功,也會影響幣價下跌)

因此,比特幣開發必須要有一個與原生協議及其使用者目標激勵相相容的融資機制,這點非常重要。所以在後面一部分,我們將研究當前如何在背後為比特幣提供支援、在開源機制下的融資機制、以及資金如何演變和未來發展情況。此外,我們還將研究一個最佳結構,使出現負面結果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探索開源機制下的融資機制

1、無薪志願者

到目前為止,無薪志願者是開放原始碼協議中最普遍的參與者,他們雖然在積極做貢獻並維護軟體,但卻沒有直接的金錢補償。不過,無薪志願者可能有其他動機,比如構建技能和/或社羣聲譽、意識形態原因、或者可能真的出自於對專案的熱情。

OpenSSL 就是一個典型示例,該專案僅由無償志願者維護,但是在被“心血漏洞”嚇了一跳之後,一群科技公司最近啟動了一項旨在更好地為關鍵開源專案提供資金的計劃。另一個例子其實就是比特幣本身,該專案從“中本聰”開始就一直由無薪志願者來維護,但在 2012 年首次出現了外部資金支援比特幣開發人員。

無薪志願者模式具有許多優點:首先,雖然不提供資金支援,但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做出貢獻的人肯定是對該專案正在充滿熱情的,而且對改善軟體保持了長期戰略願景;其次,這種模式下的開發人員更傾向於、也願意與他人協作,進駐專案的障礙也相對較小,幾乎任何開發人員都能在 GitHub 上提交“pull”請求,並深入瞭解軟體情況。

但在這種模式下存在開發人員流失/流動的風險,因為沒有直接補償,一些開發人員無法長時間持續為專案工作。不管是精疲力竭、時間緊缺、還是動力不足,你很難讓開發人員隨著軟體的發展無限地做出貢獻,而且擴充套件開發人員社羣也會變得十分困難。另一方面,大多數開源運營支援系統軟體並沒有正式的組織結構或實體,其運作方式更像是個“集市”,結果導致開發人員可以獨立審查和提交最佳化請求。聯合廣場風投(USV)創始人弗雷德·威爾遜(Fred Wilson)就對以太坊沒有直接、集中式的開發方法進行過批判,他認為許多加密貨幣專案採用的去中心化開發方法並不合理,因為這種方法無法給予準確的截止日期和交付日期。

2、贊助

贊助是對開源運營支援系統軟體專案的另一種常見的支援形式,在這種模式下,公司和個人都可以向非營利組織捐款,然後這些組織再將資金分配給開發人員,或是直接給他們支付報酬。

像微軟和 Google 這樣的公司都是 Linux Foundation 的大型贊助人,Linux Foundation是一家非營利性組織,他們僱用開發人員全職從事 Linux 核心的開發工作。Stripe 也有一個專門為開源專案提供資金的計劃,為眾多開源軟體的開發維護提供津貼和支援,包括機器學習、資料庫、以及基礎架構等。

有時這些支援和贊助不會帶有任何符合條件,但有時贊助方可能會希望某些特定功能可以被優先開發。但有一點不可否認:贊助人肯定會從開源系統/軟體的長期健康且可持續性發展中收益。

贊助模式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在贊助人和開發人員之間協調利益。如果獲得贊助的專案創造了很多價值,那麼提供贊助的公司(個人)就會受到激勵,繼而不斷為其提供資金。此外,開發人員現在擁有了資源和支援,也能更好地為專案做出長期貢獻。需要注意的是,開源軟體本身並不具有商業利益,而且也不會從軟體本身直接提取費用。

但是,如果開源軟體的使用者數量很少,就會出現問題。此時,這個專案的持續開發會非常以來某一個提供贊助的實體,那麼這個實體對專案發展方向的影響就會變得越來越大(無論該實體是否行駛權力)。

現階段,贊助模式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了,而且已成功應用於許多開源專案中。贊助算是一種強大的融資工具,因為可以在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很好地協調利益,並確保開源專案得到長期維護。

3、營利性公司

在這種模式下,一家營利性公司會為執行開源運營支援系統軟體的客戶提供一系列服務,比如安裝、維護和支援等,這家公司可以從基於該協議構建的商業應用程式中獲利,比如 Gmail 就是基於開源協議 SMTP 上的一款商業應用程式。

