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萬向區塊鏈:區塊鏈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買賣虛擬貨幣

10 月 27 日,上海區塊鏈國際周·第七屆區塊鏈全球峰會圓滿結束。今年,萬向區塊鏈峰會以「數字化轉型」為主題,旨在體現近幾年來區塊鏈技術在產業升級方向上的推進。我們看到,區塊鏈技術正在與其它技術產業不斷融合,不斷創新,已經滲透到各個技術場景之中,推動經濟生活數字化發展。

隨著區塊鏈、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5G、虛擬現實等技術成熟發展,目前已經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讓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結構中的重要一環。圍繞產業經濟,Blocklike 整理了多位嘉賓對於國內產業區塊鏈發展相關的演講觀點,眾多產業區塊鏈技術上的應用及融合,已經打造了不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叢集,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的重要力量。

區塊鏈,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開幕演講《區塊鏈: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中。李禮輝表示,兩年來,區塊鏈技術加速創新,拓展應用,在推動產業升級方面展現出廣闊的前景。最近的區塊鏈技術創新側重於擴充套件互動功能和儲存功能。跨鏈技術可以實現區塊鏈之間、區塊鏈與網際網路之間的互操作,資訊和資產能夠以不可複製、不可偽造、不可篡改的方式在更大的範圍流轉。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技術可以將檔案儲存在不同的空間上,同時生成檔案儲存確權證明,在可靠性、邊緣儲存成本、資料隱私保護方面比傳統雲端儲存具有一定優勢。

目前,我國的區塊鏈技術的實驗性應用居於全球前列。區塊鏈技術創新是全球的熱點,已經實現長足的進步,但尚未達到高併發市場中規模化可靠應用的水準,新的跨鏈技術還存在安全隱患。我們處在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的重大機遇期。

他還指出,區塊鏈技術創新是全球的熱點,已經實現長足的進步,但尚未達到高併發市場中規模化可靠應用的水準,新的跨鏈技術還存在安全隱患。我們處在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的重大機遇期。在這個發展機遇期,冷靜的制度創新能夠及時消除可能出現的區域性性泡沫,而積極的技術創新能夠持續創造可擴充套件的商業財富。李禮輝還指出,去中心化金融既是未來國際金融競爭的熱點,更是未來全球金融監管的熱點。他還指出,開源正在滲透越來越多的軟體產品。一些專家認為,開源已經成為數字技術創新的主流,開源可以跨越公司邊界、國家邊界,賦能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區塊鏈技術在農林牧漁業中的應用場景

萬向區塊鏈執行總裁王允臻在區塊鏈賦能鄉村振興主題論壇中發表主題演講,從巨集觀角度總結了區塊鏈在農、林、牧、漁中的應用場景和應用方式。

王允臻表示,鄉村經濟數字化轉型的要點是多維度、多層面的鄉村經濟協同發展,這不僅是政府層面、政策制定者層面的事情,而是每一個農戶都可以從多維度考慮並參與的,例如從有機農物到擁有附加值的農作物,或是結合網紅經濟、分散式流量為自己打造出一種前所未有且自主可控的新型鄉村經濟數字化模式。

區塊鏈與大資料更多是在激勵機制設計層面的結合。如果要在個體農戶和集約式農場中走出一條新路,就涉及到如何將參與農村數字經濟中的不同參與者組織起來,並在組織中透過圍繞某一種農產品的聯盟為參與者爭取更多的利益。以上這些都是建立在農村大資料的基礎上,透過區塊鏈從源頭保護資料的真實性,從資料中挖掘價值。

根據介紹,農村產業鏈可信數字化的溯源產品架構,和物聯網、大資料都相關。王允臻分享的案例還包括肉牛領域物聯網+區塊鏈項圈與通訊網路連、普洱茶追溯驗真平臺、葡萄酒的品質溯源和原產地保護、區塊鏈助力森林保護生物多樣性、中華原生農牧物種溯源、基於聲納定點監測的區塊鏈金融服務等。

