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加速發力丨2021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報告之產業政策篇

買賣虛擬貨幣

目前,區塊鏈作為數字經濟革命中的重要支撐,正以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的姿態快速發展並滲透到我國經濟的各個領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初步顯現。但同時,我國區塊鏈也面臨核心技術亟待突破、融合應用尚不成熟、產業生態有待完善,監管治理仍待探索等問題。從商業角度,區塊鏈更多關注於模式創新、組織結構創新與治理體系的創新,與現有商業體系融合尚有瓶頸,應用難仍客觀存在於產業發展中。在此背景下,為加強大眾對於區塊鏈現狀的瞭解,推動我國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陀螺研究院特撰寫《2021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報告》。

以下內容摘自報告第二章產業發展政策環境持續最佳化

頂層設計逐步完善,發展路徑清晰化

政策數量穩步增長,政策下沉明顯

從頂層設計而言,繼2019 年區塊鏈正式被正名,2020年區塊鏈被納入新一代基礎設施後,2021年,我國高度重視區塊鏈發展,對區塊鏈呈現出包容、開放、發展等積極態度,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等紛紛出臺區塊鏈相關政策,區塊鏈政策數量得到進一步豐富,推動區塊鏈產業化創新發展。從數量而言,近6年來,我國總共釋出區塊鏈相關政策約528條,涉及範圍廣泛,從當年來看,截止到2021年11月底,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發布區塊鏈相關政策數為148條,儘管與2020年全年相比下降明顯,跌幅25.25%,但高層支援力度顯著增強,針對性與可實施性更強。

其中,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等國家層面立法11條,不僅將區塊鏈列為十四五發展的重要技術之一,並同時涵蓋了區塊鏈在區域發展、證券、區塊鏈應用試點、標準化建立、外貿、稅收、產品價值傳導以及素質行動等多個層面的應用,相比此前,區塊鏈相關政策進一步下沉,並逐漸在稅收、外貿等關鍵領域強調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加快數字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篇章中,區塊鏈被列為“十四五”七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之一,迎來創新發展新機遇。

《關於組織申報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的通知》由中央網信辦會同中央宣傳部、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級別高企,職責明確,要求在實體經濟、社會治理、民生服務、金融科技等四個大類16個領域組織開展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行動,到2023年底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區塊鏈創新應用典型案例和做法經驗,進一步發揮區塊鏈在促進資料共享、最佳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助力網路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在區塊鏈標準制定方面,《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明確要求加強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究。在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生物技術等領域,開展標準化研究。在兩化融合、新一代資訊科技、大資料、區塊鏈、衛生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應用前景廣闊的技術領域,同步部署技術研發、標準研製與產業推廣,加快新技術產業化步伐。

在區域發展層面,我國在成渝雙城經濟區與浦東新區中均明確提出應用區塊鏈技術培育重點產業叢集;在深化稅收徵管改革方面,我國明確探索區塊鏈技術在社會保險費徵收、房地產交易和不動產登記等方面的應用,並持續拓展在促進涉稅涉費資訊共享等領域的應用。

部委積極響應,區塊鏈專項政策出臺

從部委級別看,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11月底,我國部委級別出臺區塊鏈相關政策26條,儘管同比略有跌幅,但針對性提升顯著,涉及到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商務部、銀保監會、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以及教育部,從各部委釋出數量而言,工信部、教育部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文數量較多。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具有多中心、資料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的全新基礎架構與分散式計算正規化,在工業與資訊化領域的創新應用前景廣闊,2021年,工信部發布區塊鏈相關政策數6條,聚焦工業網際網路、算力、資訊消費以及區塊鏈專項等領域。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6月,工信部發布《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此為國家首個部委級別的區塊鏈專項政策,對區塊鏈的發展目標以及建設路徑進行了完善,要求到2025年,區塊鏈產業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初具規模,培育3-5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和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打造3-5個區塊鏈產業發展集聚區。從具體內容來看,意見主要側重於區塊鏈應用的落地層面,聚焦供應鏈管理、產品溯源、資料共享以及公共政務服務,提出培養一批“名品、名企、名園”,強調產業、企業、政府三者通力合作,多維度促進產業鏈的構成及發展。

除工信部外,發展與改革委則積極響應內外雙迴圈經濟構建,發力於內需提增環節,先後釋出了《關於加快推動製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商品市場最佳化升級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個政策,重點側重探索區塊鏈技術提升新型消費、新型服務業質量、產品最佳化升級等方面的應用,有效促進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的形成。

此外,教育部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探索資料要素在教育領域建設的運用。2021年7月,教育部印發《關於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深入應用5G、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充分發揮資料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作用,推動教育數字轉型。

地方政策加速發力,省市競爭呈白熱化

在頂層設計的強烈號召下,地方也掀起了區塊鏈的政策熱潮,據統計,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各省市、直轄區、自治區等地方政策共出臺區塊鏈產業發展及配套措施達到554項,其中,2020年為我國地方政策高峰期,出臺超過170條政策,2021目前共有101條政策。而從政策釋出數而言,與專利情況類似,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江蘇等地位於政策釋出前列。

