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 2賽道的想象力有多大?

買賣虛擬貨幣

Uniswap、Synthetix、Aave都將目光轉向Layer 2,以太坊二層擴容解決方案Polygon鏈上互動量近期迎來爆發式增長。

Layer 2公鏈將如何改變全球公鏈格局?Layer 2公鏈及其應用的發展潛力有多大?這都是行業值得思考的問題。

5月19日,NEAR 亞太區負責人 Amos、CasperLabs 中國區負責人 Cathy Zhu、ICP League 聯合創始人 Punk以及Celer Network 中國區負責人祁超做客嗶嗶圓桌派,分享他們對於Layer2的看法。

以下是直播實錄。

Q1.首先請各位嘉賓介紹一下目前在Layer 2領域做了哪些嘗試,生態中的Layer 2專案目前執行狀況如何,如何賦能生態?

ICP League 聯合創始人 Punk:嚴格來說,dfinity並不是Layer2,而是一整套web3的全棧架構,包含了智慧合約、後端、前端、中介軟體等部件。

但是前期,dfinity因為其對使用者體驗UX的最佳化,以及分層架構下的超高的執行速度,可以用作對以太坊的Layer1進行擴容。

比如將一些合約的指令層引入到dfinity中,比如將dapp在ETH上顯得冗雜的資料庫遷移到dfinity上,這些都會非常適合的。

而dfinity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計算基礎設定,除了託管網站前端與智慧合約外,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對資料庫的高效能支援,因此很多在ETH等基礎上,難以執行的社交媒體、遊戲等dapp,都可以嘗試將業務層遷移至dfinity。(補充一下,目前已有人在做ETH上dapp無縫遷移的服務)

NEAR 亞太區負責人 Amos:NEAR本身是個底層的Layer 1。但是大家都知道,區塊鏈行業發展至今,互操作性一直是一個問題。所以我們做了一個多種執行環境的架構。

1. Native Runtime – 可完全隱藏區塊鏈,具有極高的效能,適合出圈,做網際網路和區塊鏈的橋樑

2. Aurora (EVM Runtime) – 針對DeFi和以太坊現有開發者和使用者,最去中心化,最具可拓展性的以太坊Layer 2

3. Octopus (Substrate based App Chain Network) – 基於Substrate, 針對波卡、Kusama的開發者和使用者,併為應用鏈帶來更為靈活、可擴充套件性更強的基礎架構

三個方向的生態在NEAR上可完全打通。

Aurora和Octopus從某種程度來說 也都可以說是layer 2 (波卡其實可以看成是個Rollup網路,而Octopus就是NEAR上的波卡)

具體說下Aurora,他就是一個在NEAR上構建的以太坊Layer2。

使用者可以直接使用以太幣和metamask (以及任何支援walletconnect的錢包),訪問並使用Aurora上的Dapp應用。(Aurora內建了以太幣和NEAR的轉換,實際上仍然是用NEAR來支付gas和儲存,但使用者無感,大大降低門檻)

而這麼做的原因是希望打通NEAR和以太坊之間的生態壁壘 讓NEAR原生和Octopus上的應用建立在以太坊成熟的金融基礎設施之上。

CasperLabs 中國區負責人Cathy Zhu:第二層方案讓我們能夠在不損害底層區塊鏈的前提下做出這些折中措施來實現擴容,並保持去中心化和權威性。

以太坊第二層方案的出現讓我們能在速度、終端和開銷間做出新的權衡。

一旦我們得到由公有區塊鏈提供的穩定核心,就可以將其作為加密經濟的錨點,擴充套件出無限的區塊鏈應用。

Casper號稱以太坊3.0,建立在CBC Casper之上,完全POS機制,支援分片,為Lay2的賦能就體現在提供穩定的Lay1公有區塊鏈核心, 還有就是完全可程式設計的智慧合約。

Celer Network 中國區負責人祁超:我們本身就是做layer2的。所以就說說我們自己吧。

我們最初的技術主要是狀態通道。我們釋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廣義狀態通道網路的主網,基於這個狀態通道技術的生態專案CelerX也實現了大規模的落地應用,已經擁有超過百萬的真實使用者。