加密藝術、NFT、以及關於藝術品的價值確認

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教授邱志傑從藝術品價值的角度對產業進行了解讀,他認為,NFT 的出現,更接近畫廊的出現、拍賣行的出現,是藝術出現的新建專案,是透過影響藝術市場來影響到藝術生產,它可能使過去比較難以在傳統藝術市場上進行銷售的數字藝術作品變得可銷售,但它並不直接影響到藝術生產,不同於攝影、錄影。因此,今天藝術界所鼓譟的「加密藝術」是不成立的概念,並不存在著加密藝術,而是一切藝術均可放在加密的邏輯裡。

微眾銀行在區塊鏈領域的思考:解放資料生產力

微眾銀行副行長兼資訊長馬智濤發認為,解放資料的生產力有三個非常核心的問題需要解決。像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計算、大資料等等基礎科技能力,一定會是整個解決方案非常重要的基礎。在基礎上解決安全儲存、可信傳輸和協同生產這三大難題,讓資料真正實現產權可界定、價值可儲存、價值可評估、價值可流通,最終才能實現資料生產力解放。隨著全球各地法規推出以後,一些商業機構、政府機構開始在做嘗試,把個人資訊可攜帶權嘗試落地。

以去年疫情期間為廣東省以及澳門特區政府的健康碼互認平臺為例,基於區塊鏈底層技術 FISCO BCOS 構建了健康資訊的傳遞模式。在該方案中,模式線上化,旅客主動將健康資訊直接提交給廣東省數字廣東平臺「粵康碼」平臺實現轉碼,由使用者自身驅動完成全過程。同時,在澳門端給使用者下載核酸檢測報告時,與此同時已經生成「資料指紋」,資料指紋會直接放在由粵澳兩地所組成的區塊鏈網路上,充分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能實時在兩地看到資料。在入境的廣東省那端,只需要把使用者所提交的資訊和存放在區塊鏈網路上的資料指紋做驗證、對比,只要是一致的就認為旅客所提供的資訊是可信的。

據介紹,該模式可行性已獲得驗證,並在今年 6 月份支撐了超過 9500 萬人次的粵澳兩地的通關旅客。澳門特區是高度依賴旅遊的區域,復工復產對澳門來講非常重要,而健康碼互認體現了非常高的價值。

區塊鏈推動城市治理體系數字化發展

新加坡裕廊集團新地產集團總監 Kok Poh June 圍繞新加坡數字智慧園區榜鵝數字園區(Punggol Digital District, PDD),分享新加坡官方智慧城市的規劃思路,探尋區塊鏈如何賦能城市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的創新。其中,可信的資料基礎設施成為了區塊鏈能夠扮演至關重要角色的領域。

榜鵝數字園區由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下屬官方機構及工業地產發展商裕廊集團規劃打造,助力新加坡擁抱數字化時代。目前有 3000 個工人和 1 萬個居民,大約能夠為新加坡創造 28,000 個工作崗位。園區生態系統中,包含商業生態系統、企業、機器人、可再生能源。該園區在開發物理基礎設施的同時,同步開發數字基礎設施。

基於數字基礎設施,能夠對於街道的管理、對於製冷、對於停車,都能進行中心化的有效管理。該園區系統由資料所驅動,使用建築時間越長,建築對人的需求理解越深。這意味著虛實世界的資料和現實世界的資料實現交融。

總結

區塊鏈行業一年來的新成果、新動態、新理念,推動大規模商業應用的落地,從而使技術真正造福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比如,在「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化轉型」這一話題,就大量討論了區塊鏈與工業網際網路在實踐結合中的摩擦與碰撞,彌合傳統業務與區塊鏈等技術之間的界限與鴻溝,以工業製造業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分享區塊鏈如何與工業網際網路相融合,從而重構企業乃至行業的協同方式和商業模式,給產業帶來了新的啟示。

能夠看到,區塊鏈與其他產業融合的深度與廣度都在擴張,物理世界和數字手段已經在保證資料安全的前提下,最佳化現有產業經濟模型,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再度升級。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區塊鏈技術作為最重要的底層技術之一,在數字化轉型之路上顯示了很多極具應用價值的用例,相信在產業數字化大勢下,各個產業都將構建更多優質可信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