從省市政策來看,目前省市競爭逐步呈現白熱化趨勢,從區塊鏈專項而言,2020年至今,我國共有24個省市釋出了針對區塊鏈的專項發展政策,涵蓋北京、上海、湖南、海南、雲南、廣西、貴陽、婁底、泉州、福州、蘇州、寧波等多個省市,政策總量達到34條。

從政策角度,各地均根據發展實際條件與優勢,因地制宜的制定了差異化的區塊鏈專項政策。諸如湖南、泉州、廣東等地,更注重與現有優勢結合,湖南重點強調了區塊鏈產學研構建與文化產業融合,泉州則強調了工業化領域的區塊鏈發展,廣東則明確高尖技術,發力區塊鏈與量子資訊戰略性產業叢集。而云南、婁底、杭州,更為注重區塊鏈產業的培育與發展以及與數字經濟的進一步融合。但共性而言,各大政策均對區塊鏈的應用與區塊鏈生態的構建著墨較多,多提出了區塊鏈產業園的建設發展。

從政策可實施性看,湖南、廣東、河北、北京、蘇州、廣西、廣州、長沙、成都等地以行動計劃為主,在政策中規定了實現的時間節點與預定的建設目標及規模,可實施性更高,通證其中,湖南提出的《湖南省區塊鏈總體規劃(2020-2025年)》對產品工程化與技術產業化引導明確度最高,可操作性最強。而諸如貴州、海南、福州、南京、泉州等地更注重於規範化區塊鏈的產業化發展,給予一定的方向指引,後續實施細則仍待考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區塊鏈屬性是信任機制的重組,與技術比拼而言,各地政策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區塊鏈也因此成為了中西部地區彎道超車的重要發力點,諸如貴州、雲南等地也紛紛參與其中。以雲南為例,雲南在2021年4月釋出《雲南省支援區塊鏈產業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區塊鏈發展10條,將雲南建設成為區塊鏈應用試驗場和聚集區,打造全國區塊鏈產業高地。而5月,雲南再次釋出了《雲南省支援區塊鏈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實施細則(試行)》,從加強區塊鏈政務應用引領、培育區塊鏈產業應用市場、打造區塊鏈應用示範標杆、支援雲南省區塊鏈中心建設運營等12個方面對此前措施進行了內容細化與補充。

新基建當道,區塊鏈與其他技術融合發展成為主流

在後疫情階段,全球經濟不均衡復甦趨勢凸顯,一方面,由於我國工業產業的快速復甦,我國在全球市場推動下經濟逆勢推進,而另一方面,全球不均衡也導致了我國通脹壓力上行,同時貿易進出口也帶來了一定壓力。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提出,不僅對長期戰略新興產業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對短期內實現中國經濟的穩增長、穩就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從全球經濟發展來看,這一戰略舉措的順利實施,也將為全球經濟穩定提供壓艙石和新的增長動能。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4月份例行新聞釋出會上,首次明確屬於“新基建”範圍,區塊鏈正式成為新型基礎設施之一。從新基建角度,區塊鏈是真正能夠滿足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的關鍵技術,基於區塊鏈的新型基礎設施將透過數字孿生接入進行資料確權、可信共享交易促使供需平衡、邊際成本降低實現智慧運作,透過資料的流動、機器的交換實現價值的連結,實現靈活的、彈性的生成與供應模式。同時,區塊鏈作為一種協同技術,具有聚力推動產業經濟價值的共性技術。區塊鏈技術透過分散式信任管理能力,賦能技術、行業、模式、產業,與網際網路便捷接入的應用服務能力、標識統一互通的身份識別能力、5G廣覆蓋的通訊連線能力、“智慧+”按需匹配的知識推導能力耦合,產業間的協同效應極強。而從區塊鏈角度,新基建不僅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落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區塊鏈現有基礎效能諸如儲存與算力方面提供了技術支援。

截止目前,全國已有超過28個省市將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浙江、廣東、福建、成都、四川、長沙等15個城市已出臺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專項規劃,均明確提出了區塊鏈與新基建技術融合發展,其中,東部地區更多強調區塊鏈技術的基礎研發與原始創新,中西部地區更多傾向於區塊鏈的產業帶動作用,加速地方經濟發展。《廣州市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中提出推動密碼與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一代資訊科技深度融合。浙江提出加快區塊鏈和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雲端計算、5G等前沿資訊科技的深度融合、整合創新,基本形成通用的區塊鏈技術平臺。福建側重於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推進建設安全可控可擴充套件的區塊鏈底層基礎服務平臺以及區塊鏈算力平臺、基礎軟硬體平臺等。而長沙則聚焦區塊鏈與實體結合領域,推動長沙區塊鏈服務底層網路的建設。

可以看出,在新基建建設的大背景下,區塊鏈作為協作技術與共性基礎的性質凸顯,全國已然將其作為數字經濟推進過程中的關鍵底層技術,區塊鏈與新基建其他技術將進一步深度耦合,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