我們也一直在關注和參與推動整個擴容生態的發展,去年我們提出了混合rollup的概念。

近期我們推出的Layer2.finance主要使用的擴容方案是一個創新的optimistic rollup架構,不需要任何DeFi協議遷移到別的鏈,就可以對已有的整個DeFi協議進行擴容。

目前還在和starkware合作開發layer2.finance的ZKRollup版本。

對於未來的多鏈架構,我們也釋出了基於狀態通道技術的快速跨鏈,多layer2多鏈流動性轉移解決方案cBridge。

Q2.目前Rollup是二層擴容方案中的主流,主要有Optimistic Rollup、zkRollup、Arbitrum和StarkEx,每種擴容方案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專案方在選擇Rollup擴容方案時會考慮哪些因素,這些擴容方案中您更青睞哪種,哪種擴容方案短期內被廣泛應用的機會更大?

Celer Network 中國區負責人祁超:Rollup主流的應該是optimistic rollup 和zkrollup,op主要的團隊是optimism和arbitrum,zkrollup比較知名的團隊是zksync和starkware。

ZK Rollup、Optimistic Rollup基本上是同時提出的,因為Plasma做不下去了,遇到了狀態可用性這樣一個問題。

Rollup本質是Plasma的一種衍生,用Layer 1去解決狀態可用性的問題。

我們知道,Plasma不會記錄鏈上所有的交易,Rollup則比Plasma在鏈上多記錄一些交易,與此同時還會記錄StateRoot,但仍然不會記錄所有鏈上交易的全狀態。

透過不記錄全狀態以及不在Layer 1做計算,降低了整個Layer 2上的交易成本,同時不犧牲任何對Layer 1的安全性。

總體來講,ZkRollup有自己天生的一些優勢,它不需要複雜的挑戰期以及一層的驗證邏輯,整體的驗證邏輯可直接透過一個Proof來實現,一層的合約也更簡單,只要去驗證這個Proof就夠了,這是基於零知識證明的最大好處。但是零知識證明也有自己的問題,它的生態相對來說比較封閉。比如StarkWare,他們現在的技術是不開源的,要使用這種閉源技術可能需要向這個公司付費。

短期內,我認為Optimistic Rollup比較適合去承接一些需求溢位。Optimistic rollup可能會更快落地,因為在Optimistic rollup上可以比較簡單地實現EVM(以太坊虛擬機器)移植,不管是Arbitrum還是Optimism這兩個團隊,都已經實現了普遍可用的EVM移植。

長期來看,Zkrollup這個技術方案是更好的,尤其是對一些需要低最終確認延時的應用場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有兩個不一樣的layer2.finance版本。

簡單就是安全性和即時性 zk更高,但是目前這個階段,op更容易落地。

CasperLabs 中國區負責人 Cathy Zhu:Rollup 並不是一種純粹的Layer 2方案,而是更像 Layer 1 和 Layer 2 的混合體。

資料在鏈下進行計算並打包壓縮,隨後鏈上進行儲存。

為了解決資料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保障資產安全,Rollup 推出了使用「有效性證明」的 ZK-Rollup,以及沿用 Plasma「欺詐證明」的 Optimistic Rollup。

ZK-Rollup 和 Optimistic Rollup 各有優劣。

ZK-Rollup 適用於支付、交易等非合約領域,成本低且速度快;而 Optimistic Rollup 因為 OVM 的存在,目前適用於智慧合約應用領域;但隨著 ZK-Rollup 類專案推出圖靈完備的 EVM,未來 ZK-Rollup 可能會取代 Optimistic Rollup。

