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到底有沒有莊家?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 | 孫副社長(區塊鏈分析師)

作為眾多行業中的是非彙集之地,金融行業最近的新聞一直不少,尤其是前證監會掌門人落馬這件事,更是吸引了各方關注,訊息一出,各方勢力反應甚是迥異:炒股的拍手稱快,連聲叫好;不炒股的則一臉驚詫:“這麼多年過去了,股市現在還這麼黑?”而炒幣的得意洋洋:“你看看,有監管的金融市場也不過如此,還是幣圈好。比特幣純去中心化,沒有莊家一說。”

但是,比特幣真的就沒有莊家嗎?其真是投資者想象中的烏托邦之地?

應該說,對於莊家這個詞,人們早已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在各種各樣的社羣裡,我們動輒就能聽見“黑莊起床拉盤”這樣的口號。但是,跟很多讓人似懂非懂的概念一樣,絕大多數朋友說不出莊家是個什麼意思。在散戶看來,那些能夠影響幣價的漲跌的資金,似乎都可以叫做"莊家",但莊家是誰?他們究竟隱藏在哪裡?

在今天的文章中,筆者就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在數字貨幣行業、莊家的三種型別,以及一些典型的專案案例。

獨莊  代表案例:大多數山寨幣

顧名思義,所謂的“獨莊”,指的是一個大戶把持一個專案,完成某個代幣從吸籌、拉昇、出貨的整個過程。在獨莊模式下,幣價的波動幾乎完全取決於莊家的意志,很容易會對投資者造成巨大的利益損害,是金融監管部門的重點打擊物件,因此,“獨莊”一般只出現於某個金融市場剛剛起步、監管缺位的情況之下,比如說上個世紀90年代、活躍於A股的“呂梁艦隊”和“德隆系”,其相關故事跟當今的幣圈就非常相似。

後來,隨著監管的加強,“獨莊”現象在股票等成熟的市場中已經基本消失,但在當今草莽橫行的幣圈市場卻仍然是主流,事實上,大家目前能看見的大部分山寨幣專案,尤其是新專案,其實都是“獨莊”。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為何能經常在短時間內縮量上漲的關鍵原因,因為對於擁有大量籌碼的莊家來說,在到達目標點位之前,他們是不會輕易砸盤的。而剩餘的一小部分山寨幣,則屬於筆者接下來將要介紹的。

混莊 代表案例:大多數主流幣

毫無疑問,對於莊家來說,“獨莊模式”是最理想的控盤狀況,想拉/砸到多少點就拉到多少點,完全不用擔心中間有人攪局。但是,這種模式在主流幣上卻玩不通,一方面,由於主流幣發展的時間比較久,相當一部分籌碼都流通到了市場上;另一方面,在經歷了上輪牛市之後,很多主流幣的市值盤子已經很大,單個莊家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控制絕大部分籌碼,來獨佔專案莊家的位置,這樣一來,他們便只能退而求其次,由幾個莊家聯手坐莊。

正所謂莊家的天堂往往是散戶的地獄,反之亦然。相比於“獨莊模式”盛行的山寨幣,“混莊模式”的主流幣對投資者而言相對來說會更安全一些。原因很簡單:不同於“獨莊”的隨心所欲,“混莊”的行為並不是統一的,經常會出現有些莊家想拉昇、而有的卻想借機砸盤;或是有些想砸盤吸籌、有些卻中途抄底的衝突情況;所以市場上經常有一個不成文的共識,那就是“山寨幣也許會歸零,但主流幣不會”。

這句話背後的原理就是“混莊模式”中莊家行為的不統一性,那些高控盤的小山寨幣,專案方可能砸盤歸零就跑路了,但“混幣模式”中,就算有些莊家想出貨跑路、也經常會有另外一些莊家來趁機抄底,這樣一來,就把資產價格給拉昇了上去,這也是為什麼在熊市中主流幣的整體的跌幅要比山寨幣低的最主要原因。

機構莊 代表案例:比特幣。

嚴格來說,機構莊可以算是混莊的一種,但與目前幣圈莊家多屬於個人或者非正規機構不同,機構莊指的是某個專案全部或部分主要投資者屬於相對正規的金融機構。比如一些有相關牌照背書的公募和私募基金等。

機構莊的出現,標誌著某個金融標的所處的市場已經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由於此時的專案市值已經非常龐大,個人與非正規機構因為財力有限,無法在其中佔到較大的資產比例,因此莊家的位置只能由那些能夠公開或私下募資的投資機構來完成。

而這正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所提到那個問題的答案:比特幣有沒有莊家?當然有。或者說,只要是金融市場,其實都有莊家。而它的莊家成分,則是上文提到的“機構莊”。

而幣圈目前符合“機構莊”特徵的專案,其實也只有比特幣,而且充其量也只能說是有一部分機構莊。

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歸功於美國一些金融機構向機構開放了比特幣的投資入口,比如說芝交所和納斯達克的比特幣期貨等,現在人們熱議的比特幣ETF,也將會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投資渠道,如果這個專案能夠審批透過,那麼比特幣未來“機構莊”的色彩將會更加濃厚,它的價格、甚至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的價格,都會顯得更加穩定。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比特幣的現狀其實正是目前各種山寨幣的未來。在專案剛剛起步初期,絕大部分籌碼都由專案方、或是那些較早入場挖礦的人控制,此時的代幣更貼近於獨莊模式,如果專案能夠撐過最初的一段發展期,市值做大,同時籌碼流入市場,此時的專案便會進入混莊狀態。

而如果代幣有幸能夠得到金融機構的共識認可,屆時迎來正規機構的入場,整個專案將會迎來比較成熟的機構莊模式,從股票到代幣都是如此,這是絕大多數金融投資標的都難以繞過的必經之路。

然而,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雖然我們現在可以從區塊鏈網路上清楚地看到比特幣的地址分佈,但卻並不能以此為依據來判斷數字貨幣的集中程度,原因很簡單:資產排名前幾位的地址往往是中心化交易所的錢包,同一個地址中可能有很多利益主體的資產。

而反過來,對於某一個投資大戶來說,其也不太可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裡,將自己的資產都注入到同一個交易所錢包當中,而是會進行分散處理,所以,錢包地址的集中度往往不能說明一個數字貨幣的莊家顆粒度大小,這是在進行相關判斷時務必要注意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