RedHat 是另一個例子,他們是一家為 Linux 開源作業系統提供服務、培訓和支援的公司,幫助企業可以更輕鬆地與 Linux 核心進行交易,並加快軟體的開發和使用;還有比特幣,營利性公司 Blockstream 致力於利用基於比特幣原生區塊鏈的產品獲利,包括 Liquid(側鏈)、挖礦、資料流等等。

如果這些商業應用程式能夠在市場上確立自己的地位,並獲得商業收入,那麼就能為相應的開源協議和專案持續提供資金。實際上,這些公司對開源專案的長期成功非常感興趣,也願意為他們提供專用資源和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對這種模式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因為相比於微軟和蘋果這樣的公司,RedHat 從開源服務中獲得的利益要少得多,目前也不清楚這種成功模式是否能被其他人複製。此外,如果商業利益超過共同利益,則會發生道德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開源軟體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難入門和使用,協議開發方向也會逐漸轉型為更高層服務且更傾向於“賺錢”。

4、協議級變現

加密貨幣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融資機制,即“協議級變現”,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初始代幣發行(ICO)。

初始代幣發行依靠專案方發行少量原生代幣作為網路的價值交換單位。在最早期的初始代幣發行模式裡,資金會被集中在和閱歷,所有權代幣會按照相應比例進行分配。專案方會在發展路線圖裡定義資金支付時間表,每當專案實現了某個里程碑之後,代幣持有者就可以透過投票表決來分配資金。如果專案無法按照最初擬議的計劃實施、或是沒有按照代幣持有人的意願完成工作,那麼專案貢獻者可以僱傭另一個團隊來完成該專案。初始代幣發行其實可以和某種提議系統結合在一起使用,這樣可以讓代幣持有人以代幣加權的方式評估專案優先順序。

在實際應用中,目前大多數初始代幣發行專案方都獲得了大部分代幣收益。廣義上來看,很少有代幣持有人會去檢查專案是否如期完成里程碑工作,也因此導致很多代幣專案比較短視,不會看得更長遠。

從好的方面來說,相比於其他開源專案的募資方法,初始代幣發行的確是一種“成功”的融資方式,因為迄今已經募集到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也為開發人員提供了大量資源來構建協議。但另一方面,這種模式通常會賦予單個公司、或一組開發人員很大的權力,也能促進專案快速做出有效決策和迭代。

可即便如此,這種看似創新的開源融資模式依然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

當開發人員在主網上線之後立即獲得了獎勵,很可能就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開發、維護軟體了。事實上,一些代幣專案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比如 Zcash,他們希望隨時間來給開發人員分配協議級代幣來緩解此問題,激勵可以通貨膨脹的形式(一部分代幣將會被自動播出來支付網路發展的費用)或透過按每次交易收取的費用來支付。由於獎勵代幣的價值取決於區塊鏈的健康執行,因此開發人員會更好地為區塊鏈的長期發展做出貢獻。

初始代幣發行融資通常將精力集中在少數開發人員身上,因此使得外部各方難以做出有意義的貢獻。此外,當其他人獲得報酬之後,那些提供免費支援的志願者們可能就會失去繼續做貢獻的動力。

最後,一家中心化的公司或基金會很容易引起爭議或法律審查。以 Tezos 為例,他們在 2017 年透過初始代幣發行募集了超過 2 億美元的資金,但對於這筆資金的控制權問題,引發了長達一年的爭議;還有 Telegram,他們在 2018 年透過代幣銷售募集到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但最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為這些代幣屬於未註冊證券,因此禁止該專案繼續開發。

總而言之,“協議級變現”一直是資助開源加密貨幣專案最常見的一種方法,但是否能夠長期存在,目前尚不清楚。已發行資產的實用型、監管是否會設定障礙等因素,都有可能阻止這種融資方式在未來被使用。

比特幣開發人員過去是如何募資的?

自從 2009 年第一個創世區塊誕生以來,比特幣的開發和支援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道路。在比特幣誕生的最初幾年時間裡,整個網路完全是由“中本聰”和一小撮志願者來維護的,但隨著比特幣的普及度越來越廣並且有了市場定價之後,外部開發人員也開始逐漸被吸引進來了。

2012 年,比特幣投資者和外部貢獻者開始意識到需要更多組織支援,這促使他們建立了比特幣基金會(Bitcoin Foundation),其使命是為了全球使用者標準化、保護和促進使用比特幣,比特幣基金會的創始人成員包括Gavin Andresen、Charlie Shrem、Mark Karpeles 和 Roger Ver。一段時間以來,比特幣基金會在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併為 Gavin Andreesen 和 Wladmir van der Laan 等多個核心開發人員提供了支援。但是到了 2015 年,比特幣基金會的資金被耗盡。