但是,Rollup 的擴容上限取決於區塊 Gas 消耗量的上限,因此只能成為以太坊在未來短中期的擴容方案,以解決 DeFi 生態的燃眉之急。

從長期看,要根本性地解決以太坊Layer1的擴充套件性問題,那麼就是 Casper的就是針對以太坊Layer1的擴容解決方案。

NEAR 亞太區負責人 Amos:前面兩位說的都很具體了,我就簡單補充下吧。

Optimisitc Rollup目前看是以太坊官方最推薦的方案。但是上線一再推遲,而且最關鍵的是還是會有app遷移成本,而且無法滿足NFT,只適用於DeFi。

目前的layer2流量其實都是在中心化的平臺上,比如BSC,Matic。

原因很簡單,在牛市效應下,散戶對去中心化的要求不是很高,賺錢效應是比較關注的點,中心化的架構技術難度更小,上線更快。

但是長遠來看,去中心化的訴求一定會迴歸,這是區塊鏈的本質。也是為什麼Aurora寧願犧牲上線的時間,而採取了更加去中心化的做法,因為長期來講,使用者是不會願意把大量的資產放在一個非常中心化,採用multisig的layer 2上的。

ICP League 聯合創始人 Punk:好的,rollup是大家都公認的終極解決方案之一了,而在以太坊主網的架構限制與歷史遺留下,相比 ETH2.0,更多人相信以 rollup 為代表的 layer2 將成為終極的擴容解決方案。

而zkrollup和 Optimism Rollup 比起來,ZK rollup 的使用了密碼學中的零知識證明,從理論角度是最為可信、安全性最高的方案。

ZK rollup 基於密碼學保證,安全性在所有的擴容方案最高。密碼學的保證大大地節省了驗算的時間,因此流動性更好,同時不依靠經濟保障安全性,因此不存在使用金額上限,而 xDAI 這類側鏈與 OP 都會存在限額的問題。

但是他的劣勢也非常明顯,目前對以太坊evm的支援並不足夠,開發成本很高,同時zk的合約也會存在各種限制操作、gas限額的問題,因此生態難以發展,留存不好,我們幾乎可能看到dex型別的在使用zk。

OP雖然安全性差一點、同時退出資產時間更長,但是由於技術上較為簡單,生態正逐步成熟,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市場化的設計,來解決流動性太差的問題,比如MakerDAO 為 layer2 上的 DAI 提供了7天的貼現方案,即提前透過質押 OP 的取款單借出 fDAI 釋放流動性,等待 OP 7天之後產出證明,拿到錢後補還利息。

所以我其實更喜歡看到OP上透過經濟學設計玩出更多花樣。

而zk可能需要等到漫長的技術增長,並且甚至未來還需要以太坊基金會大力推標準,給zkrollup型別的交易提供gas優惠。

當然,當你使用dfinity去擴充套件自己的dapp是,都不再存在上述問題。

Q3.隨著Layer 2生態逐漸發展壯大,Layer 2專案之間如何進行互動,不同的Layer 2專案之間如何實現優勢互補,擴大Layer 2上的DeFi價值?

Celer Network 中國區負責人祁超:不同的DeFi專案會去接不同的Layer2,還會分散到各條公鏈。原本在以太坊Layer1上的DeFi之間產生了“流動性割裂”的問題。

從長遠來看,這是效能和可組合性之間不得不做出的取捨。我認為可組合性分為兩種。

1. 類似閃電貸、同一筆交易中完成套利這樣的,屬於同步可組合性,這種在Layer2的世界裡會不可避免地被犧牲掉。

2. 各個協議間透過狀態通道、原子交換等技術,在不經過Layer1的情況下互相呼叫,屬於非同步可組合性,這是應當發揚光大的。

Celer的cBridge就是利用了成熟的通用狀態通道,在多條鏈和多個Layer2之間實現了轉賬,未來還會加上智慧合約呼叫。

而在中短期內,為了避免割裂的流動性,眾多DeFi協議還是會留在Layer1。

Celer的Layer2.finance讓使用者在Layer2上“拼車”,定期去和Layer1的DeFi互動,從而完全保留了Layer1的同步可組合性。

CasperLabs 中國區負責人 Cathy Zhu:好的,DeFi 被稱為金融樂高,可組合性是 DeFi 最基本的特性。

在以太坊網路上,不同 DeFi 應用的可以同時呼叫多個智慧合約。這是因為大部分專案都是基於以太坊底層之上

隨著越來越多的 DeFi 採用了 Layer2 方案,DeFi 的可組合性會變得比較複雜。

場景 A:2個Defi 專案都採取了同一種 Layer2 方案;

