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監管助區塊鏈迴歸正軌

買賣虛擬貨幣
“隨著區塊鏈向各個行業滲透,做到全面監管並不現實。應集中於當前的主要風險,即虛擬貨幣領域,對打著區塊鏈名義非法集資的團伙進行嚴厲打擊。”

據媒體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1月7日召開的2020年工作會議披露,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應用,上鍊執行供應鏈應收賬款多級融資、跨境融資等多項業務,業務量超過900多億元。此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委員會會議強調,2020年要加大金融科技監管力度,出臺個人金融資訊保護、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系列監管規則。


在國家的支援下,各省份地區積極響應號召,紛紛佈局區塊鏈相關產業,希望透過高新技術與利好政策推動本地區經濟與金融行業的發展。隨著全國各地對於區塊鏈發展熱情的提升,潛在的風險也會隨之形成並集聚,不過,這也是新事物、新技術發展的必然規律,但這更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去年10月,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將區塊鏈技術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然而,社會公眾對於新事物的認知缺乏,以及新事物可能帶來的收益引發的投機行為,成為了發展區塊鏈最大的風險來源。《自然》雜誌曾這樣調侃:“區塊鏈是偉大的思想和技術革命,目前世界上存在著兩種‘區塊鏈’,一種在技術天才們的頭腦裡,另一種在中國網友的微信群裡。”正如《自然》所言,即使到了今天,將區塊鏈等同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更是大有人在,這也是炒幣、非法集資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

針對區塊鏈技術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2019年年末,多地曾聯合開展過整治行動,北京地區更是直接宣告“露頭就打”,這些都是源於所謂的虛擬貨幣以及其他區塊鏈概念騙局。不法分子打著區塊鏈的旗號製造出五花八門的騙局,終究都是利用了社會公眾的知識欠缺與逐利心理,從而賺取不法收益,擾亂社會秩序。

除了投資方面的風險,區塊鏈亂象還影響到了企業日常經營。如今,很多上市公司聲稱進軍科技領域,試圖蹭區塊鏈熱度。A股將近三分之一的公司都聲稱與區塊鏈有關,但當前區塊鏈還未形成真正的應用場景,強行進場可能直接導致進錯場,這對於本職經營領域必然會形成擠佔。另一方面,投資者對於企業區塊鏈概念的過度追捧,可能導致股票市場形成泡沫,給資本市場異常波動埋下隱患。

最後,區塊鏈亂象對於區塊鏈自身發展也會產生影響。如果區塊鏈的發展不斷走偏,對於技術本身的更新迭代將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技術研發的目的在於應用需求,區塊鏈正是由於在資產確權、資料存證、商品防偽、物流追根溯源等方面的應用才受到各國關注,而當投機氛圍濃重,佔據主導,原有的應用價值或將被掩蓋,阻礙真正對社會有益的技術進步。

其實,區塊鏈憑藉其分散式儲存以及不可篡改的技術特點,如果發展良好,在各個行業都將呈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筆者認為,隨著區塊鏈不斷受到監管層注意,區塊鏈迴歸正軌只是時間問題。就監管而言,筆者的建議是,隨著區塊鏈向各個行業滲透,做到全面監管並不現實,也不划算,因此可以僅針對其中幾點來進行設計,保證主抓重要風險的同時不抑制創新熱情。首先,監管應集中於當前的主要風險,即虛擬貨幣領域,對打著區塊鏈名義非法集資的團伙進行嚴厲打擊,要讓社會明白,區塊鏈技術的進步不是建立在炒幣熱情之上的;其次,嚴格審查區塊鏈專案,對真正有益的專案給予支援,而對於那種蹭熱度的專案要進行懲罰。

央行應儘快將監管指導意見固化為法律,同時,在監管中引入新的技術,做到以“新”制“新”。最後筆者想強調,區塊鏈的風險防範與監管只是轉型時期監管方法的一個典型,面對新技術、新模式應該如何監管,應是在長久發展道路上不斷思考的問題。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