在這個低谷階段,麻省理工學院推出了數字貨幣計劃(Digital Currency Initiative)介入支援比特幣,該專案於 2015 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領導下成立,並獲得了Gavin Andreesen、Wladmir van der Laan、以及 Cory Fields 的支援。2016 年,他們宣佈設立 90 萬美元的比特幣開發者基金,還獲得了多家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捐款。自 2015 年 4 月以來,麻省理工學院數字貨幣計劃支援的開發人員為比特幣做出的貢獻,佔到了所有比特幣核心貢獻的 14%。

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他明確支援比特幣的組織也開始出現。包括 Gregory Maxwell、Pieter Wuile 和 Matt Corallo 在內的一組開發人員成立了 Blockstream,其使命是改善比特幣核心並建立資料服務和側鏈等輔助業務。Blockstream 已經籌集了 9000 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資金,其員工為比特幣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比如比特幣改進協議(BIP)、對SegWit的研究、機密交易、加密庫 libsecp256k1、閃電網路,等等。

2014 年,Alex Morcos 和 Suhas Daftuar 建立了 Chaincode Labs,他們將其作為另一個致力於為比特幣提供支援的非營利性組織。Chaincode Labs 專注於比特幣軟體的開發、審查、測試和維護,並且還為很多有抱負的開發人員提供了培訓服務。Chaincode Labs 支援的開發人員也為比特幣網路做出了許多貢獻,比如費用估算演算法、Fibre 網路、以及 BetterHash。

為比特幣開發人員提供資金其實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如何透過給積極的開發人員提供支援,繼而激勵那些巨鯨“回饋”比特幣協議。如果比特幣協議能夠得到有效維護,並確保網路長期健康發展,對比特幣價格的穩定增長是有利的,從經濟上也能使比特幣持有者受益。這樣以來,對比特幣支援和發展提供“捐贈”就可以看作是使自己比特幣資產受益的一種投資。比特幣這種“捐贈”與 Wikipedia(維基百科)這種專案捐贈截然不同,因為比特幣捐贈者的最終收益要大得多。

除了前面提到的幾個例子之外,如今許多其他組織也在直接或間接地支援比特幣的核心開發和維護。位元大陸、Xapo、以及 Coinbase 都是“以比特幣為中心”的公司,他們的業務都依賴於比特幣的健康狀況,過去也都曾為改進和維護比特幣協議的開發人員提供過支援。非營利性組織 Bitcoin Optech 成立於 2018 年,他們在比特幣擴容技術(包括隔離見證、交易批處理、費用估算、代幣選擇、以及閃電網路)方面做出了非常寶貴的貢獻。金融科技公司 Square 最近也宣佈推出 Square Crypto,而且還招募六名專注於比特幣和閃電網路的開發人員,其中就包括前 Google 軟體工程師 Steve Lee(目前擔任產品經理),未來他們還打算招募設計師。

總體而言,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就有很多非營利性組織、學術機構和大型科技公司、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組織為比特幣做出過貢獻。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貢獻者都在努力確保沒有一個組織對比特幣協議產生過多影響(防止中心化),這也是比特幣從利基開源軟體到可依賴的重要數字基礎架構的一個成功轉型標誌。

*注:本文沒有列出所有為比特幣協議作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許多開發人員都是自籌資金,也有的是兼職、或是為其他組織工作。

比特幣開發人員未來會如何募資?

如果比特幣不斷髮展下去,相互作用並依賴於比特幣區塊鏈作為基礎設施的公司和個人也會越來越多。當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預計也會有越來越多人和資源投入到比特幣開發之中。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基於比特幣的更高一層獨立生態系統的誕生,那就是著名的閃電網路。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Lightning Lbas、Radar 和 Acinq 等組織已經募集到了風險投資資金,開始開發閃電網路協議並圍繞該協議構建業務。

如果比特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增加,那麼一些國家政府和中央銀行很可能會透過本地挖礦基礎設施直接持有比特幣,這也會對比特幣的成功構成直接利害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和中央銀行也會為了確保比特幣持續發展貢獻資源(當然,這或許也會給比特幣帶來另一種威脅:政府有一天可以嘗試透過貨幣激勵來影響比特幣的發展方向)。

最後,我們希望為比特幣開發人員募集的資金都能流到軟體工程師那裡。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