場景 B:Defi 專案1 採用了一種 Layer2 方案,而 Defi 專案2 應用採取了另外一種方案;

場景 C:Defi 專案1應用採取了 Layer2 解決方案,而 Defi 專案2 仍然是原生的以太坊應用。

如果不同的 DeFi 專案,使用了相同的 Layer2 解決方案,問題相對容易一些。不過,前提是所採用的的 Layer2 技術支援不同 DeFi 之間的互操作,並且 Layer2 方案一定要支援智慧合約才行,對於 EVM 的相容性,也要足夠強,才足以支援 DeFi 專案之間實現可組合性。

場景 2 所提到的困難在於,由於不同 Layer2 方案在實現機制上千差萬別,如果由於 Layer2 方案之間彼此不相容而帶來資金安全方面的問題,就失去了 Layer2 方案的意義了。

由於以太坊的 DeFi 頭部效應,未來 DeFi 應用集中在某種 Layer2 生態甚至某條專門公鏈上的情形可能性比較大。

NEAR 亞太區負責人 Amos:我覺得大部分Layer2應該不會特別互補,因為自己都發了幣。

流動性轉移的話,本身流動性到了Layer2就不會需要大額高頻的轉進轉去,因為Layer2就不是用來做這個的。

我個人觀點是資產和流動性轉移一定要安全、去中心化,這個是長期唯一可行的方案。

但是如果一個Layer2做的足夠好,其實很多流動性也就留在那兒了,沒有必要再轉回來。

小額轉賬也可以是使用atomic swap,比如https://liquality.io/ 進行DAI(eth)和nDAI(NEAR)的轉換,然後透過彩虹橋最終做清算。

ICP League 聯合創始人 Punk:當前存在多個Layer2網路,且每個團隊的實現方式與定位都不太一樣,這讓原本聚合在一起 Layer2 的流動性產生割裂,會降低整體的資產使用效率。這裡的流動性其實分為兩種,一種是不涉及組合的流動性,一種是涉及組合的流動性,如對閃電貸的印象,在這裡只討論第一部分。

對OP來說,退出Layer2的保護週期長達一週,但實際上的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這麼誇張,如果對特定的場景進行最佳化,比如只涉及了簡單轉賬的地址交易,在退出時就可以更快,幾個小時就可以搞定;會就對特定的業務如去中心化交易所進行最佳化。

Layer2 之間需要直接流轉目前還比較困難,當然使用者可以選擇把 L1 當成中繼,但是這樣 gas 費與等待時間都很長。要不就是像上面@祁超 Ethan | Celer 做的一樣做多跳轉賬,實現資產轉移。

想要真正解決流動性問題,就必須去接受同一資產在不同 Layer2 上的價格是不一樣,因為不同的 Layer2 的脫出週期不同,且 Layer2 上生態規模、安全性保障、自身的流動性都有所不同,如 OP 上的 ETH 的價格可能就低於主網上 ETH 的價格。

因此不同的 Layer2 間就一定存在套利可能,這就可以引入 swap 的機制利用市場來處理流動性問題,實現 Layer2 間的 Cruve,而不是再依靠橋與通道。

基於市場的套利需求,為 Layer2 建立同一資產的 AMM 或貼現機制,能有效解決流動性問題。

Q4.目前Layer 2成為熱詞,大家看到Uniswap、Synthetix等等主流DEX都將搬到Layer 2上面,也都在期待Layer 2賽道將DeFi發展提升一個檔次。各位嘉賓認為現階段Layer 2生態發展到哪個階段了,目前在DeFi領域甚至加密領域體現出來最大的價值是什麼,目前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ICP League 聯合創始人 Punk:我覺得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還是隻能玩DeFi,難道這是去中心化唯一的用途嗎?當然不是。

