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 Carol編輯 | Tong
如果將區塊鏈視為網際網路之後的下一代基礎設施技術,那麼,參考網際網路的發展軌跡,在區塊鏈之上建立面向廣大不定使用者的應用自然而然成了行業發展的下一步。實際上,關於“公鏈”與“去中心化應用(DApp)”的故事早在2018年末就已經開始。在過去兩年多的展演中,若從公鏈視角來看,這一賽道已經從以太坊、EOS和波場“三足鼎立”的格局發展至以太坊主導,BSC、Polygon、波場、HECO等多鏈並存的“一超多強”格局,若從DApp視角來看,這一賽道已經從遊戲、博彩、高風險類佔主導的格局轉變為DeFi佔絕對主導,遊戲、NFT、博彩、社交等共同發展的格局。
不可否認,DApp在走向C端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一大步。PANews始終關注著這一賽道的發展,尤其關注DApp的使用者——使用者的發展。立足這一關切點,2019年6月,PANews旗下資料欄目PAData首次釋出DApp使用者報告《DApp“AARRR”的背後:ETH/EOS/TRON三大公鏈DApp使用者畫像研究》,分析顯示,當時以太坊上DApp的主導類別是遊戲,EOS是博彩,波場是高風險;當時以太坊上DApp的使用者活躍程度低且總活躍使用者少,EOS上DApp的使用者活躍程度高且總活躍使用者多,波場上DApp使用者比較活躍且總活躍使用者比較多。
為了深入瞭解DApp使用者在過去兩年中的變化,PAData於今年7月30日再次採集了近期使用者活躍度較高的6大類共90個DApp的使用者資料,試圖從DApp發展的巨集觀層面和各類DApp使用者使用情況的微觀層面共同觀照這些變化。
公鏈生態三足鼎立
根據DappRadar的資料,截至7月29日,以太坊、波場、BSC、EOS、Polygon等20條公鏈(含Layer2)上已經搭建了6211個DApp,涵蓋DeFi、卡牌收集(Collectibles)、市場(NFT等通證資產交易所)、遊戲、社交、博彩、高風險、其他(以工具類為主)8大類別。
從公鏈領域來看,以太坊、波場和BSC是目前擁有DApp數量最多的三條公鏈,其上DApp總數各佔整體的39%、21%和18%,合計佔比約78%。其次,EOS和Polygon上的DApp數量分別為486個和314個,分別佔總數的8%和5%,屬第二梯隊。而此外其他15條公鏈的DApp數量均不足100個,生態規模較小。
從DApp類別來看,目前,DeFi、高風險和遊戲類DApp是三種主導型別,分別共有1648個、1067個和1594個,分別約佔總數的27%、17%和26%,合計佔比達70%。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遊戲類DApp,目前總數達到了766個,約佔整體的12%。此外,卡牌收集(NFT)、社交和交易市場(NFT等通證資產交易所)的數量都不足300個,品類發展尚不足。
總的來說,無論是發展DApp生態的公鏈數量還是各品類的DApp數量都在最近兩年有了長足的發展。不過,如果從單條公鏈的DApp生態格局來看,這種變化並不十分明顯。2019年中時,以太坊上DApp的主導型別是遊戲,而目前,遊戲依然是以太坊上DApp的主要品類,且是相較其他公鏈的優勢品類。同樣,波場和EOS上DApp的主要品類也仍然是高風險和博彩。
其他公鏈的生態多以DeFi為主,比如Polygon,其上的DeFi數量佔總數的68%。少數公鏈的生態以遊戲、卡牌收集(NFT)、社交為主,比如Ontology上的遊戲數量佔總數的45%。公鏈DApp競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趨勢。
活躍使用者集中於頭部應用
就DApp的整體活躍度而言,BSC和WAX的DApp最近30天日均活躍地址總數分別為14.89萬和7.05萬個,遠高於以太坊的4.14萬個,但其活躍地址的標準差也遠高於以太坊,這意味著這兩條公鏈上DApp的“馬太效應”更明顯,活躍使用者向頭部應用集中,且部分應用受到“羊毛黨”的影響也較大。相反,以太坊上DApp的使用者分佈則更均勻,也即整體生態的活躍度更平均。此外,波場DApp的使用者分佈情況也與以太坊類似。
按照最近30天的活躍使用者數量對DApp進行排名後可以發現,AVALANCHE、NEAR、TEZOS上的DApp平均排名比較靠前,而EOS、以太坊、Loom、NEO、Ontology、Waves上的DApp排名比較分散,50%的DApp排名在4000名以後,“長尾效應”十分顯著。
從具體的應用分類來看,DeFi聚集了當前絕大多數活躍使用者,日活躍地址約佔整體的52%。其次,遊戲類DApp的活躍使用者也較多,日活躍地址佔比約26%。但是,這兩類DApp內部的活躍使用者數量分佈差距較大,活躍使用者向頭部應用集中的現象更明顯,而且從活躍度排名分佈來看,遊戲類的頭部應用數量遠小於DeFi。另外,博彩和高風險類DApp儘管在數量上較多,但平均活躍度排名均靠後,從這一點而言,這兩類已不屬於主流應用。
從近期活躍度排名來看,DeFi和市場(NFT等通證資產交易市場)類DApp的排名相對集中,且平均排名靠前,50%的DApp都排名在1200名以內。相反,卡牌收集(NFT)和遊戲類的DApp活躍度排名較分散,內部差異大,但50%的卡牌收集(NFT)類DApp都在1800名以內,而50%的遊戲類DApp則在4000名以外,頭部遊戲應用仍然較少。博彩和高風險類DApp的平均活躍度也不高,平均排名都比較靠後。
透視產品使用者規模及使用者互動模式,DeFi易受事件驅動
DeFi類DApp的基本特徵是產品迭代較快,使用者高度活躍,且使用者的交易模式屬於中頻高額交易。多個DeFi的日活趨勢表現為明顯的“單峰”形態,即在短期內(通常是一週),日活地址數快速達到峰值,隨後快速回落至此前水平,這或表DeFi的日活受到特殊事件(如營銷事件)的影響較大。
遊戲類DApp的基本特徵是產品依靠長期積累,迭代較慢,使用者活躍度極高,使用者的互動模式屬於較高頻小額交易。多款遊戲的日活趨勢表現為持續增長,使用者粘性更強。
卡牌收集(NFT)類DApp的基本特徵是產品迭代極快,但Crypto Punks和NBA Top Shot這兩個運營時間分別超過4年和1年的“老牌”應用的爆發帶動了NFT版塊走強,其他新興應用乘勢崛起。此類DApp的使用者活躍度低,使用者的互動模式多為低頻小額互動。
博彩類DApp的基本特徵是產品迭代快,使用者總體活躍度較低,使用者多為高頻大額互動,但多款博彩類應用的日活走勢相對平穩。高風險類DApp的基本特徵是產品超快速迭代,但使用者活躍度中等,多為低頻小額互動。
社交類DApp的基本特徵是產品發展依賴長期積累,日活較高的多個合約的運營時長都在1年以上,新應用較難在短時間內獲得突破。今年多個應用的日活地址數穩中有升,發展趨勢較為健康。但當前使用者整體活躍度較低,多為低頻小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