我們很艱難的去追求原地擴容Layer2,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沒有跳出ETH的路徑依賴。

這個可以去回顧一下dfinity是怎麼認為的。

之前的老玩家可能知道,最早DFINITY稱自己為“以太坊的瘋狂姊妹”,提出以可驗證隨機函式VRF與門限簽名技術BLS為組合,去替代之前的PoW與拜占庭共識(Pow->VRF,BFT->BLS)來大幅度提高處理效能。聽起來像做一個高效能的智慧合約平臺/layer2。

NEAR 亞太區負責人 Amos:目前DeFi最大的價值是創新能力和不需要中間人的能力,其實DeFi已經把中心化金融可能幾百年做出來的東西,只用了幾年就全做出來,而且大都是把中間人去掉的情況下,甚至有了更多創新。

當然問題也很明顯,還是老生常談的幾個問題:擴容(交易費用)、使用者體驗、互操作性也是NEAR一直以來著重的三個方向。

CasperLabs 中國區負責人 Cathy Zhu:Layer 2 只是以太坊上的工具,更重要還是執行在 Layer 2 上的應用.與 Layer 2 專案合作最多的是需要高頻交易的 DEX,例如 Uniswap 。未來 Layer 2 上的競爭也是 Layer 2 上應用之間的競爭,因此對於 Layer 2 來說爭奪應用更為關鍵,尤其是需要高頻交易的應用。

各種 Layer 2 方案層出不窮,Layer 2 的競爭力在於降低開發者難度以及提高使用者體驗,因此未來所有 Layer 2 還將朝著這兩個方向進行。

對於 Layer 2 的運營者或驗證者來說,進行相關工作需要經濟上的激勵。就像 DeFi 生態中的競爭,如果 Layer 2 的對參與者的激勵更多,就是Layer2的專案也大部分會發幣,那就會因此吸引更多的運營者和驗證者來保證網路安全。

未來 Layer 2 方案會在速度、費用、去中心化和資料可得性這幾方面進行取捨,針對不同的場景會出現不同的解決方案。

Celer Network 中國區負責人祁超:用丘吉爾的話說,“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而可能是開始的結束。”

可能大家會覺得,今年有幾個layer2的專案相繼上線,會不會瞬間發生以太坊應用的大爆炸。雖然我也想,但我覺得還是有正確和理性的預期。

layer2技術在過去一段時間走過了相當長的路,各種方案都在迭代和演化,走到今天,可以說我們從技術解決方案上面,基本完整的探明瞭之前未知的layer2擴容的整體設計空間和所有可能的技術取捨,目前可以說,整個社羣都非常有信心,layer2是一條走的通的道路,並且解決方案或者已經上線,或者也離上線不遠了。這就是為什麼說,這是開始的結束:我們從不知道可不可以做,不知道怎麼做,已經來到了,知道可以做,知道怎麼做。

那麼接下去是什麼?接下去除了layer2擴容的核心,同樣重要的是要有配套的生態支援,從錢包,到軟體服務,甚至到中心化交易所支援等等等等。同時在layer2上面的創新應用,並不是說把以前在layer1上面的應用,搬到layer2上面,就算創新了,這個不是。真正的創新應用和模式,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醞釀和產生。

我舉個例子說,比如說有了layer2之後,一些更復雜的AMM演算法,原本在layer1上面完全不可能實現的東西,都可以在layer2上面做得出來,而這樣的根本上的應用創新,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如果我來說的話,我覺得革命前途極為光明,市場規模極為龐大,但革命路途,只走了一半,還有後面一半要紮紮實實走下去看。

前半個問題回答完了。

而對於目前能給defi帶來的價值的話,我覺得主要有兩個。

以layer2.finance 為例的話:首先節省gas費,因為我們會把在用一時間段願意玩同一個DeFi的使用者拼成一個團來一起玩,所有有多少使用者同時在玩,就是把gas費降低了多少倍。類似於拼多多或者是把打專車(直接用layer1和DeFi互動)換成了公共汽車(透過layer2.finance使用DeFi)。

其次,layer2.finance給搞不清楚怎麼用DeFi的使用者一個非常簡單操作的使用者介面,不管是什麼協議,使用者都不用搞清楚具體每個協議幹什呢,怎麼操作,只要看到收益和一些簡單的介紹,就可以兩個按鈕(存,取)來玩兒DeFi,非常簡單,推薦大家嘗試。也可以看一下我們之前分享的介紹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oRSnb0EyCGfUdj5f3GlpUQ

Q5.今年NFT爆火,爆火背後,以太坊網路處理能力的短板顯露無疑。目前Layer 2生態中有NFT應用嗎,NFT和Layer 2結合有哪些想象力?

NEAR 亞太區負責人 Amos:如我之前所言,Rollup型別的Layer 2大都不支援NFT。因為NFT本身沒有一個高頻交易的需求。

我覺得NFT更大的潛力是擴圈的能力。和傳統行業的結合,所以對使用者體驗要求更高。以及如何解決非區塊鏈使用者入門門檻的問題。

還有near native runtime在擴圈做的一些努力。比如讓沒有錢包的使用者,也可以接受token轉賬等等。

2017年底dfinity其實已經產出了測試網,雖然TPS與去中心化程度已經達到了行業領先的水平,但並沒有達到DFINITY構想的能承載Twitter、Youtube這種級別應用的能力,無法做到無限擴容,更無法像雲端計算一樣承載前後端的通用計算。

因此,團隊不再把自己困在以太坊的正規化裡對TPS修修補補,而是嘗試去做真正的網際網路計算機,能支援上面說的那些非DEFI的應用。

這個我們從應用系統結構上來看,以太坊的Dapp是三層架構:上面是智慧合約、中間是中介軟體、最後面是前端。前端和中介軟體這兩個部分,是需要租伺服器才能做的,雖然現在也有一些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但其實互動起來還是有難度。

我知道過去有一些保守主義的元老,認為區塊鏈唯一能做的就是金融,非金融就不關注,認為社交媒體、應用、流媒體這些都是沒用的。這種思路也是很大的問題。

但其實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在ETH上成功跑出來的案例,比如社交代幣、NFT、audius等等,但現在我們還有了DFINITY這樣一個新基礎。在傳統網際網路裡這些才是真正賺錢、真正有現金流的部分,而不是靠近交易的部分。

CasperLabs 中國區負責人 Cathy Zhu:雖然NFT市場的發展處於早期階段,但是也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生態系統,目前的生態系統包括:交易平臺、遊戲工作室、收藏品、音樂、基金、新聞與研究、域名、基礎設施、元界、工具等。

1. Layer2解決以太坊擁堵問題,為NFT提供更大組合性

在2018年初,運用ERC721代幣標準開發的遊戲Cryptokitties加密貓在網路上爆火,堵塞了以太坊網路。

目前基於以太坊的NFT專案,由於以太坊自身的擁堵,尤其對於流動性較差的NFT作品來說,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整個NFT生態的發展,因此,Layer2的到來將會是NFT賽道發展的催化劑之一。

2. Layer2跨鏈聚合器將為各大NFT公鏈增加價值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優質的NFT專案都是基於自身的公鏈搭建的,例如NBA Top Shot。聚焦於 Layer 2 解決方案的聚合器不僅可以提高NFT專案的可擴充套件性,而且可以將DeFi系統裡的大量使用者帶到優秀的NFT專案中,帶來價值,甚至能讓優秀的專案出圈。那麼Casper 也在和一些NFT的專案進行合作, 很快大家會看到一些基於Casper的NFT的專案。

來源:嗶嗶News

免責宣告:Cointelegraph中文作為區塊鏈新聞資訊平臺,所提供的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ointelegraph中文平臺立場無關,且不構成任何投資理財建議。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鑑於中國尚未出臺數字資產相關政策及法規,請中國大陸使用者謹慎進行數字貨幣投資。

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n.com/news/how-imaginative-is-the-layer-2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